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被嫌棄?為什麼重點大學的學生,畢業後不願意考事業單位?

雖然如今每一年大學的人數都在不斷上漲,但是能夠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在我國多數省份地區重點大學的分數都在五百多分,對於不少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重點大學與普通大學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首先學生群體之間就是一個很明確的等級劃分。重點大學的學生成績更優異,在學習的自覺性方面更強,而普通大學的學生因為在高中期間學習習慣就很一般,到了大學沒有了大人的督促,更加沒有好好學習讀書的習慣。兩者大學畢業生的出路也大不同,普通大學的學生多數選擇了考老師,事業單位,與公務員這幾條道路。而那些重點大學的學生似乎並不熱衷於考事業單位,參加考試的人數很少,這是為何呢?

鐵飯碗被嫌棄?為什麼重點大學的學生,畢業後不願意考事業單位?

重點大學的學生一般來說都會給自己定下較高的目標,在學術上也想要有更高的追求,僅僅是讀大學是不能滿足他們對學識的追求的。所以他們在讀完大學之後還會讀研,並且父母也都很支持。再加上多數重點大學本校都會有保研名額,想要留住本校的優質學生。就會給優秀學生提供很多福利,比如免學費,每個月有生活補貼等,這些福利對於學生來說誘惑力還是很大的。自己本身的成績就很優異,而且讀研究生也不用花費什麼費用,那麼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機會讀研呢?所以那些重點大學的學生畢業後沒有直接參加工作,而是選擇了讀研深造。

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事業單位雖然工作穩定,福利也還不錯。但是薪資待遇也並不高,多數事業單位的薪資在三四千左右,並且增長工資的速度很慢。可能幾年才會增長几百塊。而且事業單位也不好考,尤其是主城的單位面臨的競爭壓力太大,只能考縣城的一些單位。在縣城發展是會受很多限制的。而重點大學的學生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資,如果留在縣城,自身的能力發揮不出來。而且也不願意一輩子呆在縣城發展,還是覺得應該出去闖一闖,萬一成功了呢?

作為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是有多種選擇的。首先一些企業就會直接到學校來招聘優秀畢業生,而那些成績優異符合招聘條件的學生直接就被簽約了。企業本身都是大企業,而且給出的薪水都很高,未來職業也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其中一部分畢業生在沒畢業前就已經找到工作了。就等拿到畢業證後去企業報道。還有一部分同學家庭環境優越,父母早早的就安排好了畢業後出國留學。多數經濟優渥的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就算是讓孩子見見世面也好。

其實,並不是重點大學的學生不考事業單位。而是因為他們有更好的選擇。不會把考事業單位作為畢業後的必備選項,除非自己確實沒有路可以選擇了。自己的能力也確實不怎麼樣,沒有企業願意錄用。那麼才會考慮去報考事業單位。因為我們自身的條件不同,所以對未來的選擇也不同。如果自身喜歡穩定的生活,認為在縣城生活不用面對太大的壓力。那麼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都是較好的選擇。總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