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是股市掙錢的基礎

我們總是試圖找出股價變動的規律,並樂於相信自己已經掌握了這種規律,其實這只不過是為自己懶惰找的藉口。

——坤鵬論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對坤鵬論觸動很大,講一個散戶如何用五年時間將110萬本金虧成26萬,將原本富裕的小康生活生生炒成了中年危機。這中間並非完全是市場環境不好,因為五年時間裡還跨越了2015年股市大漲的時候。

坤鵬論: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是股市掙錢的基礎

之所以觸動大,並不完全因為案例中的金額大,而是因為這個案例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散戶的真實寫照。資金越炒越少已成為一種常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炒股心態佔了很大因素,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坤鵬論也會偶爾和大家聊聊炒股心理學方面的話題。

坤鵬論是從2007年大盤站上6000點之後進入股市的,從進入股市之初就經歷了股市狂瀉不止,連續跌停。不過現在想想,當時這些經驗還真是一種財富,讓坤鵬論對股市有了敬畏心。

當時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坤鵬論翻了一下,即使到現在,或者到2015年大盤站上5000點的時候,即便算上每年分紅,07年高位入手中石油的股民仍然沒有解套。

巴菲特在中石油迴歸A股之前清的倉,大賺特賺了一筆。

當時有很多人嘲笑巴菲特,認為中石油才是真正的大藍籌,還有很大上升空間。現在回頭看看,人家能保持幾十年持續贏利,不是沒有原因的。

價值投資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有效的,但價值投資不能教條的理解成是隨便買一支股票,在手裡拿十年就一定能掙錢。如果有人是這麼和你解釋價值投資的,你就拿中石油甩他一臉。

如果你認真讀過坤鵬論這段時間的文章就會發現,不管是價值投資還是短線投機,都不乏大師級人物,贏利能力也都槓槓的,沒有必要互相傾軋和看不起,大家根據自己的經歷、性格等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並持之以恆的堅持。

坤鵬論: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是股市掙錢的基礎

1.有自己的投資策略很重要

所謂投資策略,是指你用以篩選投資機會的系統性方法。

缺乏有效的投資策略,即使你對自己瞭如指掌,仍然等同於在漆黑的夜裡端槍射擊,你可能擁有一把好槍,但你根本看不見靶子。

形成投資策略的前提是,你要自己選股而不是聽別人推薦。坤鵬論寫股票文章這段時間,總少不了有人私信想讓坤鵬論給推薦支股票,坤鵬論認為,選股就像入洞房,還是親力親為的好。如果你自己都不能為自己的錢負責,誰又能為你負責呢?各位老鐵可以心安的是,即使朋友問,我們也是堅決不薦股的,萬一發現多年友誼原來是塑料花友誼,多少還是讓人傷感的。

有些事情還是不知道為好。

這段時間坤鵬論大量介紹了各種不同投資策略和代表人物,也是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開拓一下眼界,從而形成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比如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價值投資的巴菲特以及他的老師格雷·厄姆。

比如成長投資者典型代表人物菲利普·費雪和將此投資策略發揚光大的彼得·林奇。

比如指數投資者教父約翰·伯格和創造出世上第一個指數型基金的博格爾。

比如直到現在一直被熱捧的技術投資者,通過分析各種圖表用以判斷股票未來走勢,雖然坤鵬論不提倡這種方式,但同樣被《投資者商業日報》創始人威廉·奧尼爾推崇備至。

比如一群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圍著轉的組合投資法,同樣有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伯頓麥凱基的名著《漫步華爾街》為代表。

但這個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這是在於人性做鬥爭。

很顯然,絕大多數人在鬥爭中都失敗了,所以股市中90%以上的人掙不到錢,即使堅持不離場,也終將掙不到錢。

能夠持之以恆堅持投資策略的人最終都成為人生贏家。

所以如果不是因為人性的弱點,你早就很富有了。

坤鵬論: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是股市掙錢的基礎

2.堅持才是最難的事情

我們偉大領袖曾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堅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投資策略的堅持要比“一輩子做好事”還難,因為你很難得到讚美之聲,得到最多的是質疑,甚至是嘲笑。巴菲特的成功同樣伴隨著不斷被質疑和嘲笑,即使現在也不缺少質疑巴菲特價值投資已過時的投資者。

難能可貴的是,不管外界怎麼評價他,他都一如既往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他會博採眾長,但不會因為任何人的質疑和嘲笑而改變自己的策略,也不會因為市場短期波動而頻繁調整策略。

投資策略難以堅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從眾心理”在作祟。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從眾心理不僅存在於社會學,在股票投資領域同樣適用。

從眾心理可以追溯到人類起源,這種心理並不是人類獨有,當任何弱勢動物發現與群體待在一起才更有安全感時,往往不會選擇獨自生活,即使頻繁出現群體踩踏事件也不會改變這種狀態,這本來是動物對生命安全的一種保護。顯然現在從眾心理更多追求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而非生理上的。

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往往認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是對的。但大多數人對自己投資決策並沒有十足的信心,所以需要在與其他人的溝通中得到認可,在不斷的溝通中相互影響,逐漸統一。最終使自己的投資決策能夠得到大多數人認可,自己也同時能認可大多數人的投資決策。這個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但同樣是潛移默化的。

當然這中間也少不了媒體的推波助瀾,大眾媒體同樣會向你施加強大的壓力,讓你的判斷與市場主流趨於一致。

大眾的觀點並不等同於正確的觀點,股市中的從眾心理往往意味著虧錢,90%以上股民不掙錢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的《中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顯示,中國證券投資者行為有三個顯著特點:短線操作、從眾行為和處置效應。調查結果顯示,即使在行情上升130%的大牛市中,仍然有30%左右投資者是虧損的,這其中重要原因是盲目從眾、短線投機所致。

但短期市場往往有一種很強的趨同性,當大多數短期投資者都認為大盤會像跌破3000點那樣跌破2700點的時候,這將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市場果然開始下跌,反之亦然。

所以慢慢地,自己的投資策略就成為了大多數人共同的投資策略。

而當初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也就變成了堅持共同的投資策略,其實就是沒有策略,最終成為古斯塔夫 勒龐所說的”烏合之眾“。

這裡給大家擴展介紹一下”烏合之眾“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古斯塔夫 勒龐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的代表作是《烏合之眾》。

在勒龐看來,“烏合之眾”就是群體,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心理的群體”,他們並非簡單的人數累加,而是“永遠漫遊在無意識的領地,會隨時聽命於一切暗示,表現出對理性影響無動於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們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極端輕信外再無別的可能”。

所以在股市投資裡一定要有自己的投資策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坤鵬論: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是股市掙錢的基礎

3.不要一心想要證明自己

大多數人聽到“烏合之眾”心理第一反應會是嗤之以鼻,因為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有獨立的思想,肯定會是市場上掙錢的那10%。市場的預期恰恰又給了投資者這樣的機會。

韭菜的悲哀不是愚蠢,而是自以為聰明。

在投資者完成一次股票交易後,他會刻意蒐集、利用那些與自己原先判斷相吻合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可能會導致重新考慮上述交易的負面消息,這是一種確認偏好,目的也是為了證明“我是對的”。

很多人在股市中的投資最終演變成了為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比別人強,證明自己在熊市的時候也能贏利,證明自己在牛市的時候可以掙的比別人多,證明自己比巴菲特厲害,證明自己才是股神,證明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一套可以洞察股票未來走勢的模型。

總之,一定要證明自己。

早有心理學家指出,這是一種心理極度自卑的表現,總想證明自己的人從一開始就輸了。

之前坤鵬論參加過幾次公司組織的管理層培訓,講師在講到這裡的時候舉了個例子:

A開車拉著朋友B,前面有輛車開的很肉,於是A對B說:前車司機肯定是個女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對的,A提速超過了前車,但發現司機並不是女的,而是個男的,於是A又對B說:這個男人開車和女人一樣肉。

這個案例說明什麼?

說明A在面對“前車司機是男人”這個既定事實的時候,仍然不願意承認是自己判斷錯了。

股市與賭場相似的地方在於,都會給參與者製造一種假象:我已經摸清了市場的脈絡。

當偏執狂認識到自己是對的,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事情夠阻攔他了。

股市投資不是日常工作,要通過證明自己的能力來實現屌絲逆襲。股市投資也不是運動會,總要排出個一、二、三名發個獎牌。股市投資更不是擂臺賽,非要誰把誰打倒贏得金腰帶。

股市投資中切記,我們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情,我們可以完全做自己。別人對你的投資策略褒獎也好,貶低也罷,都不會給你的投資帶來一丁點影響。

能給我們造成損失的,永遠只有我們自己。

坤鵬論: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是股市掙錢的基礎

坤鵬論讓大家找到並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是要通過投資策略更好的與人性做鬥爭,克服人性的弱點,並不是要讓你向世界證明你比巴菲特投資收益還高,這沒意義。

假定你具備足夠的理性,不會感情用事,投資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正確策略的運用。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