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學什麼?從四個維度出發,培養“多面手型”人才

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熱潮席捲全球,引起了人們對“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一問題的爭論和思考。

李開復認為,在未來的15年內,有一半人類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能技術部分或全部取代,只有關愛型工作和創意型工作不會被取代。所謂的“關愛型”和“創意型”工作,具體分為幾個方面:創意性工作、複雜性及戰略性工作、靈敏性工作、需要適應全新或者未知環境的工作、同理心及人性化工作。

由此可見,擁有深度技能,並且能將其應用到不同情境中,自身還能夠不斷適應、學習和發展的“多面手型”人才,最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時代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學什麼?從四個維度出發,培養“多面手型”人才

人工智能時代即將到來

01

那麼,如何培養“多面手型”的人才?《四個維度的教育:學習者邁向成功的必備素養》一書給出了方法。

《四個維度的教育》一書由查爾斯·菲德爾、瑪雅·比亞利克、伯尼·特里林三位美國作者合著而成。

查爾斯·菲德爾是一位全球教育思想領導者、未來學家和發明家,曾任思科系統公司全球教育主管,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做過訪問學者。

瑪雅·比亞利克是一位作家,擁有哈佛大學的思維、大腦和教育的碩士學位,領導科學互動、即興創作和跨學科工作坊。

伯尼·特里林則是“21世紀學習諮詢者組織”的創立者,甲骨文教育基金會全球業務前主管,曾任美國全國教育實驗室主任,他還是無數教育會議的特邀演講嘉賓和工作坊領導者。

正如書名所寫,《四個維度的教育》這本書從知識、技能、性格、元學習四個維度構建了可持續學習的路線圖,闡釋瞭如何培養富有效率和全面發展的21世紀人才。

它主要針對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師,但對為人父母者和學習者本身也同樣適用。

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學什麼?從四個維度出發,培養“多面手型”人才

02

知識維度——我們所知道的和理解的

在當前大部分教育體制中,數學、語言(包括母語和外語)、科學、社會科學等傳統學科都佔有極大的比重。同時,世界的變革促生了許多現代知識,比如技術與工程、媒體、創業學和商學等。因此,需要移除傳統學科中落後於時代的部分,為現代知識學習讓出空間。

為了尋找傳統學科的關鍵點以便與現代知識相結合,需要尋找知識中的“元概念”和“方法”,從而實現知識跨學科遷移。

“元概念”指某學科內在的、具有決定性的概念,它可以應用到其他學科,不限於某個特定的科目本身。

“方法”是指某一學科中的推理技能,可以用來應對所有學科和職業的生活挑戰。

傳統和現代學科學習的共同組成部分還可以形成“專題”,比如“全球素養”,即對每個科目的學習都具備全球的多元文化視角。

類似的還有“信息素養”“系統思維”“設計思維”“電子素養”等。專題學習更具有相關性和基礎性,提供了跨學科思維的基礎。

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學什麼?從四個維度出發,培養“多面手型”人才

03

技能維度——應用我們所知道的

知識學習和技能學習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知識必須加以應用方可推動有效的學習,技能的學習也必須通過內容知識的學習,必須伴隨著內容知識的學習。

為了能在新的、真實世界情境的、信息豐富的環境中實現跨學科的教育遷移,學習者需要培養以下幾種技能:

創造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生成創意,具有設計思維等。

批判性思維:面對以觀察、體驗、反思、推理和交流等途徑獲得或生成的信息,採用積極巧妙的概念化、應用、分析、綜合或評價等方式,進行明智而有條理的加工,並以此作為信念和行動的指南。

互動:如溝通、教導、終稿、建立關係和化解衝突等。

合作:即不同個體為實現一個共同目標而團結在一起。

知識與技能應在良性循環中共同發展,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是創造力的源泉,是批判性思維與互動的主題,是合作的推動力

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學什麼?從四個維度出發,培養“多面手型”人才

04

性格維度——行為舉止和為人處世的方式

性格教育是關於獲得和強化美德(性格)與價值觀(信念和理想)的教育,它培養學習者為圓滿的生活和繁榮的社會作出明智選擇的能力。

它的要素稱為“性格品質”,根據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文獻,可以大致歸為六種:

心智覺知:當下有意識地、不加評價地觀察時時刻刻產生的全部體驗時湧現出的一種意識。

好奇心:對有違期望的一種回應,既是內在的動力,也是對外在暗示的回應。

勇氣:在感到害怕、不確定、危險、脆弱的情況下,依舊採取行動。

順應力:某些特定個體在他人不能成功的情境下取得成功的能力。

道德標準:比如慈悲、善良、正義等,它的發展需要通過不同的階段,從“服從”“自我利益導向”,到“尋求人際和諧與認可”,再到“普遍倫理原則”。

領導力:這一品格所包含的理念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包括英雄主義、無私、社會性等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要素。

性格教育的目標在於:建立終身學習的基礎;形成支持家庭、社區和工作場所的成功的人際關係;發展可持續參與全球事物的個人價值和美德。

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學什麼?從四個維度出發,培養“多面手型”人才

05

元學習維度——反思和適應

除了學習知識、技能和性格品質以外,我們更需要“學會如何學習”,即“反思的維度”,也叫“元學習維度”。

在瞭解元學習維度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元認知”。元認知是一種思維策略,是對學習目標、策略和結果的反思。它佔據著比知識、技能和性格品質最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可以促進另外三者在非直接學習情境中的應用,對於任何學科、跨學科和普遍的學習而言都是強大的工具。對自己實現目標能力越自信的學習者,越有可能運用元認知,即越傾向於進行反思,從而進一步提高元認知水平。這將產生積極的反饋迴路——通過運用元認知策略,他們變得更加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可以說,元認知是良性學習循環的必要組成部分。

採用元認知策略的學習即為元學習,它通過建立目標和反饋的迴路,讓學習者產生良性循環,即使沒有外界的催促,他們也能不斷取得進步。這也是元學習對知識、技能和性格這三個維度的支持和完善。

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學什麼?從四個維度出發,培養“多面手型”人才

06

總而言之,在未來世界中,我們依然需要保證對知識的學習,但需要調整傳統知識和現代知識的結構,突出有共同基礎的、優先學習的內容,並可以通過專題形式為跨學科思維的培養打下基礎。

同時,在學習基礎的過程中,需要培養應用知識的能力,即技能。未來世界可能最需要創造力、批判性思維、互動和合作這幾種技能,具備了它們,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用知識。

除此以外,性格品質的培養不容忽視。在面對環境問題、腐敗、恐怖主義或是倫理危機等情境是,擁有良好性格的學習者,在未來學習、富有成效的工作與職業、積極承擔公民責任等方面的成功是可以預見的。

最後,元學習存在於知識、技能和性格三個維度的學習經驗中,通過不斷的反思和調整,我們才能實現可持續的學習。

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學什麼?從四個維度出發,培養“多面手型”人才

當我們能夠兼顧到四個維度的教育時,無論是在解決問題的效率上,還是在環境的適應能力上,又或是在人際關係的建立上,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作者介紹:毛線球,有貓伴讀的執筆者,分享閱讀偶得,記錄平凡生活中的小靈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