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能守住街亭吗?

十四当家


可以守住,一定能守住

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北伐,这时候的诸葛亮可以说是兵精粮足,战力最强,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就是因为马谡丢掉了街亭让这次北伐功败垂成,失掉了最好的一次机会。

马谡守街亭

刘备对马谡有一个评价,意思就是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可为什么还要派马谡去呢。事实上诸葛亮已经没有选择了,这时的诸葛亮帐中已经无人可用了。魏延,赵云等将都领兵在外。姜维新降不可委以重兵,王平也是曹魏降将同样得不到诸葛亮信任。可派之人也只有参军马谡了,但是马谡没有独自领兵作战的经验,就派王平为副将辅佐马谡。诸葛亮也是没有办法而为之的,为了确保马谡成功守住该地,还特意让马谡立下军令状。想要以此提醒他此次任务的重要性。

可以说马谡同样认识到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但是他错误的领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诸葛亮的意图是让马谡拖住曹军。可马谡错误的领会成要击败曹军,到达街亭以后尽管王平不断提醒,也没能改变马谡击败曹军的决心。王平无奈只有领少量部队当道结寨,可是王平兵少对山上的马谡起不到支援作用。张颌在当时已经是屈指可数的名将了,况且还带来了五万精兵。马谡区区2万人马还被王平分走了一部分,怎么能够抵挡的住。要是按照诸葛亮的战术,当道扎营不需要击败张郃只要拖住他就可以。可是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战术实施,导致张郃围山,一败涂地。最有可能成功一次北伐就这样被马谡一败而终结。这次街亭之战,假设诸葛亮去守必定成功。

诸葛亮守街亭

在不考虑大局的情况下,诸葛亮亲自驻守街亭一定能守住。一旦诸葛亮离开大本营去驻守街亭,赵云魏延等部就会无人接应而陷入苦战。这次北伐还是会失败,诸葛亮守住街亭的意义就没有了。其实诸葛亮这次北伐的目的并不是占领长安,而是占领陇右地区庸凉二州,只有占领了庸凉二州才可以实现诸葛亮下一步计划,攻占长安。这才是诸葛亮的真实目的,所以他才派赵云佯攻,自己走最远的那条路进军陇右地区。

如果诸葛亮亲自守街亭,他就会以击败曹军为目的,还是会驻军山上,当然也会派一支部队当道扎营防止曹军偷过。诸葛亮亲自指挥部队那意义就和马谡截然不同,首先诸葛亮亲自坐镇,将官部队一定会奋起作战,马谡所说的战术就十分可行。官兵从山上往下冲一定势如破竹,再加上侧翼支援部队,曹军一定惨败。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一定把曹军打的残败而回。没准还能在此战就斩了张郃也说不定。可是这都是假设,诸葛亮最大的遗憾就是分身乏术,要是可以分身北伐早就成功了,统一天下岂不是易如反掌了。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诸葛亮再怎么神机妙算也是无力回天了。


雨夜构想


我只能说,街亭太重要了,一旦失守,整个北伐只能玩完,不撤退的话就会全军覆没。

公元228年,为复兴汉室,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从汉中出兵进攻魏国关中地区,当时有五条道路,自东向西分别为:子午古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和祁山道。

▲从汉中进攻长安的五条道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选择了祁山道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之所以选择祁山道,是因为祁山道地势平坦,适合大军行军及粮草运输,缺点就是绕路最远。

当然,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先来了个声东击西,他派出赵云和邓芝带领一支偏师佯装主力进攻陈仓道,结果魏军上当,由大将军曹真带领魏军主力来到陈仓道与赵云等人对峙,诸葛亮便带领大军走了祁山大道,直扑当时的陇右地区。

▲第一次北伐,赵云成功牵制魏军主力,诸葛亮主力直扑陇右地区

在此就要解释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第一目标,其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第一目标是陇右地区而不是长安。那么陇右在哪里呢?陇右就在长安的西边,连接西域的通道上。

▲陇右地区

那么如果拿下陇右有什么好处呢?其实拿下陇右有四点:

一是陇右产粮,拿下陇右后诸葛亮就可以直接从陇右出兵进攻长安;

二是陇右进攻长安的道路都是大道,便于大军行进及粮草补给运输,如果从陇右进军长安,就没有了后来从汉中进攻长安那么麻烦,经常因为粮草运输不济而不得不退兵;

三是陇右地区产马,可以为蜀国组建一支骑兵部队,增强蜀军战力;

四是陇右地区还可以增加蜀国的兵员,在两万人左右,对于蜀国这样一个总动员数量为十万左右的国家来说,实力也增强不少。

诸葛亮进入陇右地区后,由于陇右地区没有想到诸葛亮会带领主力扑过来,也没有做好准备,结果一时间陇右的城池纷纷被诸葛亮拿下,只剩下了最大的陇西城当时还在魏军手里,为此诸葛亮派魏延和吴懿带兵包围了陇西城,切断了陇西与外界的联系,拿下陇西也只是时间问题。

听闻如此情况,魏国皇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从荆州调来了张郃的五万精锐骑兵,并命令张郃驰援陇右。

当时的情况是,从长安到陇右有两条路,一条是陈仓渭水道,在这里诸葛亮的主力和郭淮对峙。所以张郃如果想快速驰援陇右,就只能走另一条道,陇山道。

▲街亭在陇山道的必经之路上

而街亭正好就在陇山道的必经之路上,守住街亭就可以阻挡住张郃的驰援,所以此时的街亭至关重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街亭一旦失守,那么张郃就可以通过陇山道驰援陇西城,那么围城的魏延和吴懿就只能撤围,留下来跟张郃打是打不过的。这样的话,诸葛亮之前拿下的陇右地区的城池就会全部落入魏军之手。

那么这里再说一下为什么当时诸葛亮会派马谡去镇守街亭,因为当时诸葛亮的大帐中已经没有大将了,赵云在陈仓和曹真对峙,魏延和吴懿在陇西围城。或许有人会说姜维,但姜维当时刚投降诸葛亮,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把一支大军交到他手上,而王平也是魏国那边投降过来的,从信任度上来说远不及马谡,马谡苗正根红,与诸葛亮相知多年,毕竟把一支大军交到一个人手上,最大的前提是这个人不能叛变。

再说一下街亭之战的情况。

▲马谡实际布阵情况

这是马谡实际的布阵情况,他让王平带了一千多人留守街亭城池,自己带着主力部队上了山,目的就是在张郃大军来到的时候从山上发动冲锋,其实他的战略目标与诸葛亮发生了冲突,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是要他拖住张郃,而不是打败张郃。马谡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打败张郃。

问题是,张郃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战的时候就是袁绍手下的大将了,从三国早期一直打到了晚期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是当时全天下为数不多的顶级武将之一,像这样的老司机是很难出现失误的,再加上他本人也是一员猛将,手上有五万精锐骑兵,以当时马谡手上2万步兵要打败他谈何容易呢,就算是诸葛亮本人去了都不会考虑打败他而是拖住他,更何况是马谡呢?

那么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想法作战是什么情况呢?那么就应该按照以下的情况布阵。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布阵情况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拖住张郃,就会把主要部队放在道路中间挡住张郃的去路,当然两边的山是要守的,不然张郃可以占领两边的山,既可以绕过街亭城,也可以把街亭包围。

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布阵,那么就会打成这样,能不能守住就看指挥了。


老威观史


如果诸葛亮自已带兵去守街亭,街亭能够守住,但整个进攻态势却被打破了,那么,即使街亭守住,蜀军也要后撤了。

诸葛亮自已来守街亭,同用部将来守大不同:

一,兵力不同。部将来守,最多兵一,二万,将一,二个。诸葛亮自已来,那就兵多将广了。

二,布阵不同。诸葛亮妙计神算,魏军是有领教的,因此,如张郃,司马懿都来,都不一定能夺取街亭。

三,方法不同。如诸葛亮自已来,就不是单单孤守一个街亭了,而是要用街亭为诱饵,围歼魏国大军。


丛中笑6603


李贽说:马谡妄自尊大,一味糊涂,一味自是。

胡寅说:街亭之败,罪由马谡。

这些著书立说的人,把责任全推给了马谡。这种评价到底有多大的可信性?

可信性不大,他们著书立说可以,但战场征伐都不是内行。所以,我们也没必要把他们的话当回事。

毛泽东说:初战亮宜自临阵。

这是毛泽东评街亭之战的断语。如果是主席的评价,那就必须得重视。因为主席是打过大仗、打过硬仗的,而且常打胜仗。

以毛泽东的这个断语,反向分析街亭之战,第一要负责的就是诸葛亮;第二要负责的才是马谡。

而诸葛亮,要负两个责任:一是任人失察,不该用马谡;二是用谁都不行,就得自己上。

1.决策就是做选择题,而做选择就得抓住主要矛盾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做了如下反省: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从而得知,第一次北伐的蜀军在兵力数量上,不比曹魏差。

诸葛亮获得了关键局部的优势。但是,他却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导致功败垂成。同时,他也承认这个责任:在一人耳。这一人,不是马谡,而是诸葛亮。

那诸葛亮犯了什么错误呢?

看一下蜀汉大军在第一次北伐的战略布局:

赵云、邓芝领一路别军据箕谷,形成从斜谷道进攻关中的局面。

但这个局面是假的,意图是调动曹真的主力大军。这个战略目标确实是实现了。但同时,诸葛亮必须分出一支军队。也就是说实现这个战略目的,是有代价的。

魏延、吴懿这两个人正在率军攻打陇西郡,因为其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所以最着急用兵的是地接凉州的陇西郡。魏延在第一次出兵时就被拜为凉州刺史(凉州还在曹魏手中)。所以,魏延对阵凉州方面,估计诸葛亮早就设计好了,所以魏延的主要任务是拿下陇西郡,以实现全定陇右的终极目标。所以,诸葛亮也必须分给魏延足够多的士兵。

诸葛亮追着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追到了上邽。诸葛亮为什么要死追郭淮?因为郭淮是雍州刺史,官最大;再一个就是上邽挡在了陈仓渭水道和关陇大道。这两条路也是曹魏入援陇西的战略要道,所以上邽是第二个街亭。

再一个就是马谡和王平带着大约两万大军,去守了街亭,他们的战略目标是挡住从番禺道入援陇右的张郃大军。

所以,诸葛亮的十万大军被分割成了四个部分:一是斜谷道的赵云所部;二是陇右郡的魏延所部;三是上邽城的诸葛亮本部;四是据守街亭的马谡所部。

而且,这四支部队,都有各自的战略任务:

赵云所部是牵制曹真的军队;

魏延所部是扫荡陇右,并扛住曹魏的凉州援军;

诸葛亮所部是击败郭淮和封死陈仓渭水道和关陇大道;

马谡所部,是挡住曹魏的先锋张郃的骑兵军团。

就是说,在诸葛亮和他的十万北伐大军面前是一个四选项的选择题。诸葛亮全选,所以就得分兵。但是,这个四个选项是有主有次的,诸葛亮需要抓住主要矛盾。那么这个主要矛盾在哪呢?

2.张郃所部,才是曹魏入援关中的绝对主力

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督之,西拒亮。

为了应对诸葛亮的北伐,曹魏把荆州方面的军队拉到了关中,而且千里调将,把名将张郃也征调了过来。

这个消息,诸葛亮不会不知道,因为大家都已经在打明牌了。所以,街亭很重要,因为它卡死了番禺道;而且街亭更重要,因为它要挡住名将张郃和曹魏的5万入援主力。

至于其他几路呢?

凉州方面,曹魏的力量很薄弱,主要是因为凉州残破、人口稀少,养不了多少军队。如果凉州很强盛的话,诸葛亮进取陇右就是腹背受敌,陇右以凉州为后盾,三郡也不会望风而降。

斜谷道方面,曹真军队很多,但主要的目的是防守。因为他不能败,仗打败了,赵云所部就可以直接杀向关中、抓魏明帝曹睿了。所以,只要张郃所部进不了陇右,曹真所部就不敢轻易进攻赵云、杀进汉中。

上邽城也是要地,而且陇右和关中最大的官儿、雍州刺史郭淮就在那里。但是,郭淮是困兽犹斗,曹魏在陈仓渭水道和关陇大道方向,并没有足够硬派的将领和援军。

因此,全部的聚焦点就是街亭。街亭地理位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曹魏的主力增援部队,正在名将张郃的率领下、火速赶到。

事实也确实如此。

马谡在孤山扎营,不用一天、只要半天,他就会发现山上没有水源。而这个时候,他肯定会重新检视自己的战场部署,然后做出新的调整。或是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当道扎营;或是赶紧找到新的水源以及储备足够的物资。但是,张郃来得实在太快,根本就没给马谡检视战场部署的机会。基本上马谡刚一上山,张郃就来了。而且一到街亭,张郃就把马谡困死在了山上。

所以,在诸葛亮面前的四个选项中,街亭这个选项最重要。他应该把宝押在街亭,而不是什么陇西和上邽。

3.要实现全定陇右,诸葛亮必须打一场硬仗

这个硬仗就是击溃或打垮张郃的五万主力大军。

因为三国是一个博弈的均衡态,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低垂的果实。你诸葛亮觉得陇右挺好,人家曹魏也觉得陇右不错,要抢这块美地、就只能硬干,靠巧劲或四两拨千斤,几乎就是妄想。

所以,街亭这个主要矛盾,就决定了这里必须是一场硬仗。

而硬仗要靠谁来打?别说马谡不行,就是魏延和赵云可能也不行。这个任务就得诸葛亮亲自完成。

因为诸葛亮是北伐主帅,他在哪、哪就是主力所部。

这个时候,就看诸葛亮能不能干过张郃了。张郃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给干死的。所以,诸葛亮所部与张郃所部较量,在主将方面,孔明与张郃至少是平手。

诸葛亮既然是北伐主帅,所以诸葛亮怎么也不会自己跑到街亭唱空城计,肯定是主力杀到,战士数量上不仅会比马谡所部多,而且战士士气也要更强。而更重要的结果就是蜀汉的北伐主力,一定会聚焦在诸葛亮身上、聚焦在街亭之地,四路军团必须都要分割出将领和士兵跟着诸葛亮走。这是只有大军统帅才能调动得来的资源。

再一个就是诸葛亮占了先机,他能先张郃一步到达街亭,并布置好整个战场。也就是说街亭之战怎么打,得由诸葛亮说了算。

而更关键的是张郃所部的目的不是在街亭打野战,也不是在街亭消灭蜀汉的有生力量,他们是拼了命地要借道街亭、入援陇右。

所以,诸葛亮镇守街亭,处处都能占得先机。

那么其他方面呢?赵云的斜谷方面、魏延的陇西方面以及上邽方面,会不会出问题?

可能会,但不会出大问题。

赵云是老将,而且从汉中经斜谷道杀入关中费劲,而从关中经斜谷道杀入汉中也费劲。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曹真不敢轻易去赌,因为他输不起。只要斜谷道进兵失败,赵云就会趁势反杀关中,而曹魏的皇帝就在关中。这是最要命的。

陇西郡、广魏郡方面,只要曹魏的援兵进不了陇右,这两个郡迟早都得落在诸葛亮手中。凉州方面,要么不敢进兵、要么就是羊入虎口,不够蜀汉大军填牙缝。原因就是陇右和凉州的实力太弱,加在一起也不是蜀汉的对手。

然后就是郭淮所在的上邽城,以及上邽所扼守的陈仓渭水道与关陇大道。曹魏会不会从这里再派援军?

可能。但是曹魏就得分兵,这需要时间。因为除了曹真所部和张郃所部,曹魏拿不出能打硬仗的部队了。所以,要么张郃放弃街亭,折回来南下改道;要么曹真不管赵云,西进改道。但是,这都需要时间和物资的调动。你们能调动,诸葛亮也可以调动,而且战场主动权在诸葛亮手中。

所以,其他三个方面可能会出问题,但不会出大问题。

关键是时间,只要蜀汉大军能在陇右呆住,诸葛亮就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利用六盘山布置防守,把陇右从曹魏身上撕下来。因为,在陇右和关中这个区域,诸葛亮获得了关键局部的优势。

初战亮宜自临阵。

这是主席的断语,这个断语不是书生之见,而是一个久经战阵的统帅对街亭之战的总结。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这是诸葛亮的自我剖析,这个剖析也不是书生之见,而是一个捭阖乱世的大战略家做的战后复盘。


减水书生


马谡失街亭,导致丧失了北图中原的重要据点和有利时机,使第一次北伐失败。为严明法纪斩了马谡,并自贬了三级。

街亭古战场在今天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陇城镇一带。古时一直是从京城长安通往天水的大道,又是絲绸之路上的东线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陇城镇西北角,街头上有一口大泉井。泉水一年四季不断,水质很好,可供万人使用。马谡占了街亭却没利用这一生存条件,而舍水上山遭至失败。

出陇城镇到东南四公里处,有座叫百倾源的大土山,高出附近诸山之上,南山地势险要,山的东北面是条深谷,南面山峰,高入云表。这里易守难攻。诸葛亮只要选对战将,那将是万无一失的战争,必将影响战争的进程。


三兴771


肯定能守住,关键是守将的心态。

咱们来看一下当时在蜀军中两种不同的战略计划:

魏延:子午谷之计

魏延的计划是兵分两路,由他率领五千精骑,兵出子午谷。十日内抵达长安,发动奇袭。而魏延判断,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生性怯懦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下。

长安拿下,魏军与后方的联系就被切断了。魏国再想聚集军队夺回去,“尚二十许日”,而诸葛亮大军就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趁机发起进攻,“从斜谷来,必足以达”。一举平定长安以西。

魏延的胃口很大,这个计划也很惊艳,一旦成功,战果辉煌。

但这个计划也有几个问题,所采取的战略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特别精密。

1.魏延部必须保证十日内穿过子午谷抵达长安。不能再慢了,再慢他的部下粮食耗尽,就得喝西北风。

2.子午谷沿途没有敌军设防阻拦,也不能被提前发现。否则敌方将谷口阻塞,魏延这些兵马就不打都活不成了,回都回不来。没有谁能饿着肚皮扛十天。

3.防守长安的夏侯懋必须不战而逃。如果这厮没有逃,要坚守。或是他跑了,却有部下要坚持守城,那魏延可就麻烦大了。因为长途奇袭,不可能携带有效的攻坚器具,如果对方要守城,魏延拿下长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4.诸葛亮的主力部队的行动更要精准。如果提前打,曹真主力往回一缩,魏延那边就被坑惨了。诸葛亮必须估算到魏延已达长安时发起进攻,并保证能够迅速击溃曹真、郭淮部,进抵长安。如果诸葛亮被阻住了,魏延就算拿下长安,五千人马想守城,连城垛都不敷分配。

我方都是高达,魏军都是蠢蛋。

还有个问题,如果真的拿下了长安,魏蜀两国就要发展成为全面国战了。性命悠关的战略要地丢失,魏国是决不肯接受的,双方就要提前进行战略决战了。蜀国必须要有扛住的实力。

还有个比较难以启齿的条件:在魏蜀双方死磕的状态下,东吴方面必须保证,千万不能再趁机抠屁股了。

再来看看诸葛亮的计划:平取陇右。

赵云、邓芝率一支偏师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攻取郿城的架势,以吸引曹真所部的魏军主力。

而诸葛亮率蜀军主力部队“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

这个计划比较平顺,先获取实利,再徐图发展。

魏延和诸葛亮的两个计划最本质的区别是:

魏延的目标是取长安,要一举吞下魏军长安以西的力量。高风险,高收益。

诸葛亮的目标是得陇右。切断魏国本部与凉州的联系。蚕食消化,有利无患,风险很小。

实际操作就是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走的。

前期确实干得不错。基本上符合战略策划的要求,赵云所部成功将曹真的魏军主力吸引住了,钉死在郿城。

诸葛亮主力突进祁山,魏军猝不及防,陇右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根本就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弃守城而逃,天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投降。雍州刺史郭淮兵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其中三郡已降。唯有广魏和陇西拒守,但也朝不保夕,魏国“朝野恐惧”。

其实,按照现在的形势,此时诸葛亮的计划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进入了收官阶段,只要卡住街亭咽喉要道,使魏军“急切间不得偷过”,诸葛亮可以从容消化已经到手的胜利成果,然后对郭淮和张郃再形成反袭,魏军就尴尬了。

街亭很重要,但难守不难守呢?

并不难守。诸葛亮的要求是“当道下寨,据城而守”,使魏军“急切间不得偷过”。双方在街亭打成一个僵持战,保障后路的通畅,以给蜀军主力腾出一段消化时间来。再不济,诸葛亮也能模仿曹操的计策,有时间把到手的三郡百姓和粮食财物全部迁走。


那诸葛亮为什么要让马稷去守街亭呢?咱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面临的局面和他的心理。

一、街亭并不难守

虽然张郃率五万骑兵远袭,而马谡只有两万步军,但张郃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因为这是阵地战,守军可以当道布署防御,挖沟筑垒,埋陷设阻,弓弩伺候。骑兵部队的优势是机动性,打的是侧翼迂回包抄。而街亭是险道,没有足够的宽正面供给骑兵两侧回旋的余地,只能正面硬磕。而张郃是轻骑远袭,根本不可能携带有充分的攻坚器械,只能靠轻骑硬怼,马军当步兵使,一条命一条命地往里填。而占有地利的一方打你个一比二的战损比率是很容易的事。时间一天天拖下去,张郃的人马后勤都成了问题,就算最后勉强拿下,也没有了前进的物资保障。

所以说,街亭并不难守。

二、魏延另有重任

有人说,这么重要的地方,为什么不派魏延这样的重将去防守呢?

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魏延去肯定能守住,他作战经验丰富,久经沙场,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很强,而且魏延是老将了,对军令的执行从来不打折扣,肯定没问题能顶住张郃。

但有必要派魏延去吗?街亭的防守难度并不大,把魏延这样的重将放在这里,太过浪费。诸葛亮把魏延留下来,是有更重要的任务:对付曹真和郭淮。

守街亭的任务比较简单,但要对付狡猾的郭淮和魏军主将曹真,那是需要重将的,这才更能发挥魏延的军事能力。如果街亭不失,诸葛亮正面击溃郭淮,腾出手来,魏延就可以率奇兵反抄被钉死在街亭的张郃屁股,一举定局。

三、扶持马谡建功

那么,我们知道了,街亭很重要,但不难守,而由于此地对于战略大局的关键性,如果守住了,功劳是很大的。

诸葛亮所面临的军内局面,让诸葛亮比较头疼。荆州和彝陵两次大败,蜀国元气大伤,许多能征善战的重要将领都在那两次战役中损失了。而蜀国的将才青黄不接,老的老,小的小,以前许多充当副职的武将都被提拔起来,仍然远远不足。

魏延久镇汉中,手下有一部分人马,他资历久,功劳多,能力强,已经形成了自己一派势力。而能镇得住他的唯有老将赵云,但赵云年岁实在是太大了,一旦故去,魏延就横行无忌,再不把谁放在眼中。



蜀国的年轻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对魏延构不成牵制,其他将领的资历功劳也远不能与魏延抗衡。而诸葛亮需要有一个人能够在军中对魏延形成制衡,而这个人还必须对自己忠诚。

马谡,无疑是最佳选择。马谡出身名士之家,兄弟皆有才干。而诸葛亮与马谡之间虽是上下级,却实为师生,更情同父子。而马谡的才能在年轻一代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但马谡的弱点是军功太少,威望不足。目前状况下完全不能对魏延起到制衡作用。诸葛亮此次让马谡去守街亭,就是要赠送给他一份大大的功劳,迅速提升他在军中的地位。

年轻一代得到锻炼和培养,扶植成为重将,军内形成平衡,确实是一举三得。

为了保障马谡能稳稳地把这份功劳攥进手心,诸葛亮也是颇费苦心。亲自手把手地教会他防御的要诀,兵力布署的方式,还立下军令状让众将心服,这仍然不放心,专门给他派了个经验丰富的副将――王平。

王平很厉害,他是从魏军投过来的,不但对魏军诸将的性格和作战风格非常了解,还对军事地形颇有心得。有他在马谡身边谋划,几乎是万无一失。也就是说,马谡其实就是个“坐橐儿”的。

把这份到手的功劳,诸葛亮是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硬生生地塞进了马谡的嘴里,还往食道里捅下去。

但是,就这样,马谡也不往下咽,让诸葛亮还能有什么办法?

马谡的症结正在于他的心态。

诸葛亮如此厚待,煞费苦心,马谡当然明白。马谡目前的情况是,他有才华,有能力,有理想,但缺少的是资历和功劳。军中众将对他的尊重其实都来源于对诸葛亮的信任和崇敬。而马谡是活在诸葛亮的翼护和光环下。

马谡想改变这个局面,就必须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不但想完成任务,而更想将这次任务来个超水平发挥。

出事就出事在这个心态上。

马谡并没有遵照诸葛亮的意图,当道下寨,凭坚拒守,而是把兵力摆在了半坡上。

马谡想干什么?“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他是要打一次攻势防御!

马谡不但想守住街亭,还想利用地形之利,击溃张郃。

这个难度就太大了。诸葛亮给他分派的兵力足以守住街亭,但要想击溃张郃,这点兵力可是远远不够的。


张郃是魏军宿将,一辈子打了多少仗,当年与张飞血战五十多天,张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了他。而曹操却立即提拔了他,让他镇守防御,独当一面。

马谡这是以为自己是张飞呢,但他还不是。

于是,街亭失守,蜀军后路面临被切断的危险,无奈之下仓惶后撤,前期所有战果瞬间化为乌有。

街亭并不难守,只要带兵将领能够老老实实地按计划布置,张郃是没有什么办法突破的。这个任务,只要是个将领,张翼、王平、马岱都能守住,这份功劳等于是白白赠送。

而诸葛亮虽识人,却不识心,是这次功败垂成的主要原因。


馋嘴肥猫铲史官


本来能


窗外1225


够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