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培育出“幸福產業”之花

近年來,以旅遊、文化、體育、養老等產業為代表的“幸福產業”蓬勃發展,在增強人們幸福感的同時拉動了消費增長、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培育了發展新動能,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幸福產業”被譽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社會發展水平提升的一個標誌。我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引入PPP模式,大力提升產品與服務品質,推動“幸福產業”健康發展。盤活5億元公共資產建成真正“市民之家”

“市民之家”是萊州市的一個大型公益性“民心工程”,擁有科技館、文化館、老幹部活動館、博物館、圖書館等10處場館,佔地46畝,總建築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於2016年5月建成開放。這個大型建築中空疏朗,裝配現代,外觀“中國紅”的樓頂設置,經典大方,成為當地地標性建築。

場館建成的鮮花掌聲過後,萊州市的決策者陷入沉思:與許多地方的公益性場館一樣,像展覽館、會堂、會議中心這些場館利用率低,維護成本高,政府投資5億元建成,財政壓力巨大。一旦運營不好,“民心工程”就會成為“社會負擔”。

思路決定出路。藉助國家推廣運用PPP模式改革東風,2016年9月,萊州市成立了市長擔任組長的PPP工作小組,採用TOT運作模式,溢價5.5億元轉讓特許經營權,通過公開招標,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獲得15年標的經營權。

基礎設施投融資政策變化背後改變的是治理模式。像徐偉煒,作為萊州市民之家服務中心主任,按傳統的運營模式,他本來屬於場館的直接運營方,現在變成了監管方。他開始研究法律法規,規範合同約定,保證項目和諧運行。他向筆者表示:他發明了“四個一”的監管模式,即每天檢查一次、每週點評一次、每月通報一次、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物業服務質量由最初的每週平均不足95分,穩定提升至97分。

而中建八局派出的運營方,則要以運營主體的身份,擁有專業團隊的素質和力量,全身心投入到場館的經營當中。中建市民之家運營管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付正峰告訴筆者:“作為企業,我們絕不能坐在辦公室裡等著誰來使用你的會議室,而必須走出去聯繫客戶,服務客戶!”

中建八局運營方一方面突出“市民之家”的公益屬性,為萊州市民打造一個集文化展示、創意展覽、文化培訓、休閒娛樂為一體的“一站式”城市文化綜合體,同時發揮大型央企資源優勢,舉辦高水平的各類活動。自2018年1月接手運營以來,成功舉辦糖球會、汽車展、人才招聘會等39場次會展活動,組織了世界小姐大賽山東賽區總決賽、萊州首屆惠民元旦晚會、首屆婦女音樂節等30多場大中型演出活動,提供會議服務40餘場。並通過節能降耗,每年節約運營成本約45萬元。

PPP項目使得政府資源由官辦官營變為官督民營,提高了工作效率,化解了政府存量債務,受益的是老百姓。在萊州“市民之家”,筆者見到了每天來打檯球的退休幹部錢秀平,他自豪地說:“這裡是全萊州最好的活動場所,也是山東最好的。來活動休閒的人群中不僅有附近的居民,而且有偏遠鄉鎮的農民,這是這幾年最大的變化!”

PPP模式破解教育融資難題

4月11日,濰坊商業學校改擴建PPP項目正式簽訂合同,這是山東省內首個簽約落地的完全使用者付費教育類PPP項目,項目運作思路在全國具有領先性和開創性。該項目在財政零投入的前提下,通過盤活存量公共資產,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濰坊商業學校發展的校區建設問題,預計新增學位2000個,規模擴大到8000人,學校專業特色也將更加鮮明,為社會資本參與職業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鑑。

為確保項目成功落地,濰坊市財政局積極會同濰坊商業學校研究項目運作模式,依法規範推進項目實施。採取新穎的運作思路,在不需要財政資金投入情況下,採用使用者付費回報機制,通過盤活老校區存量資產,讓渡學校餐廳、超市經營權、新建宿舍收費權及職業教育收費權等方式,確保了社會資本方的合理收益。項目運作程序規範,項目落地週期較短。自2018年7月正式啟動項目運作,到2019年4月簽約落地,用時約9個月,較全國第三批示範項目平均週期縮短2個月。採用公開招標確定社會資本方,實施方案通過省級PPP專家評審,合同(草案)經過財政、發改、教育、司法、審計等多部門聯合審查把關,並獲得市政府批覆。

“一次性”解決 困擾20年的學校改造問題

在德州禹城市,有個利用PPP模式建設改造14所中小學校的“故事”,被山東省財政廳作為PPP項目“禹城經驗”在全省推廣。

“像張莊中學這樣建設改造的中學共有14所,憑著這些我們才在2016年底順利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化驗收。”禹城市教育和體育局基建科長張慶傑向筆者解釋道。

這是一條不尋常的路。2015年禹城市要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化驗收,當時大部分農村中學還是10年前的辦學條件,學校亟須改建。而據測算,僅校舍標準化建設一項就需投入資金3.4億元,當年的財政預算只有6000多萬元。“眼看著多所學校在建項目無法按時完工。”禹城市財政局局長邵傳斌回憶說。

從2014年國家推廣PPP模式起,禹城市就把力量集中到辦教育上,申報城鄉教育綜合發展PPP項目,涉及14所中小學校建設改造,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4億元。

經過1年的建設,禹城市14所中小學全部交付使用,包括10所鄉鎮學校、4所城區學校。受益最大的是農村學生。這種短期內“一次性”解決困擾20年的學校改造問題,在國內廣受關注,體現了PPP模式“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用3600萬元撬動了3.4億投資。這不僅讓30000名城鄉學生同年享有良好的公共教育資源,而且按16年全生命週期計算,可節省財政支出5000多萬元。該項目被山東省財政廳評為首批省級示範項目,並獲批財政部第三批示範項目。

PPP養老項目 讓老人和護工臉上都有笑容

菏澤市牡丹區有個養老產業項目叫“楓葉正紅”,已接納1300多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目前養老床位一床難求,需要預約排隊才能入住,報名等待入住的老人已達600名。

82歲的王秀蓮老人來自60多公里外的鄆城縣。“楓葉正紅”開業不久她就和丈夫來到這裡。“一兒一女都已成家立業,丈夫身體不好,兒女都忙於工作,無暇照顧我們。我們把在鄆城的家鎖上門,來到這裡安度晚年,感覺比在家裡還好,非常充實,不想走了!”筆者採訪王秀蓮老人時,她正彈著鋼琴和一幫老人在排練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大合唱,丈夫也在跟著唱歌,她年輕的時候是個鋼琴老師。

“我們是機構養老院,這裡入住的老人在85歲左右,孩子大都成家立業,但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山東楓葉正紅養老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殿璽一邊帶著筆者轉,一邊介紹著,“老人的房間禁止護工使用空氣清新劑,你聞聞,沒有一點老人身上的怪味。我們的信條是,老人的臉上和護工的臉上每天都要有笑容,我們做到了。”他說。

都說養老產業是個朝陽產業,很賺錢,這是社會上對養老產業的一種誤解。養老產業非常難做。孫殿璽靠自己的實踐,不斷地給筆者糾正著一些觀點。“我們測算過,床位的入住率到70%才達到盈虧平衡點。入住率要高,就要樹品牌。兒女在幫父母選擇養老院時是非常挑剔的。服務半徑不能太大,收費不能太高。政府的床位補貼杯水車薪。老人的消費能力很弱,註定是個微利行業。硬件可以學,軟件學不來,因為高質量的護工團隊搭建非常不容易。我們苦苦掙扎了4年,投入2億元,才達到今天的水平。如果是熱錢和高成本融資來做養老產業,會‘死得很難看’。”孫殿璽的一番話,顛覆了筆者的想象。

據菏澤市政府投融資中心副主任王亞明介紹,菏澤市老年人口目前有150多萬人,佔總人口比例20%,年遞增率為5%。未來5年,人口老齡化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高齡化、空巢化將更加突顯。而目前全市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只有1.7萬張。作為一項事業,政府有責任來主導。但菏澤市屬於欠發達地區,政府財力有限,必須藉助社會資本的力量。

菏澤市牡丹區財政局局長劉立新補充道:“楓葉正紅醫養一體化養老項目是菏澤市和牡丹區兩級政府的重點PPP項目。當地政府授權牡丹區衛計局作為實施機構,採取BOT模式(建設—運營—移交),採取使用者付費回報機制,社會資本方菏澤市大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標,政府方指定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作為政府出資方,共同成立SPV(特殊目的公司)公司——山東楓葉正紅養老發展有限公司,其中菏澤市大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佔股權90%,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佔股權10%,項目運營期限30年。政府僅出資1000萬元,就撬動社會資本總投資11.67億元。”

單一的養老機構難以為繼,必須開發醫養結合的綜合項目才能走上良性循環。孫殿璽表示,楓葉正紅項目包括養老公寓、居家養老公寓、醫院、溫泉養生康復中心、文化生態園等。一期完成投資2億元,設立養老床位1200張,醫療床位200張,現已經全部投入運營。二期正在建設,全部建成後可提供養老床位7800張,醫療床位600張,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

作為欠發達地區的養老項目,“楓葉正紅”獲批財政部第三批示範項目,吸引了來自鄂爾多斯、杭州、煙臺、濰坊、淄博等多個地方考察團參觀學習。

養老、入學、就醫,“幸福產業”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山東省積極規劃構建社區服務體系,通過推廣運用PPP模式,在社區中建立社區醫療、教育機構、居家養老服務站、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使人人都能夠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