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該靜一靜了

深圳樓市,該靜一靜了

前兩天,筆者聽了一場講座,《"示範區"後,為什麼深圳豪宅一路領漲?》。筆者也有類似的感覺,靜淡市裡,豪宅異軍突起,這就是深圳樓市之奇特行情。剛剛過去的"金九銀十",深圳新房成交量連續2個月不足3000套,成交"地量"實乃需求不足所致。但是,無量支撐,不妨礙時隔三年六個月,深圳新房價格再進漲幅TOP10(二手房價進入TOP5)。成交靠前的,清一色高價盤。也就是說,對高收入群體,需求不在話下,需求不足指的是其他人。

說實在的,現在的深圳,全域沒有一寸窪地,一般製造業被迫流出,深圳越來越"兩極分化":一邊是金融、IT、地產等領域就業的"金領";一邊則是從事服務業(家政、保安、餐飲和商場服務人員)的廣大人群。為何,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TOP5城市,居然不見深圳的影子?1600萬常住人口,75%是拿著4000元左右月薪的外來打工者,消費需求能起得來嗎?消費尚且如此,買房又如何呢?再說,買了房的所謂"上車者",還有多少消費餘力?

大眾需求不足,掩蓋不了富豪們的任性。10月30日,號稱"史上最難買到"的福田香蜜湖豪宅盤——深業中城推出192套房子,2794批次認籌並參與了搖號,15人搶1套房,收金50億。據悉,這個盤比去年5月"500萬一蹲"的那個盤要好一點,現場提供座位和漢堡。驚奇的是,"一人多籤"、"用孩子名額買房"依如從前。筆者眼裡的某富豪朋友,東挪西湊了500萬認籌金,但並未獲得幸運降臨。他苦笑稱,說到底,還是自己手上的錢不充足。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增速僅為6.6%,確實下滑了。看看前海寫字樓的空置率,看看沙井工業區的入駐率,就知道生意真的不好做!當貨幣高增長不再、資產泡沫不再、互聯網紅利減弱,已經"上車"的70後、80後的金領們,在精緻的利己主義下,開始防禦(財富迴歸不動產)。就拿深業中城來說,10.8萬-14萬之間的均價,跟周邊同類二手住房相比,價格倒掛在3萬左右,買到就賺到,一套至少賺500萬。如此唾手可得的財富,誰不想要呢?

距離香蜜湖豪宅區不足10公里,與單價12萬的高檔社區波託菲諾純水岸一牆之隔的深圳最大城中村白石洲,正在開啟另外一場"造福運動"。據悉,正在拆遷的白石洲將誕生1800多位億萬富翁。但是,富翁的故事不缺報道,漂泊的人依舊在漂泊。這場深圳史上最大的拆遷,8萬居住在村裡的打工者,不得不搬走;周圍2500元租金的兩居,被迅速擴散的人群推高至4000多元;拆遷帶來的"清租行動",令數以千計的租客孩子無法繼續就近上學。

隔壁的城中村大沖,現在變成了房價高企的摩天大廈群。白石洲也一樣,她正在憧憬著波託菲諾純水岸的傳奇,無暇顧及8萬人的去處,甚至包括數以千計的小孩去哪上學的問題。自打2月份大灣區概念規劃出臺後,深圳規劃利好就接二連三。既然開發商、舊改都可以"蹭熱點",廣大百姓也要分一杯。前海擴容消息傳出後,原先"一切都好談"的房東迅速變了個嘴臉,近期寶安中心區的二手房反價和"撤盤"現象嚴重。業主開口閉口先行示範區、自貿區。

近期,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向深圳超級中學事宜,引起很大關注。有人說,教師工作吸引力增強,這是好事,總比都湧向"國考"好一些吧?但是,名校畢業生是否能堪當"大才",取代基於德智體美勞訓練的師範畢業生?名校畢業生扎推兒湧入深圳基礎教育,上述案例只是一個縮影。數據顯示,深圳中學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吸引了40位北大清華畢業生來校任教。

背後的問題不容忽視,來深圳賺錢快、賺錢多,不是主因,也是誘因。其實,大灣區也好、自貿區也好、先行示範區也好,都肩負著國家的重託和厚望。我們大家都希望深圳好,但揣著炒作概念、套現紅利等不良目的的人多了,這不是好事情。真心希望,少一點口號、概念、大餅,多一些實事、努力和實惠。只要人心齊,靜下來了、踏實做事,目標自然就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