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撐起“雖遠必誅”強大帝國的偉大經濟學家

公元前81年2月,漢帝國的議事大殿上

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以及經諫大夫杜延年為代表的賢良文學士60餘人正在展開一場激烈的辯論。辯論的內容是國家經濟政策的走向,即鹽鐵行業應該繼續由國家壟斷經營,還是開放民間進入、允許自由競爭?

這場前後持續六個多月費時曠日的大激辯, 正是載入史冊的“鹽鐵之議”。

由郎中桓寬根據當時辯論的記錄,整理為《鹽鐵論》,對後世歷朝的經濟政策的制定和變革,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同時,這場鹽鐵之議的正方辯手、為漢武大帝東奔西殺打下雄厚財力基礎、掌握大漢帝國經濟財權23年之久的桑弘羊也達到了人生最閃耀的時刻。

桑弘羊:撐起“雖遠必誅”強大帝國的偉大經濟學家

擁有“最強大腦”的少年

桑弘羊出生在漢帝國最繁榮的商業城市,洛陽。當時的洛陽,無論是文化還是經貿,都遠超當時的都城長安。天下初定時,漢高祖曾一度考慮在洛陽定都。

桑弘羊家就是在這做最具商業氣息的城市裡,從事商業經營。無論是城市氛圍,還是家庭氛圍,都對桑弘羊的成長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從小聰慧,但並不像歷史上其他少年天才一樣,能詩善畫,而是非常精於算術,天賦異稟,遠近聞名,以至於13歲時,就因這個特長,被另一位成熟早慧的少年、四處攬才的漢武大帝,招入宮中,擔任侍中。

後來的歷史證明,這位擁有最強大腦的少年,確實在經濟、計算方面有常人不可媲美的天賦和遠見。13歲少年入仕的他,早早開始了和那位小他1歲,卻心懷雄才大略的偉大皇帝的交集和糾葛。

桑弘羊:撐起“雖遠必誅”強大帝國的偉大經濟學家

仕途的飛躍

儘管年紀輕輕就進入仕途,但桑弘羊的升遷並不算快,直到40歲的時候,才被漢武帝任命為大農中丞,這是協助漢代財政部門最高長官——大農令的重要職位,類似於今天的財政部部長助理或者副部長的職務。

他的這次機會,並不是不時來運轉,或者突然被賞識,而是形勢使然。

從秦末大亂,到大漢立國,這中間經歷了近十年的天下混戰。漢初自然是一片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的景象。直至文景二帝採取與民生息、輕徭薄賦合乎社會現狀的政策,才形成了漢朝歷史上長達40年的“文景之治”。但“文景之治”所形成的開放、寬鬆的社會環境,也帶了一個嚴重的副作用,即地方諸侯趁勢做大,以至於出現“七國之亂”,對當時的朝廷權威打擊極大。

到了漢武帝時期,除了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外,還有一個更為嚴峻的考驗,就是北方匈奴的騷擾和侵犯。經歷文景之治,朝廷國庫日漸充盈,漢武帝一改前朝對匈奴的忍讓,而是直接開幹,於是就有了後人經常回想、讓人血脈噴張的“犯我強漢,雖遠必誅”的一幕幕史詩級征戰場景。

桑弘羊:撐起“雖遠必誅”強大帝國的偉大經濟學家

但這些豪邁、震撼的征戰,也在大把大把掏空著朝廷國庫。漢武帝很快意識到,所有的雄心都必須靠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支撐。於是想盡各種辦法充盈國庫,甚至先後換了10任大農令,均未見起色。直到武帝想到了桑弘羊,起用他做大農中丞。在漢武帝的大力支持下,桑弘羊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

小試牛刀的經濟改革

桑弘羊的改革政策主要包括“算緡告緡令”、“統一幣制”、“假民公田”和“西北屯墾”。

“算緡告緡令”主要是向當時有錢的地主階層徵收財產稅,弱化了地方勢力,抑制了富人對土地的併購。

“統一幣制”是桑弘羊面對文帝時期私鑄銅錢、幣制混亂的局面採取的針對性措施。一舉廢除過去所有錢幣,以新鑄的五銖錢(三官錢)為全國唯一通行的貨幣,並嚴厲禁止郡國和民間鑄錢,而改由政府指定上林三官統一鑄造。這樣不但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而且起到了穩定市場和流通效果,使得漢朝的五銖錢成為質量穩定的錢幣,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餘年而通行不廢。

“假民公田”的政策有點類似今天的政府土地流轉制度,把當時的荒山閒田,交由流民耕種,但要徵收的一定的“假稅”。

“西北屯墾”即是讓漢朝軍隊在西北屯墾戍邊,即減輕了國家的經濟負擔,維護西北地區的邊疆安全和穩定。

桑弘羊:撐起“雖遠必誅”強大帝國的偉大經濟學家

儘管從歷史角度看,這些政策在施行過程中存在著與民爭利、限制商業發展等弊端,但在當時卻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僅用了五年時間,朝廷國庫就得到有效充盈,讓漢武帝大為滿意。居功至偉的桑弘羊被升為大農令,成為掌握大漢帝國財政命脈的第一人。他也開始了對漢朝經濟制度更大幅度的改革和顛覆。

大刀闊斧的進一步顛覆

桑弘羊成為帝國經濟政策掌舵者後,開始了更大的改革步伐。

首先是鹽鐵官營。其實這並非他的原創,當年管仲就實施過這個政策。但桑弘羊這次搞得是規模化生產,把鹽鐵生產經營權都收歸國有,並在每個地方都都設也官吏,負責監督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實現產——供——銷一體化運作,而且規定民間不得私自制造和經營,違者重罰。這就徹底把單打獨乾的商人逼上了絕境。這也是後來鹽鐵會議爭論的焦點。

另一件流傳史冊的大事,是均輸和平準。

均輸簡單地來說,就是商人在進行跨地區貿易和物資調配的時候,由政府全權主導。

平準就是現在的調控物價,全國上下的貨物,都由朝廷統一出售,實際上標誌著大漢帝國全面接管了民間貿易。

至此,桑弘羊對大漢帝國的經濟改革和規劃,達到顛覆的最高點。由此也慢慢開始了各勢力集團的不滿和反撲。

桑弘羊:撐起“雖遠必誅”強大帝國的偉大經濟學家

閃耀後世的“桑弘羊之問”

桑弘羊的堅強後盾,一代雄主漢武大帝病逝6年後,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鹽鐵之議”,咄咄逼人的儒家學子們根據鹽鐵政策的弊端,提出一系列尖銳的問題:

其一,國有專營制度造成絕對壟斷,價格昂貴,強買強賣,如何應對?

其二,強行收購糧食物資建立儲備,這是與民爭利,導致經濟蕭條、人民困苦,怎麼解決?

其三, 國營制度豢養了權貴經濟,形成了以國營為名、攫取私利的特權集團,承不承認?

桑弘羊毫無懼色,也向儒生們提出了值得深思,卻難覓答案的“桑弘羊之問”。

其一,帝國運轉需要鉅額的財政開支,光靠農業稅根本不夠,如果不執行國有專營制度,請問錢從哪裡來?

其二,一旦遇到戰爭、災荒等急需用錢,國庫卻空空如也,怎麼辦?

其三,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財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壓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勢力膨脹起兵造反,怎麼辦?

桑弘羊的問題,讓與其辯論的儒生們啞口無言,很容易理解。他的思考角度和高度都太超前,是很多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想也沒想過的。

他的這些理論,有些被當時的人接受了,有些被嗤之以鼻。但都忠實的記錄在鹽鐵論裡了。

但到了千年以後的宋朝,桑弘羊這一套政策,卻有被歷史儲物箱裡撿了出來。

王安石變法把均輸照搬了過來,甚至名字都沒改;把平準法改了名字叫“市易法”,其本質卻是一脈相承。

桑弘羊:撐起“雖遠必誅”強大帝國的偉大經濟學家

著名的“鹽鐵之議”不久,失去後盾的桑弘羊在和另一位權臣霍光的鬥爭中失敗,以謀反罪誅族。終年75歲。13歲入仕,75歲未得善終,62年跌宕生涯,23年的帝國財政掌舵人,桑弘羊用近乎超越歷史限制、天才般的經濟治理能力,為大漢帝國創造了穩健、可靠的財務保證。他不世出的財政規劃構想,也成為後世一代代人汲取營養,探尋策略的寶庫和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