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攻陷定海,發現一尊明朝萬曆年間的大炮還在服役

英軍攻陷定海,發現一尊明朝萬曆年間的大炮還在服役

根據歷史記載,1840年7月6日,英軍攻陷浙江定海之後,在清點戰場時驚訝的發現,有一尊清朝軍隊使用的火炮,炮身刻著“Richard Philip 1601”。換句話說,明朝萬曆年間的火炮,到了晚晴時期,居然還在使用!

為什麼二百多年來清軍的軍事科技沒有任何進步呢?

鐵錘在這裡再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1835年的時候,命令軍工部門製造了40尊大炮,以便加強虎門炮臺的防禦能力。

40尊大炮造好之後關天培親自督陣,對這些新鮮出爐的大炮實彈檢測,結果在實彈檢測,發射炮彈的過程中,10尊大炮炸裂,1名士兵被當場炸死,一名被炸傷,另外還有5尊大炮存在其他質量問題。關天培現場檢查這些炸裂的大炮炮管,發現炮膛內部高低不平,最可怕的是,有一隻炮管裡面發現有一個空洞

“內可貯水四碗”!

好大的黑洞!

大炮炸裂,是因為內部有空洞引起的!

清朝軍事科技的衰落,則是由朝廷在軍事管理制度上的空洞引起的。

下面先說鐵錘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清朝軍工技術落後,首先是滿清坐穩江山之後對武器的態度不是研究而是保密;其次是清朝的軍備管理制度扼制了軍工創新的動力;

英軍攻陷定海,發現一尊明朝萬曆年間的大炮還在服役


先說第一個問題,清廷對於武器的態度不是研究而是保密。

何出此言?

清人再跟明廷搶天下的時候,雙方都極其重視軍事工業的發展,爭先恐後的發展先進武器。崇禎年間,袁崇煥10尊紅衣大炮打得努爾哈赤人仰馬翻,後來孔有德兵變,帶上最先進的西洋火炮投降皇太極,隨後皇太極大批仿製火炮,為掃平中原貢獻很大。但是從康熙時代開始,尤其是在平定了三藩和雅克薩戰役之後,清朝再無大戰可打,後來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這個時候朝廷對於武器的態度從研究轉為保密。對他們來講,這個時候最要緊的不是研發新式武器,而是讓自己的大炮,火槍這些先進武器不要落到地方勢力或者造反人群之手。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總兵金國正上言願捐造新型的子母炮22門,分送各營操練,結果皇帝竟然禁止地方官自行研製新炮。雍正年間,清廷還將盛京、吉林和黑龍江以外各省的子母炮盡行徵送到北京。

這個內在的邏輯,幾乎和秦始皇收繳天下的兵器鑄造12金人是一樣的道理。多麼的可悲!

英軍攻陷定海,發現一尊明朝萬曆年間的大炮還在服役


在明末清初中國大規模引入西洋先進武器技術,在引進大炮的同時也引進了殺傷力極大的爆破彈,當時中國人把它稱作開花炮彈。後來因為害怕先進的技術擴散出去,朝廷只把這種炮彈放到御林軍部隊專用,而御林軍幾乎沒有機會使用這種先進武器,最後以至於這種炮彈被所有武將遺忘。到了鴉片戰爭時期,就連主持海防的林則徐和當時的炮彈專家黃冕都不知道什麼是開花炮彈!等到左宗棠遠征新疆的時候,在陝西鳳翔發現了明末進入中國的開花炮彈,左宗棠痛心疾首的說,這種先進的武器進入中國已經三百多年了,加入當時有人留意這件事情,何至於那些島國蠻夷能夠在中國橫行,用這種先進武器來欺負我們呢?

“利器入中國三百餘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於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上面說的是,清朝武器技術停滯的原因。

下面再講一講清朝武器質量下降的原因。

英軍攻陷定海,發現一尊明朝萬曆年間的大炮還在服役


第二個問題:清朝的軍備管理制度扼制了軍工創新的動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管理軍備沒有制度不行,可是制度太死也會扼制軍工事業的發展。

清朝的軍工制度就是一個很“死”的制度。

清朝軍備管理制度從康熙時代出現,到乾隆時期成熟。它的特點就是典型的計劃經濟,先規定各種武器的型制,再規定製造工藝,最後還要規定工價和料價。

這個制度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準確的做出軍事開支的預算,有利於財政預算撥款,減少了官員貪汙的機會。

但是,它扼制了新技術在軍事工業上面的投入和發展。

如果有新技術投入勢必會增加支出,但是上面定好了框框,框框外面的東西一律不準報銷。這樣的話鬼才願意高創新呢。

還有一點,計劃經濟的弊端就是缺少靈活性。從康熙時期開始,中國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價格就呈現了上漲的趨勢,而朝廷的管理機制卻要求這些成本固化。如果朝廷的預算增長趕不上實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的話,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很簡單,偷工減料啊,讓你的預算可以買得起我付出的成本啊。

普通產品偷工減料會降低使用價值,軍工產品偷工減料會造成什麼危害呢?你懂得!

那最最基本的一點,火藥來說吧。火藥是最基礎的戰鬥物資之一。雍正時期一斤火藥白銀2.6分,到了嘉慶時期一斤火藥白銀2.1分,這就讓軍工商人不但不賺錢,反而要倒貼本。那生產武器子彈的時候怎麼辦?偷工減料嘍。炮彈裡面裝裝沙子嘍。

軍艦腐蝕了咋辦,隨它去嘍?炮臺毀壞了咋辦,湊合著用嘍?鴉片戰爭前夕,福建水師一共有242艘戰船,在營駕駛的僅有118艘,僅佔48.8%,另外一半戰船在哪裡?正在修理,等待修理,或者被風打碎了!

這樣薄弱的家底,你拿什麼跟英國人打?

英軍攻陷定海,發現一尊明朝萬曆年間的大炮還在服役


總結一下:清朝政府對於先進武器的態度是保密而不是研發,導致軍事技術落後;清朝政府僵硬的軍備管理機制,導致武器質量下降。技術又不行,質量又地下,這樣的軍事力量如何抵擋船堅炮利正處於上升期的英帝國軍隊呢。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茅海建先生著作《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