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跑得最快的将领,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他绘画写诗

中日甲午战争中,对于清军的战斗力,近现代军队的日本人是看不起的,出现在日本国内画报中的清军形象,都是清一色穿长袍梳辫子的丑陋面孔,刻意贬低。

清朝跑得最快的将领,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他绘画写诗

图:日本“日清战争”的绘画

有一个清军将领,享受到了日本人“绘画+配诗”的待遇:清军统帅叶志超。

叶志超,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的老乡。他父母早亡,放牛娃出身,成年后参加团练,后在淮军刘铭传部效力。在四十年军旅生涯中,他凭借战功,从最微末的兵弁擢升到大清一品武官——直隶提督。因为作战勇猛,当年在军中有“叶大呆子”的绰号。

清朝跑得最快的将领,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他绘画写诗

图:叶志超(左一)和淮军将领

但是,时过境迁,过足了富贵人生的叶提督在战斗力远胜国内乱匪的日军面前,胆怯了,一逃再逃,武将的荣誉和往日的血性,都如敝屣一般丢弃在朝鲜半岛的三千里江山。

叶志超是率领淮军先期进入朝鲜的清军统帅,首战就败于牙山,败退到平壤后还向朝廷掩饰败绩,谎称击毙日军两千人。

平壤战役中,叶志超手下有淮军、盛军、毅军、奉军等五路清军,合计一万七千人。日军的攻城部队只有野津道贯统帅的第五师团加第三师团一部,总人数一万六千人。

自古守城容易攻城难,总兵力相当,粮草充足,清军的武器比日军还精锐,谁料到,仅仅两天不到,叶大呆子就打出白旗,狂逃六百里,把大清的脸面丢得精光!

清朝跑得最快的将领,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他绘画写诗

图:日本所绘平壤之战

战斗开始后,叶志超“坐镇”城中协调,直到勇将左宝贵战死,玄武门失守,他终于坐不住了,紧急召集各统领商议:“不若暂弃平壤,令彼骄心,养我锐志,再图大举,一气成功也。”不愧是当大官的,官话说得很漂亮,一逃再逃,有何“锐志”可言?

清朝跑得最快的将领,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他绘画写诗

图:日本人只敬重左宝贵一个清将

这时,两军处于最关键的对峙阶段。日军只是打破了一个城门,弹药将绝,第五师团主力粮米紧缺,每个士兵身上只有维持两天的‘道明寺糕’(把米蒸熟晒干后的短期食物)和少量弹药。而清军仍然控制着全城绝大部分要隘,炮弹虽少,枪弹尚足,粮食更是富裕,如果继续顽强狙击甚至反攻玄武门,完全有扭转战局的可能。

可是,叶志超只顾自己逃命,成全了弹尽粮绝的日军。

清朝跑得最快的将领,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他绘画写诗

图:日本所绘平壤之战

叶志超打仗不行,逃命却有一套。

先派一个朝鲜人送书于日军,称清军愿意打白旗休战,请暂停攻击,接着在玄武门、七星门、静海门、大同门悬挂白旗。降书、白旗都是烟雾弹,意图迷惑日军,叶大提督的锦囊妙计是:熬到夜里,全军偷开城门走人也!

当夜天公不作美,大雨倾盆,清兵冒雨结队成群蜂拥而出。而日军早已估计到清军将乘夜逃跑,一路埋伏截杀。

要说突围,也是兵家常事,谁先锋、谁掩护、谁断后,一军主帅岂能不做周密安排?叶志超就敢!出了城门,清军在黑暗中不问路径,结队直冲,遇到日本拦截后,立刻陷入自相践踏的混乱局面。

清朝跑得最快的将领,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他绘画写诗

图:日本人所绘“叶志超携妓逃跑”图

兵溃如山倒,平壤之战清军一共死伤二千余人,其中竟然有一千五百人是死在逃跑路上,另有六百余人被俘。

接下来,就是中学历史课本里的叶志超六天里“狂奔五百里”的故事,相当于一天一个马拉松!叶志超率溃军一路仓惶奔逃,过顺安、肃州、安州、义州等地均弃而不守,“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

日本人是最鄙视武将逃跑的,叶志超的事迹立刻上了日本报刊,在日本《风俗画报》的增刊“日清战争图绘”中,将叶志超作为封底人物,并配打油诗一首:“功名非所慕,一意只奔逃。鹤唳风声际,知君汗马劳。”

清朝跑得最快的将领,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他绘画写诗

图:叶志超一战成就千古臭名

​ 爱国诗人黄遵宪也气愤地写了首诗:“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更令人无语的是,平壤溃败实情暴露后,在李鸿章照应下,朝廷居然没有杀叶志超的头,只是将他革职押送京师,刑部拟斩监候,后获赦逃过一刀。叶志超在获赦归乡后的第二年,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