為何說歐美市場在2019年呈現“經濟向下,股市向上”的態勢?

經濟下行,股市上行,這句話概括了歐美市場今年以來的主要走勢和表現是一句非常精準的分析。不過歐美市場今年經濟下行股市上行的表現並不算合理,其背後是由於負利率橫行和貨幣寬鬆氾濫的時代,資產泡沫進一步膨脹造成的,股市的上漲伴隨著風險與隱患的提高。

一、為何會出現經濟下行,股市上行?

今年以來全球的經濟增長週期已經進入末端,因此從年初開始,歐洲經濟率先承受了較大的下行壓力,開始走入低谷。下圖為歐洲PMI的走向,可以發現今年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製造業PMI持續10個月保持在50的榮枯線以下,經濟增長動能已經幾乎消失了。

為何說歐美市場在2019年呈現“經濟向下,股市向上”的態勢?

而同時美國在稅改刺激的影響之下,2018年仍然維持了較強的增長慣性,不過即便如此在今年的8月份開始,製造業PMI也開始進入下行通道,低於了50的榮枯線,這意味著美國經濟的動能也已經衰竭了,即將進入衰退。如下圖。

為何說歐美市場在2019年呈現“經濟向下,股市向上”的態勢?

但同時歐美市場股市卻創造出一波較強的走勢,美國股市連創新高成為了全球資本市場,首屈一指的明星,歐洲股市也成為在美國股市後排名第二的資本市場。

一般來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是為何在經濟下行的時候,股市卻能夠連續上漲呢?

也許央行的政策能夠說明一切問題。歐央行從2015年開始一直保持負利率,在今年重新擴張的負利率規模達到負的0.6個百分點,並且宣佈重啟量化寬鬆。而美聯儲也在美股下行壓力的威脅下,開啟了三次降息,重新啟動了資產負債表的擴張。

歐美央行攜手進行的流動性釋放,對資本市場來說是非常明顯的利好,因此帶來了股市在經濟下行背景下的連續上漲,甚至繼續創造了歷史新高,但這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

二、歐美經濟前景依然悲觀。

雖然在經濟持續下行的背景下,股市出現了上漲與經濟的基本面背離,但如果經濟能夠及時回暖,下行的趨勢沒有延續,那麼就可能繼續增長,對股市形成支撐,這樣的話也就沒有所謂的泡沫了,但是就現在來看下行趨勢仍然在持續,還沒有停止。

先說歐洲經濟。

11月公佈的經濟數據,曾經讓很多分析家覺得歐洲經濟已經企穩回暖,但是12月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又讓歐洲經濟回暖的希望重新打回了冷宮,即便是在量化寬鬆重新開啟之後,歐洲的GDP和景氣指數依然陷入低迷,歐洲回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說明年將處於持續的低迷當中。下圖為歐洲景氣指數與GDP。

為何說歐美市場在2019年呈現“經濟向下,股市向上”的態勢?

再說美國經濟。

實際上今年美國經濟的下行趨勢並不是10分顯著,但是在三輪降息之後,仍然可以看到經濟下行的趨勢仍然在延續,一方面是PMI數值持續的下滑,另一方面則是勞動力市場薪資的上漲依然遲緩,我們可以從通脹的情況看到,即使在三輪降息釋放了大量流動性之後,美國的cpI一直處於低位降息並沒有對經濟產生真實的支撐。下圖為三輪降息釋放的流動性與cpI的關係。

為何說歐美市場在2019年呈現“經濟向下,股市向上”的態勢?

因此歐美市場的低迷將會繼續延續,而股市的上漲只會意味著更多的風險泡沫。

三、風險正在逐漸積累當中。

既然經濟正在下行,那麼現在的股市上漲就是泡沫誕生的開始,從今年開始美股的表現就可以說明一切,美股今年估值擴張帶來了上漲100%的動力,而盈利造成的影響甚至是負數,這就意味著目前的上漲全都來自於金融層面的推動。如下圖。

為何說歐美市場在2019年呈現“經濟向下,股市向上”的態勢?

那麼,估值擴張可以一直推動美股上漲嗎?這也不現實。

今年的估值擴張主要來自於美國企業回購自己股票的支持,但是回購畢竟也有限度,而且這與美聯儲持續的降息密不可分,如果美聯儲降息出現了停頓或者最終降息週期,把利率帶到了零附近降無可降的時候,美股的動盪也就要開始了。

另外一方面經濟的持續下行會帶來非農拐點的出現,非農拐點與股市的拐點密切相關。當經濟真正走到了衰退那一步,無論是怎樣的金融層面操作,包括貨幣的極限寬鬆都無法繼續再支撐美股,那時股市的下跌無法避免,而現在推動的市值升高將造成更大的衝擊。圖為非農拐點與美股關係。

為何說歐美市場在2019年呈現“經濟向下,股市向上”的態勢?

綜上,所謂的經濟下行,股市上行,是今年歐美股市非常精準的一句評論,今年以來歐美市場都陷入到了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當中,但由於歐美央行極端的寬鬆政策支持,股市反而走出了相對強勢的上漲。但是在經濟下行不斷擴大央行的貨幣政策手段窮盡,未來的股市下跌難以避免,而且越高的市值就會帶來越多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