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全文首發於公眾號:福桃九分飽(futaojiufenbao),關注福桃,帶你吃得更香。

密切關注福桃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的《Lucky Peach福桃 05:早餐》終於面世了。

它與其它早餐書最大的不同,在於主題:

早餐的英文“breakfast”,拆開理解,“break”指打破,“fast”作動詞,可以指禁食。

是的,早餐的另一個名字,就是“打破禁忌”。

這本書要打破的最大禁忌,其實是你對早餐的刻板印象,從誤會中,挖出其中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早餐中國》第一季

比如你以為,南方早餐清淡,北方早餐重口?不!

你以為,北京就是早餐荒漠?呸!

你以為,南方早餐都是湯湯水水?不,他們的花樣多到逆天。

你以為,全中國都是油條配豆漿?不,油條可配萬物!

所以,中國早餐到底有多怪?飽弟帶你來看看!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天津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天津早餐

北方早餐的思維定式,就是用來被天津人打破的。

他們最愛的,是拆CP。

過去在這裡,豆漿根本不搭理油條,它的真愛是餅。

在唐魯孫先生口中,天津人的吃法,隨性裡透著清奇:

清早起來到豆腐房來碗清漿,再來塊豆腐,或者撕塊餅就著吃,那是天津衛老哥們的吃法……

別小看大餅,那是天津早餐黑洞的入口。

在天津,大餅可以卷炸串、卷雞蛋、捲土豆絲、卷冰棍兒、卷快板、卷狗不理包砸。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非著名特警

同樣,煎餅與果子,也可以各自solo。

綠豆麵攤出煎餅,晾乾切條,擱碗裡澆一勺滷,撒點兒花椒香菜,就是天津人離不開的鍋巴菜。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而他們對果子(油條)的愛,是世俗無法理解的。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給果子配專車,是天津衛老爺們兒獨有的浪漫

他們會在炸制過程中,用長筷子撕開一個小口,磕一個雞蛋進去,炸好了就是雞蛋果子,倍兒香。

對了,天津人還熱愛早上吃包子——除了狗!不!理!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蘇州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蘇州早餐

其實,蘇州早餐不僅吃麵。

他們還吃人。

蘇州早餐裡,有一道“荷葉包死人”,所謂“死人”指秦檜,實為油條一根。

據傳南宋時,百姓痛恨秦檜,賣炸貨的小販捏兩個麵人(指秦檜夫婦),下油鍋炸熟食之洩憤,就是油條了。薄餅刷甜麵醬,包著油條吃,就是“荷葉包死人”。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現在多改名叫“荷葉包美人”了 ©大眾點評

雖然這名字驚悚,但蘇州早點風味,依然獨樹一幟。

也沒別的,就是面!好吃的面!

楓鎮大肉面、兩面黃、三蝦面、爆鱔面、燜蹄面、滷鴨面……這麼多面,還不夠吃噠?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開封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開封菜

其實,開封早餐的存在感和多樣化,完全不成比例。

要論湯,有雞血湯全牛湯羊雙腸湯;論菜,清晨一碗四味菜,燉熱了丸子羊肉麵筋黃花。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開封四味菜 ©東四牌樓王師傅

鹹有牛肉火燒,甜有玫瑰棗糕,鮮有黃燜魚,暖有豆沫油條,胡辣湯冠絕華北,灌湯包不輸江南,他們的早餐,就差老天爺少給的一片海。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杭州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杭州早餐

事實是,直到2018年,杭州才有了第一家杭州小籠包。

杭州人真正的心頭愛,還是面。

最有名的,自然是片兒川。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攜程旅行網

做一碗片兒川,倒篤菜必須新鮮,肉片要厚薄均勻,筍片要用春筍或冬筍,到夏天換成茭白。

三鮮面,要用皮肚和小河蝦。每年5月到6月下旬,正是杭州河蝦季,此時,沒有一隻河蝦能活著離開杭州。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大眾點評

黑魚也是杭州人的最愛,一碗雪菜黑魚面,雖比不得蟹黃面、蝦爆鱔高級,加上一味鮮筍,三鮮合一,也讓人牽掛。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濟南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濟南早餐

一張煎餅一棵蔥,一點也不頂餓,濟南人怎麼會吃?

濟南人早餐追求厚實,但也有獨特的品位:

一個香脆的炸雞蛋包,或者一個碗大的燒餅夾牛肉,配上一碗甜沫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可以定製溏心雞蛋包哦 © 大眾點評

包郵區小夥伴驚喜了:原來北方也有人喝甜粥!

其實,甜沫是鹹的。

小米麵粥裡,加上菠菜、花生米、豆腐絲和粉條,臨出鍋前撒把胡椒就好。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至於為什麼叫甜沫……據說是因為濟南人管東西叫“末兒”,不斷往粥裡放東西,就叫“添末兒”,叫著叫著,就叫白了唄……

濟南人的另一大殺器,是一日三餐的把子肉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當然,早飯的把子肉,和正餐的把子肉還是有區別的:平時一碗飯,早上半碗飯。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紹興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範曾 繪

真實的紹興早餐

其實,紹興人的早餐絕不寡淡,他們甚至更愛“加料”

比如烤餃和生煎肉包——與一般煎餃、生煎吃法不同,他們會在

鍋底攤雞蛋,跟餃子、肉包煎成一盤,吃著更香。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烤餃 © 美團

還有諸暨三鮮面,說是“三鮮”,其實多少鮮都有了:河蝦、豬肚、蛋卷、西紅柿、西葫蘆煮成一碗,讓沒有暖氣的冬天熱乎起來。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洛陽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洛陽早餐

洛陽人愛喝胡辣湯?不,洛陽人愛喝各種湯。

羊肉湯、牛肉湯、驢肉湯、丸子湯只是標配,韭菜粉絲甚至都能煮湯。

最牛的是豆腐湯,好像不是為了喝湯,純是為了吃豆腐:油炸豆腐加鮮豆腐,跟炸丸子、鵪鶉蛋、粉絲青菜煮一碗,就著切好的烙餅絲吃。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大眾點評

還有一種最奇特的湯:白豆腐腦,澆上胡辣湯作滷 “兩摻”,熱辣加軟嫩,口感兩極,非常過癮。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昆明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昆明早餐

誰一大早就吃過橋米線啊!

要知道,過橋米線的高湯雞油、葷素配菜,做起來極費工夫,其成本和售價,別說作為早餐,本地人也不會頓頓都吃。

真正通吃整個昆明的,是小鍋米線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星星報

紅銅小鍋,一鍋煮一碗, “碼子”的標配要有韭菜葉,炒好的肉末,以斬爛成塊而不碎為上。怕米線不頂餓,客人也可以選擇加牛肉、雞肉、雞蛋或臭豆腐。

昆明人吃米線,是最隨性的,排骨、滷雞、肥腸、豆花皆可成為“碼子”,或像沈從文先生一樣,切個西紅柿,打個雞蛋進去,也是一頓好飯。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太原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太原早餐

太原人也愛喝湯,但他們的湯,是照著硬核禦寒款來的。

太原頭腦湯,肥羊肉、羊尾油,與黃芪、山藥、蓮藕和黃酒煮成一碗,配羊肉稍麥、幹酢黃酒,呵成一口欺霜傲雪的豪氣。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平時喝丸子湯,想吃麵了喝柳葉面片湯,要是去吃喜酒,一大早就有一碗熱乎乎的羊湯餃子等你。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西安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西安早餐

其實,人家已經把面玩出花了。

油茶麻花的香、灌湯包

的潤、荷葉餅的筋道、高爐燒餅的脆,讓人驚詫“這是面?”“這也是面?”

西安人不好意思地笑笑:十二朝古都麼,每家皇帝帶來一個吃法,攢著攢著就多咧。

五千年上下,讓西安人拍成了一個饃,掰下哪一塊,都能再嚼五千年。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北京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北京早餐

其實……還是粘黑鹹臭。

但黑暗料理裡,蘊含著北京人的講究,對此,他們不張揚,也懶得分辯,認真追求著最愛的口感。

,其實是濃厚溫暖的象徵:一碗紅豆粥,黏黏糊糊,幾成固態,不僅益氣養胃,也是冬日飽暖的恩物。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中國之食文化》

,則是四時常備的能量來源:一碗鹹豆腐腦,夏天開胃,冬天擋寒。夠鹹,才有飽腹感,是北方食物的玄學。

糖油餅、糖火燒的

,是大量紅糖鋪就的,在北京人眼裡,放足了糖,才有甜香酥軟的口感。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至於,更有講究了。

冰傷胃、甜生痰,在中醫傳統觀念裡,消暑去火的東西,不會討好你的舌頭。喝一口豆汁,提神的酸爽激走了悶熱,頂著餿味喝,也是值得的。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上海早餐

一定是精緻可口,可能還是這個範兒: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電影《海上花》劇照

真實的上海早餐

熱!量!爆!炸!

在飽腹感上,上海早餐非常單純不做作。

甜大餅烤得酥脆,包上油條一咬,雙份油脂,迸發出驚人的香;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新浪網

粢飯糰裡卷黃豆麵、黑芝麻,包油條就算了,還要再來個虎皮蛋;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上海潮生活

清淡鮮美的蘇式湯麵,到了上海就開始重口味,大腸面、大排面,胃口好的還吃牛蛙面……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大排面 © JasminKoxin

碳水與脂肪,到底還是早餐的基本需求,在上海的早晨,一切精緻只好靠邊站。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揚州早茶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其實你吃的可能是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群英薈萃,其實是包子開會。

富春也好,冶春也罷,每家揚州茶樓最熱門的食物,全是包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多虧了揚州鹽商富得流油,吃盡了美味,只好挖空心思供養舌頭,於是有了三丁包子、五丁包子的精細,蟹黃湯包的極致,甚至當地的豆腐皮、野鴨肉也可作餡。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把一個揚州包進去,是揚州人對包子最奢華的禮讚。

不過,別忘了有時間寵幸一下蝦籽餛飩和脆魚面哦。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武漢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武漢早餐

全中國,只有武漢能被稱作“早餐天堂”。

據傳,武漢早餐大約有上百種,在多年流傳中,也失傳了不少。

然而在武俠小說裡,最強的武林秘籍,一般都是殘本:哪怕剩下三招,都夠制霸了。

油餅包燒賣,是武漢的奇門絕學;糊湯粉,大火把魚肉熬糊做湯煮粉,撒一把胡椒,天下無寒;汽水包沒有汽水,就像落英神劍掌沒有劍,照樣別具一格。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糊湯粉 © 大眾點評

江湖喧囂,也敵不過一杯甜潤的蛋酒:蛋花的嫩滑,醪糟的果香,能治癒一切內傷。

但江湖地位最高的,還是豆皮。

金庸先生《笑傲江湖》裡,嗜酒如命的令狐沖連吃三大碟豆皮,連酒都顧不上了,這才是真“俠飯”。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孤獨星球》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成都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成都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因為成都人根本起!不!來!床!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湖南/江西/貴州/廣西/海南早餐,只有這個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米粉五省”早餐

除了米粉就沒啥了?不可能的!

“粑粑”兩個字,同樣是長沙人的命:糖油粑粑軟糯、蔥油粑粑酥脆,紅薯粑粑的甜香粒粒分明,小朋友最喜歡。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怕油膩的,來個馬蹄卷,香軟可口,白粒丸不是肉丸,而是長沙人的精緻版米豆腐:做成一個個半透明的小丸子,把民間“粗食”做成一道點心。

而在南昌,米粉的花樣跟瓦罐湯一比,根本不算多。

南昌瓦罐湯規模之大,必須得用“系列”形容:最家常的雞蛋肉餅是一種,排骨湯、雞湯、鴨湯各一種,還有豬雜湯、滋補湯之類,每一種都可添加墨魚、紅棗、蓮子、海帶等不同配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貴陽人的重口味,也不止在米粉上。別人拿糯米包油條,他們的糯米飯加辣椒!還要加上折耳根、脆哨、海帶絲、炸花生,絕對是頂配又頂餓的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至於桂林人,對粽子的熱愛並不亞於米粉。綠豆瘦肉粽、板栗瘦肉粽、子排粽、蛋黃粽、灰水粽,種類之奇,堪比江浙。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大眾點評

而海南米粉之外的早餐,一道菜震懾全場:海口西邊的臨高縣,早上起來吃烤乳豬!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順德早餐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順德早餐

其實,順德人早飯也能喝大酒。

以粥下酒,中外沒有,順德例外。愛喝早酒的老人家,會來一瓶佛山特產的玉冰燒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老廣的味道》第三季

玉冰燒的釀造工藝,最奇異處,是拿豬肉釀酒,而且一定要肥肉!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 廣東省情網

透肥的生豬肉,白如玉冷如冰,釀出的酒,又被肥肉吸附了雜質,晶瑩透亮,所以得名“玉冰燒”。喝酒能喝出肉味來,也只有它了。

順德人喝粥,不僅能下酒,還能配茶。蓋碗裡多半是普洱,配上一屜蝦餃、一個蒸粽,就是好吃不胖的一餐。

一個順德,下轄好幾個美食之鄉,倫教有倫教糕,大良有炸鮮奶、野雞卷,一條街拿出一頓好飯,就是一個順德了。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你以為的廣州早茶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實的廣州早茶

是時候為中國早餐正名了

真的有這麼多!

人類對早餐的想象,永無止盡。最豐富、最奇特的食物搭配,都可以在早餐實現。

因為,早餐是一天社交開始前,你最後一頓為自己而吃的飯。沒有推杯換盞,沒有觥籌交錯,想吃什麼,你自己定。

早餐,是人間最值得善待的事物之一,因為它從不說謊,直指人心。


微博:『@是飽妹吖 』有更多吃喝日常~

微信:『福桃九分飽(id:futaojiufenbao)』有一手美食推薦。

福桃九分飽,專注於最接地氣的美食報道,探索一切帶勁的美食,對雞鴨魚牛羊、零食點心酒糖茶有較深入的研究,還時不時對社會熱點進行爆炒亂燉式解答。

聽說,關注福桃九分飽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