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痔瘡?便血?這種情況可能是腸癌的表現

痔瘡問題是國內外人士普遍遇到的難題,關於羞羞處的難言之隱到底怎麼破?

目前許多人對痔瘡的誤解甚多,什麼才是真正的痔瘡?

醫生解釋,痔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分為三個類型:內痔,外痔,混合痔。

發生在齒線以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在齒線以下的痔瘡稱為外痔;齒線上下均有而且相連在一起的稱為混合痔。

有便血,痔核脫出,肛門不適感或腫痛等臨床症狀才是真正的痔瘡,才需要治療。

痔瘡的另一個主要症狀是內痔脫出。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嚴重的會形成嵌頓痔,可引起痔核壞死、感染,所以,當便後內痔脫出肛外時,應及時託回肛內,以免出現脫出嵌頓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要接受手術治療的痛苦。

真正的痔瘡對人們易造成哪些危害?

醫生提醒:痔瘡?便血?這種情況可能是腸癌的表現

醫生解釋,痔瘡最主要的症狀是便血和脫出,大便時反覆多次的出血,會使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因痔瘡失血而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一般發展緩慢,早期可以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但如果出血較多,貧血較重或進展較快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後氣促、浮腫等一系列血虛氣虛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

以上症狀均可以通過治療痔瘡,中醫辨證施治,糾正貧血後消失而治癒。因此,若發現患有痔瘡,應儘早治療,以免出現上述症狀,使治療複雜化,也不要痔瘡一有症狀就手術治療,以免對肛門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不必要的創傷。

常言“十人九痔”,痔瘡的發病率真有那麼高?

痔瘡的確在臨床上是常見且多發的。

據國內外資料報道:50歲以上的人痔瘡發病率為60-70%。婦女因妊娠、分娩的原因,發病率可略高於男性。(但日常門診就診的患者中,卻是男性略高於女性,這主要是因為女性不願在人前訴說肛腸病的痛苦,更怕進行肛門的檢查,所以表面上看男性略高於女性)痔瘡可發於任何年齡,據資料統計表明,痔瘡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也就是說:青少年發病率低,成年人發病率高,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從職業上看,從事久站、久坐、少活動的工作的人發病率較高,如的士、汽車司機、教師、理髮師等。

痔瘡一般都伴有便血,便血有可能是腸癌,如何區分是痔?是癌?

醫生解釋,便血是肛門直腸疾病最常見的症狀,可見於內痔、肛裂、直腸息肉,直腸癌等的多種疾病,由於疾病不同,病因各異,其表現特點也不一樣。

血不與大便相混,附於大便表面,或便時點滴而下,一線如箭,無疼痛者,多為內痔;

便血少而肛門部有撕裂樣疼痛者,多為肛裂;

兒童便血,無痛,大便次數和性質無明顯改變者,多為直腸息肉;

若息肉併發潰瘍及感染,有大便次數增加,便後有裡急後重,便後出血伴血性粘液排出,血與粘液相混,其色晦暗,肛門有重墜感,大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增多,便意頻繁,有排便不盡感,糞便中有血、膿、粘液,並有特殊的惡臭味,應考慮有直腸癌的可能性。

要區分痔瘡和直腸癌,可以做哪些檢查呢?

兩種簡單的檢查方式就能初步判斷:1直腸指檢:直腸指檢能檢查7~8 cm的直腸段,80%以上的直腸癌均可以在直腸指診時觸及,若指檢可疑還要進一步做腸鏡檢查;2腸鏡:腸鏡可以對整段大腸進行檢查,是發現腸息肉、癌症的重要手段。

痔瘡治療有三原則:無症狀的痔不需治療;有症狀的痔重在減輕或消除症狀,而非根治;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高錳酸鉀片溫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還有殺菌消炎作用。

肛管內用油劑或栓劑,有潤滑和收斂作用,可減輕局部的不適症狀。

出血嚴重時可以採用口服藥物治療,減少痔靜脈血流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包括增加活動、避免久坐,多食果蔬、及時治療便秘等。

有症狀的痔瘡,中西醫各有什麼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痔瘡的發病因素與風、溼、熱、燥、氣虛、血虛有關。

中醫有中醫中藥的辯證施治療法,有內痔注射療法,挑治療法,結紮療法,套扎療法,枯痔釘療法及針灸療法等等;西醫目前最常用的是手術療法,有外剝內扎術,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簡稱PPH術)。無論選用哪一種治療方法,痔瘡是不可以根治的。

飲食辛辣、久蹲久坐、長時間保持直立體位進行體力勞動等,都是誘發痔瘡的因素。所以,就算痔瘡完全切除了,只要有這些誘發因素存在,還會有復發的可能。手術後仍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飲食和作息習慣。

如何預防痔瘡及治療好後如何避免復發?

醫生提醒:痔瘡?便血?這種情況可能是腸癌的表現

(1)保證大便,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蹲坑時間不宜過長

(2)避免久坐久立,負重遠行。

(3)保持肛門局部清潔衛生,防止便秘和腹瀉的發生。

(4)飲食宜清淡,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進行適當的活動和肛門功能鍛鍊,有痔核脫出時應及時復位,可用熱敷,臥床休息,外塗潤滑劑,提肛等方式。

(6)當便血量較多時應停止排便,可用棉球填塞或用紙巾壓迫止血,出血不止或復位困難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以免引起貧血或形成嵌頓痔等嚴重的合併症。

醫生表示,痔瘡發病確實讓人十分難受,因其發病在排便口處,治療過程及其後的恢復也很是痛苦。所以最好還是防患於未然。保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養成好的排便習慣,相信我們可以很好的預防痔瘡。

憋便是不是也會導致痔瘡?

醫生解釋,便秘體虛,或平時喜歡憋便,是會導致痔瘡的。因為便秘或憋便,可使腹壓增高,直腸部充血,痔靜脈曲張,甚至可導致直腸黏膜與肌層分離脫出,肛管隨糞便下移,久而久之容易發生痔瘡。中醫認為,久忍大便,大腸積熱,是痔瘡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懷孕婦女容易患痔瘡呢?

醫生解釋,這是因為妊娠後可引起腹壓增高,隨著子宮體逐漸增大,下腔靜脈受壓日益加重,直接影響直腸下端,肛管的靜脈迴流,致使痔靜脈充血,擴張,從而誘發痔瘡;

同時由於妊娠期體內孕激素含量升高,造成水鈉瀦留,血管擴張,也是誘發痔瘡的一個因素。

另一方面,一般活動量減少,胃腸蠕動減慢,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糞便內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乾燥,排便困難,也易造成痔瘡出血,脫出腫痛,甚至引起嵌頓,壞死,造成肛門劇烈疼痛,行走不便等一系列嚴重症狀。

因此,懷孕的婦女應定期到醫院檢查,糾正胎位不正,減輕腹壓,並注意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便後用溼水燻洗,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

飲食方面可多食綠葉蔬菜,水果,蜂蜜,麥片,黑芝麻,酸奶等食物,預防便秘。若便秘較嚴重時,可選用乳果糖,小麥纖維素等。

出血時可外用純中藥的四黃膏等,腫痛時可外用金銀花,野菊花等煮水溫熱燻洗及熱敷患處,燻洗熱敷後外敷四黃止痛膏,以加強消腫止痛止血。並儘量避免久站久坐,應適當休息,適當運動,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總之,妊娠後期婦女患痔瘡,一般不主張立刻手術治療,可使用以上保守治療及預防的方法,等產後再行進一步的治療。因為產後痔核一般會在4個月內縮小或萎縮的,可免手術之痛苦。若仍有痔核存在,又有症狀,即使此時手術,也較妊娠期安全及相對痛苦少,療程亦會明顯縮短。

患痔瘡的患者做過的凳子,坐上去是否會傳染呢?痔瘡有遺傳嗎?

醫生提醒:痔瘡?便血?這種情況可能是腸癌的表現

前者是完全否定的,痔瘡是不會傳染的。

至於痔瘡是否有遺傳性,目前尚無定論。有的學者認為,一個家族中患痔瘡的人數較多,可能與該家族的人靜脈壁先天性薄弱,血管內彈性纖維少,膠原纖維多,缺乏彈性,不能耐受血管的壓力,在基本相同的條件下易擴張而形成痔瘡,這個問題尚需要進一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