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越學財報分析膽越小

懷疑是股票投資的重要美德,看財報更是要戴著懷疑的眼鏡去排除。

——坤鵬論

坤鵬論:越學財報分析膽越小

一、你必須明白:會計實踐的重要規則

會計數據是基於大量的估計值,而不是真正的“硬數字”。

所以,當你研究財務報表時,你要做一名懷疑者。

投資者在思考會計問題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林肯最喜愛的一個燈謎:如果你把狗的尾巴當作一條狗腿,那麼這隻狗有幾條腿呢?答案是四條,因為狗尾巴不會因為你把它當作狗腿就真的變成了狗腿,即使審計師願意證明尾巴也是一條狗腿,投資者也應該記住,林肯這句話是正確的。

大部分會計數據是可靠的,但你還是要保持警惕,以下是會計實踐中的一些規則:

第一:會計會做很多假設

報表中的每個數字都是基於假設的,而這些假設又因為不同的公司而不同,會計準則也隨著時間而不斷改變。

比如:一家公司擁有一座建築物,那麼其財報的折舊費用就是基於假設的;

對退休員工承諾的醫療福利是基於預期壽命和未來費用的假設。

另外,有朋友在閱讀財報相關圖書時會發現,怎麼財報中的科目在書中找不到呢?又或者書中的科目在財報中卻沒有。

這基本就是會計準則的變化造成的。

這個時候坤鵬論建議你在花個五六分鐘在百度中搜索一下,基本都能很快找到答案。

第二:大多數會計數據在本質上都是過時的

當有人問起你的房子的價格時,你很可能會給出一個當前的市場價格。

與此相反,房地產、工廠和設備的會計價值是由它們的折舊值決定的。

但是,土地在財報中卻從不貶值,假設某公司30年前花500萬元購買了一些地皮,即使是30年後,財報上這些土地的價格依然是500萬元。

第三:對於資產,會計可能使用也可能不使用市場價格

在財報中有的資產按成本價計算,有的資產則需要按市場價計算,後者在財報中被稱為公允價值。

這種做法令人困惑,因為公司在會計方法上是可以有自己的選擇的。

第四:會計應該是保守的

通常,他們確實應該是保守而謹慎的。

會計有個非常重要、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原則叫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最早是財產託管人解脫其受託責任的一種策略。

後來被會計人員所認同接受,主要為了防止抬高資產和收益,壓低負債和費用,並起到預警風險和化解風險的作用。

但是,令人苦笑的是,在實際運用中卻存在利用謹慎性原則操縱利潤的現象。

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會計並不保守,而是相當激進。

美國世通公司就是一家相當典型的公司,在美國的財報類圖書中,經常會把它當成反面案例反覆數落。

1999~2002年間,該公司將共計81億美元的費用錯算在了資產賬目裡。

由於金額巨大,當這件事情被披露的時候,公司馬上就破產了。

所以,你也不應該總是假設公司的會計是保守的。

坤鵬論:越學財報分析膽越小

二、巴菲特對閱讀財報的三條建議

“第一,特別注意會計賬務有問題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遲遲不肯將期權成本列為費用,或者其退休金估算假設過於樂觀,千萬要當心。當管理層在幕前就表現出走上了斜路,那麼在幕後很可能也會有許多見不得人的勾當。廚房裡絕對不可能僅僅只有你看見的那一隻蟑螂。

“第二,複雜難懂的財務報表附註披露通常暗示管理層不值得信賴,如果你根本就看不懂附註披露或管理層分析,這通常表明管理層壓根兒就不想讓你搞懂,安然公司對某些交易的說明至今還讓我相當困惑。

“最後,要特別小心那些誇大收益預測及成長預期的公司,企業很少能夠在一帆風順、毫無意外的環境下經營,收益也很難一 直穩定成長。至今查理跟我都搞不清楚我們旗下企業明年到底能夠賺多少錢,我們甚至不知道下一季度的盈利數字,所以,我們相當懷疑那些常常聲稱知道未來會如何如何的CEO們,而如果他們總是能達到他們自己聲稱的目標收益,我們反而更懷疑這其中有詐。那些習慣保證能夠達到盈利預測目標的CEO,總有一天會被迫去假造盈利數字來繼續實現自己的保證。”

三、學財報這事就像圍城

不得不說,財報分析就像個圍城。

沒進來的人總覺得財報分析很神秘、很萬能,會了它,就能如虎添翼,一步登天,躋身專業投資者隊伍,必定能夠挖出不為人知的潛力大牛股。

進來的人呢,估計也就在城門口轉轉,然後趕緊撤,因為他們覺得城市太複雜,我要回農村。

所以,不用問,能堅持跟著坤鵬論踏踏實實學下來的人一定不會多。

就連有著200年曆史的美國股市,90%的投資者也不會去讀財報。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則是,所有高喊要學財報的人,往往是那些想要魚,而不想學釣魚的人。

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每天有人說說這隻股票,評評那家公司,並預測哪隻會漲。

只要評說中能不斷引用財報數據來佐證,他們就會覺得倍兒踏實,倍兒專業,有了投資的主心骨,卻從來不會去親自驗證。

另外,很多人讀財報的姿勢也不對,只是單純地看三張表上的數據。

有意義嗎?

有些意義,但真心不大,甚至會讓你誤判。

就像坤鵬論之前提到過的例子,財報分析的關鍵並不是那些最終數據,而是這些數據的計算過程,也就是其背後公式的每一個組成部分。

可惜,我們能夠知道它們的公式,但卻無法知道公式組成部分的具體數據。

這樣就造成光看孤零零的數字,並不能快速Get到重點。

就像之前藍田、銀廣廈等公司虛假信息披露的重大丑聞,它們讓我們明白了,投資者太容易被公司製造的財務報表數字所遙控,卻根本沒有能力分析這些數字背後隱藏的真相。

再比如:爾康製藥,曾經五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近40%,有位投資高手發現大股東在大規模減持,當即去查看該公司的2016年財報,發現其中披露了一個(2014年投入)年產18萬噸藥用木薯澱粉生產項目,投資1.44億,當年實現淨利潤6.15億,在爾康製藥的整體利潤中佔比超過60%。

接著,他又找來海關數據,發現爾康製藥年報中披露的木薯澱粉銷往國內的產品數據,遠超當年海關披露的從柬埔寨進口的木薯澱粉總量數據。

坤鵬論:越學財報分析膽越小

四、關於財報造假的幾點思考

1.躲避才是你的最好選擇

可以說,財報造假就像癌症一樣,難以根除,一旦被發現,基本就是晚期。

其根源在於人性從來不會改變,所以,造假永遠都會存在。

為什麼?

通過對複雜經濟學的學習,坤鵬論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

社會和經濟生活中有一個一般規則:給定任何一個系統 ,總會有人找到一種利用它、剝削它的方法。或者說得更簡潔一些,所有系統都會被玩弄。

任何政府制度、任何法律制度、任何監管制度、任何企業制度、任何組織規則、任何國際協議……

人們都能夠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利用它來謀取自己的私利。

這在複雜經濟學中叫作:剝削行為。

也就是,無論是金融系統,還是其他社會和經濟系統,都很難避免被各種小團體操縱,以謀取他們的私利。

而財報造假就是剝削行為中典型的裁剪行為,行為主體會“裁剪自己的行為”,以便符合標準的條文。

比如:2008年次貸危機中,金融評級機構將自己的評級模型提供給了華爾街各投資銀行,結果“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很快就學會了如何篡改這些模型,如改變一兩個小小的輸入項,然後得到更好的評級結果。也就是說,他們學會了如何利用評級機構的模型作弊,目的是保證在把質量更低的債券摻入投資組合後,仍然能夠得到高評級,於是他們就可以把這些本來很可能賣不出去的垃圾賣出去了。”

為什麼巴菲特要選擇簡單的公司,為什麼要看10年的財報,為什麼嚴守能力圈……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財報造假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監管不管多麼努力,往往很難事前發現,只能事後彌補。

所以,投資成功的正確姿勢之一便是:惹不起,可以躲得起。

而且,為了防止受騙,巴菲特在分析財務報表的同時還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尋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後面隱藏的真相:“我看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大部分是不公開的)的態度,與我看待冰山一樣(大部分隱藏在水面以下)。”

讓我們想想看,國內上市公司造假,有幾個是很快就被發現的?

大部分都是多年下來實在編不下去了,才暴露出來。

後來那些人頭頭是道的分析,不過是事後諸葛亮的聰明而已。

真有本事發現端倪的,有沒有?

可能有,但一定鳳毛麟角。

所以,凡是妄圖學點財報分析就能成為打假英雄的投資者,還是省省吧!

並且,如今的會計規則越來越複雜,這也為什麼在會計行業,越老越吃香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會計的經驗和美容師一樣,不同的是,他們擅長的是財務數據美容術。

目前,對於會計人員來說,有不計其數的掩飾方法,這些方法中很多還逐漸成為合法的行為。

不幸的是,在現實中,行業記賬本來應該具有公正性和客觀性,但在會計實踐卻體現的是主觀性以及曖昧。

所以,坤鵬論堅持認為,和巴菲特學習,看多年財報,選擇簡單公司,縮小能力圈,這才是投資者該走的正路。

坤鵬論:越學財報分析膽越小

2.學習造假手段好嗎?

有的投資者表示,那我去學習企業都是怎麼造假的,只要把這些都掌握了,以後再假也不怕。

拜託,企業造假都是與時俱進的,而且人家的招數越來越精進,你連財務知識都還沒學全,就有這樣的痴心妄想,我只能佩服到無語。

有本書叫《財務詭計——如何識別財務報告中的會計詭計和舞弊》,出到了第四版,橫跨四分之一個世紀。

如果真能把所有造假一網打盡,這本書也就沒有必要一版一版地更新了。

可以說,這種思想就是取巧走捷徑作怪的產物。

學正道,方能得大道。

就像我們學習識字寫字一樣,誰會上來就教某個字有多少種錯誤寫法呢?

以前古董店的學徒從一開始就只接觸真品,絕對不碰贗品。

因為真品看多了,眼界高了,出師的時候,他的頭腦中慢慢形成了真品的形象,練就了眼力,基本上贗品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坤鵬論會在財報分析的專欄中選擇茅臺2018年的財報做例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3.從0開始學起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像是一個爬梯子的過程,沒有基礎打底,哪裡來的一步登天!

芒格曾說過:“對事物的解釋應當從最基本的原理出發,越基本越好。儘量使用最基本最必要的知識,如果運用物理,就老老實實地運用物理基本原理,同樣,如果運用生物學,也務必從最基礎的知識出發。”

坤鵬論在《由0晉身200%價值投資高手》中財報分析部分一直堅持:從最基礎的知識入手,夯實每一個專業名詞和科目。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打下堅實的地基,搭建出助你穩步攀登知識高峰的結實梯子。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相通的,越是基礎牢固,越能爬得更高,穩紮穩打,看似慢,但長期看下來,卻是最快的方法。

就像我們看專業圖書一樣,最難的就是一個個名詞,字都認識,但就是不明白啥意思,只要把它們搞通透,接下來的學習就是事半功倍。

什麼事情都是由點滴匯聚,比如:錢,不管數額多麼巨大,永遠都由最小單位組成,知識也是。

而且,在這樣的一點一點的學習中,許多知識可以前後呼應,融會貫通,漸漸地,你會發現,你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俯視。

比如:就說資產負債表,許多人一聽資產二字就覺得這裡面都是有價值的東西。

但當你一個科目一個科目學下來後,就會發現這裡面所列的許多資產充滿了估計和假設。

就連會計準則給資產的定義都帶著“預期”、“有可能”這樣的字眼。

如果再細分到“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後者更甚。

所以,企業造假往往會集中在“非流動資產”部分。

換位思考一下,也能明白,如果是你來造假,你會怎麼設計:

第一,肯定要不容易被別人拆穿;

第二,現在很難馬上找到實錘證明造假;

第三,這件事本來就可以模稜兩可,結果飄忽不定;

第四,自己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大,甚至多少都主要由你確定;

第五,知道的人很少,想知道也很難的。

順著這樣的思路再看資產負債表,你就會更容易明白哪些科目是造假的重災區,比如:存貨、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商譽等。

並且,在週轉期超過1年的“非流動資產”上做文章總是好過週轉期在1年內的“流動資產”上好。

同時,明白了財報中的資產存在諸多估計和假設,就可以讓我們改變以淨資產衡量企業價值的思維模式。

比如:市淨率PB(股價÷淨資產)這個價格指數,由於淨資產本就是個靠不住的記賬數字,用它來給企業定價,靠譜性絕對要打折扣,那麼你在看PB時,也要本著折扣越大越好,所以坤鵬論一直認為,週期股的PB要在0.7以下才值得考慮。

這就是安全邊際。

另外,如果一家非金融公司的財報中有一大堆金融資產,建議你直接將其Pass。

因為金融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忽悠,金融資產則可直譯為:忽悠資產。

投資本就是尋找最大的確定性,而金融資產反而增強的是不確定性,不遠離還等什麼呢!

4.擇優還是排雷?

用腦子一想就能明白,排雷那得多專業的事情呀,即使再優秀的排雷兵,也不敢保證自己100%不失手,一旦失手,就是非死即傷的慘運。

都是要到達某個終點,走得慢,能大概率活著到達終點,走得快,但大概率會觸雷而死,你會選擇哪個!

投資既不是急行軍, 也不是限定時間的考試,更不是以投不投來評判高下的比賽。

坤鵬論是堅持擇優投資,只選那些最優秀的公司,然後通過財報來確定它是不是真優。

這種方式基本可以排除99%潛在的雷。

如果再嚴格遵循看不懂不投,只投自己看得懂的2C公司,基本上也能做到與爆雷公司絕緣。

就像康得新是科技股,坤鵬論不懂不投;康美藥業、爾康製藥是醫藥股,坤鵬論不懂不投。

如果你喜歡成長股,這個難度比較大,財報分析的苦功夫就得下好幾倍。

因為企業成長的代價往往充滿了虛假的高增長、圓了再圓的謊言以及為維持股價而施展的各種奇幻財報粉飾。

許多這樣的公司走到最後,甚至會成為專業財報美容公司。

正經生意丟在一邊,財報漂亮才是它們核心主力,企業更多的工作只是為了財報,而不是創造價值,比如:著名的安然公司。

對於這類公司,它們總有些共同點,坤鵬論在這裡不全面地提一提,給大家以借鑑:

利潤:增長率都非常漂亮,有的常年保持30%以上,實話說,如果超過5年如此增速,根據複利法則和迴歸平均值法則,就要直接剔除,因為世界最好的企業也不過能保持長期20%左右的利潤增長率。

當然,有的公司挺雞賊,像康美藥業利潤增長常年保持20%以上(且剛好20%左右)。

估值:公司的估值都不算低,比如常年保持在30倍以上。

淨現比:也就是經營淨額除以淨利潤。基本上都不咋滴,一算,常年低於1,而且不穩定。

如果淨現比的數值大於1,說明經營淨額比淨利潤大,也就是說這個淨利潤是由真金白銀支持的,而不是紙面富貴,這樣的公司值得我們投資。

反之,如果淨現比小於1,說明公司的淨利潤含金量低,不過是紙面的數字遊戲。

需要注意的是,淨現比數值大於1這一條原則在大多數企業都是適用的,但除了重資產行業和房地產行業。

質押和減持:一般都是大股東高比例質押,並且管理層不斷減持,連自己都不想和企業共同成長,那問題還能小嗎?

追概念:什麼概念來了,快速跳出來表示“我有,我有,我早有”的,基本都會有點問題。

高管愛講故事:我們要明白,幹得不行,才會喊得兇猛,業績不靈,才要編造科幻故事,那些個造假的企業,不少都是連年放衛星,什麼三年3000億市值,什麼七年趕超3M,什麼未來已來,我就是未來……

玩金融:比如:大存大貸,利息收入遠低於利息支出等。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江禮坤,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