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巴菲特的神奇公式

財務自由到最後比的是現金流,財商最重要的詞彙——現金流。

坤鵬論:巴菲特的神奇公式

不得不佩服人家格雷厄姆,不僅是投資大師,而且多才多藝,文學素養相當高,經常語出金句,他曾說過:"市場短期是一臺投票機,但市場長期是一臺稱重機。"寥寥數筆,就把股市刻畫得深入骨髓。

投票機計算的是投票的多少,短期內股價上漲是靠資金推動,股市投票用的不是選票,而是鈔票,只要投的鈔票多,股價就會上漲,管它背後的公司業績是好還是壞。

但長期看,股市是稱重機,稱的是公司盈利的多少,盈利增長多少,股價就會相應增長多少。

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牢記,最終決定股價的,不是股市,而是盈利,是企業本身的業績表現,盈利才是企業的發動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市場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忽視企業的成功,但最終都會加以肯定。

是金子總會發光,此話從來不欺人。

正是基於這個信念,價值投資者們才會堅信只要長期持有優質公司的股票,不管一時的潮起潮落,最終都會得到應該得到的收穫。

短期,莊家可以通過炒作推動股價一直上漲,可能兩三個月,甚至是兩三年,但長期看,四五年、七八年,甚至十幾年,這個世界還沒有這麼牛逼持久的莊家。

所以價值投資大師將時間延長到最少四年以上是有道理的,留出了足夠時間,讓一切妖股洗盡鉛華,素面朝天,比拼出真正的價值股。

正所謂,天長靠盈利,日久靠業績。

股價就像記分牌,但一隻球隊能得多少分,最終取決於球員在球場上進了多少球。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就像是打球一樣,想要得分,大家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到球場上,看住那隻球,而不能只緊盯著記分牌,所以只有關注研究公司的盈利,才能找到長期漲幅最大的股票。

坤鵬論之前在《號稱11年能賺上海兩套房的神奇公式》、《按這樣的標準 泱泱大A股沒有一隻股票可投》介紹過如何尋找優質公司,回顧一下,卻發現竟然沒有系統地介紹過巴菲特是如何發掘好公司的,今天,就來補充聊聊巴菲特的神奇公式。

坤鵬論:巴菲特的神奇公式

一、毛利率

毛利的全稱叫毛利潤,它的計算非常簡單,在公司財報的損益表中,第一行是營業收入,第二行是營業成本,前者減去後者就等於毛利,又被稱為商品進銷差價。

但是,毛利高,並不代表公司產品的盈利能力強,比如:甲商品售價10元,成本5元,毛利5元,乙商品售價50元,成本40元,毛利10元,是不是賣B商品比賣A商品更賺錢呢?

顯然不是的,因為單從毛利的多少,並不能判斷出盈利能力的高低,合理的方法是用毛利率來衡量。

毛利率=毛利/售價*100%

甲商品的毛利率是50%,而乙商品的毛利率則是20%,也就是說同樣賣100元的商品,賣甲能賺50元的毛利,賣乙則只能賺20元毛利。

可見,毛利率的高低真正反映出了不同產品的盈利能力高低。

在同類商品中,毛利率越高,說明產品越受消費者歡迎,因為他們願意付出比同類產品更高的價格,相應的產品的盈利能力也就更強,坤鵬論之前曾說過,選股要選行業第一名,要選壟斷者,就是因為它們有著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而這樣的競爭優勢體現在財務上就是高出同行的毛利率。

而且,毛利率高意味著生存能力強,即使遇到惡劣的市場環境,產品銷售不景氣,公司即使降價促銷,照樣可以賺錢,但毛利率低的產品則很可能因為價格戰,導致無法維繫盈利,最終甚至引發倒閉危機。

那麼巴菲特認為毛利率水平在什麼位置才能入他的法眼呢?

一般而言,他只選擇那些毛利率能夠長期穩定地保持在20%左右的優秀公司。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盯了可口可樂52年,一直到1988年才下手,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發現可口可樂的毛利率出現了令人驚喜的變化。

1976年~1980年,這四年間,由於管理者不給力,可口可樂的毛利率持續下降,從過去的18%降到了12%。之後,新CEO郭士達上任,大力改善公司管理,提升產品競爭優勢,毛利率從原來的12%上升到了19%。

當然,巴菲特並不拘泥於數字,他還會分析毛利率背後的因素,像華盛頓郵報,20世紀60年代,毛利率平均為15%,後來因為工資過高、罷工等原因不斷下降,毛利率也跟著下滑,而就在其毛利率最低時,巴菲特卻選擇了買入,因為他認為,華盛頓郵報的影響力、聲譽都沒有變化,問題主要是工資費用過高,罷工問題沒有解決,這些都是暫時性的,一旦解決,毛利率自然就會提升。

果然,華盛頓郵報後續採取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措施,並和工會談判成功,1978年公司毛利率提升至19.3%。

每個行業的毛利率水平是不相同的,茅臺的毛利率有85%,而服裝的毛利率則只有5%,所以要比較就得用同行業的數據,不能跨行業相比。

不過,我們投資股票是為了賺錢,企業越賺錢越好,對於低毛利率的行業,坤鵬論還是建議慎入。

另外,毛利率還要符合以下標準:

要高,遠遠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這才是壟斷者的底氣;

要穩,不要忽高忽低,波動得太厲害,出現這樣的情況,只能說明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不穩定;

要持久,保持又高又穩的時間,越長越好,這樣的產品有持續的競爭優勢;

看主營,毛利率的考核都要落到企業的主營業務上,因為沒有主營業務的根基,其他業務再牛都是一時的沙堡。

坤鵬論:巴菲特的神奇公式

二、淨利潤和ROE

公司有了毛利,但它是屬於公司的,對於股東而言,真正看重的是淨利,而不是毛利。

毛利扣除與產品和服務的直接營業成本後,再減去銷售、管理、財務等營業費用,剩下的才是利潤,利潤再扣除掉應該繳納的所得稅之後,才是完全屬於股東的淨利潤。

同樣,一家公司的淨利潤總額高,並不代表它的盈利能力高,投資賺不賺不錢,不能看賺錢的總數,而應該看投資回報率,也就是平均投入100元,能夠賺回多少錢的能力。

投10萬,賺10萬,投資回報率是100%,投100萬,賺10萬,投資回報率才10%。

如何計算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呢?

第一步:確定所有股東投資了多少,要看資產負債表右邊一欄倒數第二行的股東權益,股東權益的通俗說法就是淨資產,所謂淨資產就是一個公司的總資產減去屬於債權人的負債,剩下的就是淨資產。

“淨”就是完全屬於股東的資產,完全屬於股東的權益。

第二步:用淨利潤除以淨資產得出來的就是淨資產收益率,也叫股東權益淨利率,它就代表了公司股東投資這家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對了,聰明的老鐵會說,這不就是ROE嗎!

溫故而知新一下,ROE越高,投資回報率越高,該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

所以,幾乎所有投資大師的神奇公式中都會有ROE這個指標,巴菲特選擇投資的公司的ROE基本都是連續多年超過20%。

當然ROE這個指標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坤鵬論在《按這樣的標準 泱泱大A股沒有一隻股票可投》補充了ROA這個指標,門檻是連續5年ROA>10%,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如果以“連續5年ROE>20%,連續5年毛利率>20%,連續5年ROA>10%”的標準在i問財網站查詢,結果為0,即使把“連續5年ROA”縮減至“連續2年ROA”都無一隻股票通過。

所以,ROA在實際操作中還是作為補充參考吧。

巴菲特同樣用“高、穩、久”做為ROE的衡量標準,特別是在“久”上,他選擇了連接10年以上,坤鵬論特意測試了一下,用“連續10年ROE>20%”為條件在i問財中查詢,結果A股中只有9家公司符合此標準。

坤鵬論:巴菲特的神奇公式

三、巴菲特看重未分配利潤的醉翁之意

上市公司賺了錢,獲得了屬於股東的淨利潤,那麼又該如何到股東的口袋裡呢?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會將淨利潤的一部分作為現金分紅分給股東,剩下沒有分配的利潤則會留在公司裡,這些沒有進行分配的淨利潤,就叫做未分配利潤。

在公司財報中也會有未分配利潤一項,但我們這裡談到的未分配利潤,要比財報上的未分配利潤更寬泛一些,數量更大一些。

財報上的未分配利潤,是指現金分紅、股票分紅等分配之後剩下的利潤部分,也叫留存收益,就是說這部分收益留下來存在公司裡。

而我們所說的未分配利潤,是指除了通過現金分紅把部分淨利潤用現金的形式直接分給股東之外,剩餘所有留存(包括股票分紅)在公司的利潤。

其計算方法很簡單,只要把公司當年的淨利潤,減掉現金分紅,剩下的就是未分配利潤,如果再除以公司總股本,那就是每股未分配利潤,又叫每股留存收益。

這個未分配利潤,直白點說就是,不管股東同意不同意,上市公司強行留在公司裡的淨利潤。

投資者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同時享受公司分紅的權利,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據情況選擇其中一種形式進行分紅,也可以兩種形式同時用。

現金股利是指以現金形式向股東發放股利,又稱派股息或派息。

股票股利是指上市公司向股東分發股票,紅利以股票的形式出現,又稱為送紅股或送股。

另外,投資者還經常會遇到上市公司轉增股本的情況,轉增股本與分紅有所區別,分紅是將未分配利潤,在扣除公積金等項費用後向股東發放,是股東收益的一種方式,而轉增股本是上市公司的一種送股形式,它是從公積金中提取的,將上市公司歷年滾存的利潤及溢價發行新股的收益通過送股的形式加以實現。

兩者的出處有所不同,另外兩者在納稅上也有所區別,但在實際操作中,送紅股與轉增股本的效果是大體相同的。

所以,送股,並不代表公司賺的錢真正回到你的口袋裡,這筆錢還是留在公司,由公司繼續運用來發展,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未分配利潤是不應該減掉股票分紅的。

既然公司能強行留下部分淨利潤作為未分配利潤,事實證明,再讓它們痛快地拿出來,基本不可能,投資人該怎麼辦?

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等股價上漲,股價上漲的部分就相當於每股未分配利潤,甚至超過每股未分配利潤,這樣我們在股價上漲時賣出股票,就間接彌補了沒有拿到手的那部分未分配利潤。

那未分配利潤留在公司裡,公司怎麼處理它呢?

一般來說,公司會用這筆新增的資本繼續擴大生產,擴大銷售,創造更多利潤,使得盈利持續增長,相當於股東被動地給這家公司追加了投資。

如果操作得好,該公司的股價會繼續上漲,對於投資人來說,這當然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坤鵬論:巴菲特的神奇公式

之前,坤鵬論曾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真的複製不了嗎?》中介紹過,巴菲特對現金流極度重視,他常年保證手上有充足的現金儲備,所以他對未分配利潤相當重視。

關於這一點,坤鵬論看了好幾本書,也查閱了大量文章,終於悟透了巴菲特雲山霧罩不斷講未分配利潤如何如何重要,不能分給投資人等“鬼話”的原因,其醉翁之意還在於獲得本應屬於股東的未分配利潤,因為它是最便宜的錢,幾乎沒有成本,即使賠了,也沒人能奈何。

不少書上是這麼說的:

巴菲特用了一個最直觀的指標:未分配利潤轉化成市值的比率,也就是每1美元的未分配利潤至少能轉化為1美元的市值,也就是每股1美元的未分配利潤,至少能轉化成每股1美元的股價增長。

這就存在了兩個問題:

1.企業投出去的錢肯定不會專門標上這是未分配利潤,又怎麼知道它的1美元能轉化成多少美元的市值?如何考核企業對於未分配利潤的投資回報率是合格的呢?

就連巴菲特自己都說:“投資者要真正分析未分配利潤的盈利能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百度百科說:通常情況下,要得到當前未分配利潤的預期收益率十分困難,我們可以用ROE來估計。

2.按說如果公司用了未分配利潤再產生利潤,這個利潤同樣也是屬於股東的,而巴菲特巧妙地偷換成了市值,言外之意就是告訴股東,就不把它當成利潤,所以分錢就別做夢了,你們只能通過賣股票獲得這部分的收益。

巴菲特當年在取得伯克希爾的控股權後就停止了派現,把本應屬於股東的所有淨利潤拿來投資或收購公司,而其收購的不少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未分配利潤豐厚,也就是賬上股東的現金很多。

說白了就是拿股東的錢借雞生蛋,還不用給股東任何利息回報,賠了賺了也和股東沒有直接關係。

直到今天伯克希爾沒再派過現,如今該公司的未分配利潤都到了1000億美元,巴菲特依然強硬地表示,放我這可以利滾利,給你們分紅是不理智的行為,相信伯克希爾你就一直拿著,不相信就賣給我,我就是不分紅。

為了讓股東們甘願不分利潤,巴菲特還曾多次自我評價道,他曾經通過5年一個週期,來考察伯克希爾及其投資對象利用未分配利潤創造價值的盈利能力,結論是:“儘管在一些情況下,屬於我們所有的未分配利潤對市場價值毫無影響甚至有負面影響,但在其它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投資的企業1美元的未分配利潤能轉換成2美元甚至更高的市場價值。”

這個2美元甚至更高的市值,相信誰也算不出來,所以怎麼說,說多少都行,只要股價漲,數字不離譜就會有人信,再說,不信又能怎樣。

還記得坤鵬論以前講過的金融本質嗎?

金融本質——永遠用你的錢為比你更有錢的人服務!

巴菲特深諳此道!

所以,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為什麼巴菲特經常會大舉收購公司,其醉翁之意之一就在於這些公司的未分配利潤,收購以後,就能長期隨意免費使用本應屬於股東的大量利潤了。再加上伯克希爾旗下的11家保險公司的鉅額保費,巴菲特應該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現金大佬。

不管是經營企業,還是做投資,最終比拼的就是現金流,巴菲特成功的核心全在於此。

以此為基點,再分析巴菲特的許多投資行為和決策,你就更能深刻地理解他的投資哲學精髓。

另外,每股未分配利潤也可以作為考評股票好壞的指標。

首先,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未分配利潤”很高,卻很少給股東進行現金分紅,或是分紅水平很低,則表明公司是標準的“鐵公雞”!

其次,上市公司在當期分配後,如果仍能保持每股未分配利潤在0.5元以上,大體應該算是比較正常的。

再次,如果每股未分配利潤為零,甚至是負數,則公司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可列為高風險級別。如果每股未分配利潤低於-1元,則公司正在走向死亡!這樣的公司就是所謂的“超級垃圾公司”!

由於每股未分配利潤反映的是公司歷年的盈餘或虧損總積累,所以,它尤其能真實地反映出公司的歷年滾存賬面虧損。

比如:某公司現在的每股年收益為0.3元,但它的每股未分配利潤卻是-2元,以現在的盈利水平計算,該公司至少需要7年左右時間,才能將這一虧損“黑洞”填平,之後,才有可能給股東提供分紅機會。這就是說,該公司在填補這一虧損黑洞的7年中,都是沒有資格分紅的。目前,A股至少有140多家公司的每股未分配利潤是低於-1元的!

最後,結合之前的文章,坤鵬論總結一下巴菲特尋找優質股票的神奇公式:

1.連續10年毛利率>20%

2.連續10年ROE>20%

3.企業擁有豐厚的未分配利潤

4.完全市場化行業的壟斷者

5.長期負債要在利潤的3~5倍之間才算優質

6.選股就是選人,企業管理者要滿足苛刻標準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