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溫州幫盯上了P2P平台爆雷危機中的大機會

對於整日焦慮的中產來說,他們炒股炒房炒P2P,看起來是賭博,本質上卻是絕望。他們最恐怖的事情就是:那輛時代的列車已經拉響汽笛,車輪開始緩緩滾動,自己卻連一個站票都沒買到,如果不瘋狂抓住一切機會奮力一躍,又能如何?

—— 戴老闆

坤鵬論:溫州幫盯上了P2P平臺爆雷危機中的大機會

最近爆雷成了最熱的熱詞,誰也不知道明天自己投資的平臺會不會爆,據說有著東方猶太人美稱的溫州幫早早在危機中看到了大機會。

他們會以投資的藉口找到P2P網貸平臺的老闆,表示對平臺和團隊都相當看好,希望投資,這個時候,平臺如果有個或B或C或D輪融資,那絕對是久旱逢甘雨,會讓投資人們把悸動的心放回去,安安穩穩不擠兌,平臺沒準就挺過去了,未來將成為剩者為王的王,而且溫州幫深諳P2P老闆的痛點,還會給自己標配上上市公司子公司的金字光環,簡直讓P2P老闆美到心眼裡去了。

但是,投資沒問題,可是目前平臺的業績和盤子不行啊,溫州幫會和P2P老闆簽署類似對賭的協議,必須要做到多大的規模投資款才進來,還沒等P2P老闆嘬牙花子的時候,人家又說了,大家馬上就是一條船了,我們溫州幫企業家遍天下,我來給你推薦一些牛逼的客戶,讓他們到你們平臺發標借錢,到時候平臺規模上去了,你還可以拿一筆巨資退出。

這簡直就是一條龍服務,讓人舒服到了極致!

所以,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越是平白無故對你好,越是有大企圖。

於是,投資款還沒打進來,客戶就來了一大堆,投資人大把的錢被借走了,平臺規模也迅速上去了,但說好的投資款卻遲遲沒有蹤影,P2P老闆有點著急,而且那些推薦來的客戶,自己聯繫過去,人家說公司名確實是自己的,但從來沒有在平臺借過錢呀,而且公章還是偽造的,不信邪,再聯繫幾家,基本都是類似情況,再找溫州幫,蹤跡皆無!

按理說,這詐騙的套路並沒有多高明,簡直是處處是漏洞,只要多打幾個電話,就能真相大白,但人急了,智商也跟著下降,有時候,甚至自己都在下意識地欺騙自己,自己蒙上眼說看不見。

有的P2P老闆看懂了,居然選擇了狼狽為奸,幹起了掮客的生意,幫著騙子牽線搭橋,甚至直接入夥,一起行騙。

坤鵬論:溫州幫盯上了P2P平臺爆雷危機中的大機會

記得有網友說,P2P平臺靠不靠譜,還要看後臺硬不硬,如果是上市公司做靠山,可以更放心些。

據統計,目前,A股3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3453家上市公司進行股票質押,佔比高達97.96%,而沒有進行股票質押的公司,不足百家。

這說明上市公司得多缺錢。

於是,不少上市公司為了錢,也會直接或間接操盤P2P網貸平臺,搞自融,把平臺當成提款機,又或者平臺上網貸的借款項目,基本都圍繞大股東上市公司的產業開展。

而這些上市公司本身並不強壯,市值也就幾十億而已,哪裡經得起大風大浪。

近來,股市很慘,不少上市深陷或已經平倉危機,為了不被平倉就得補充其他抵押品、補充現金或提前贖回,這都需要錢。

錢!錢!錢!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金融越發達,由錢串起的網絡也越密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一髮而動全身,很難隔絕,獨善其身。

另外,事實已經證明,有利益的營生沒有強監管,基本都會滋生監守自盜。

坤鵬論:溫州幫盯上了P2P平臺爆雷危機中的大機會

最近,有篇名為《投機的中國人》的文章很熱,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中國人的賭性,最終總結為12個字:底層賭命,中產賭財,富豪賭國。

這篇文章中有一段文字揭示了為什麼中國人愛投機:

縱觀中國歷史,無論是歌舞昇平的昌隆盛世,還是江山飄搖的混亂年代,中國人都很難有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內有禮教約束,外有君王威嚴,朝堂的一紙敕令,犧牲掉就是百萬、千萬甚至一整代人。這種命運不由己的恐慌,無處釋放時便是焦慮,有處釋放時便是賭性。

有人著文批判如今中國是集體的急功近利,演變成群害,演變成波瀾壯闊的互相割韭菜運動。

割韭菜鏈條就像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每一個人都有份,每一個人又都無辜,誰都參與了,但誰也不肯承認自己是大惡人。

為什麼?

坤鵬論認為,答案可能就在下面這張圖中。

坤鵬論:溫州幫盯上了P2P平臺爆雷危機中的大機會

儘管許多老鐵不喜歡坤鵬論說小米的不是,甚至有的毅然取關。

但,今天坤鵬論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客觀地看待小米。

上週小米全周累積上漲26.18%,因為先期的認購比較慘淡,小米只拿出5%的新股(1.09億股)在香港公開發售並供交易,而其上市前三天總交易量為13.7億股,也就是說這1億多點的股被倒手10多次,平均每天4.6次,平均持股1個多小時,這根本就是投機分子在投機。

也正因為流通的股少,市值約20億港元,所以只要少量資金就能左右股價,想想在港交所敲鐘大廳觀禮的富豪財團,只要有那麼一兩位稍稍動動手指而已,連和雷軍打招呼都不用。

小米的股價上漲還有個客觀因素,7月9日恆生指數公告稱小米集團符合”快速納入指數要求”,將於在7月20日收市後納入恆生綜合指數、恆生綜合行業指數—資訊科技業、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恆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恆生環球綜合指數及恆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於7月23日起生效。

投資者不明覺利,不少自媒體更是喜大普奔,認為小米將被納入只有50只成分股的恆生指數HSI,甚至還有人傳,小米頂替聯想集團。

其實,小米將被納入的是有484只成分股的“恆生綜合指數HSCI”,這些股票市值合計佔港交所主板總市值的95%,門檻比恆生指數HSI低很多,而資訊科技業是一個分類,有36只成分股。對於小米還將納入的恆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目前有298只成分股。

以上這些事實,坤鵬論並不想證明小米不好,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和輕信,從而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知決定選擇,選錯了,可能滿盤皆輸。

有人這樣評論道:一級市場把估值增長空間“吃光”,巴望著二級市場買單,核心問題還是業績追不上估值。等到上市那天,“身體”游到二級市場,“泳褲”還停留在一級市場。

據騰訊一線報道稱,早在年初,至少有兩撥投資者以850億美元估值買入了小米集團有限制條件的老股,其中一撥買入總額為1億美元,目前看來,這兩撥投資者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解套了。

這就是傳說中厚道嗎?

坤鵬論:溫州幫盯上了P2P平臺爆雷危機中的大機會

人想變得聰明,變得睿智,並不難,難的是我們通常只關注怎麼了,而忽視了為什麼。

怎麼了是過程,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事情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的,即使你搞明白了一件事的怎麼了,也很難應付另一件事該怎麼辦。

為什麼則是找根源找本質,就比如P2P網貸不斷爆雷這件事,我們不能光看熱鬧,每天關注又有誰爆雷了,而是要問自己,為什麼最近這麼頻繁地爆雷?為什麼是這些平臺爆雷?

提出了問題,就要將其分解開來尋找答案,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基本跑不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這樣“為什麼”下面就有了兩個分支,試試看,現在就動手把自己想到的、查到的原因分門別類填在兩個分支下,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和功夫,你就能清晰地分析出“為什麼”。如果你願意,將它們寫下來,每條再佐以數據、事例等客觀條件,一篇牛逼的分析文章就誕生了。

其實,只要你凡事都問為什麼,刨根問底,挖掘本質,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比別人強出一大截。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3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3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4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