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鎳市場價格飄忽不定的原因

2019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不鏽鋼產量持續增加、鎳鐵產能釋放不及預期以及全球宏觀經濟下行等因素交織影響下,倫鎳及滬鎳(128300, -880.00, -0.68%)總體呈現振盪維穩的走勢。自7月起,在印尼禁礦傳聞不斷髮酵以及禁礦政策落地等消息推動下,鎳價大幅拉漲,從10萬元/噸衝高至接近16萬元/噸。9月初起,市場逐漸消化禁礦消息面後,並未看到鎳供應缺口擴大,但不鏽鋼庫存高企,不鏽鋼供需矛盾的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鎳價的上漲空間。

全球鎳市場價格飄忽不定的原因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施壓需求端 IMF再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10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IMF預計2019年全球GDP增速為3%,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此前預期為3.2%,IMF同時下調了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4%,此前為3.5%。此外,IMF將美國2019年GDP增長預期自2.6%下調至2.4%,將美國2020年GDP增長預期下調至2.1%;將歐元區2019年GDP增長預期自1.3%下調至1.2%;將德國2019年GDP增長預期自0.7%下調至0.5%,將德國2020年GDP增長預期自1.7%下調至1.2%。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意味著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跌至本世紀初以來的最低水平,並且2019年全球接近90%的地方經濟增長都將放緩。

需求端壓力凸顯

受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影響,9月中國CPI增速時隔6年再度達3%,這是自2013年11月以來CPI再次邁入“3時代”。9月PPI同比進一步回落0.4個百分點至-1.2%。分類來看,存在明顯的分化,生產資料價格同比降幅擴大,而生活資料價格同比漲幅擴大。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2.0%,降幅較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1.52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上漲0.6%,漲幅較前值放緩2.2個百分點;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4.8%,降幅擴大了1.3個百分點;加工工業價格下降1.2%,降幅擴大0.4個百分點。中國大宗商品有色類價格指數於2019年9月20日錄得78.39,較年初略有上漲,不過仍位於全年平均水平,暫無上漲勢頭。

進出口方面,三季度出口增速為-0.4%,進口增速為-6.5%,貿易差額增速為41.5%。受外需放緩以及國內需求疲軟的拖累,9月出口增速為-3.2%,較前值回落了2.2個百分點。9月進口增速較前值進一步回落3.8個百分點至8.5%,其中中國對美國的進口增長跌幅較大,為-15.7%。

因此,整體來看,隨著四季度全球不確定性加大,流動性寬鬆和避險屬性會進一步強化品種的金融屬性。而從基本面來看,受制於四季度全球經濟疲軟,需求端將繼續壓制工業品的基本面。

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新挑戰

18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蒸汽時代(1760-1840年)”標誌著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電氣時代(1840-1950年)”,使得電力、鋼鐵、鐵路、化工、汽車等工業興起,石油成為新能源,促使交通迅速發展,世界各國交流更為頻繁,並逐漸形成一個全球化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更是開創了“信息時代(1950年至今)”,全球信息和資源交流變得更為迅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捲入全球化進程之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進一步確立,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也達到空前的高度。

前三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發展進入空前繁榮的時代,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歷史性的供應需求曲線,但是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傳統供需曲線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轉變,單位能耗、單位成品中,原料使用的大幅降低、科技的進步,促使下游需求剛性次第縮減。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技術革命,主要表現形式為生產力的提高,與前三次工業革命對比,第四次工業革命對資源的消耗大幅縮減。同時,能源利用率和自動化技術也隨之提升。

以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為例,目前人們正在研究該技術的應用,這個技術一旦被掌握,人類將得到近乎零成本的清潔能源,並形成以核聚變電廠為中心的工業輻射狀發展,引領社會變革。現代社會直接在能源方面的消費,佔到社會所有消費的40%-50%,假如人們擁有多且便宜的能源,如金屬冶煉這樣的能源消耗大戶,生產出的工業用原材料價格將大幅降低。

以人工智能為例,很多製造業、鑄造業可以通過電腦完成工作,也可以3D打印模具。例如,在新產品開發上,可以在電腦上先模擬出來,不會出現原材料的無謂消耗。而真正通過資源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基本上是成品,沒有什麼缺陷。顯然,伴隨著能源價格的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資源利用率的增加以及無謂損耗的減少,工業金屬的新增需求量或遠不如前三次工業革命。供求關係的改變將重新演繹傳統供求曲線,我們不得不考慮,前三次工業革命的傳統供需曲線是否仍然具備參考意義。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生產力的跨越式大幅提高,當產品利用率與科學技術水平提高,會使得浪費減少、需求減少、單位能耗降低、單位原材料降低。也就是說,同樣的供應將產生更多的邊際效應,從而導致需求浪費減少,剛性遞減。另外,從均衡曲線也可知,同樣的供應(supply)下,需求(demand)降低,則商品價格(price)也相應降低。

鎳價走勢邏輯主要核心分析

2019年,全球鎳供應短缺狀態延續。通常來說,衡量商品價格變化主要考慮其供應、需求、庫存以及宏觀大環境,因此,我們分別選取全球鎳供需平衡與不鏽鋼庫存作為應變量,分別代表上游供給與下游消費情況,探索兩者對於鎳價的影響程度。

全球鎳供需平衡與鎳價的相關性

我們選取2018年1月至今鎳每月供需平衡與滬鎳活躍合約收盤價進行相關性對比,可以發現,兩者相關係數為-0.385。通常絕對值0.5-1.0為高度相關,絕對值0.3以下為弱相關,絕對值0.5-0.3之間為中度相關,因此,供求關係在決定鎳價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但並非十分重要的因素。

圖為全球鎳供需平衡與鎳價對比圖為全球鎳供需平衡與鎳價對比判定係數R為迴歸平方和與總平方和的比值。一般來說,擬合優度越大,擬合效果越好。通過線性迴歸,我們發現,全球鎳供需平衡與鎳價之間的擬合優度為0.1483。

不鏽鋼庫存與鎳價的相關性

再看國內市場,接下來我們選取2018年1月至今無錫和佛山兩地每月不鏽鋼庫存與滬鎳活躍合約收盤價進行相關性分析,我們發現,兩者相關係數為0.495。因此,兩者關係十分接近高度相關,不鏽鋼庫存情況對於鎳價走勢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且影響程度大於鎳全球供需平衡對鎳價的影響。

圖為不鏽鋼庫存與鎳價對比圖為不鏽鋼庫存與鎳價對比通過線性迴歸我們發現,不鏽鋼兩地庫存與鎳價之間的擬合優度為0.2453,較前一個實驗數據有所提高,表現出更優的擬合程度,說明下游需求的冷暖對鎳價的影響程度大於全球鎳供需平衡對於鎳價的影響程度。

鎳價上行之路不平坦

全球鎳的供需缺口在印尼禁礦消息面炒作下,於2019年9月初達到峰值,隨後振盪走低。對於鎳的下游消費,相對供應端更受投資者關注。據測算,截至2021年,我國預計新增不鏽鋼粗鋼產能996萬噸,增幅達26.8%。而由於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鎳礦趨緊,國內眾多不鏽鋼企業紛紛在當地建設不鏽鋼廠,隨著後期德龍、青山等國內不鏽鋼企業在菲律賓、印尼的不鏽鋼產能釋放,預計每年給國內增加100萬噸不鏽鋼供給。

截至2018年年底,印尼已建成不鏽鋼粗鋼產能300萬噸,在建產能150萬噸,擬建產能150萬噸。隨著印尼金川、印尼振石東方、新興鑄管等鎳鐵生產企業產能投放,預計到2021年,印尼與菲律賓不鏽鋼產能或突破1000萬噸。然而,在供應增速強勁的情況下,未來全球不鏽鋼消費增速預計僅為5.5%-6%,這意味著不鏽鋼產能利用率仍將處於偏低狀態,庫存消化難度加劇,對於鎳價的支撐作用減弱。

投資者需要警惕的是,鎳價在供應增速巨大的背景下,大環境很可能受制於供應增速與需求增速的“剪刀差”,未來大概率將演繹持續擴大的狀態,掣肘效應下,近日世界鋼鐵協會預計除中國外的全球鋼鐵需求今年將幾乎停滯,因為歐洲需求萎縮、美國增速放緩。

由安塞樂米塔爾、寶鋼等頂級鋼企組成的世界鋼鐵協會近日在報告中稱,除中國外的全球成品鋼需求今年料增長0.2%,低於此前預估的1.7%;全球需求今年增速料從2018年的4.6%放緩至3.9%。

隨著全球製造業疲軟,全球產業鏈面臨重塑危機,鋼企2019年面臨需求萎縮與價格下跌的共振。其中歐盟的鋼企受創最重,歐洲鋼企指責美國的措施造成低成本鋼材湧入歐洲地區,令當地鋼鐵行業陷入危機。世界鋼鐵協會預計,今年中國鋼鐵需求將增長7.8%,與2018年的7.9%基本持平,但明年增速將驟降至1%,隨著經濟刺激措施的效應消退,中國鋼鐵需求將在2020年“萎縮”。

為對沖經濟下行風險,美聯儲在2019年3次降息,美國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在2019年5月首次倒掛,截至2019年10月,美債2年期與10年期,3月期與10年期已經連續出現明顯倒掛,全球負利率資產創紀錄地達到17萬億美元,均顯示全球經濟漸次下行的前景。鑑於此,鎳上行空間受限,投資者以宏觀面對應的偏空思路為主,同時關注產業鏈的相關動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