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名的謀士們都各有什麼特點?

熊熊講歷史


《三國演義》塑造了很多謀士形象。基本可以分為主線謀士和龍套謀士,比如袁術手下的閻象等人就是典型龍套謀士。相對而言,吳國眾人比之於蜀魏謀士,也是龍套。文學敘事需要,很多歷史龍套(事蹟較少)甚至比歷史重要人物的刻畫還多。

比如,歷史龍套二五仔張松的刻畫豐滿於東吳主要人物張昭,平平無名的徐庶甚至比魏國名臣董昭戲份還亮眼。

我們按主線簡單聊一聊這些主線謀士。有機會再專門開文。

【黃巾之亂】

黃巾時代幾乎就不存在謀士之說,可能老羅老師也覺得為期一年就被平定的黃巾軍,不值得謀士出面擺平。整段都是襯托和描寫曹操與劉備雙雄的亮相。

【董卓之亂】

第一個蹦出來的謀士其實是曹操。

何進要殺宦官,於是召開大會。曹操出了一個不算謀略的謀略,簡單概括,兵權在手,你要殺就直接殺,何苦搞得那麼複雜,讓四方豪傑入京。何進拒絕採納還反責曹操。曹操也不說話,再也沒說話。用行為表現了“豎子不足與謀”。何進腦袋掉了之後,袁紹殺進了宮……

第二個謀士是李儒。

李儒的特點是陰狠,善於使陰招。

李儒其實是歷史董卓的一個分身,作為演義董卓的智囊,不斷給政敵使陰招。

第三個是王允。

王允的特點是隱忍,善於裝孫子。

先是給董卓當腿子,又在自己宴會上哭鼻子,最後利用女人設計連環計來離間呂布。各種弟弟行為。

【群雄割據】

割據時代是曹操的時代。劉備還在打野撿裝備,曹操已經兩金礦爆兵了。當然曹操來挑時代大梁。那他的謀士就是主要謀士。

〈荀彧〉

皮條客荀彧,專業皮條五百年,各種拉人入夥,幾乎一口氣把曹操智囊班底都湊齊了(歷史上可沒這麼快)。

〈郭嘉〉

決斷大師。郭嘉在演義中的計策幾乎都是和其他人一起獻策。要麼和荀攸,要麼和程昱,頗有人云亦云的感覺,而曹操採納率幾乎百分百。就彷彿替曹操做了決斷。

〈荀攸〉

謀略大師。作為歷史正牌軍師,荀攸在演義的刻畫一點都不豐滿。但是總在歷史時刻獻上最強的謀略。沒辦法歷史光環。

〈程昱〉

又剛又狠。至於為什麼?也許我歷史程昱先入為主,但從演義而言,十面埋伏,建殺劉備,誘拐徐庶。也都挺狠。

〈賈詡〉

糟老頭子壞得狠。最後一個入夥,但是破壞力卻最大。反攻長安,反水宛城,反轉投曹……他的出現總能帶來驚喜。曹操被打得割須棄袍,一招反間,竟然讓鋒芒正盛的涼州軍血崩……

〈劉曄〉

發明家。他最大亮點就是在官渡發明了霹靂車。

〈陳宮〉

險些忘了這個二五仔……他的特點是,匪夷所思……跟著曹操殺了呂伯奢家,然後又怪曹操坑他,因為曹操一句話甚至想殺曹操。後來曹操接盤兗州,他又在兗州當差,趁曹操不在聯合外人偷曹操家,多大恨。這還不完,聲稱選明主,最後選了個好色莽漢呂布……日前將家人託付給了曹操……匪夷所思……

【河北之爭】

曹操主要謀士說完了,聊聊袁紹的吧。

〈田豐〉

老羅老師筆下袁紹勢力最豐滿謀士之一。特點就一個字——剛。田豐剛而犯上,這是歷史buff。

〈沮授〉

其實對這個人物的描寫還是挺失望的,因為歷史版太優秀。演義版就一個字特點——忠。逃了好幾次,唉,就是逃不回黃河北……估計不會游泳。

〈許攸〉

作死小能手。很聰明,卻很無德,反水曹操,勝利後又成天標榜自己反水有功……丑角擔當,小人嘴臉。

〈郭圖〉

票房毒藥。有郭圖摻和的戰爭必敗。算計張合,逼其反水。幫助袁熙,引來曹操……不是毒奶,是純毒藥。

【三顧茅廬】

真主角總算開始挑大樑了,這一時期,荊州謀士是主角。

〈徐庶〉

徐庶特點是孝。破曹仁八門金鎖陣大放光彩,然後就被程昱拐跑了。他的作用就是為了引出真正的主角,神一般的諸葛亮。

〈諸葛亮〉

經天緯地,算無遺策,後期主角,美玉無瑕——神棍亮。前人稱其智絕,我不能苟同!他哪需要用智慧,開上帝視角用作者殺就行了。不多評價了,招罵。

〈龐統〉

短命。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不好意思,你只能得一,因為另一個短命。

【赤壁之戰】

東吳攪屎棍勢力閃亮登場。

〈魯肅〉

和事佬。大事化小,託人幫忙。我第一次讀三國,我都心疑,這位大叔是蜀漢安在東吳的內鬼吧。

〈周瑜〉

其實我不太想把他算謀士。如果算,那他實在太可憐了。他的存在完全為了配合神棍亮,各種被耍,賠了夫人又折兵。

〈張昭〉等

演義中東吳幾乎就沒有謀士,而且口才爛得一群……絕對不能參加三國辯論賽,因為連立論都立不起來……

【三足鼎立】

張松這個二五仔我就先不說了,重點說一下法正吧

〈法正〉

人不如名,不法不正。靠當二五仔發家致富。定軍山一戰是其絕唱。但感覺不是他聰明,而是夏侯淵失了智……

〈司馬懿〉

司馬懿登臺亮相。我記得就是漢中之戰。曹操奪了漢中司馬懿建言南下。彰顯了司馬懿的野心與戰略眼光。司馬懿的更像是野心家,根本不像謀士。苦心經營,猥瑣發育。笑到最後,很大程度因為太能活了……大後期英雄。

〈陸遜〉

成就諸葛亮的男人。偷襲荊州主要是呂蒙的戲份,陸遜基本就是配合。真正挑大樑是在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劉備病死。成就了諸葛亮鞠躬盡瘁的佳話。另一方面,諸葛八陣圖借陸遜之口,強行吹了一波諸葛亮。名成八陣圖……

【後三國時代】

還用聊謀士嗎?諸葛亮司馬懿陸遜,三個人捉迷藏的時代。

〈馬謖〉

背鍋俠。南征時孔明高徒身份登場,以北伐罪人結束。智力不斷下滑的中……

【三家歸晉】

我一直糾結姜維算不算。

〈鍾會〉

司馬家的狗腿子。天生反骨。

〈姜維〉

姜維能算謀士的時刻,應該是投降鍾會之後……割據造反,嗯,妙計妙計……全軍捉雞

〈賈允〉

司馬家頭號忠犬。抱緊大腿不放手的典範案例。


秋山三國


不請自來 , 先來佔個座上個熱門。

第一個:沮授。為人太過傲氣,同時也十分衝動。還有他說的計太過簡短沒有信服力。

第二個:張昭,他的心胸過於狹小。但是才能還是不錯,不過他這人有點類似牆頭草。

第三個:周瑜,周瑜在演義裡被寫的十分心胸狹小。但真正其實是很寬大的。聰明機智,同時也是一個俊美郎。唯一的缺點就是死的太早了。

第四個: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樣樣行,其實真正他只是內政傑出,軍事一般,同時為人過於自傲,喜歡話說一半。還有他有些節儉的過頭了,同時實在太不珍惜自己的身體裡,說難聽點有點自殘的心理。

第五個:法正,內政傑出,軍事傑出。樣樣精通除了武藝。但就是為人低調是好但是太過低調就不好了,同時死的有些早沒法和孔明相輔相成,成大事。

第六個:荀彧。為王佐之才,內政軍事智力都很好。但是為人太過驕傲,同時也有些過於謹慎。要不然也不會被曹操給賜死了。

第七個:姜維。鳳凰之稱,但他有一個病導致最後沒有復國成功,並且打仗太過拖了,才導致鄧艾成功偷襲。

第八個:魯肅,內政膽識都很不錯,但是因為他總屬於老好人那類的,我對老好人比較反感。還有智力不是很高,同時做事也有些拖。

第九個:田豐,他跟沮授有點像,同樣是出計簡短沒有說服力。但也是為人自傲,導致最後自殺的結果。

第十個:呂蒙,他的病有點多。軍事上也不是很好上次也是陸遜幫的,才導致了最後被東吳毒死七竅流血的結果,這其中也有點功高震主的原因了。

第十一個:陸遜,火燒連營的始作俑者。自然很厲害,但是詭計多端,容易惹人多疑。

第十二個:李儒,智謀不錯,但為人太過阿諾奉承。同時出的計太過毒了。最後導致了一個不得好死的結局。

第十三個:郭嘉,鬼才。郭嘉人為人逍遙爽快,計謀簡短直指要點。但是太喜歡喝酒了,還有一個隱藏的重病。最後導致英年早逝的結局。

第十四個:司馬懿。為人詭詐,但是計謀很多,懂得對症下藥,但是他太過謹慎導致了最後的空城計的佳話。

第十五個:鄧艾,過於謹慎,兵出險計,不過實在是太閒了,很有可能瞬間掉入低谷。還有一點功高震主,不知道收斂,只知道顯擺。

第十六個:許攸,智謀不錯,但是實在太過驕傲,拿了一點功就不知道飄成什麼樣了,導致最後被許褚一刀砍死的悲慘結局。

第十七個:龐統,鳳雛。評價比姜維稍低。相貌醜陋不堪,為人太過糟蹋,但計謀什麼的都很穩,不過也有點驕傲了,不過最後被射死的結局有點偶然的成分。

謝謝觀看,點個小愛心再點個加號唄。


小闊愛略略略


談談自己的看法

1,諸葛亮。智絕,三國演義第一軍師,可以一個人撐起一個國家。會呼風喚雨,借東風。會玩弄人心,三氣周瑜。會算命,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死後還安排馬岱殺了他。會帶兵,六出岐山,七擒孟獲。若不是天降暴雨就燒死了司馬懿。除了命不夠長,實在沒什麼缺點。

2,荀彧。王佐之才。不獻什麼奇謀妙計,但有堂堂正正的治國之道,是魏國定海神針。這是蕭何一般的人物。魏國文臣第一。

3,賈詡。毒士。一言能起死回生,一計可禍亂天下。他一句話讓盜匪不敢殺他,他一個計策讓長安再次落入西涼軍閥荼毒之下。他略施小計就讓曹操丟盔卸甲,還死了兒子。最後他在魏國還位置很高過得很好。

4,司馬懿。老奸巨猾。他是演義裡唯一可以實力差不多情況下正面扛住諸葛亮的人。而且他可不是隻會守。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一年平滅遼東。對比一下曹操遠征烏丸,就知道勞師遠征勝利的不易。還有他活得夠久,成為最後贏家。

4,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作為襯托智絕的人,自身當然也不會太差。他水戰無敵,智勇雙全。另外他雖然遊戲裡武力值很低智力值很高,其實作為大都督,他是標準的武將。他要殺諸葛亮其實沒錯,他唯一錯的是活得不夠久。

5,陸遜。蜀漢克星。荊州之戰奪了蜀漢一半地盤,夷陵之戰滅了蜀漢軍隊精華。以後就是諸葛孔明也無力迴天了。另外作為大將軍的他,一路以來其實都是武職,也是標準武將。東吳的人都帶文武雙全的屬性。另外他沒在戰場上碰過諸葛亮,可惜。還有看他帶兵打仗總有種舉重若輕的感覺,我還沒發力你就輸了

6,郭嘉。奇謀之士。他的計策總是劍走偏峰,他的計策總是風險極大。但是最後總是在他計劃之內。他和荀彧一正一奇,是魏國早期迅速發展的關鍵。他缺點是身體不夠好。

7,法正,龐統。璀璨的流星。一樣的名氣很大,一樣的智謀超群,一樣的缺乏表現。法正獻計定軍山斬殺夏侯淵,龐統獻連環計。然後,他們就很快死了。

9,徐庶。弱版諸葛亮。一來就奇謀迭出,然後就徐庶進曹營了。不過一眼看穿連環計的人,怎麼會弱呢

10,姜維。九伐中原更多的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堅持。真正的文武雙全,後期獨一檔的存在,可惜主公不行。

這是我心目中的三國演義十大謀士。


用戶3849695237673


《三國演義》中謀士眾多,形象鮮明,各具特點。

一、曹操手下重要謀士

1.荀彧,字文若。此人原為袁紹謀士,後投曹操,成為曹操第一謀士。

荀彧學識淵博,審時度勢,無論是具體戰鬥謀劃還是宏觀戰略決策,都顯示出超人的才能。他與曹操共事20多年,殫精竭慮,出謀劃策,為曹氏集團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荀彧忠君觀念根深蒂固,死於道德綁架。建安十七年,長史董昭等人進諫曹操廢獻帝,受國公之位,加九錫之尊。荀彧認為“不可”,加以阻止,說曹公興義兵,本當心懷忠節、匡扶漢室。對此,曹操深恨之。是年曹操興兵下江南,命荀彧同行。荀知曹有殺己之心,託病不往。曹命人送一食盒,上有曹親筆封記。開盒後內中並無一物,荀會其義,服毒身亡,年50歲。

2.荀攸,字公達,荀彧之侄。此人原官黃門侍郎,曾參與何進等大臣扶立太子劉辯即皇帝位(漢少帝),後棄官歸鄉。曹操在兗州招賢納士,荀攸同其叔荀彧共投曹操,後為曹操軍師。

荀攸為人善良端正,外愚內秀,系海內名士,機深智遠。在斬殺顏良、解白馬之圍到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他所獻計謀起了很大作用。此後他又獻計曹操,降詔加馬騰為徵南將軍,誘入京城,斬殺馬騰父子三人,解了南征後顧之憂。

荀攸性格耿直,拘泥不知變通。侍中王粲等四人議欲尊曹操為魏王,他以為不可,多有微詞,曹操慍怒。荀攸聞知,憂憤成疾,臥病十數日而卒,年58歲。

3.郭嘉,字奉孝,是曹操的重要謀士。

他腹藏經史,深通兵法;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曹操敗袁紹,破冀州,平遼東,徵烏桓,多依郭嘉謀略。他從徵11年,多設奇謀,多立奇勳,曹操甚為依重。

他38歲病亡,曹操十分哀傷,大哭道:奉孝死,是天喪我啊!曹操兵敗赤壁、

逃經華容、數遇危難時仰天大慟:如奉孝在,決不使我有此大失。

二、劉備手下重要謀士

1.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最厲害的軍師和戰略型人才。

諸葛亮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政治、通兵法,神機妙算、謀略超人。“隆中對”奠定了三分天下。

從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拜為軍師,到221年劉備稱帝、他為丞相,再到223年劉備病歿、他輔佐後主劉禪,至到他54歲病故軍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家喻戶曉,耳熟能詳。比如一說到他的名字,人們自然就會想到“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連營”、“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等一系列精彩故事,真是回味無窮。

2.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投劉備後經"考查”才拜為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事一主。

水鏡先生曾告訴劉備:“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龍乃諸葛亮,雛鳳即龐統。赤壁之戰時,龐統詐降曹操獻連環策,為孫權、劉備打敗曹操立下第一功,初露鋒芒,嶄露頭角。

但龐統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貌陋幾乎斷其出山之路。魯肅先是將他薦與孫權,孫見其形容古怪,不用。後投劉備,劉見其形貌醜陋,心中亦不悅,免強安排他屈任耒陽縣縣宰。

龐統到耒陽後不理政務,終日飲酒為樂。劉備得報,即命張飛與孫乾同往荊南諸縣巡視。至耒陽,軍民官吏皆出廓迎接,獨不見縣令之面。張飛大怒,令龐統理事。龐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卻立馬升堂,不到半日就將百餘日所積公務、訴訟處理停當,曲直分明,無分毫差錯。據此,龐統被請到劉備身邊,拜為副軍師中郎將。

龐統性格狂放、不拒小節、辦事決斷,卻又恃才傲物、固執己見。在劉備取西川途中,他不聽諸葛亮等人之諫,一意孤行攻雒城,在落鳳坡死於敵方亂箭之下,年僅36歲。

三、孫權手下重要謀士

1.魯肅,字子敬,是《三國演義》中可與諸葛亮比肩的戰略型人才。他早年喪父,事母至孝。他家庭豪富,曾慷慨散財濟貧,有寬仁長者風範。

孫權承兄長孫策遺命掌江東之事,周瑜向孫權舉薦了魯肅。孫權對魯肅甚為相敬,待之如手足。魯肅依據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難消滅的大勢,向孫權奉獻了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變,先除黃祖、再伐劉表,憑長江之險而據守,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戰略構想。赤壁之戰前夕,魯肅上下溝通、左右聯橫,處事沉穩、嘔心瀝血,促成了孫劉聯盟、聯合抗曹的大局。這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魯肅學養深厚,胸懷韜略、腹隱機謀、高瞻遠矚、臨事不苟,尤其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才能卓著。

2.張昭,字子布,是東吳資格最老、影響很大的元老級人物。

張昭起初因避亂隱居江東,為“江東二張”(張昭、張紘)之一。孫策執掌江東之時,張昭得周瑜舉薦,拜為長史。按周瑜說法:張昭“有經天緯地之才”。

後孫策受許貢家客行刺重傷、不治身亡,臨終前留下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張昭性格剛烈,作風正派。在孫權承兄遺命執掌江東後,他一直忠心耿耿輔佐孫權,對其缺點和失誤直言不諱。如孫策剛剛去世,孫權哭倒於床前。張昭批評說:這不是將軍哭的時候。你應當一面治喪、一面處理軍國大事才對。

黃武八年(229年),張昭力主孫權即皇帝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