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電視劇中,諸葛亮罵王郎時,罵到痛處,王郎說:諸葛村夫,你……如果諸葛亮不打斷他,他想說什麼?

洋哥的傳說


怎麼說呢,王朗是不佔理的,以前朝代的更替都是天子昏庸無道,諸侯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推翻朝政,但是漢朝不是天子昏庸無道而是諸侯太強了想篡權,按理是不對的,曹丕逼漢獻帝退位替代了漢,是實實在在的篡權,劉備是以漢朝正統繼承人的身份登基,並沒有建立新朝,諸葛亮一開始就是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所以不可能會罵輸!那麼王朗怎麼辦呢?只有一條不要臉,只有不要臉才可以贏。


丨無天佛祖丨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揮師伐魏,連戰告捷。魏文帝曹睿連忙派曹真為都督,王朗為軍師,率大軍至祁山禦敵。

王朗覺得自己資格夠老,學問挺多,口才不孬,就在兩軍陣前勸說諸葛亮。


開始兩人都中規中矩的聊天,辯論。

王朗在馬上欠身答禮。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 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孔明曰:“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朗曰: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


然後王朗開始吹噓自己領導曹操、曹丕的豐功偉績,並且還當眾招降諸葛亮。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諸葛亮一聽,好你個王朗,真是倚老賣老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吹吹牛逼就算了,竟然還策反我。暗中夾帶嘲諷技能,打擊我軍士氣。丫的,今天不能善了了,於是張口開噴。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東海之濱[(bian)一聲],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一聽,心想好你個諸葛亮,老夫跟你討論天下大勢,舉止有度,言語和諧,還順帶誇獎你兩句。你這張口就罵,還當眾詆譭老夫,一點道德都沒有,真實氣煞人也。所以就想反駁:

王郎說:“你……諸葛村夫,你敢!”


哪知剛想往下繼續說,就被諸葛亮打斷了,並且又被諸葛亮一頓嘲諷,貶罵,氣死了。

那麼如果沒有被打斷,王朗會說些什麼呢,王朗一看好你個諸葛亮,既然如此不顧形象,老夫也來會會你。

王朗說:“三心二意之人,安敢言忠!汝兄弟三人,一事東吳、一事曹魏、一事蜀漢,何也?禽蛋分框而保乎,族群利益所及乎。再者汝入仕之時,獻帝在朝,劉氏正統,汝未入朝而事諸王,其心叵測也!”

王朗再說:“沽名釣譽之徒,自私至極!初劉皇叔面汝,汝三番拒之。何也?乘皇叔之危成己名滿天下之慾也!今皇叔新喪,蜀地民貧,乃休養生息之際也,汝勞民傷財,大興兵事,借蜀漢民生成已向漢之名也!”

王朗又說:“忘恩負義之人,天地難容!劉皇叔于徐州,德義無雙,人所共仰。自請於汝,先負劉荊州收留之恩,欲謀恩人之域;又假借孫吳荊州之利,拖期不還;再負劉益州之義,兵奪益州之統。觀汝所為,毫無恩義,人所不齒。

王朗最後說:“觀汝之作為,亂臣賊子、自私自利、缺恩少義……實乃五德缺失之人也!今汝犯境,莫非查己之過,面向天兵,引頸受戮乎?”


諸葛亮聽罷,心中發苦,暗觀將士,已有罷旗投誠之意。當即下令鳴金收兵,對王朗說:“王哥,等你死了,我再北伐!”

諸葛亮回到成都,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王朗死後,起兵北伐,一舉滅魏!


以史勵人



演義第九十三回,兩軍陣前,發生了一場不亞於十萬大軍混戰的唇槍舌戰,蜀漢丞相諸葛亮和曹魏司徒王朗像“潑婦”一般對罵良久。最終以王朗“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結束,而有的情節中,王朗說道:“諸葛村夫,你……”,如果諸葛亮沒有打斷他,他接下來會說什麼?他可能會說以下兩句,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首先,王朗道:“諸葛村夫,你逆天而行!”

王朗為了表明曹魏正統,認為“天數有變,神器更易”,從桓、靈兩位皇帝以來,爆發黃巾軍作亂、董卓廢立皇帝、李傕郭汜動亂、袁紹僭越稱帝,東漢已經失去民心。這時,魏武帝曹操以匡扶天下為己任,平定黃巾、討伐董卓、迎奉漢獻帝滅李傕郭汜、滅袁紹、吞荊州等,建立不世之功。第二代曹丕,受到萬名敬仰,順應天時,代漢建魏。演義中相關內容如下:

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佔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


諸葛亮回應道:“我還以為你是漢朝老臣,有高論,沒想到卻是這些粗鄙不堪之言。”,隨後,他又道:“桓、靈這兩代,是由於宦官禍害,國家才動亂,爆發了黃巾軍,後來董卓、李傕郭汜之亂接踵而來,你們這些在廟堂之上的高官,行屍走肉,奴顏婢膝地侍奉反賊。像你這樣的大儒,舉孝廉入仕,卻不思報國,又幫助曹賊篡漢。現在,上天不絕大漢,昭烈皇帝劉備在西川繼位漢室。你這蒼髯老賊,即將一命嗚呼,有何面目見二十四位先帝。你快退下吧,懶得和你多說了。”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叫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下一句可能說,你逆天而行,只不過沒說出口而已。


其次,王朗道:“諸葛村夫,你休得胡言。”

七十六歲的王朗與48歲的諸葛亮對罵,一個廟堂之上的大儒,另一個是偏僻之地的後進晚輩,王朗卻落在下風。他面對諸葛亮的唇槍舌劍,漸落下風,無言以對。王朗出生於名門世家,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禮義廉恥。而諸葛亮雖然也出身名門,卻家道中落,淪為一個農民,只能跟隨叔父隱居於隆中。


現在,名門大儒和鄉野村夫的舌戰中,卻落了下風,被諸葛亮罵的滿面羞慚。他細想之下,諸葛亮之言表面有理有據,實則都是巧言善變。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和老師講道理,無論這位學生講的再天花亂墜,也入不了老師的法眼。老師走過的路比學生吃過的米都多。按歲數來論,王朗完全可以當諸葛亮的老師。現在,學生諸葛村夫想挑戰老師司徒王朗的權威,還振振有詞。誰是老師也受不了啊。

因此,理屈詞窮的王朗可能結速這段唇槍舌戰,說句“諸葛村夫,你休得胡言!”其實很好理解,兩個人對罵,落在下風之人,理屈詞窮,只能說一句,某某某,你不要再說了。王朗作為儒學大師,說話文雅點,說句“休得胡言。”


總結:不管王朗想要說什麼,他都被諸葛亮氣死了,我們無法得知具體內容。總之,王朗和曾舌戰江東群儒的諸葛亮比口才,簡直是找死。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歷史



諸葛亮罵死王朗這件事,發生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三回。王朗跟隨曹真,過渭河之西下寨。在與曹真等人商量退兵之策時,王朗信誓旦旦的說,只要自己幾句話就可以使諸葛亮拱手而降。但是到了其與諸葛亮會話之時,剛開始王司徒還心氣平和的問"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可諸葛亮卻不吃這一套。他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大聲責罵王朗背叛漢室,實為漢賊。一下子就戳到了王朗的痛處,說道"諸葛村夫,你……"可卻被諸葛亮打斷。如果諸葛亮不打斷他,他又會說什麼呢?一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諸葛亮罵王朗具體罵了什麼。

眾所周知,諸葛亮才華橫溢,嘴皮子功夫也是十分的了得。而武鄉侯罵死王朗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辯論賽之一了。一開始時,兩人便爭奪道德的制高點和各自政權的合理性。王司徒可謂是準備充分,說道:“天數有變,神器更易,此乃自然之理。”用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曹魏政權篡漢自立的罪名變成了合乎天理人情的作為。但是諸葛亮也不是吃素的。即使王朗能夠舌燦蓮花,但是諸葛亮就咬定一點,你王朗就是漢室的叛徒,是魏賊的走狗。


緊接著,諸葛亮就對王朗開罵了。說王朗"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將一頂大大的篡漢謀逆的帽子蓋到了王朗的頭上。惹得王朗心中惱怒,又無話可說。後來諸葛亮更是直接罵王朗,說他皓首匹夫,如此叛逆正統,助曹為虐,實在是一條斷了脊樑的狗,厚顏無恥至極。這時,又給王朗加了個無恥老賊的稱號,更讓王朗覺得心中鬱憤,怒極氣血攻心而死。


第二,王朗當時或許想說"諸葛村夫,你安敢如此。"等咒罵諸葛亮的話。

因為上文也曾提到,王朗算是漢朝的老臣。當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都時,不少漢臣就明白,這中原的天或許該變了。而此時像王朗這樣的阿諛奉承之人,為求自保,自然會盡力和曹操進行接觸。曹操又視蜀漢為死敵,曹操經常說的話,王朗自然是爛熟於胸。再加上諸葛亮對王朗的"老夫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的痛罵,王朗自然會氣急敗壞,對於咒罵諸葛亮的話,肯定是信手拈來。


所以我們就不難想象,以王朗此時已經氣急敗壞的樣子,絕對是會百般咒罵諸葛亮的。但他在曹營中舒服日子過慣了,突然被諸葛亮罵的不成樣子,又被諸葛亮信口雌黃,安上了一個篡漢謀逆的罪名,任誰不會惱羞成怒呢?要知道王朗生平為官,雖然確實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投向曹操,但是他也並不是就是篡逆啊!最多隻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罷了。況且此時王朗已經七十六歲了,突然一個帽子扣下來,豈不是晚節不保?只是當時王朗急火攻心,只說了"諸葛村夫"幾個字就死了。


第三王朗當時或許還想說"諸葛村夫,你休要再講。"等反省自己的話。

據《三國志·魏書·鍾繇華歆王朗傳》記載:

王朗字景興,東海郡人也。以通經,拜郎中,除菑丘長。師太尉楊賜。

王朗是舉孝廉入仕的,而其又精通儒家經典。作為一個深受儒家經典薰陶的人,面對諸葛亮的"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的反問,極可能會產生愧對天下的想法。


由於本身王朗投魏之後,就難以避免自己心中有愧。而此時面對諸葛亮濤濤不絕的批評,王朗的文人儒士的羞恥心自然會發揮作用,讓得其有一定的醒悟。況且,若真的如諸葛亮所言,王朗是個厚顏無恥之人,那又怎麼會被諸葛亮的三言兩語而弄的心緒難平,急火攻心而死呢?王朗惱怒的原因,自然是因為他十分重視自身的聲譽,而面對諸葛亮的咒罵,他或許會有幾分醒悟。

由這些我們不難知道,當王朗與諸葛亮對罵時,如果王朗沒有被諸葛亮打斷,他想說的話或許是繼續咒罵諸葛亮,也或許是驟然醒悟。但無論哪種,都是個人猜測的結果。在正史中,王朗與諸葛亮並沒有什麼正面的接觸。王朗也不是諸葛亮罵的那樣,是個"厚顏無恥之人"。

你是如何看待王朗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諸葛: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司徒:諸葛村夫,你家裡種了桑樹八百棵,不知年收入幾何?

諸葛:我……

司徒:哎呀,丞相的四輪車還是手動1.4排量的?該換一輛啦,都這麼舊了。

諸葛:你……

司徒:聽說洛陽的房價又漲了,一平米五萬,成都房價還好吧?

諸葛:我……

司徒:丞相天天加班,也要多關心一下子女教育呀。我家那幾個後輩都報了玄學補習班,聽說以後進太學要考,成都是不是也開了這個班啊哈哈哈

諸葛:這……

司徒:咱們做公務員的,工資不高,也就是請假方便一些。丞相今年年休有幾天呢?老夫工齡長,一年能休十五天,今年還去了趟遼東。

諸葛:你給我……

司徒:還是政協好啊,多清閒。你看你這個辦公室主任有啥當頭,忙的要死。也別急,再熬個十頭八年,就能退二線了。

諸葛:住……

司徒:好了到點了,我要準時下班,有事明天說。曹嘟嘟,晚上喝酒去。

諸葛吐血而亡。


三國故事666


“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何曾變成你劉姓大耳賊的天下?正是你大耳賊及先人酒池肉林,倒行逆施,方致這天下生靈塗炭,日月倒懸,天下百姓生不如死,憤而思變!如今你劉姓大耳賊被天下人趕下皇座,天下安定在即,乾坤終回。你個小小村夫,竟為一己私慾,攀附亡國禍民之徒,在百廢待興之際再起烽煙,將天下人拉回亂世,你個諸葛村夫與那大耳老賊實乃與天下人為敵,天下人當共誅之!”這種罵戰,記住幾個要素。1,首句要震住場,第一句很重要,要夠響亮,夠高帽子,不能長。2,道德高點要比對方高,對方站在皇室的角度,那就要站在天下的角度壓死他。3,孤立對方,把除了要罵的人以外的所有人,包括對面大將小兵都拉成和自己一個利益團體,以對方與全世界為敵的套路孤立對方。4,大小兼顧,大的方面罵對方與天下為敵,小的地方罵對方挑起此次戰事,總之全部都是對方的錯。5,國罵不比街罵,街罵旨在噁心對方,得越長越好,最好能罵個7天7夜不重複,國罵旨在佔領道德制高點,激勵己方士氣,打擊對方士氣,說得對不對不重要,只要將士覺得對,能夠嗨起來就ok,趁著嗨使勁幹,所以國罵得短而精。當然,諸葛方面也是可以接著罵回去。總之,這種罵戰不存在誰對誰錯,也不存在罵絕的說法,純粹是比臉皮子,耍嘴皮子。最後還是得看真刀真槍的幹。


奕騎doN千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項超級技能,罵人。眾所周知,他氣死了周瑜,其實,他還現場罵死了位列魏國三公的王朗。

雖然正史上諸葛亮和王朗素未謀面,那為何大作家羅貫中先生加了兩人對話的橋段呢?有人認為他純屬胡說八道,但我們應該透過現象去看本質,去思考羅貫中內心深處的想法。

既然後人覺得還不過癮,那麼姑且試著將這個橋段多加一兩句。

諸葛亮說道:“……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怒斥:“諸葛村夫,汝安敢血口噴人!虧汝自比管仲!當初管仲侍奉公子糾,一箭射向公子小白,齊桓公深明大義,既往不咎,拜管仲為卿,管仲為何棄暗投明?汝妄為讀書人,不過一不知變通的豎儒耳!”

孔明哈哈大笑,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齊桓公亦為齊僖公之子,何為不能繼承大統?今我先主亦為大漢之後,與齊桓公同出一轍,故我自比管仲,有何異議哉!汝世代食漢室之祿,做佞臣之事,阿諛曹賊,敢問曹賊為大漢之後乎?”

王朗聞之,眼前一黑,稍定身,駁道:“既如此,樂毅既為魏人,何為侍奉燕君滅齊焉?不過圖利耳。汝厭倦農作之辛,成日故弄玄虛,騙得劉備三顧茅廬,不為榮華富貴,又為那般?”

孔明仰天長嘆,正色道:“我敬樂毅,以其兵法。況樂毅伐齊,不也報了昔日齊國伐魏之仇哉!王朗老匹夫,吾敬汝年歲已高,汝卻得寸進尺,沒完沒了。昔日你我先祖俱為大漢臣子,今我侍奉景帝之後,欲重振大漢河山。汝號稱熟讀《春秋》、《孝經》,卻不行忠君之事,夥同華歆,威逼獻帝退位,擁立曹賊為帝。此等賣主求榮,有辱爾先祖,汝有何顏面去見先祖哉?向使我兒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當杖斃之,也難解我心頭之恨!忘恩負義至此,安敢著書留名哉?王家列祖列宗皆哭於地下,汝後人皆以汝為恥。吾自問飽讀群書,縱橫天下,然未曾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聞此,氣急攻心,墜下馬而亡。

這段臺詞的背後,其實就是我對羅貫中刻意安排兩人對話的一點分析。

諸葛亮和王朗兩人祖上皆世代為漢室之臣,而面對著漢室末年動盪不安的局勢,兩人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

王朗選擇了效忠曹操,憑藉著自己的學識,逼迫獻帝退位,而美其名曰“禪讓”。而諸葛亮少年喪父,寄居於叔父處,叔父死後寧躬耕田野也不願侍奉群賊,直到漢室正統劉備三顧茅廬,即使劉備死後,仍不忘光復大漢之江山,直至病死沙場。

羅貫中通過兩位漢末有影響力代表人物的言語對比,描寫了漢朝末年臣子的眾生相。抨擊了以王朗為代表的那種見風使舵、賣主求榮還自我標榜為忠臣的佞臣。同時,褒揚了以諸葛亮為代表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


讀春秋思無忌


如果諸葛亮不打斷王朗說話,我想他應該是想說:“諸葛村夫,你平日素以管仲樂毅自居,然卻無管仲樂毅之才,徒有三寸之舌,螢火之光安能比皓月之明?我視君為賢德之人,未料竟粗鄙之極,枉讀聖賢之書。況君自視甚高,平日裡自命不凡,以大才自居,實不知有真才實學否?昔日劉備三顧草廬方請得先生下山,吾恐劉備未有識人之明也,恐誤信人言也。爾常以大才自居,然卻不識時務,不辨明主。今天下三分,強者屬魏,蜀吳均處下風。先生不顧實力強弱與否以弱蜀而伐強魏,實屬以軟擊石實乃不智之舉。況劉備乃市井織蓆販履之徒,謊稱為漢室宗親之後,無可稽考,實不知先生因何被其所惑。若先生能倒戈以降,為吾主效力,何愁天下不定,屆時封侯拜相,豈不美哉?若先生執意與魏為敵,如若戰敗,先生一世之英名盡毀,又有何顏面以大賢自居,恐為天下恥笑耳,我話已至此,先生乃明智之人,權衡利弊,望君三思。”




品電影話人生


真實歷史上並無諸葛亮罵死王朗一事,這屬於羅貫中腦洞大開的文學杜撰。不過我覺得基於小說的描寫上做些想象也挺有意思的。我覺得王朗老同志大概可能會有文的武的兩種說法。

01

文說

王朗:“諸葛村夫,你主劉備出身低微,雖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但劉勝奢侈淫樂,不盡藩臣之職,劉備為其後裔,粗陋不堪,也敢妄稱正統!諸葛村夫你潛伏隆中之際,當時漢帝尚在朝堂,你不思報效漢室,反倒匿藏山野,大言炎炎,實乃假仁假義之人也!”

王朗乃當時著名經學家、魏國司徒,這文說屬於正常發揮,先從劉備出身低下,祖上不堪說起,罵劉備老子反動兒混蛋,不配當皇帝。再從諸葛亮在隆中時不報效漢室,只會吹牛,罵諸葛亮假正經。一頓嘴炮和諸葛亮打個平手。


02

武說

王朗:“諸葛村夫,你不過徒逞口舌之快,且看老夫手段!”於是持矛縱馬,蜀軍猝不及防,王朗於萬軍中刺亮於輪椅下。《三國演義》全劇終。

這看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按《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王朗在早年間當會稽太守,領兵抵抗過孫策:

1.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聽,殺出助戰。
2.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聽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太史慈什麼人?這是《三國演義》中有名猛將啊,就連在下玩《三國志》遊戲時也愛用太史慈當主力。而王朗能和太史慈打成平手,只是在周瑜和程普打了後路才寡不敵眾跑路,這妥妥一武力值很高的猛人啊!


書讀得少君評說:真實歷史上沒有諸葛亮罵死王朗一事,也沒有早年王朗單挑太史慈一事,但王朗在擔任會稽太守時,曾經領兵抵抗過孫策是史實,只是被打敗了而已。由此看來,王朗他老人家可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新時代人才了。最後,諸葛亮鎮樓。


長史如歌


《三國演義》中,罵到痛處,王朗說:諸葛村夫,你,你…,如果諸葛亮不打斷他,他想說什麼?“諸葛罵死王朗”是演義中的經典橋段,名儒王朗被活活罵死,堪稱千古奇觀!王朗被罵得惱羞成怒,村夫二字脫口而出,可見下面不會是什麼好話,但他時任御史大夫,安陵亭侯,社會地位很高,其嘴裡不可出太過粗鄙的語言。那麼王朗到底會說什麼呢?那還得從他的上下文中去尋找。

王: (兩軍陣前,拱手)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扶扇拱手)正是。

——兩位都是大儒名仕,當然禮儀為先。

王: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諸葛: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先禮後兵,兩者迅速進入角色,搶佔道義高度,把自己定位在正義者的角度。王說諸葛為師出無名,相當於侵略者,強盜。諸葛毫不退讓,也把對方放在強盜的角色。

王: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點頭)

諸葛:(羽扇遙指)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朗首先闡釋本方立場,為何自己是代表正義?因為天數有變,有德之人自然受到上天眷顧,亦既本方是天命所歸。諸葛在這裡沒有闡述理由,而是繼續強調對方的的賊寇本性。

王: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這裡是全篇王朗辯詞的核心,也是其邏輯中心。分兩個部分,前半段偏保守,具體闡述曹魏兩代君主為什麼有德,為什麼有功於天下蒼生。後半部分,反守為攻,請君入甕,反諷對方雖有才幹,卻不能明辨是非,逆天而行。最後進行人生攻擊,諷刺對方自不量力,是思想腐朽的人,還不如主動投降。這裡雖然語言變得鋒利,但還算入格,僅是對前段諸葛首先進攻的反擊!

諸葛:(狂笑數聲,扶扇而答)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這裡諸葛對前段王朗大篇論述展開駁斥,將同一事件的另一側面詳細展開,論述倒也精彩。但邏輯上不如王朗的嚴密。諸葛這段的特色在於語言犀利,“粗鄙”“禽獸”“奴顏婢膝”等都是比較重的羞辱詞彙。最後一部分,諸葛直接開始揭對方老底,戳對方軟肋。可以說,如果前面諸葛的語言還不能傷到王朗的話,這裡揭老底的話算是真正找到了王朗的致命要害,而且一擊即中!後面王朗之所以失語,這裡肯定是最重要的致命傷。

王: (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憤而站立)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王朗在這裡直接噎住,失語了!“諸葛村夫”幾個字跟他前面的語言風格嚴重不符,可見是受了致命傷之後陣腳大亂,既想繼續闡述道理,又想把對方反擊回去,給對方也來一個致命一擊。但是被狡猾的諸葛抓住戰機,接到話語繼續攻擊,就像拳擊手在對方力有不逮時繼續猛攻,最後直至倒地。

所以回到本題,王朗在這裡沒有說出的話勢必也是揭露對方老底,並且比較鋒利的語言。

筆者辜妄試續一二:

諸葛村夫,你敢大言不慚!你一南陽小民,鄉野陌人。不知時務,空論天下,不過沽名釣譽者爾。遇天下紛擾,魚鰍得活,混世或可得以喘息,粉末登臺則必然貽笑大方。偶遇玄德妄稱皇叔者,不過狼狽一窩,欺民盜世,不如螢火而明閃一時。我大魏順天應人,若皓月於暗夜,挽救天下蒼生於危難之間。兩相比較之下,其勢不啻霄壤之別。而今天兵降臨,爾等若不知進退,大軍所到之處,則泥沙俱下,況魚蝦呼?!…

狗尾續貂,不過供君一樂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