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能守住街亭嗎?

十四當家


可以守住,一定能守住

第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準備最充分的一次北伐,這時候的諸葛亮可以說是兵精糧足,戰力最強,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就是因為馬謖丟掉了街亭讓這次北伐功敗垂成,失掉了最好的一次機會。

馬謖守街亭

劉備對馬謖有一個評價,意思就是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不是不知道,可為什麼還要派馬謖去呢。事實上諸葛亮已經沒有選擇了,這時的諸葛亮帳中已經無人可用了。魏延,趙雲等將都領兵在外。姜維新降不可委以重兵,王平也是曹魏降將同樣得不到諸葛亮信任。可派之人也只有參軍馬謖了,但是馬謖沒有獨自領兵作戰的經驗,就派王平為副將輔佐馬謖。諸葛亮也是沒有辦法而為之的,為了確保馬謖成功守住該地,還特意讓馬謖立下軍令狀。想要以此提醒他此次任務的重要性。

可以說馬謖同樣認識到這次任務的重要性,但是他錯誤的領會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諸葛亮的意圖是讓馬謖拖住曹軍。可馬謖錯誤的領會成要擊敗曹軍,到達街亭以後儘管王平不斷提醒,也沒能改變馬謖擊敗曹軍的決心。王平無奈只有領少量部隊當道結寨,可是王平兵少對山上的馬謖起不到支援作用。張頜在當時已經是屈指可數的名將了,況且還帶來了五萬精兵。馬謖區區2萬人馬還被王平分走了一部分,怎麼能夠抵擋的住。要是按照諸葛亮的戰術,當道紮營不需要擊敗張郃只要拖住他就可以。可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戰術實施,導致張郃圍山,一敗塗地。最有可能成功一次北伐就這樣被馬謖一敗而終結。這次街亭之戰,假設諸葛亮去守必定成功。

諸葛亮守街亭

在不考慮大局的情況下,諸葛亮親自駐守街亭一定能守住。一旦諸葛亮離開大本營去駐守街亭,趙雲魏延等部就會無人接應而陷入苦戰。這次北伐還是會失敗,諸葛亮守住街亭的意義就沒有了。其實諸葛亮這次北伐的目的並不是佔領長安,而是佔領隴右地區庸涼二州,只有佔領了庸涼二州才可以實現諸葛亮下一步計劃,攻佔長安。這才是諸葛亮的真實目的,所以他才派趙雲佯攻,自己走最遠的那條路進軍隴右地區。

如果諸葛亮親自守街亭,他就會以擊敗曹軍為目的,還是會駐軍山上,當然也會派一支部隊當道紮營防止曹軍偷過。諸葛亮親自指揮部隊那意義就和馬謖截然不同,首先諸葛亮親自坐鎮,將官部隊一定會奮起作戰,馬謖所說的戰術就十分可行。官兵從山上往下衝一定勢如破竹,再加上側翼支援部隊,曹軍一定慘敗。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一定把曹軍打的殘敗而回。沒準還能在此戰就斬了張郃也說不定。可是這都是假設,諸葛亮最大的遺憾就是分身乏術,要是可以分身北伐早就成功了,統一天下豈不是易如反掌了。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諸葛亮再怎麼神機妙算也是無力迴天了。


雨夜構想


我只能說,街亭太重要了,一旦失守,整個北伐只能玩完,不撤退的話就會全軍覆沒。

公元228年,為復興漢室,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從漢中出兵進攻魏國關中地區,當時有五條道路,自東向西分別為:子午古道、駱穀道、褒斜道、陳倉道和祁山道。

▲從漢中進攻長安的五條道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選擇了祁山道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之所以選擇祁山道,是因為祁山道地勢平坦,適合大軍行軍及糧草運輸,缺點就是繞路最遠。

當然,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先來了個聲東擊西,他派出趙雲和鄧芝帶領一支偏師佯裝主力進攻陳倉道,結果魏軍上當,由大將軍曹真帶領魏軍主力來到陳倉道與趙雲等人對峙,諸葛亮便帶領大軍走了祁山大道,直撲當時的隴右地區。

▲第一次北伐,趙雲成功牽制魏軍主力,諸葛亮主力直撲隴右地區

在此就要解釋一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第一目標,其實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第一目標是隴右地區而不是長安。那麼隴右在哪裡呢?隴右就在長安的西邊,連接西域的通道上。

▲隴右地區

那麼如果拿下隴右有什麼好處呢?其實拿下隴右有四點:

一是隴右產糧,拿下隴右後諸葛亮就可以直接從隴右出兵進攻長安;

二是隴右進攻長安的道路都是大道,便於大軍行進及糧草補給運輸,如果從隴右進軍長安,就沒有了後來從漢中進攻長安那麼麻煩,經常因為糧草運輸不濟而不得不退兵;

三是隴右地區產馬,可以為蜀國組建一支騎兵部隊,增強蜀軍戰力;

四是隴右地區還可以增加蜀國的兵員,在兩萬人左右,對於蜀國這樣一個總動員數量為十萬左右的國家來說,實力也增強不少。

諸葛亮進入隴右地區後,由於隴右地區沒有想到諸葛亮會帶領主力撲過來,也沒有做好準備,結果一時間隴右的城池紛紛被諸葛亮拿下,只剩下了最大的隴西城當時還在魏軍手裡,為此諸葛亮派魏延和吳懿帶兵包圍了隴西城,切斷了隴西與外界的聯繫,拿下隴西也只是時間問題。

聽聞如此情況,魏國皇帝曹睿親自坐鎮長安,從荊州調來了張郃的五萬精銳騎兵,並命令張郃馳援隴右。

當時的情況是,從長安到隴右有兩條路,一條是陳倉渭水道,在這裡諸葛亮的主力和郭淮對峙。所以張郃如果想快速馳援隴右,就只能走另一條道,隴山道。

▲街亭在隴山道的必經之路上

而街亭正好就在隴山道的必經之路上,守住街亭就可以阻擋住張郃的馳援,所以此時的街亭至關重要。

這也就是為什麼街亭一旦失守,那麼張郃就可以通過隴山道馳援隴西城,那麼圍城的魏延和吳懿就只能撤圍,留下來跟張郃打是打不過的。這樣的話,諸葛亮之前拿下的隴右地區的城池就會全部落入魏軍之手。

那麼這裡再說一下為什麼當時諸葛亮會派馬謖去鎮守街亭,因為當時諸葛亮的大帳中已經沒有大將了,趙雲在陳倉和曹真對峙,魏延和吳懿在隴西圍城。或許有人會說姜維,但姜維當時剛投降諸葛亮,也不可能這麼快就會把一支大軍交到他手上,而王平也是魏國那邊投降過來的,從信任度上來說遠不及馬謖,馬謖苗正根紅,與諸葛亮相知多年,畢竟把一支大軍交到一個人手上,最大的前提是這個人不能叛變。

再說一下街亭之戰的情況。

▲馬謖實際佈陣情況

這是馬謖實際的佈陣情況,他讓王平帶了一千多人留守街亭城池,自己帶著主力部隊上了山,目的就是在張郃大軍來到的時候從山上發動衝鋒,其實他的戰略目標與諸葛亮發生了衝突,諸葛亮的戰略目標是要他拖住張郃,而不是打敗張郃。馬謖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打敗張郃。

問題是,張郃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戰的時候就是袁紹手下的大將了,從三國早期一直打到了晚期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是當時全天下為數不多的頂級武將之一,像這樣的老司機是很難出現失誤的,再加上他本人也是一員猛將,手上有五萬精銳騎兵,以當時馬謖手上2萬步兵要打敗他談何容易呢,就算是諸葛亮本人去了都不會考慮打敗他而是拖住他,更何況是馬謖呢?

那麼如果按照諸葛亮的想法作戰是什麼情況呢?那麼就應該按照以下的情況佈陣。

▲按照諸葛亮的想法佈陣情況

按照諸葛亮的想法,拖住張郃,就會把主要部隊放在道路中間擋住張郃的去路,當然兩邊的山是要守的,不然張郃可以佔領兩邊的山,既可以繞過街亭城,也可以把街亭包圍。

如果按照諸葛亮的想法佈陣,那麼就會打成這樣,能不能守住就看指揮了。


老威觀史


如果諸葛亮自已帶兵去守街亭,街亭能夠守住,但整個進攻態勢卻被打破了,那麼,即使街亭守住,蜀軍也要後撤了。

諸葛亮自已來守街亭,同用部將來守大不同:

一,兵力不同。部將來守,最多兵一,二萬,將一,二個。諸葛亮自已來,那就兵多將廣了。

二,佈陣不同。諸葛亮妙計神算,魏軍是有領教的,因此,如張郃,司馬懿都來,都不一定能奪取街亭。

三,方法不同。如諸葛亮自已來,就不是單單孤守一個街亭了,而是要用街亭為誘餌,圍殲魏國大軍。


叢中笑6603


李贄說:馬謖妄自尊大,一味糊塗,一味自是。

胡寅說:街亭之敗,罪由馬謖。

這些著書立說的人,把責任全推給了馬謖。這種評價到底有多大的可信性?

可信性不大,他們著書立說可以,但戰場征伐都不是內行。所以,我們也沒必要把他們的話當回事。

毛澤東說:初戰亮宜自臨陣。

這是毛澤東評街亭之戰的斷語。如果是主席的評價,那就必須得重視。因為主席是打過大仗、打過硬仗的,而且常打勝仗。

以毛澤東的這個斷語,反向分析街亭之戰,第一要負責的就是諸葛亮;第二要負責的才是馬謖。

而諸葛亮,要負兩個責任:一是任人失察,不該用馬謖;二是用誰都不行,就得自己上。

1.決策就是做選擇題,而做選擇就得抓住主要矛盾

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做了如下反省:

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從而得知,第一次北伐的蜀軍在兵力數量上,不比曹魏差。

諸葛亮獲得了關鍵局部的優勢。但是,他卻沒有利用好這個優勢,導致功敗垂成。同時,他也承認這個責任:在一人耳。這一人,不是馬謖,而是諸葛亮。

那諸葛亮犯了什麼錯誤呢?

看一下蜀漢大軍在第一次北伐的戰略佈局:

趙雲、鄧芝領一路別軍據箕谷,形成從斜谷道進攻關中的局面。

但這個局面是假的,意圖是調動曹真的主力大軍。這個戰略目標確實是實現了。但同時,諸葛亮必須分出一支軍隊。也就是說實現這個戰略目的,是有代價的。

魏延、吳懿這兩個人正在率軍攻打隴西郡,因為其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所以最著急用兵的是地接涼州的隴西郡。魏延在第一次出兵時就被拜為涼州刺史(涼州還在曹魏手中)。所以,魏延對陣涼州方面,估計諸葛亮早就設計好了,所以魏延的主要任務是拿下隴西郡,以實現全定隴右的終極目標。所以,諸葛亮也必須分給魏延足夠多的士兵。

諸葛亮追著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追到了上邽。諸葛亮為什麼要死追郭淮?因為郭淮是雍州刺史,官最大;再一個就是上邽擋在了陳倉渭水道和關隴大道。這兩條路也是曹魏入援隴西的戰略要道,所以上邽是第二個街亭。

再一個就是馬謖和王平帶著大約兩萬大軍,去守了街亭,他們的戰略目標是擋住從番禺道入援隴右的張郃大軍。

所以,諸葛亮的十萬大軍被分割成了四個部分:一是斜谷道的趙雲所部;二是隴右郡的魏延所部;三是上邽城的諸葛亮本部;四是據守街亭的馬謖所部。

而且,這四支部隊,都有各自的戰略任務:

趙雲所部是牽制曹真的軍隊;

魏延所部是掃蕩隴右,並扛住曹魏的涼州援軍;

諸葛亮所部是擊敗郭淮和封死陳倉渭水道和關隴大道;

馬謖所部,是擋住曹魏的先鋒張郃的騎兵軍團。

就是說,在諸葛亮和他的十萬北伐大軍面前是一個四選項的選擇題。諸葛亮全選,所以就得分兵。但是,這個四個選項是有主有次的,諸葛亮需要抓住主要矛盾。那麼這個主要矛盾在哪呢?

2.張郃所部,才是曹魏入援關中的絕對主力

乃勒兵馬步騎五萬,遣右將軍張督之,西拒亮。

為了應對諸葛亮的北伐,曹魏把荊州方面的軍隊拉到了關中,而且千里調將,把名將張郃也徵調了過來。

這個消息,諸葛亮不會不知道,因為大家都已經在打明牌了。所以,街亭很重要,因為它卡死了番禺道;而且街亭更重要,因為它要擋住名將張郃和曹魏的5萬入援主力。

至於其他幾路呢?

涼州方面,曹魏的力量很薄弱,主要是因為涼州殘破、人口稀少,養不了多少軍隊。如果涼州很強盛的話,諸葛亮進取隴右就是腹背受敵,隴右以涼州為後盾,三郡也不會望風而降。

斜谷道方面,曹真軍隊很多,但主要的目的是防守。因為他不能敗,仗打敗了,趙雲所部就可以直接殺向關中、抓魏明帝曹睿了。所以,只要張郃所部進不了隴右,曹真所部就不敢輕易進攻趙雲、殺進漢中。

上邽城也是要地,而且隴右和關中最大的官兒、雍州刺史郭淮就在那裡。但是,郭淮是困獸猶鬥,曹魏在陳倉渭水道和關隴大道方向,並沒有足夠硬派的將領和援軍。

因此,全部的聚焦點就是街亭。街亭地理位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曹魏的主力增援部隊,正在名將張郃的率領下、火速趕到。

事實也確實如此。

馬謖在孤山紮營,不用一天、只要半天,他就會發現山上沒有水源。而這個時候,他肯定會重新檢視自己的戰場部署,然後做出新的調整。或是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當道紮營;或是趕緊找到新的水源以及儲備足夠的物資。但是,張郃來得實在太快,根本就沒給馬謖檢視戰場部署的機會。基本上馬謖剛一上山,張郃就來了。而且一到街亭,張郃就把馬謖困死在了山上。

所以,在諸葛亮面前的四個選項中,街亭這個選項最重要。他應該把寶押在街亭,而不是什麼隴西和上邽。

3.要實現全定隴右,諸葛亮必須打一場硬仗

這個硬仗就是擊潰或打垮張郃的五萬主力大軍。

因為三國是一個博弈的均衡態,在這個世界裡根本就不存在低垂的果實。你諸葛亮覺得隴右挺好,人家曹魏也覺得隴右不錯,要搶這塊美地、就只能硬幹,靠巧勁或四兩撥千斤,幾乎就是妄想。

所以,街亭這個主要矛盾,就決定了這裡必須是一場硬仗。

而硬仗要靠誰來打?別說馬謖不行,就是魏延和趙雲可能也不行。這個任務就得諸葛亮親自完成。

因為諸葛亮是北伐主帥,他在哪、哪就是主力所部。

這個時候,就看諸葛亮能不能幹過張郃了。張郃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給乾死的。所以,諸葛亮所部與張郃所部較量,在主將方面,孔明與張郃至少是平手。

諸葛亮既然是北伐主帥,所以諸葛亮怎麼也不會自己跑到街亭唱空城計,肯定是主力殺到,戰士數量上不僅會比馬謖所部多,而且戰士士氣也要更強。而更重要的結果就是蜀漢的北伐主力,一定會聚焦在諸葛亮身上、聚焦在街亭之地,四路軍團必須都要分割出將領和士兵跟著諸葛亮走。這是隻有大軍統帥才能調動得來的資源。

再一個就是諸葛亮佔了先機,他能先張郃一步到達街亭,並佈置好整個戰場。也就是說街亭之戰怎麼打,得由諸葛亮說了算。

而更關鍵的是張郃所部的目的不是在街亭打野戰,也不是在街亭消滅蜀漢的有生力量,他們是拼了命地要借道街亭、入援隴右。

所以,諸葛亮鎮守街亭,處處都能佔得先機。

那麼其他方面呢?趙雲的斜谷方面、魏延的隴西方面以及上邽方面,會不會出問題?

可能會,但不會出大問題。

趙雲是老將,而且從漢中經斜谷道殺入關中費勁,而從關中經斜谷道殺入漢中也費勁。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曹真不敢輕易去賭,因為他輸不起。只要斜谷道進兵失敗,趙雲就會趁勢反殺關中,而曹魏的皇帝就在關中。這是最要命的。

隴西郡、廣魏郡方面,只要曹魏的援兵進不了隴右,這兩個郡遲早都得落在諸葛亮手中。涼州方面,要麼不敢進兵、要麼就是羊入虎口,不夠蜀漢大軍填牙縫。原因就是隴右和涼州的實力太弱,加在一起也不是蜀漢的對手。

然後就是郭淮所在的上邽城,以及上邽所扼守的陳倉渭水道與關隴大道。曹魏會不會從這裡再派援軍?

可能。但是曹魏就得分兵,這需要時間。因為除了曹真所部和張郃所部,曹魏拿不出能打硬仗的部隊了。所以,要麼張郃放棄街亭,折回來南下改道;要麼曹真不管趙雲,西進改道。但是,這都需要時間和物資的調動。你們能調動,諸葛亮也可以調動,而且戰場主動權在諸葛亮手中。

所以,其他三個方面可能會出問題,但不會出大問題。

關鍵是時間,只要蜀漢大軍能在隴右呆住,諸葛亮就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利用六盤山佈置防守,把隴右從曹魏身上撕下來。因為,在隴右和關中這個區域,諸葛亮獲得了關鍵局部的優勢。

初戰亮宜自臨陣。

這是主席的斷語,這個斷語不是書生之見,而是一個久經戰陣的統帥對街亭之戰的總結。

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這是諸葛亮的自我剖析,這個剖析也不是書生之見,而是一個捭闔亂世的大戰略家做的戰後覆盤。


減水書生


馬謖失街亭,導致喪失了北圖中原的重要據點和有利時機,使第一次北伐失敗。為嚴明法紀斬了馬謖,並自貶了三級。

街亭古戰場在今天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五營鄉隴城鎮一帶。古時一直是從京城長安通往天水的大道,又是絲綢之路上的東線要衝,為兵家必爭之地。隴城鎮西北角,街頭上有一口大泉井。泉水一年四季不斷,水質很好,可供萬人使用。馬謖佔了街亭卻沒利用這一生存條件,而舍水上山遭至失敗。

出隴城鎮到東南四公里處,有座叫百傾源的大土山,高出附近諸山之上,南山地勢險要,山的東北面是條深谷,南面山峰,高入雲表。這裡易守難攻。諸葛亮只要選對戰將,那將是萬無一失的戰爭,必將影響戰爭的進程。


三興771


肯定能守住,關鍵是守將的心態。

咱們來看一下當時在蜀軍中兩種不同的戰略計劃:

魏延:子午谷之計

魏延的計劃是兵分兩路,由他率領五千精騎,兵出子午谷。十日內抵達長安,發動奇襲。而魏延判斷,鎮守長安的魏國安西將軍夏侯楙生性怯懦而無謀,“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唾手可下。

長安拿下,魏軍與後方的聯繫就被切斷了。魏國再想聚集軍隊奪回去,“尚二十許日”,而諸葛亮大軍就可以在這個時間段內趁機發起進攻,“從斜谷來,必足以達”。一舉平定長安以西。

魏延的胃口很大,這個計劃也很驚豔,一旦成功,戰果輝煌。

但這個計劃也有幾個問題,所採取的戰略步驟每一步都需要特別精密。

1.魏延部必須保證十日內穿過子午谷抵達長安。不能再慢了,再慢他的部下糧食耗盡,就得喝西北風。

2.子午谷沿途沒有敵軍設防阻攔,也不能被提前發現。否則敵方將谷口阻塞,魏延這些兵馬就不打都活不成了,回都回不來。沒有誰能餓著肚皮扛十天。

3.防守長安的夏侯懋必須不戰而逃。如果這廝沒有逃,要堅守。或是他跑了,卻有部下要堅持守城,那魏延可就麻煩大了。因為長途奇襲,不可能攜帶有效的攻堅器具,如果對方要守城,魏延拿下長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4.諸葛亮的主力部隊的行動更要精準。如果提前打,曹真主力往回一縮,魏延那邊就被坑慘了。諸葛亮必須估算到魏延已達長安時發起進攻,並保證能夠迅速擊潰曹真、郭淮部,進抵長安。如果諸葛亮被阻住了,魏延就算拿下長安,五千人馬想守城,連城垛都不敷分配。

我方都是高達,魏軍都是蠢蛋。

還有個問題,如果真的拿下了長安,魏蜀兩國就要發展成為全面國戰了。性命悠關的戰略要地丟失,魏國是決不肯接受的,雙方就要提前進行戰略決戰了。蜀國必須要有扛住的實力。

還有個比較難以啟齒的條件:在魏蜀雙方死磕的狀態下,東吳方面必須保證,千萬不能再趁機摳屁股了。

再來看看諸葛亮的計劃:平取隴右。

趙雲、鄧芝率一支偏師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攻取郿城的架勢,以吸引曹真所部的魏軍主力。

而諸葛亮率蜀軍主力部隊“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攻佔隴右作為進攻跳板的戰略。

這個計劃比較平順,先獲取實利,再徐圖發展。

魏延和諸葛亮的兩個計劃最本質的區別是:

魏延的目標是取長安,要一舉吞下魏軍長安以西的力量。高風險,高收益。

諸葛亮的目標是得隴右。切斷魏國本部與涼州的聯繫。蠶食消化,有利無患,風險很小。

實際操作就是按照諸葛亮的計劃走的。

前期確實幹得不錯。基本上符合戰略策劃的要求,趙雲所部成功將曹真的魏軍主力吸引住了,釘死在郿城。

諸葛亮主力突進祁山,魏軍猝不及防,隴右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根本就無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棄守城而逃,天水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雝等投降。雍州刺史郭淮兵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隴右五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和安定。其中三郡已降。唯有廣魏和隴西拒守,但也朝不保夕,魏國“朝野恐懼”。

其實,按照現在的形勢,此時諸葛亮的計劃已經完成了大部分,進入了收官階段,只要卡住街亭咽喉要道,使魏軍“急切間不得偷過”,諸葛亮可以從容消化已經到手的勝利成果,然後對郭淮和張郃再形成反襲,魏軍就尷尬了。

街亭很重要,但難守不難守呢?

並不難守。諸葛亮的要求是“當道下寨,據城而守”,使魏軍“急切間不得偷過”。雙方在街亭打成一個僵持戰,保障後路的通暢,以給蜀軍主力騰出一段消化時間來。再不濟,諸葛亮也能模仿曹操的計策,有時間把到手的三郡百姓和糧食財物全部遷走。


那諸葛亮為什麼要讓馬稷去守街亭呢?咱們來分析一下諸葛亮面臨的局面和他的心理。

一、街亭並不難守

雖然張郃率五萬騎兵遠襲,而馬謖只有兩萬步軍,但張郃並沒有很大的優勢。因為這是陣地戰,守軍可以當道佈署防禦,挖溝築壘,埋陷設阻,弓弩伺候。騎兵部隊的優勢是機動性,打的是側翼迂迴包抄。而街亭是險道,沒有足夠的寬正面供給騎兵兩側迴旋的餘地,只能正面硬磕。而張郃是輕騎遠襲,根本不可能攜帶有充分的攻堅器械,只能靠輕騎硬懟,馬軍當步兵使,一條命一條命地往裡填。而佔有地利的一方打你個一比二的戰損比率是很容易的事。時間一天天拖下去,張郃的人馬後勤都成了問題,就算最後勉強拿下,也沒有了前進的物資保障。

所以說,街亭並不難守。

二、魏延另有重任

有人說,這麼重要的地方,為什麼不派魏延這樣的重將去防守呢?

因為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魏延去肯定能守住,他作戰經驗豐富,久經沙場,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很強,而且魏延是老將了,對軍令的執行從來不打折扣,肯定沒問題能頂住張郃。

但有必要派魏延去嗎?街亭的防守難度並不大,把魏延這樣的重將放在這裡,太過浪費。諸葛亮把魏延留下來,是有更重要的任務:對付曹真和郭淮。

守街亭的任務比較簡單,但要對付狡猾的郭淮和魏軍主將曹真,那是需要重將的,這才更能發揮魏延的軍事能力。如果街亭不失,諸葛亮正面擊潰郭淮,騰出手來,魏延就可以率奇兵反抄被釘死在街亭的張郃屁股,一舉定局。

三、扶持馬謖建功

那麼,我們知道了,街亭很重要,但不難守,而由於此地對於戰略大局的關鍵性,如果守住了,功勞是很大的。

諸葛亮所面臨的軍內局面,讓諸葛亮比較頭疼。荊州和彝陵兩次大敗,蜀國元氣大傷,許多能征善戰的重要將領都在那兩次戰役中損失了。而蜀國的將才青黃不接,老的老,小的小,以前許多充當副職的武將都被提拔起來,仍然遠遠不足。

魏延久鎮漢中,手下有一部分人馬,他資歷久,功勞多,能力強,已經形成了自己一派勢力。而能鎮得住他的唯有老將趙雲,但趙雲年歲實在是太大了,一旦故去,魏延就橫行無忌,再不把誰放在眼中。



蜀國的年輕一代還沒有成長起來,對魏延構不成牽制,其他將領的資歷功勞也遠不能與魏延抗衡。而諸葛亮需要有一個人能夠在軍中對魏延形成制衡,而這個人還必須對自己忠誠。

馬謖,無疑是最佳選擇。馬謖出身名士之家,兄弟皆有才幹。而諸葛亮與馬謖之間雖是上下級,卻實為師生,更情同父子。而馬謖的才能在年輕一代中也是出類拔萃的。

但馬謖的弱點是軍功太少,威望不足。目前狀況下完全不能對魏延起到制衡作用。諸葛亮此次讓馬謖去守街亭,就是要贈送給他一份大大的功勞,迅速提升他在軍中的地位。

年輕一代得到鍛鍊和培養,扶植成為重將,軍內形成平衡,確實是一舉三得。

為了保障馬謖能穩穩地把這份功勞攥進手心,諸葛亮也是頗費苦心。親自手把手地教會他防禦的要訣,兵力佈署的方式,還立下軍令狀讓眾將心服,這仍然不放心,專門給他派了個經驗豐富的副將――王平。

王平很厲害,他是從魏軍投過來的,不但對魏軍諸將的性格和作戰風格非常瞭解,還對軍事地形頗有心得。有他在馬謖身邊謀劃,幾乎是萬無一失。也就是說,馬謖其實就是個“坐橐兒”的。

把這份到手的功勞,諸葛亮是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硬生生地塞進了馬謖的嘴裡,還往食道里捅下去。

但是,就這樣,馬謖也不往下嚥,讓諸葛亮還能有什麼辦法?

馬謖的癥結正在於他的心態。

諸葛亮如此厚待,煞費苦心,馬謖當然明白。馬謖目前的情況是,他有才華,有能力,有理想,但缺少的是資歷和功勞。軍中眾將對他的尊重其實都來源於對諸葛亮的信任和崇敬。而馬謖是活在諸葛亮的翼護和光環下。

馬謖想改變這個局面,就必須要證明自己的實力,他不但想完成任務,而更想將這次任務來個超水平發揮。

出事就出事在這個心態上。

馬謖並沒有遵照諸葛亮的意圖,當道下寨,憑堅拒守,而是把兵力擺在了半坡上。

馬謖想幹什麼?“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他是要打一次攻勢防禦!

馬謖不但想守住街亭,還想利用地形之利,擊潰張郃。

這個難度就太大了。諸葛亮給他分派的兵力足以守住街亭,但要想擊潰張郃,這點兵力可是遠遠不夠的。


張郃是魏軍宿將,一輩子打了多少仗,當年與張飛血戰五十多天,張飛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敗了他。而曹操卻立即提拔了他,讓他鎮守防禦,獨當一面。

馬謖這是以為自己是張飛呢,但他還不是。

於是,街亭失守,蜀軍後路面臨被切斷的危險,無奈之下倉惶後撤,前期所有戰果瞬間化為烏有。

街亭並不難守,只要帶兵將領能夠老老實實地按計劃佈置,張郃是沒有什麼辦法突破的。這個任務,只要是個將領,張翼、王平、馬岱都能守住,這份功勞等於是白白贈送。

而諸葛亮雖識人,卻不識心,是這次功敗垂成的主要原因。


饞嘴肥貓鏟史官


本來能


窗外1225


夠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