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你需要火速撤離P2P

越是無所顧及,越能讓人相信這不是騙局;越是明目張膽,越不會露出馬腳。

——博爾赫斯

坤鵬論:你需要火速撤離P2P

昨天,小米幾乎是沒有懸念的破發了,而且是開盤就破發,定價17港元/股,開盤報16.60港元,較發行價下跌2.35%。

截至中午休盤,小米股票成交量為3.17億,下午開盤後,股價在16至17之間徘徊,最終收盤於16.8港元,下跌1.18%。

坤鵬論:你需要火速撤離P2P

雷軍表示,小米在過去八年中經歷過了各種跌宕起伏,IPO能從低一點開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坤鵬論相信,雷軍的心隨著那一聲鐘響,妥妥地迴歸本位,對於小米股價的高低已是佛系面對。

其實上也就上了,現在再討論小米值不值,值多少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坤鵬論真心希望,雷軍和小米真的像說的那樣,把上市當成開始,而不是搖身變成收割機今後只專心割韭菜。

有媒體做了個統計,從2017年第四季度至今,在美國和香港兩地已經上市的中國公司共計23家,美股16家,港股7家。

而這23家中已經有15家當前股價低於發行價。

另外,還有12家科技公司已經提交了IPO申請,除了拼多多和極光大數據,它們大部分選擇是去香港而不是美國,而可能在下半年提交IPO申請的潛在公司據說還有20家左右。

相信小米的開盤即破發令不少公司越來越忐忑。

俗話說,醜媳婦總要見公婆,想清楚破發不是關鍵上市才是最終目標,是不是會變得坦然面對呢?

客觀地望向中國互聯網,除了屈指可數的少數,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是沒有太多技術門檻的商業模式創新,都在負債經營,都是靠燒錢燒出的現在,剛剛成立幾個月最多一兩年,動不動估值幾億幾十億上百億,其實都是吹起來的靚麗泡沫,內在什麼實際資產或核心技術都沒有,甚至有些連盈利模式都不自知,說得狠些,這樣的企業,如果倒都是一夜之間,大多數笑話樂視的企業自己也好不到哪去的。

坤鵬論:你需要火速撤離P2P

最近,P2P不太平,連連爆雷,當然其中很多並不是真正意義的P2P,甚至一開始就懷著騙的初心從來不曾動搖。

本來隨著經濟形勢越來越不好,再加上強監管,P2P應該越來越少,結果數據卻讓人大跌了眼鏡:

2017年年底,網貸平臺總數5382家,其中問題平臺家數3631家,佔比67%。

2018年6月底,平臺總數6631家,半年時間新增了1249家,與此前一年只增加七百家左右的增量相比,增量高得嚇人,6月底的問題平臺家數提升到4435家,佔比依然高達67%。

為什麼平臺激增得如此澎湃?

坤鵬論認為,第一其中不少平臺就是騙子平臺,趁著最後的瘋狂再瘋狂地騙一把,第二,韭菜不夠用,只能增加了鐮刀的數量,以增大收割面。

也正是由於最近爆雷集中,許多P2P投資人開始火速從各平臺撤離,我們都知道,金融機構最怕就是擠兌,即使沒問題,也會被擠到出了問題。

在經濟學中,擠兌被稱為銀行的致命“軟肋”,其實不僅僅是銀行,只要是吸收老百姓錢財的平臺都一樣。

可能有些朋友對擠兌還有些疑惑,坤鵬論就在這裡稍稍普及一下。

存放款業務是銀行的基本業務,對於客戶存入的存款,各銀行都只保留極低比例的準備金以供存款人提領,而大部分的存款則用於放款或投資等生利資產上,以賺取收益,便於支付存款利息及各項營業費用,並對股東分派股息及紅利。

也就是說,其實銀行平時並不會隨時備著大筆現金,所以大家經常會遇到,如果你要取大筆現金,銀行會請你提前一天約。

如果一旦大批客戶突然集中來取出大量存款,銀行很可能無法支付,而這種結果控制不好,就會引發客戶恐慌,一傳十,十傳百,更多的客戶擁擠過來要求取款,這就是擠兌。

而P2P說白了,就是以互聯網金融的名義,以高額的利息把客戶的錢拉進來,然後再貸出去,賺取利差,和銀行的區別並不大,但它們更加商業化,風控稀鬆,缺乏監管,連銀行必交的存款準備金都不用交,賬上自然不會爬多少錢,所以,擠兌對於它們來說,更可怕,找不到錢,基本一擠就倒。

只要你留意觀察,最近P2P平臺的軟文漸漸多了起來,估計實在是被擠兌得太難受了。

前些日子,坤鵬論的一位朋友說,他這些年一直堅持在各家P2P平臺投資,賺得相當High,但從去年底他開始全面撤退,今年基本出清了,算了算賬,最終也就損失了幾千塊,和收益比起來,毛毛雨。

當坤鵬論問他,當初知不知道P2P存在風險時,他說:

“當然知道呀,我在去年就已經預言過,2018年P2P肯定要爆雷,肯定要死掉一大片。”

“因為在全社會大部分企業利潤率在10%以內的情況下,誰能借得起百分之十幾的貸款?明顯只能借新還舊,一旦借不到新,舊的就爆,而在去槓桿和緊縮形勢下,平臺上只要有一家的貸款爆了,整個平臺基本就要玩完。”

“我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虎口拔牙,玩的就是心跳!沒膽兒,如何賺大錢?!”

其實這位朋友在忠實地演練著索羅斯的那句名言:“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但是,在這個以錢為核心的連續劇中,賺到錢的永遠是少數,賠錢的才是大多數,因為這個連續劇玩的是財富轉移的遊戲,財富不增不減,只是從更多數人手轉移到了更少數人手中。

有人說,如果你在嚐到了股市的甜頭後還認為自己能夠全身而退,那就太愚蠢了,其實凡是回報高的事,大部分人最終都因貪婪而堅守到成為別人炮灰,抄底的,最後都死了。

坤鵬論:你需要火速撤離P2P

世界上真正啥也不懂的笨蛋並不多,但因貪婪並自覺比別人聰明的僥倖玩火者眾。

有人曾調研過龐氏騙局和傳銷組織,問他們:為什麼要宣稱高得離譜的收益,把收益說低點不是看起來更真實能吸引更多人?

“收益越誇張才越好。”

“第一定位精準,只要相信的都是傻子,主動過濾提高效率;第二每月翻一兩倍的暴利,還能吸引一些明知是騙局卻自作聰明的人進來僥倖玩火。就是要誇張得讓你明知是坑也把持不住,心動不已。”

“你知道嗎?很多人被騙了後根本不怪我們,還求著趕快另外弄種玩法,一定要帶他們玩生怕不帶他們玩。”

“因為他們覺得第一次自己可能是來晚了,下一次就有熟悉規則和搶先進場的優勢,就可以讓後來人站崗。”

傳銷之力如此強大,就因為它們精準地掌握了人們這樣的陰暗心理,在上當受騙後,想到的不是馬上將騙子繩之於法,而是如何挽救自己的損失,不惜與騙子同流合汙,找“替死鬼”來解救自己,甚至藉機從中割一把別人韭菜,不自覺成為騙子幫兇。

所以,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某種程度上講,韭菜並不值得同情。

巴菲特有一句極為質樸的名言,質樸到許多人認為它是廢話:

第一條原則:永遠不要虧錢。

第二條原則: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

它和“你盯著人家的利息,人家盯著你的本金”異曲同工。

但,坤鵬論相信,許多人在虧了大錢之後,就會覺得這句名言簡直是世界上最值錢的金玉良言。

之前國家曾說過要給網貸平臺備案,但卻沒了時間表也沒了下文,在坤鵬論的理解中,以後就不會有什麼備案了,就連銀行的表外業務都不許做了,互聯網金融就更不要抱什麼幻想,人家螞蟻金服們早早就表明了只做科技,不做金融,而實際行動也果斷至極,難道還沒有看清形勢嗎?

所以,互聯網金融公司們趕緊轉型,本來已經晚了,再不轉機會都沒了。

還在僥倖自己所投P2P沒出事爆雷的人,趕緊撤,任誰說到天花亂墜也別信,錢可是你自己的!國家也早已用事實表明,不兜底!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3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3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4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