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看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中國現在有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但並不是新中國一成立就是這34個行政區,中間還是經歷過很多變化的。
建國初期的政區地圖:

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在建國之初1949-1951年,中國共有29省、1自治區(內蒙古)、13直轄市、8行署區、1地方(西藏)、1地區(昌都)共53個省級行政區劃。49年成立蘇北、蘇南、皖北、皖南行署區。50年四川劃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
接下來看看接下來的不同年代六次重大行政區劃整後的地圖變化:

1,1951年行政區劃圖

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1951年的時候,新中國才剛剛成立2年。當時中國擁有29個省,1個自治區,13個直轄市。8個行署區,1個地方,1個地區,共計53個省級行政區。

29個省分別是:河北,山西,平原,察哈爾,綏遠,遼東,遼西,吉林,松江,黑龍江,熱河,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東,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康,臺灣。

13個直轄市:北京,天津,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西安,上海,南京,武漢,廣州,重慶。

8個行署區:蘇北,蘇南,皖北,皖南,川東,川西,川南,川北。

1個地方:西藏。

1個自治區:內蒙古。

1個地區:昌都。

2,1954年行政區劃圖

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1954年中國行政地圖,這時松江省、察哈爾省、平原省、綏遠於1952年撤銷,分別併入黑龍江省、河北省(山西省部分)、河南省和內蒙古;寧夏也併入甘肅省。這一時期省級行政區一共是32個,其中26個省,3個直轄市,1個自治區,1個地方,1個地區。之所以一下子少了21個省級行政區,那是因為除了北京,天津,上海之外的10個直轄市,都被撤銷直轄市的身份,成為省轄市。

另外的,遼東省和遼西省合併,恢復成遼寧省。松江省被撤銷,併入黑龍江省,寧夏省被撤銷,併入甘肅省,綏遠省被撤銷,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26個省: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康。

3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

1個自治區:內蒙古。

1個地方:西藏。

1個地區:昌都。

3,1958年的行政區劃圖

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1958年的中國行政地圖,熱河省撤銷,其中熱河中北部劃歸內蒙古;西遼河以南劃入遼寧省;承德地區劃歸河北省;撤銷的省份還包括西康省。重新劃分後的政區圖其實和現在的劃分非常像。這個時候熱河省被撤銷,熱河北部併入內蒙古,南部併入遼寧,承德地區劃給了河北。

西康省也被撤銷,併入四川省。昌都地區被撤銷,併入西藏。

在這一年,新疆,西藏,廣西,寧夏4個自治區分別成立,中國的5個自治區確定。

4,1978年的中國行政區劃圖

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1978年的中國行政地圖,1969年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經歷了巨大規模的變更。巴彥淖爾盟的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劃歸甘肅省、阿拉善左旗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而昭烏達盟、哲理木盟和呼倫貝爾盟則分別歸屬遼吉黑三省,此行政區域劃分維持到1979年而止。另外廣西重獲出海口。1965年,廣東省的合浦、靈山、欽州、防城和北海劃歸廣西。

相比於1958年,1978年的行政區數量沒有變化,倒是內蒙古的面積少了許多——內蒙古的近半數的區域劃入甘肅,寧夏,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後來到了1979年,內蒙古劃出去的這些地,又給收回來了。還有一處顯著的改動是,這時的廣西獲得了出海口。

5,1988年的行政區劃圖

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1988年的中國行政地圖,1988年4月海南省誕生。所以這個時候地圖上的最大的變化就是出現了海南省。為了發展海南經濟,於是海南就從廣東劃分出來,成為省級行政區。

6,1999年的中國行政區劃圖

地圖上看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1999年的中國行政地圖裡新增了重慶直轄市和2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對應的具體事件為1997年的川渝分治,重慶從四川劃分出來。這年的七月一日,香港迴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兩年之後的1999年,澳門也迴歸祖國,成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此,便形成現在的34個省級行政區的政區格區。

文章轉自新浪微博:中華城市地理

喜歡此文,請幫助“轉發”和“收藏”文章,謝謝。

文章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