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手把手教你選銀行股(一)

貨幣似水,貨幣更像是血液,它是金融行業的血液,更是企業的血液。

——坤鵬論

坤鵬論:手把手教你選銀行股(一)



前兩天,坤鵬論系統地講了銀行的商業模式,以及為什麼銀行值得投資。

我一直認為,銀行股是保守型投資者的首選之一。

如何選?

如何投?

一般來說,選國有銀行,價格看PB市淨率就夠了。

PB=0.7以下的時候買進,越低越買,然後安心地守著它為你穩定地賺錢。

不過,坤鵬論也相信,對於許多投資新手來說,這個答案會被認為是不負責,沒水平。

而且不少投資者總把股市當成探寶場,放著最牛的不選,非要在所謂的概念股、高科技股裡面淘金。

不否認,那裡面肯定有著快速收穫暴利的機會,但那些機會只屬於比你我厲害不知多少倍的投機大牛。

而你我進去,就是給人家大牛當韭菜割著玩的。

另外,銀行確實很難倒,但是如果銀行經營出現問題,比如: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大幅低於監管線,就可能發生優先股轉股、減記型債券轉股、被低價注資或收購等事,危機過後,銀行還在,但你的股東權益可能會一文不值。

這也是為什麼坤鵬論建議普通投資者首選國有銀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就來談談銀行股主要看哪些指標。

一、從監管指標入手

對於銀行股的指標選擇,有不少文章和建議。

比來比去,坤鵬論認為,我們監管機構給出的監管指標就是最好、最全面的體檢報告。

而且就像體驗化驗單一樣,監管指標都標出了具體的指標標準數據,方便我們對照判斷。

下面,坤鵬論就以它為基礎,先Step by Step將每個指標講一遍,最後再融匯貫通,提煉重點指標。

可以說,監管指標的脈落和我們投資者研究衡量的路線基本相同。

首先,是風險指標。

銀行只以一件事為中心——管理風險。

金融的核心是風險控制。

所以,成熟的投資高手都會先看銀行管理風險能力如何。

坤鵬論在前面文章中介紹過,銀行主要管理三個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監管指標恰恰也是如此。

其次,是盈利能力指標。

在排查完風險能力後,就是考察銀行的盈利水平,主要看成本收入比、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等。

最後,是資本充足指標。

它是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考評。

風險具有隨機性特徵,這個世界永遠存在隨機和意外,它有個名字叫黑天鵝。

所以,風險永遠無法消除,甚至可以說,只要是關係未來的事情,都存在風險。

金融交易的基本都是未來,那麼抵禦風險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這個能力被總結為資本充足。

監管指標在這資本充足部分,選擇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三項指標。

坤鵬論:手把手教你選銀行股(一)

二、流動性風險

貨幣似水,貨幣更像是血液,它是金融行業的血液,更是企業的血液。

血,最怕什麼?

血,最怕的就是不流動,對於人來說,血不流,心不跳,人就死了。

金融和企業也一樣。

所以,坤鵬論一再強調,金融最怕的就是流動性風險,銀行重點要管理的風險之一也是它。

監管指標直接將這個流動性風險列在第一位,也凸顯出它的重中之重。

1.流動比率

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指標標準:流動比率≥25%

這個坤鵬論以前講過。

它衡量的是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高低。

它是衡量企業短期財務實力最古老、最著名的方法之一。

流動資產(能用來還債的):一年內或是一個經營週期內很容易變現的資產,比如:現金、黃金、超額準備金存款等。

流動負債(欠了多少錢):一年內或是一個經營週期內要償還的債務,比如:活期存款、一個月內到期的定期存款、一個月內到期的已發行的債券、一個月內到期的應付利息及各項應付款、一個月內到期的中央銀行借款和其他一個月內到期的負債等。

這個比率決定了銀行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或一年內轉化為現金的資產用於償還一年內必須償還的債務。

2.流動性覆蓋率

公式:流動性覆蓋率=合格優質流動性資產÷未來30天現金淨流出量×100%

指標標準:流動性覆蓋率≥100%

其英文簡稱為LCR。

根據《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中國銀保監會令 2018 年第 3 號),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應當不低於100%。

監管機構設立這個指標的硬性要求是,商業銀行必須保持充足的、無變現障礙的優質流動性資產,量的標準是,它們變現後的現金應該等於未來30日的流動性需求。

流動性覆蓋率指標是2009年,巴塞爾委員會首次提出,用來測量短期壓力情況下,銀行的流動性狀況。

它提出的背景是,2008年發生的次貸危機。

提出的目的則是,希望壓縮西方大型銀行在短期負債和長期資產這間的套利空間,從而推動銀行迴歸傳統的業務模式。

小知識

什麼是巴塞爾委員會?

它的全稱是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1975年2月,成立於國際清算銀行下的常設監督機構(由於英格蘭銀行的銀行監督主管彼得·庫克長期擔任該委員會主席,故該委員會又稱為 “庫克” 委員會)。

委員會並沒有擔負一個正式的跨國性的監管責任,從而它做出的決議沒有法律效力,但由於委員會代表世界強大的經濟集團,其影響力的存在是不容忽視的。

2011年,我國銀監會發布關於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 (銀監發【2011】44號),首次在中國明確要求銀行流動性覆蓋率不得低於100%,注意這時候發的是指導意見。

2014年,銀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2014年2號令),明確流動性覆蓋率不低於100%,直接設定為管理辦法。

坤鵬論:手把手教你選銀行股(一)

三、信用風險

之前坤鵬論曾講過,看企業,關鍵看資產,因為資產比負債更危險。

資產通常只會變壞,不會變好。

而負債通常只會變好,不會再變壞。

許多企業出問題,常常都是資產價值出乎意料地快速降低。

銀行業尤其如此,因為它借出去的錢都要在未來才能收回。

所以,投資銀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看資產質量。

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問題,不過是盈利多一點少一點罷了,但資產質量一旦出問題,則是生死存亡的事。

銀行的資產都有什麼?

它主要包括:存放在央行的款項、現金、債券、同業資產、貸款、非標債權等。

其中最容易變壞的是貸款,所以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集中在貸款。

但是,不少人將不良資產直接定義為不良貸款,這是不正確的。

不良貸款只是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一部分,不良資產還包括其它存在價值縮水風險的資產。

因為,只要是金融資產,就不可能100%無風險。

1.不良資產率

公式:不良資產率=不良資產餘額÷資產總額×100%

指標標準:不良資產率≤4%

銀行報告的不良資產,是指依據審慎性原則,結合資產的市場價值、歷史上的平均收回比率等因素,合理預計可能發生損失的資產,其中包含不良貸款。

坤鵬論也看到,有人說在國內不良資產率就等於不良貸款率,這是因為我們的銀行是分業經營,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資產就是貸款。

而國外銀行因為是混業經營,還持有其他資產,所以,它們的不良資產率才不等於不良貸款率。

顯然,從監管機構給出的指標標準可以看出,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

因為這裡分別列出了不良資產率和不良貸款率。

而且兩個指標標準也不同,一個是≤4%,一個是≤5%。

不過,在閱讀銀行的財報時,坤鵬論也發現,一些銀行確實直接將不良資產率和不良貸款率一視同仁了。

另外,絕大部分銀行的不良資產數據很難找到,在財報往往難覓其蹤,所以這裡就不細講了。

實話說,誰也無法說得準任何一家銀行的不良資產究竟有多少。

不管他是統計局局長,還是銀行行長,更不要說那些分析師了。

有人說,不良資產這個問題,就像小馬過河。

不良資產之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麼淺,也不像小松鼠說的那麼深。

只能讓銀行這匹小馬親自走一遭,才知道深淺。

但是,除非停止運營關門清算,否則銀行就一直在過河的路上,永遠到不了對岸。

有人說,坤鵬論你瞎掰吧,那就舉個巴菲特的例子。

他在投資富國銀行時,也不清楚該銀行的真實不良有多少。

於是,巴菲特使用了逆向思維的假設法,他在1990年致股東的信中這樣寫道:

“今年富國銀行在計提了3億美元的貸款損失準備後,仍然可以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稅前利潤。1991年,如果它480億美元的總貸款(不僅僅是它的房地產貸款)中有10%變成不良貸款,而且這些不良貸款的本金(含利息)中平均有30%最終成為真實損失,富國銀行大體仍能保持盈虧平衡。”

2.不良貸款率

(1)什麼是不良貸款?

2004年以前,我國有一套自己的貸款質量分級辦法:正常、逾期、呆滯、呆賬。

後面三個被簡稱為“兩呆一逾”。

逾期貸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歸還的貸款;

呆滯貸款為逾期超過一年還沒有歸還的貸款;

呆賬貸款則為確定不能收回的貸款。

這三個就是“不良貸款”。

這套辦法相當於根據貸款期限進行事後監督,很容易引發借新還舊,將不良貸款包裝成正常貸款,會隱藏風險。

後來,從2004年至今,我國採取了國際普遍通行的五級分類:

正常: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

關注:儘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次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

可疑: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

損失: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

其中,次級、可疑、損失這三類貸款合在一起被稱為“不良貸款”。

這個分類方法主要依據借款人最終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的實際能力,確定貸款遭受損失的風險程度。

它不是靜態監測,也不是事後檢查,它建立在過程中的動態監測基礎上,通過對借款人現金流量、財務實力、抵押品價值等因素的連續監測和分析,判斷貸款的實際損失程度,從而大大提高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央行、銀(保)監會、財政部都有相關的文件對五級分類進行定義,並列舉一些核心特徵。

很多銀行會在這些文件的指導下,進行更精細化的管理。

比如:重新定義分類的標準;對貸款按照違約概率進行再分類,有的分到了9級,甚至還有分到12級的。

但是,銀行是不會詳細披露這些的。

坤鵬論以前講過“制度食利”,它指有些人專門鑽制度的空子,從中獲利。

如果銀行把自己的分類公佈出來,肯定就會有制度食利者定製造假。

不過,有些銀行在其IPO招股說明書中會對此進行不同程度的披露。

比如:南京銀行簡要說自己有10級,並把自己五級的執行標準進行了介紹;

坤鵬論:手把手教你選銀行股(一)

再比如:郵儲銀行的招股說明書,寫得更加詳實,它採取五級分類和十二級分類相結合,並且每一類的標準和方法都有介紹。

(2)什麼是不良貸款率?

公式: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餘額÷貸款總額×100%=(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貸款總額×100%=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100%

指標標準:不良貸款率≤5%

從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到,五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沒有超過2%。

坤鵬論:手把手教你選銀行股(一)

除了看不良貸款率的具體數字,最關鍵的還要看趨勢。

因為,不管我們投資什麼,都是在投資未來。

那麼,未來靠什麼預測?

光是今年或去年這樣一年的數據是不客觀的。

只有找到多年數據,還要對它們進行整理,分析變化趨勢,才能更有效地指導我們對其未來的判斷。

具體到不良貸款率,如果它的變化趨勢是向下走的,那是好兆頭。

當然,即使呈現相反趨勢,也不能簡單判斷該銀行出了問題,還要看行業的趨勢以及平均水平。

銀行作為資本形成過程的漏斗和引擎,其不良貸款率的變化趨勢,除了受自身風險控制影響外,還取決於三個外部條件:

第一,GDP增長速度,GDP增長越快,大家都有蛋糕分,銀行的日子相對好過,如果GDP增速下滑,一些企業的經營就會遇到困難,一個直接反應就是貸款難還,不良貸款就會越來越多。

第二,宏觀產業調整,勢必會對某些產業造成根本性的影響,這些產業就很容易出現不良。

第三,貨幣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利率下降,錢的價格降低,企業債務負擔減輕,企業生存和獲利可能增加,自然銀行的不良貸款也會少。

另外,貨幣寬鬆,企業獲得新貸款或是利用其他融資手段獲取資金的機會增多,保證它們的現金血液充足而流暢,資金斷鏈的可能性減少,傳遞到銀行端,則表現為不良率的降低。

坤鵬論:手把手教你選銀行股(一)

(3)不良貸款率的補充指標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五級分類也一樣。

五級分類也存在一個軟肋,那就是方法不易把握,後三類貸款的彈性空間過大。

換句話說,商業銀行自身在對貸款進行五級分類時,手中的自由裁量權過大。

那麼,出於粉飾財務報表等原因的考慮,可能會隱藏不良貸款。

在四級分類下,只要貸款一逾期,立即就要劃歸到不良貸款,銀行沒有任何操作空間。

而五級分類下,不良貸款的確認需具備多個條件,即使貸款出現逾期也並不一定就屬於不良貸款。

就此,曾有銀行高管稱,銀行信貸風險有著“357效應”——3年暴露、5年爆發、7年損失。

所以,從五級分類看,我們的銀行都是世界頂尖,第一梯隊。

但是按照四級分類的不良定義,只要逾期就算不良,一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會發生不小的變化。

其實四級和五級並不衝突,坤鵬論一直堅信,對於風險,再怎麼謹慎,再怎麼算計都不為過。

想想看,你準備拿出5萬元投資一隻股票,就算花一天時間研究它,就算你的時薪是1000元,一天8小時,等於消耗了8000元,但和投出的5萬比,哪個更重要呢?!

所以,在考量銀行資產質量時,投資者應該關注銀行的逾期貸款情況。

甚至逾期的指標更重要。

因為,貸款逾期是確定發生的事實,不受人為主觀因素影響。

在美國,美聯儲並不硬性要求美國銀行業披露貸款五級分類的情況,但會硬性要求其公佈貸款逾期的情況。

這樣就誕生了三個數據指標:

第一,逾期貸款率=逾期貸款÷貸款總額×100%(四級分類下)

坤鵬論:手把手教你選銀行股(一)

第二,逾期不良率=(逾期貸款-不良貸款)÷貸款總額×100%(四級分類下)

四級分類下,逾期貸款比較剛性,只要本金或利息逾期1天就是逾期貸款,沒什麼調節空間。

所以,逾期貸款率很保守,很客觀。

而“逾期貸款-不良貸款”多數是逾期1天到90天的。

因為銀行通行的做法是,即使在五級分類法下,也會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劃分為不良貸款。

那麼,這個計算結果就是不良貸款的預備隊,屬於潛在風險較大的貸款。

逾期不良率的變化可以用來觀察銀行資產質量變化的趨勢。

它還可以用來初步評判各銀行對不良貸款率的寬鬆程度,數值越大,說明銀行對不良的認定越寬鬆。

第三,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率=逾期90天以上貸款÷不良貸款×100%(五級分類指導下)

同樣也是評判銀行不良寬鬆度的指標。

前面說了,銀行會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劃分為不良貸款,所以這個比率越低,說明銀行對不良貸款的劃分越嚴格。

反之,說明銀行對不良貸款的劃分則比較寬鬆。

該數據正常來說,應該小於1,因為不良貸款中還有因為其他因素划進來的。

那麼,如果是大於1,則說明有部分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沒有被劃入不良貸款。

這進一步又證明,該銀行的五級分類可能有問題。

五級分類有問題,其不良貸款數據也就不值得信任了。

另外,以上這些指標都可以用在各上市銀行之間進行橫向比較。

(未完待續)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