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來了,立冬過後中醫建議做好這三件事

1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立冬,這代表著冬天開始、秋季結束,十一年之中的秋冬之交,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在古代社會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

立冬之後就進入了寒冷的冬季,同心堂的中醫提醒我們在養生上有幾件事是需要格外注意的,總體來說冬季是一個“封藏之季”,所謂“封藏”,既包含禦寒保溫之意,也包含貯備人體精氣之意。

秋冬之交來了,立冬過後中醫建議做好這三件事

立冬後要注意的三件事

立冬之後要注意三件事,同心堂中醫師認為這是“封藏”的表現,分別是晚起、保暖和飲暖。

在夏季的時候,我們提倡早睡早起,但是到了冬季就有所不同了,《黃帝內經》有個起床準則:“以待日光”,意思是作息要以陽光為準,早上起床,要等到太陽昇起的時候。冬季白天較短,太陽昇起的時間也向後推遲,所以也相應得要晚起一些,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身體更好地適應溫度,預防感冒,很多疾病都是在寒冷的清晨高發的,特別是心梗和腦中風這些要命的病。

除了晚起之外,冬季還要主語保暖,特別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為了美觀不願意穿得太厚,而且有一句話叫做“忘穿秋褲”,所以說注意腿部的保暖是很重要的,腰以下如果受寒,血液迴流心臟就要變慢,就要出現中醫說的“寒凝血淤”。特別是女性,如果腰腹部受寒,先是引起“盆腔淤血”,之後婦科疾病叢生、陽氣虛弱的各種惡果接踵而來。

秋冬之交來了,立冬過後中醫建議做好這三件事

飲暖指的是在冬季要多吃溫熱的食物,這裡不僅說食物的溫度,還說的是食物的屬性,比如羊肉、胡蘿蔔、打造、小米、橘子等都是溫熱的食物。對於體質虛寒的人,冬天適合喝紅茶,最好加幾勺飴糖。如果脾胃虛寒,可以再加上10克炒麥芽,經過炒制的糧食,溫補的力量加大,用開水沖泡後,就是一杯泛著糧食甜香的冬日暖茶了。

立冬養生記住三句話

我們都知道冬季養生的重心在於進補,但是到底應該怎麼補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同心堂的中醫師告訴我們,其實只要記住三句話就可以了。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意思就是少年人群可以不用進補,而中年人就需要調理身體,相應的進補,而老年人除了進補之外,還需要注意保暖,多做一些柔和的鍛鍊。

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

中國幅員遼闊,雖然立冬已經來了,但是地理位置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南方如今的氣溫還比較高,這個時候進補的幅度不宜太大,而北方則要溫補,而高原地區的人群由於比較乾燥,在進補的時候還要注意水分的補充。

秋冬之交來了,立冬過後中醫建議做好這三件事

少吃鹹,多吃苦,平平安安來進補!

這句話就比較好理解了,從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冬季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就應該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了。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同心堂希望大家都做好保暖工作,養成好的作息習慣,度過一個健康平安的冬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