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這幾個另類股票指數你造嗎?

股市的預測專家存在的唯一價值,是讓算命先生有面子而已。

坤鵬論:這幾個另類股票指數你造嗎?

坤鵬論之前聊過股市裡面的指數,也經常在文章中提起,比如: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指數、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等, 除了它們之外,股市中還曾經流行或正在流行著一些另類的指數,今天坤鵬論就挑幾個聊聊。

一、股票指數和股票指標

坤鵬論認真地研究了一下股票領域對指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講,指數應該是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按一定標準挑選出一定數量的樣本股票,然後利用綜合法、平均法或加權法計算出來的數值,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指示數字,用它可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

通過股票指數,投資者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新聞界、公司老闆乃至政界領導人等也以此為參考指標,來觀察、預測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形勢。

而今天介紹的所謂指數應該屬於股票指標的範疇,但有的甚至並不像嚴格意義上的股票指標那樣,全面圍繞股市行情數據,又顯得有些另類。

什麼是股票指標呢?

指標指衡量目標的單位或方法。股票指標是屬於統計學的範疇,依據一定的數理統計方法,運用一些複雜的計算公式,一切以數據來論證股票趨向、買賣等的分析方法。

由於以上的分析往往需要一定的電腦軟件的支持,所以對於個人實盤買賣交易的投資者,只作為一般瞭解。

當前,證券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指標數不勝數。例如,相對強弱指標(RSI)、隨機指標(KD)、趨向指標(DMI)、平滑異同平均線(MACD)、能量潮(OBV)、心理線、乖離率等。

這些都是很著名的技術指標,在股市應用中長盛不衰。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技術指標還在不斷湧現。

包括: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DMI趨向指標(趨向指標)、DMA EXPMA(指數平均數)、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BRAR CR VR(成交量變異率)、OBV(能量潮)、ASI(振動升降指標)、EMV(簡易波動指標)、WVAD(威廉變異離散量)、SAR(停損點)、CCI(順勢指標)、ROC(變動率指標)、BOLL(布林線)、WR(威廉指標)、KDJ(隨機指標)、RSI(相對強弱指標)、MIKE(麥克指標)等。

二、好友指數

美國曾經有一家叫哈達迪的諮詢公司,它專門搞了一個好友指數,還將其做成了雜誌,每週它都會對職業投資機構本週推薦賣賣的股票、貨幣、貴金屬和期貨等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然後告訴散戶投資者,“和職業諮詢家一起投資”,“與頂級機構共進退”。

聽上去很美、很靠譜!

前陣子坤鵬論在一次會上,聽旁邊桌的人大談他們公司是如何搞量化,而量化的核心就是追隨專業機構的資金走向。但當別人問他今年賠了還是賺了,他停頓幾秒後說,今年有賺錢的嗎?

股市是零和交易,你賺的錢就是別人賠的錢,實踐證明,股市中永遠是少數賺錢,隨大流的結果就是虧虧虧,按照好友指數進行投資,就像和大家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出門,撞衫!

在股市中撞衫的結果就是牛市能跟著喝點稀湯,熊市卻要100%陪著冷風吹。

關鍵是,人家家大業大,而且錢大部分還不是自己的。

坤鵬論:這幾個另類股票指數你造嗎?

三、情緒指數

它以股票經紀人和顧問為對象,估計他們中分別持看漲、看跌以及適度調整觀點的比例,美國以前多家公司會定期收集這些數據,然後在著名的商業或投資雜誌上予以公佈。

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這些數據的解讀是,他們的觀點是看漲,大家都會認同看漲,如果他們認為看跌,投資者也會看淡後市。

但過了幾年後,人們突然發現,這些數據其實應該反著看,當大多數股票經紀人(超過55%)持看漲觀點時,預示著市場將進入熊市,當大多數股票經紀人認為市場將進入熊市時(持看漲觀點者少於15%),則意味著市場將出現強勁的上升勢頭。

這個指數靠譜嗎?

美國聖克拉拉大學的邁克爾·索爾特和邁爾·斯塔特曼對其進行了研究,觀察它在不同時期的表現,結果證明,情緒指數真不是一個有效的預測工具,它對市場估計錯誤的概率與正確的概率相仿,投資者僅憑運氣一樣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

四、恐慌指數

恐慌指數,又稱恐懼指數,它其實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VIX指數的通俗說法,其中的VIX是Volatility Index的縮寫,中文意思是波動率指數。

為什麼叫恐慌?因為在股市中大家的共識是:波動≈恐慌。

坤鵬論認為,股市中的大部分指數或指標其實反饋的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波動,所以叫它恐慌指數還是挺恰如其分的。

VIX起源於1987年10月19日的那個黑色星期一,當天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了508點,下跌幅度達到22.6%,這是道瓊斯工業指數歷史上最大的單日跌幅,市場的波動性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人們開始通過VIX,即利用期權來衡量對市場走勢的速度和嚴重程度的預期。

直到1993年,芝加哥期權期貨交易所正式使用了該市場波動性指數,目的是對即將發生的崩盤提出預警。

通過該指數,人們可以瞭解市場對未來30天市場波動性的預期(因為在波動率發生之前,所以只有對市場的期待值),在實際應用中,VIX通常用來評估未來風險。

現在VIX指數編列方式主要以選擇近月和次近月期權合約中的一系列滿足特定條件的合約,來計算預期波動率。

雖然VIX指數反映的是未來30天的波動程度,卻是以年化百分比表示。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數據的真實含義,可以將它除以12的平方根,例如,某天的VIX指數為25.83,計算公式為:25.83÷sqrt(12) =7.46,這就表示未來一個月標普500預計漲跌7.46%。

其中,VIX主要反映了投資人對於未來指數波動的預期,這也意味著,當它越高時,投資人預期未來指數波動將加劇。反之,當VIX走低,這也表示投資人預期未來指數波動將趨緩。

簡單理解,VIX的最初目的是預警市場的潛在風險,當VIX越高,表示預期後市波動程度更劇烈,且預示著不安的心理狀態,反之亦然。

坤鵬論:這幾個另類股票指數你造嗎?

VIX從誕生起也有了20多年的歷史,所以其數據積累已經能夠總結出一些比較準確的規律,比如:

1.一般而言,當指數下跌時,VIX會不斷升高,而當指數上升時,VIX則會下跌。

此外,當VIX異常高時,往往表示市場參與者陷入了極度恐慌並不計代價地拋售;當VIX異常低時,市場參與者很可能處於非常樂觀的狀態並且缺乏避險意識,這也往往是行情即將反轉的信號。

2.VIX指數的波動一般以向上飆升為主,當VIX急速攀升,並且指數也處於跌勢時,通常表示指數下跌即將見底。

反之,當VIX已到底位並開始回升,且指數也處於多頭軌道上時,通常表示大盤指數或即將反轉。

3.許多投資者將VIX其當做判斷倉位增減的重要工具。

而金融機構也會根據VIX來調整其交易策略。比如:當恐慌指數超過20~25時,券商會進行嚴格的風險規避;當超過30~35時,券商則會大幅度減少市場風險敞口,甚至可能停止交易。

4.通常情況下,如果VIX指數超過40,表示市場對未來的恐慌處於非理性,在短期之內可能會出現反彈。

當VIX指數低於15,預示著市場出現非理性繁榮, 可能會伴隨著賣壓和殺盤。

5.與大部分股票、股指走勢不同的是,VIX走勢更多出現的是突然飆升與回落的過程,除2008年金融海嘯的59.89外,其峰值基本在25~50之間,且大部分時間其波動範圍處於10~25之間,因此,VIX具有均值迴歸的特徵。

6.中國波指000188,簡稱iVIX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在2016年11月4日發佈,用來衡量上證50ETF未來30日的波動預期。

它其實就是中國股市的恐慌指數。

不過,該指數已經在2018年初停止運轉了,雖然還能在股票軟件中查到,但沒有任何信息了。

當然,世界上就不存在百試百靈的指數,因為人性不可測量,所以VIX指數也一樣,它同樣也有失靈的情況,總的來說,它或多或少能夠反映股市的氣氛。

坤鵬論:這幾個另類股票指數你造嗎?

五、聰明錢指數

它的英文是Smart Money Flow Index,是美國的交易員發明的。

它的關鍵數據有兩個,一個是道瓊斯指數開盤後的前30分鐘的交易量,另一個是收盤前的半小時。

開盤後的那半個小時,屬於情緒性購買,會集中反映前一天的利好或利空,也就是前一天的好消息或壞消息驅動大家買賣,一步到位,這個指數的假設前提就是信息驅動市場。

而收盤前的30分鐘,實際是預期的概念,就是對未來做一個預期,預估第二天的市場,從而進行提前買賣,這一般是高手的行為,高手的預期,或者說,它直接讀取的就是大部分的交易員,或者說頂尖的交易員對於市場行為的一個反應。

而這個指數會減去開市的30分鐘漲跌幅,再加上收盤最後30分鐘的漲幅,去進行市場預測。

據說,國內也有專業交易用這個邏輯,在A股,做出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總結下來,坤鵬論認為這個指數涵蓋了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共識,開盤後的30分鐘是“韭菜的共識”,收盤前的30分鐘是“聰明人的共識”,而在這兩個共識之上是預期,預期完全是發自人自身的認知與判斷,所以這就又牽扯到了心理學的範疇,過兩天坤鵬論會專門聊股市和心理學的關係,這塊就不贅述了。

反正,整個經濟與金融市場,不僅僅建立在業績之上,更建立在預期之上。

比如一隻股票,如果在過去的一天,沒有對外公告任何信息,行業裡也沒什麼新的變化,股價邏輯上,就不應該有什麼變化。

但在實際中,該股票卻突然漲停或跌停,這裡面,就是“預期”在價格上的體現。

也就是有人“預期”會有利好,有人“預期”會有利空。

正是這些“預期”,造成了價格的波動,完成了資產的定價。

而區分“韭菜預期”和“高手預期”,則是關鍵所在。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