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攻陷定海,发现一尊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炮还在服役

英军攻陷定海,发现一尊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炮还在服役

根据历史记载,1840年7月6日,英军攻陷浙江定海之后,在清点战场时惊讶的发现,有一尊清朝军队使用的火炮,炮身刻着“Richard Philip 1601”。换句话说,明朝万历年间的火炮,到了晚晴时期,居然还在使用!

为什么二百多年来清军的军事科技没有任何进步呢?

铁锤在这里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1835年的时候,命令军工部门制造了40尊大炮,以便加强虎门炮台的防御能力。

40尊大炮造好之后关天培亲自督阵,对这些新鲜出炉的大炮实弹检测,结果在实弹检测,发射炮弹的过程中,10尊大炮炸裂,1名士兵被当场炸死,一名被炸伤,另外还有5尊大炮存在其他质量问题。关天培现场检查这些炸裂的大炮炮管,发现炮膛内部高低不平,最可怕的是,有一只炮管里面发现有一个空洞

“内可贮水四碗”!

好大的黑洞!

大炮炸裂,是因为内部有空洞引起的!

清朝军事科技的衰落,则是由朝廷在军事管理制度上的空洞引起的。

下面先说铁锤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清朝军工技术落后,首先是满清坐稳江山之后对武器的态度不是研究而是保密;其次是清朝的军备管理制度扼制了军工创新的动力;

英军攻陷定海,发现一尊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炮还在服役


先说第一个问题,清廷对于武器的态度不是研究而是保密。

何出此言?

清人再跟明廷抢天下的时候,双方都极其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争先恐后的发展先进武器。崇祯年间,袁崇焕10尊红衣大炮打得努尔哈赤人仰马翻,后来孔有德兵变,带上最先进的西洋火炮投降皇太极,随后皇太极大批仿制火炮,为扫平中原贡献很大。但是从康熙时代开始,尤其是在平定了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之后,清朝再无大战可打,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这个时候朝廷对于武器的态度从研究转为保密。对他们来讲,这个时候最要紧的不是研发新式武器,而是让自己的大炮,火枪这些先进武器不要落到地方势力或者造反人群之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总兵金国正上言愿捐造新型的子母炮22门,分送各营操练,结果皇帝竟然禁止地方官自行研制新炮。雍正年间,清廷还将盛京、吉林和黑龙江以外各省的子母炮尽行征送到北京。

这个内在的逻辑,几乎和秦始皇收缴天下的兵器铸造12金人是一样的道理。多么的可悲!

英军攻陷定海,发现一尊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炮还在服役


在明末清初中国大规模引入西洋先进武器技术,在引进大炮的同时也引进了杀伤力极大的爆破弹,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作开花炮弹。后来因为害怕先进的技术扩散出去,朝廷只把这种炮弹放到御林军部队专用,而御林军几乎没有机会使用这种先进武器,最后以至于这种炮弹被所有武将遗忘。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就连主持海防的林则徐和当时的炮弹专家黄冕都不知道什么是开花炮弹!等到左宗棠远征新疆的时候,在陕西凤翔发现了明末进入中国的开花炮弹,左宗棠痛心疾首的说,这种先进的武器进入中国已经三百多年了,加入当时有人留意这件事情,何至于那些岛国蛮夷能够在中国横行,用这种先进武器来欺负我们呢?

“利器入中国三百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于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上面说的是,清朝武器技术停滞的原因。

下面再讲一讲清朝武器质量下降的原因。

英军攻陷定海,发现一尊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炮还在服役


第二个问题:清朝的军备管理制度扼制了军工创新的动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管理军备没有制度不行,可是制度太死也会扼制军工事业的发展。

清朝的军工制度就是一个很“死”的制度。

清朝军备管理制度从康熙时代出现,到乾隆时期成熟。它的特点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先规定各种武器的型制,再规定制造工艺,最后还要规定工价和料价。

这个制度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准确的做出军事开支的预算,有利于财政预算拨款,减少了官员贪污的机会。

但是,它扼制了新技术在军事工业上面的投入和发展。

如果有新技术投入势必会增加支出,但是上面定好了框框,框框外面的东西一律不准报销。这样的话鬼才愿意高创新呢。

还有一点,计划经济的弊端就是缺少灵活性。从康熙时期开始,中国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就呈现了上涨的趋势,而朝廷的管理机制却要求这些成本固化。如果朝廷的预算增长赶不上实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很简单,偷工减料啊,让你的预算可以买得起我付出的成本啊。

普通产品偷工减料会降低使用价值,军工产品偷工减料会造成什么危害呢?你懂得!

那最最基本的一点,火药来说吧。火药是最基础的战斗物资之一。雍正时期一斤火药白银2.6分,到了嘉庆时期一斤火药白银2.1分,这就让军工商人不但不赚钱,反而要倒贴本。那生产武器子弹的时候怎么办?偷工减料喽。炮弹里面装装沙子喽。

军舰腐蚀了咋办,随它去喽?炮台毁坏了咋办,凑合着用喽?鸦片战争前夕,福建水师一共有242艘战船,在营驾驶的仅有118艘,仅占48.8%,另外一半战船在哪里?正在修理,等待修理,或者被风打碎了!

这样薄弱的家底,你拿什么跟英国人打?

英军攻陷定海,发现一尊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炮还在服役


总结一下:清朝政府对于先进武器的态度是保密而不是研发,导致军事技术落后;清朝政府僵硬的军备管理机制,导致武器质量下降。技术又不行,质量又地下,这样的军事力量如何抵挡船坚炮利正处于上升期的英帝国军队呢。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茅海建先生著作《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