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原創:濤哥雜談(ID:jerryhetalk)

地產行業,很多人都知道“招保萬金”這一稱號,它代表著曾經的

地產四大金剛:

萬科、保利、招商、金地。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招保萬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是他們?

廣為流傳的稱譽背後,藏著一段跌宕起伏的地產史,也記錄著這個國家與行業30年的歷史變遷。

01 混沌初開

19世紀60年代,為挽救清朝統治,洋務派開始大規模引進西方技術,興辦近代工業以及民用企業。

1872年,在李鴻章的籌辦下,輪船招商局應運而生。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1901年輪船招商局

此後的一百多年間,招商局創下了很多第一:

中國第一家大型煤礦,第一家大型紡織企業,第一家銀行,第一家保險公司……

甚至連中國第一條電話線,第一條鐵路,都是招商局投資創辦的。

1979年,招商局在深圳創辦中國首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蛇口工業區,後來與招商地產重組為今天的招商蛇口。

回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房地產市場剛剛萌芽,遠沒有今天的規模。

當年,鄧公首次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思路,但老百姓都盼著福利分房,對私產還沒有什麼想法。

直到1987年,深圳首次公開土拍,房地產才開始進入商業化階段。

深圳這一創舉當時轟動全國,直接促成了憲法中有關土地使用制度的修改,連拍賣會用的“拍賣槌”都成了二級文物。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此後十年間,房地產市場開始繁榮發展,為“招保萬金”的誕生孕育了溫床。

1988年,成立4年的萬科進入房地產業,並在1991年成為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002。

1992年,鄧公南巡講話,改革的春風使一批青年才俊下海從商,全國也掀起了一場房地產熱潮。

這一年,地產企業數量激增至17000家,是1991年的4.5倍,地方房地產投資普遍增長50%以上。

此時,保利地產剛剛組建,一年後,金地集團也開始經營房地產。

1993年5月,萬科發行4500萬B股,擴張勢頭兇猛;同年6月,招商地產發行的A、B股也在深交所上市。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萬科B在深交所上市

地產的火熱,讓不少投機者一夜暴富,而猛烈的降溫政策也隨之而來。

暫停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限制銀行資金進入,給了地產行業當頭一棒。

直到1997年,世界金融風暴席捲亞洲,降溫政策才有所鬆動。

十年之間,房地產從萌芽到初興,經歷過狂熱的爆發,又因政策調控而動盪起伏,但總體仍在向上發展。

02 鼎立江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來襲,多國貨幣大幅貶值,股市一路狂跌,衝擊各國經濟。

隨後,大中型企業出現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籠罩在蕭條的陰影下。

面對金融風暴衝擊,為發展和振興內需,房地產被視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壽終正寢,城鎮住房開始商品化。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此後,房地產業經歷了一場十年大牛市,盛況空前。

這一年,萬科營收22.6億,淨利2億,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

此時的王石,最愛的還不是登山,而是飛滑翔傘,享受自由飛行的樂趣。

此時的凌克,也已經在金地工作6年,併成為金地集團董事長。

兩年後,金地作為解禁後的首批試點地產企業之一,最先被批准上市。

2001年,“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10強”排名中,金地高居行業第三位。

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國申奧成功及加入WTO等利好,投資狂潮又一次席捲房地產市場。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2002年,福布斯將萬科評為“世界最佳小企業”,被譽為“中國房地產業領跑者”。

10歲的保利地產,剛剛完成股份制改革,走上全國化佈局之路。

98年房改,99年貸款買房出臺,02年實行土地招拍掛,一系列政策放開刺激了地產業的發展。

到2003年,由於房價上漲過快,央媽出手一度遏制了繼續過熱的勢頭。

但非典的爆發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為保增長,住建部發布“國八條”,給房地產注入了新的強心劑。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2004年,招商地產迎來高光時刻,其在深圳的銷售規模超過萬科,位居深圳第一。

這一年,“招保萬金”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4.7億、45億、76.7億和31.7億,差距還很小。

隨後幾年,保利以北上廣為核心,輻射三大經濟圈,又走向重慶、武漢等區域中心城市,全國化佈局日臻完善。

2006年,保利在上交所上市,地產四大金剛“招保萬金”集結完畢,成為地產龍頭股的代名詞。

同年,為遏制房價、調控住房結構,90/70政策出臺,要求新開工商品房,90平米以下戶型佔比不低於70%。

但是,這一政策不僅沒控住房價,反而讓地產商們學會了“偷面積”。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與調控的博弈中,房地產依舊高歌猛進,2007年股樓雙牛,天價“地王”頻現。

萬科當年銷售額超過500億,再次確立其地產龍頭的地位,而“招保金”三家則還在百億徘徊。

招商規模雖不及萬科,但其股價卻創下102.89元的記錄,成為首支地產百元股。

這在當時廣受關注,以至於坊間曾有這樣一句話,“最瞭解招商地產的不是他的員工,而是經常玩股票的股民。”

然而,維繫了十年之久的房價不跌神話,在2008年被打破了。

03 風雲變幻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國沸騰,但這一年卻是無數地產商的噩夢。

美國次貸危機席捲全球,很多國家經濟下滑嚴重,無數工人失業。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國內股價從6000點跌到1600點,房地產市場快速陷入低谷。

萬科率先在全國範圍內降價,當年銷售額479億,較前一年下滑9%,這也是萬科歷史上唯一一次業績下跌。

降價、甩賣、被收購,都是那個時期的高頻詞。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防止經濟斷崖式下跌,“四萬億計劃”就此出臺。

雖然計劃的初衷不是房地產,但錢還是流進了樓市,極大振奮了地產業。

隨後地產迎來空前繁榮,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幾年內房價漲幅接近翻倍。

在市場環境的快速轉變下,招保萬金的差距也逐漸拉大。

2009年,萬科銷售額達630億,穩坐地產第一把交椅;

保利銷售額超過400億,比上一年直接翻了一番;

金地銷售額突破200億,較上一年增長近85%,成績喜人。

而招商地產這一年則剛破百億,昔日的老大哥明顯落後。

到2010年,龍頭老大萬科實現1026億,成為國內首家千億房企。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也在這一年,史上最嚴調控拉開序幕。

重點城市施行限購,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貸款利率上調,同時加大保障房建設,房價暫時得到抑制。

可沒堅持多久,迫於經濟增長壓力,央行降準降息,寬鬆的貨幣政策使房地產再次回暖。

到2012年,招商地產開始發力,業績超過350億,與金地打平。

這時的保利剛踏過千億門檻,緊跟於萬科之後,而“招金”與“萬保”的差距則在不斷拉大。

2014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先後出臺的四輪刺激政策,促使房價迅速上漲。

招商地產突破500億,稍稍超過金地,這時的萬科已經成為2000億房企。

2015年招商地產與蛇口工業區重組上市,一個更加強大的招商蛇口誕生。

同年,保利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當年4月,保利地產董事長宋廣菊發了條微博“保利是個P”,地產圈頓時炸開鍋。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後來,保利官微揭開了迷霧,這是在為其全新的“5P戰略”做宣傳。

保利這一波造勢,至今仍是佳話。

2016年,重啟高增長的金地也躋身千億房企,此時的保利突破2000億。

這一年,萬科雖然超過3500億,但穩坐了十幾年的龍頭交椅卻換了人。

到2017年,招商蛇口邁進千億之列,“招保萬金”終於千億會師,但規模已經從當年的旗鼓相當,到如今的幾倍之差。

今年前三季度,“招保萬金”在業內的排名分別是:

萬科第二,銷售額4755億;

保利第五,銷售額3470億;

招商排名十二,銷售額1620億;

金地排名十四,銷售額1418億。

招保萬金:房企四大金剛,一部地產史詩

驀然回首,十多年前的地產二十強中,70%已經大換血。

“招保萬金”雖在歷史的洪流裡逐漸淡化,但仍屬於二十強房企中的金字招牌。

在這幾十年的地產發展史中,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戰略與選擇對企業長期業績的影響。

萬科作為行業戰略研究的先行者,在大多數時候都踩準了市場週期的節奏,從而長期佔據領先身位。

保利則緊貼市場變化,始終保持著積極的投資策略,因此確立了“央企地產之王”的市場地位。

招商背靠母公司雄厚資源,雖然在一定階段中發展落後,但總體表現穩健紮實,展示出豐厚的底蘊。

金地

雖然經常被認為保守,但其管理和人才的沉澱卻在行業內樹立出“好公司”的口碑,業績在近幾年也表現良好。

“招保萬金”,最初源於股民對地產龍頭股的概括,時至今日,他們依然是A股最強的房企四大金剛。

在週期動盪劇烈的房地產行業,活得好不易,活得久更不易。

無論增長快慢,業績高低,“招保萬金”始終是地產圈穩健發展的典範,在戰略、管理、產品、文化、人才等方面實現了良好的均衡。

回顧中國地產三十年,時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房地產市場的每一次跌宕起伏,都和國家經濟與百姓民生息息相關。

無論前途幾何,穩健紮實都是穿越週期最好的法寶,這也是“招保萬金”今天仍被視為標杆的核心所在。

堅守本心,順勢而為,相信明天會更好。

濤哥雜談(ID:jerryhetalk),十年地產從業,關注地產趨勢,解答職場困惑,歡迎投稿、合作、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