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岸元:市場邏輯主導 科創板迴歸常態

本文部分內容發表於近期《中國證券報》

作者張岸元為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近期,科創板熱度明顯退潮,市場運行出現諸多新的現象。從研究維度看,上述變化完全正常;只有實現市場邏輯主導的常態化迴歸,科創板才能行穩致遠。科創板成功與否的評判標準不是上市公司股價和成交量的短期表現,而應以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衡量。

一、科創板取得初步成功毋庸置疑

7月22日開板以來,科創板運行無疑是成功的。首月總體運行平穩。在經歷了最初沒有漲跌停限制的交投活躍階段後,市場逐步迴歸理性。各公司股票換手率、股價振幅、成交量等指標趨於平穩,極少出現短時間內暴漲暴跌的異常情況。新股的發行也基本實現常態化。

9月中旬以來,科創板各公司股價同歷史高位比,確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須知,不僅科創板,A股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也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回調。這是市場對基本面、政策面和資金面變化的正常反應。即便如此,截至10月24日收盤,34家科創板公司無一破發。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中美貿易談判等內外錯綜複雜的局勢下,市場能有如此表現實屬不易。

指數表現只是評判市場的指標之一。科創板真正的亮點在於制度創新,包括多元化的上市標準、審核試點註冊制、嚴格的退市制度、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實施保薦人跟投制度等多個方面。科創板IPO的事實證明,以上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將對我國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二、個股短期表現不必過度關注

——股價和成交量變動說明不了問題。近期科創板的下跌是各界關注的熱點。但是,如果僅以科創板某幾家上市公司周成交量的大幅下滑為證據,就得出論證科創板會失敗的結論,在邏輯上明顯有問題。

事實上,全球股市各新興科技板塊設立之初,由於種種原因,股價和成交量大幅波動屢見不鮮。以納斯達克為例,其經歷的指數下跌以及交易量萎縮程度有甚之而無不及。如,納斯達克設立之初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曾在不到兩年時間,指數跌去60%;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國雖然置身事外,納指仍跌去78%,月交易量最高萎縮70%;2008年金融危機後,納指跌去56%,月交易量最高萎縮達

79%。2006年7月,納斯達克進一步將股票市場分為全球精選市場、全球市場(原來的“納斯克達全國市場”)以及資本市場(原來的納斯達克小型股市場)三個層次。分層後,綜合指數曾在7月中上旬的兩週多時間內下跌8%,交易量在此後三個月持續萎縮。

——AH溢價有其特殊原因。有的觀點認為,某家A+H股科創板上市公司的AH溢價顯著高於A股整體AH溢價,因此科創板存在較強的投機性。

事實上,AH溢價由來已久。溢價本身並不說明投機性,背後原因,一是港股估值更看重派息,而A股科技股成長性更好,通常股息率較低;二是內地本土投資者對於標的瞭解,相比海外投資者更加充分,更願意給出估值;三是相關標的在內地市場的流動性普遍好於港股,能夠獲得流動性溢價。科創板上市公司普遍規模較小,以某個股的AH溢價,與恆生滬深港通那些兩地上市、市值巨大、交易活躍的大公司AH股溢價水平作對比,顯然有失偏頗。歷史上A股整體AH溢價曾高達113%,遠高於科創板個股的AH溢價水平。

——何時推出指數自有考慮。最離譜的是臆斷科創板是因為糟糕的市場表現,所以遲遲不能推出相關指數。

相關作者在此方面顯然缺乏常識。通常來說,指數往往選取交易量較大具有市場代表性的標的進行編制。目前科創板上市企業僅34家,即使不編制指數,運行狀況也一目瞭然。我國創業板運行初期,首批28家公司於2009年10月上市,時隔8個月後的2010年6月,才編制創業板指(約100家公司)。中小板運行初期,首批8家公司於2004年6月上市,時隔一年後的2005年6月,才編制中小板指(約100家公司)。參照以上例證,交易所開板迄今三個月沒有編制科創指數,並無明顯不妥。

三、開放、競爭是確定方向

我國科創板制度設計一定程度上以納斯達克為參考對象,市場也經常選擇以納斯達克為對標。事實上,我國有許多高技術企業到納斯達克上市。這樣的合作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對於中美兩國是互利共贏的。我國的高技術企業獲得了發展需要的資金、管理等資源,美國投資者獲得了相應的回報。納斯達克豐富了上市資源。

當然,境內外市場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競爭關係也是正常的。但是,包括科創板在內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在產品的種類、投資銀行的能力、投資者的成熟程度等方面,都與成熟市場存在較大差距。科創板與納斯達克相比,更多的是學習借鑑,談競爭還為時尚早。鼓勵境內外市場彼此開放、互聯互通、差異化競爭,是確定無疑的發展方向,近期我國金融領域開放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四、風物長宜放眼量

科創板成功與否的評判標準不是上市公司股價和成交量的短期表現,而應以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衡量。能否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篩選出科技創新企業中的優質標的並對其準確定價,能否為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能否孕育出偉大的科技公司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才是我們評判科創板是否成功的價值尺度。

設立科創板不是畢其功於一役。我們不諱言科創板運行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不認為目前的科創板規則已經終極完美,不幻想科創板一攬子解決投資者結構、文化等基礎性問題。市場的缺陷要通過市場持續運行去不斷髮現、解決,各方面制度要通過長期實踐不斷調整、摸索完善。不僅於此,這些規則設計還要在創業板等其他板塊複製、推廣、提升。

持包容心態,有容錯糾偏機制,給市場更多時間,科創板明天一定會更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