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指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便血只是一個症狀,不是一種疾病,嚴格講消化道任何部位出血,都可引起便血,如口腔、膽道、胃腸道及肛門。但便血多見於下消化道出血,如結、直腸及肛門病變。那麼一旦出現便血可能是得了什麼病呢?健康科普堂邀請瀋陽市肛腸醫院肛門病五病區副主任醫師季成春博士分別從便血的不同特點及伴隨症狀來認識這一危險信號的含義。
一、便鮮血
便鮮血多為急性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後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
1.內痔。各期內痔均可引起便時或便後出鮮紅色血,一般為糞便或便紙染鮮血,嚴重可出現便後滴血、噴血,無痛,間斷或反覆發作。
2.直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鮮血,兒童多見。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低位直腸息肉便後可脫出肛門外。
3.肛裂。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糞便相混,或僅有便紙染血,出血較多的患者可有便後滴血。其明顯的特點是伴有便時及便後肛門撕裂或刀割樣劇烈疼痛,便後疼痛可持續幾十分鐘或幾小時不等。
4.外痔。一般不易出血,炎性外痔或血栓外痔破潰後可出現肛門流血,與排便無關,肛門處有腫物,疼痛,表面可見皮膚潰口。
5.肛管癌。便時出鮮血,肛門有堅硬的腫塊,早期可能無痛,晚期可有疼痛。
6.肛門外傷或肛門異物。如意外尖銳物體刺入肛門或吞入魚刺、棗核、貝殼等異物卡在肛門口時,可引起疼痛、便帶鮮血,如感染可有膿血。
二、膿血或粘液血便
即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膿(黏)液血便是指糞便與粘液膿血混合一起排出。常見以下疾病:
1.直腸癌。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同時存在,互相粘染,而不完全混合。可伴有大便形狀及排便習慣改變及明顯的直腸刺激症狀,便次增多,裡急後重。
2.結腸癌。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大便出血,多為含有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可與糞便相混。
3.非特異性炎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發作時常有黏液便或膿血便,糞便與粘液、膿血完全混合,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每日可便數次至十數次。
4.肛門周圍膿腫破潰。常有肛門內或肛旁潰口流膿血,與排便無關,可伴有明顯的疼痛及發熱等症狀。
5.腸道感染性疾病。可有粘液膿血便,伴有明顯的裡急後重,發熱及乏力,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通過糞便查找病原體明確診斷。
三、黑便
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常見食道、胃、十二指腸及膽道出血。如果出血量較少,且出血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糞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或紫紅色;出血量特別大,常伴有嘔血。另外黑便也可見於食用動物血液製品、肝臟或服用某些藥物如鐵劑、鉍劑及碳劑等。
四、隱血
少量或微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便隱血試驗可檢測糞便中的少量或微量血液成分。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的重要途徑。
五、其它
便血伴有皮膚、黏膜或其它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於血液系統疾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那麼如果您一旦發現自己便血了,可一定要重視了,即使是良性疾病,長期便血也會引起貧血,將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害,甚至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如果是惡性疾病就會威脅生命了,所以一旦身體發出便血的危險信號,請您及時到醫院相關科室就醫,以免貽誤病情,悔恨終生。
【本期專家】
季成春,瀋陽市肛腸醫院肛門病五病區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理事、遼寧省肛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肛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病委員會青年委員。從事肛腸專業10餘載,擅長肛門、直腸周圍各種疾病,如混合痔、肛瘻、肛周膿腫、肛裂、直腸脫垂、腸炎、便秘及肛周腫瘤的診治,對肛腸科疑難雜症亦頗有研究。
閱讀更多 健康瀋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