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金融泡沫就是沒有龐氏先生的龐氏騙局

世界是變幻不停的泡沫,在寂靜的海上逐流隨波。

坤鵬論:金融泡沫就是沒有龐氏先生的龐氏騙局

有一個亙古未見的發明創造,

專門消滅國內而不是國外的傻帽兒,

我的朋友,別擔心這種可怕的機器,

它只傷害那些呆在那等著分紅的笨佬。

——摘自南海泡沫時期的一副撲克牌中

龐氏這個名字已經永遠地載入金融史冊,今天我們一提起龐氏騙局就會聯想到傳銷。

確實,在傳銷活動中,早來的投資者的回報不是來源於商業收益,而是那些新加入的投資者的現金。

這種活動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再也沒有任何新人加入為止。

隨著金融越來越發達,龐氏騙局所囊括的行為也在延展,通常指那種主觀故意的金融犯罪。

而行為金融學家羅伯特·希勒在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榮》中,更是將這個術語推廣到了更一般的情況,泛指那些脫離經濟基本面的金融市場泡沫。

他將這些情況稱為“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

因為它們是自發形成的,而不是人為操縱的,所以它們是自然的,但它們又屬於龐氏騙局,因為投資者只是希望不斷有新人加入,好賣出他們手頭的東西從中獲利,而正常的商務活動並不能給他們帶來正的收益。

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說,金融泡沫沒有一個逃得出龐氏騙局的套路。

坤鵬論:金融泡沫就是沒有龐氏先生的龐氏騙局

一、股市中的正反饋環理論

讓我們把目光先聚焦於股市,因為在這裡不斷上演著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金融泡沫,按希勒的定義,它們又是一個個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通過這個金融小環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更廣泛的金融泡沫的規律與特徵。

繁榮的牛市是“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的泛濫溫床,擁有著相當連貫的正反饋環。

在反饋環理念中,最初的價格上漲導致了更高的價格水平的出現,因為通過投資者需求的增加,最初價格上漲的結果又反饋到了更高的價格中,第二輪的價格上漲又反饋到第三輪,然後反饋到第四輪,依此類推。

這種反饋環不僅是形成整個股市中著名的牛市和熊市的因素,而且也在其他金融泡沫中展現著其強大的理論力。

首先,股價上漲會產生一系列放大過程,也因此誘發人們心理發生典型變化,就像坤鵬論之前在《心理學早已統治股市!(下)》中所提到的事後偏見、後悔理論等,心理決定行為,股民開始做出一些愚蠢行為,市場漲上去了,人們錯誤地相信自己實際上早就知道它會上漲。一種強烈的後悔感油然而生,於是股價稍有下跌,人們便迫不及待地衝進去。

接著,股價的上漲引起了技術分析師的注意,他們根據圖形走勢做出買進建議。

然後,隨著股價進一步上漲,代表性效應開始佔據人們的頭腦,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現在的趨勢具有典型意義,它將延續下去,永遠會漲,這時人們更想買進,股價繼續攀升。

而當牛市持續一段時間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嚐到了賺錢的甜頭。

雖然每次投資都能賺錢,但很多人更願意把所有的錢再投回牛市。

社會心理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為“玩莊家的錢”,而這個名詞是從賭場借用過來的。

許多在賭場裡大贏一把的人會一直賭下去,直到輸光為止。

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賭的錢是自己的錢,那是莊家的錢。

他們將自己最近的收穫與財富分開,只在頭腦中承認這筆錢,把它專門用於賭博。

隨著股價穩步上漲,上市公司從中大大受益。

股價不斷上漲,高高在上,上市公司很容易籌集資金(比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這筆新的資金將投向商品和服務業,其他公司的股票也將上漲,融資也更容易。

經濟基本面開始支持金融趨勢。

直到這個時候,所謂的先知先覺的媒體開始關注,並不斷加大報道的頻次和力度。

而媒體的報道無異於給大眾心態再次注入迷幻劑,使牛市牛得更加有理有據。

同時,在強大的群體壓力下,金融分析師們發出更多的買進建議,而賣出的聲音越來越少。

牛市中成交量直線放大,日益增加的成交量對銀行和券商來說真是大喜事,它們僱傭更多的人推銷它們的材料,接觸更多的客戶,鼓勵客戶買進更多的股份。

當人們在證券市場賺到錢後,他們開始富有起來,每次賺到錢後,他們有更多的錢投向市場。

市場於是在不斷循環的資金流,或稱為金融流動性的推動下進一步上漲。

當牛市最終發展成為金融泡沫時,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警告信號。

然後,錯誤的輿論導向給大眾留下錯誤的印象,即大多數人同意他們的牛市不會衰落的看法。

當大多數最有經驗的投資者開始看空時,金融泡沫的最後階段來臨了,但是,很難確定準確的轉折點,由於市場有時繼續上揚,超過預期值,所以他們還必須止損,買回股票。這就產生了最後的爆發——價格瘋狂上漲——大頂就要出現。

然後的然後呢?自然是少部分人開始悄悄逃離,但紙永遠包不住火,星星之火蔓延股市,更多人開始撤退,因為只要輕點屏幕,只要一個指令,很快股市演變成了恐慌性、踐踏式出逃。

而外面的人看到這樣的情況,更不可能輕易進來,終於鼓還在敲,花卻傳不下去了。

沒有新人來,舊人憑啥笑?!

最終,一個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崩盤了。

龐氏騙局或金字塔騙局也完美地遵循著這樣的正反饋環理論,騙局製造者“創造”了從當前實現的投資收益到未來投資收益的正向反饋。

騙局製造者向投資者許諾,投資就能賺到大量收益,但是投資者付出的投資款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被投向任何真正的資產,騙子只是將第二輪投資者支付的投資款付給最初的投資者,將第三輪投資者的投資款付給第二輪投資者,依此類推。

在最初投資者盈利後,他們被誘使將自己的成功故事轉述給其他人,這樣的傳遞效果極佳,還有什麼比現身說法更有榜樣作用呢!

這導致又一輪投資者進行更多的投資,騙子從中支付報酬給第二輪投資者,第二輪投資者的成功故事又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繼續依此類推。

這種騙局註定是要破產的,因為投資者不可能永遠增長下去,騙局的策劃者無疑是知道這一點的,策劃者可能希望不付錢給最後的,同時也是最大規模的一輪投資者,然後逃離法律的制裁。

其實,所有的金融泡沫就跟一個混亂的牛市一樣,在這個牛市中,所有的正反饋過程交織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內在動力,使得價格瘋狂上漲,遠遠超過任何一種經濟理論可以接受的價格。

最終這種市場會令我們想起龐氏騙局,即絕大多數利潤取決於先到者把手中的貨賣給後來的新投資者的能力,而不是來源於上市公司創造的現金流。

與傳統的龐氏騙局一樣,當不再有新投資者接手時,整座大廈就要坍塌。

坤鵬論:金融泡沫就是沒有龐氏先生的龐氏騙局

二、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都有哪些特點

接下來坤鵬論總結一下要點,以後凡是遇到類似徵兆,你基本就可以判斷出個所以然。

1.經濟繁榮

不管是股市大牛,還是龐氏騙局,必然是建立在金融繁榮的基礎之上,而金融繁榮又以經濟繁榮為根。

當經濟處於蒸蒸日上階段,政府必然會採取貨幣寬鬆的政策,希望通過金融手段為經濟添柴加火,超發一定量的貨幣,使其產生乘數作用。

起初,這樣的舉措會非常非常管用,經濟被貨幣之力不斷助推。

但是,隨著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多,多到實體無法吸收消化時,寬鬆的貨幣政策開始對實體經濟效果甚微。

於是,貨幣如水的特性開始顯露威力,開始流向能讓讓它更容易產生暴利的地方。

什麼樣才叫暴利?

自然是成本儘量超低,收入儘量超高,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金融更符合這一條件的生意呢?

貨幣不斷湧入金融,但為實體服務的金融才叫好金融,而實體早已經撐著了,難以下嚥,即使嚥下去,最後也消化不成財富。

同時,實體對於貪婪來說,見效還是太慢,金融賺錢講究的是隻爭朝夕。

漸漸地,貨幣開始在金融體系中空轉,玩起了擊鼓傳花,而金融體系外部的騙子也發現了絕妙機會,開始搞起了龐氏騙局。

查爾斯·金德伯格教授在其《瘋狂、驚恐和崩潰》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相信,欺騙是由需求決定的……在繁榮時期,財富被創造出來,人們是貪婪的,騙子就會出來利用人們對財富的渴望。”

2.人性在經濟繁榮期變得浮躁

經濟繁榮期,最動聽的故事就是財富神話。

財富神話的主角不再是那些勤勞致富的實幹者,而是一個個靠投資快速致富的傳奇,踏踏實實幹活者被嘲笑不合時宜,是投資時代的落伍者。

巴菲特曾說過,“觀察世界,你會發現驅動人類進步的動力不是貪婪,是嫉妒!”

在《隨機漫步的傻瓜》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情感並不會因為我們為自己的失敗找出合理的理由而好過一點,而對別人成功的嫉妒卻總在不斷傷害我們。”

財富神話所產生的妒嫉開始在人們心中慢慢發酵,現實漸漸拉大的財富落差更讓人們眼紅心跳。

金融泡沫之中,公眾的心智在不健康地發酵變質,人們再也不滿足於小心謹慎地從事雖然較慢但卻肯定能夠盈利的產業了,他們渴望今後能夠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於是現在就不顧危險,揮霍無度。

史無前例的奢侈之風帶來了道德品行的墮落滑坡,一個愚昧無知的粗鄙之徒,贏一場賭博便可以一夜暴富,這怎能不讓真正知書達禮的人們羞愧難當。

金錢所到之處,糞土都可以變成珍珠!

這個時期,人們大手大腳地消費成為一種常態,各種糟糕的投資層出不窮,投資者一心想將投資轉手倒賣給別人,對於真實投資是否合理穩健發起投資的人毫無信心。

由於部分公眾的信任和政府監管機構的放任,腐敗和欺詐橫行,狂歡結束後,公眾才發現真相。

而且,金融泡沫還會造就一個人人都感受到高消費社會壓力的時代,因為每個人看到別人這麼做,自己也不想被人看成落伍者,他們不擔心過高的消費支出,因為他們覺得別人也不擔心。

坤鵬論:金融泡沫就是沒有龐氏先生的龐氏騙局

3.投資是騙子最喜歡的名詞

但凡金融過於發達,“投資”這個在許多人眼中無比高大上的名詞就開始閃耀鬼火。

普通民眾渴望能夠成為牛逼的投資人,享受“躺賺”,而騙子們則紛紛豎起投資大旗,招搖撞騙。

但是,多數投資品的價值取決於人們近期對未來價格趨勢的預期,然而,有些因素是我們今天無法看清的,因此公眾對投資品的關注就為欺騙和謠言創造了機會。

在市場繁榮時期,一些職業騙子開始偽裝成成功人士,或新經濟的先鋒派,利用公眾對投資的關注,從中找到獲利的途徑。

人們被泡沫欺騙的原因之一是我們被職業騙子的假象欺騙了。

當一個聰明人為了騙人把自己變成所謂的專業人士,並且花了多年時間精心設計一個騙局時,他就有可能在我們面前完成那些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超群技藝,以此欺騙人們,或至少能欺騙人們一段時間。

最可惡的是,一些人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利用市場的繁榮去構建那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的商業活動,這種行為和詐騙沒有什麼兩樣。並且他們中不少人已經從中獲利,且沒有受到任何懲罰,甚至還成為了群眾和社會公認的成功人師,投資天使。

從互聯網興起以來,一直到今天,是中國創造財富最快的幾十年,同時也是騙子遍地橫行的幾十年。

類似的騙局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們利用媒體,通過營造所謂的概念來吸引投資者,融了一輪又一輪的錢,但卻一直未曾賺到一分錢,不管是當這些所謂的明星公司或是獨角獸倒下時,對於融到的錢都去哪裡了,都閉口不談,或顧左右而言它,這中間有沒有罪惡?有沒有醜聞?

只是民眾沒有權利將它們置於法律之下。

回首前些年的創業泡沫,當我們看到幾乎所有不管是去美國還是去香港上市的公司,似乎都把敲鐘當成了成功與終點的代名詞時,現在應該明白,他們中很多並不是真正的企業家,只不過是夥同資本一起在玩龐氏騙局,對於割韭菜者,上市套現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企業最後怎麼樣,那都不是事兒。

坤鵬論認為,投資之所以被騙子深愛,因為它總被註腳:投資有風險,血本無歸也沒處說理。

4.只要金融過於發達,最終都會變質

坤鵬論曾說過,金融一定是要保守保守再保守的,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世界上、歷史中還沒有誰能夠完美地駕馭它,玩得不好就會成為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

坤鵬論也相信,許多人的初衷是好的,他們對於信用的原理和真正的原則也瞭如指掌,他們也比同時代任何人都熟悉金融問題,他們創建的系統最終轟然崩潰並不主要是他們的過失,而是因為他們建立這個系統的基礎是人。

他們沒有料到整個國家貪婪的狂潮,他們也不知道,自信會像懷疑一樣,可以無限制地增長,並且希望也可以像恐懼一樣四處氾濫。

世界上哪有什麼魔鬼,最大的魔鬼其實就是人性。

“雲端坐著一個惡魔,向人群吹起了肥皂泡,這些氣泡也成了人群羨慕和貪婪獲取的目標,他們爭先恐後跳到別人背上,想在氣泡爆裂前得到它們。”

大範圍的金融泡沫之中,人們的信心超常之高,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懷疑經濟前景,而是開始相信新一輪經濟繁榮即將到來。

全體人民都推開理性的遮攔,跟在一個金光閃閃的幻象後面狂奔,一直狂奔到在一道鬼火的引誘下陷入沼澤,還頑固地否認這不過是一場噩夢。

坤鵬論建議老鐵去看看《大空頭》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在利益面前,再好的金融產品都會被玩壞,造假會成為利益鏈條中的默契。

同樣,反觀一地雞毛的P2P,哪個不是在出事前信誓旦旦,大義凜然,結果一冒煙,裡面其實滿是垃圾,自融、造假、欺騙......一個套路接一個套路。

坤鵬論:金融泡沫就是沒有龐氏先生的龐氏騙局

5.誰也不是無辜者

金融泡沫並不是犯罪行為,揭開它的層層內幕,它在本質上很像一座金字塔,但是又沒有哪位龐氏先生來策劃這一切,其實成千上萬的人都參與了其中一點點。

龐氏騙局能夠自發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許多人花高價買進,預期會有完全不現實的回報,相信總會有最大的傻瓜接盤,就像當年瘋狂的鬱金香,荷蘭人民堅信“鬱金香會永遠熱下去,不久的將來,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會雲集荷蘭,以荷蘭人開出的任何價格求購鬱金香。”1929年美國股災,就連大學教授以及眾多成名專家,都認為股市會永遠漲下去......

金融泡沫總是一場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最瘋狂時,每個人都在欺騙自己和欺騙別人。

所以,“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6.媒體的超量報道

媒體也是金融泡沫不可逃脫的共犯幫兇。

我們首先要明白,媒體不是公益組織,它們一樣要賺錢,一樣得養家餬口,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內容本身免費的時代,廣告就成了媒體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廣告主就是金主,坤鵬論從來沒有見過哪家媒體敢於揭自己廣告主的黑底。

所以,一旦媒體開始對某一金融活動超量報道,你要真切地明白,這個階段基本屬於呼喚韭菜的時候,媒體其實是在明顯暗示讀者“你也能行”。

而你要做的就是關閉錢袋子,一分也不投,而投出去的則要趕緊回籠資金,做到像索羅斯所說的,在公眾清醒前退出。

7.不管是騙局還是泡沫都是擊鼓傳花

坤鵬論認為,無論是股市的泡沫,還是各類金融泡沫,以及龐氏騙局,它們本質上都是在玩財富搬家的遊戲——擊鼓傳花,沒有創造,只有轉移。

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這樣描述市場:

從事職業投資,好像是玩“叫停”、“傳物”、“佔位”等遊戲,是一種消遣,誰能不先不後說出“停”字,誰就能在遊戲終了以前,把東西遞給鄰座,誰能在音樂終止時,佔到一個座位,誰就是勝利者。這類遊戲,可以玩得津津有味,雖然每個參加者都知道,東西總在傳來傳去,音樂終了時,總有若干人佔不到座位。

而且,要擊破時間勢力,要減少我們對於未來之無敵,其所需智力多,要僅僅設法先發制人,其所需智力少。

而且人生有限,所以人性喜歡有速效,對於即刻致富之道最感興趣,而與遙遠未來之能得到的好處,普通人都要大打折扣,玩這種職業投資者所玩把戲,對於毫無賭博興趣者,固然覺得厭膩,太緊張,但有些興趣者則趨之若鶩。

以史為鑑,坤鵬論建議老鐵一定要看那本出版於178年前的《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它是各國經濟學界和金融界無人不曉的名著。

接著,坤鵬論再推薦老鐵閱讀之前我寫的美國股市200年曆史以及股市心理學文章。

美國股市風雲200年 從中我們學到了什麼(一)

美國股市風雲200年 從中我們學到了什麼(二)

美國股市風雲200年 從中我們學到了什麼(三)

美國股市風雲200年 從中我們學到了什麼(四)

美國股市風雲200年 從中我們學到了什麼(五)

心理學早已統治股市!(上)

心理學早已統治股市!(下)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