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炒房不住”而非“房住不炒”的購房者,前景會怎樣?

2018年,國家開始干預樓市,這標誌著地產行業的“白銀時代”落幕。今年,房價並沒有如任澤平教授所言,出現“報復性”上漲,反而保持平穩,並沒有暴漲暴跌。

往昔,專家總是對國人“不肯花錢,將財富保留在銀行”這一行為痛心疾首。於是,他們給出大量案例,告訴大傢伙如今通貨膨脹,貨幣正在貶值,想要財富不縮水,就趕緊去投資。在這些專家的誘導之下,很快就有朋友發現了房地產這個一本萬利的行業。隨後,不斷有同胞進入地產界謀求衣食無憂。後來,國民對於房屋需求激增。2016年以後,樓市“人房分離”的特徵越來越明顯。2017年,居民繼續率下降,55%的家庭在銀行沒有存款。2018年,房貸收入比達到9.4,居民槓桿率接近70%。

秉持“炒房不住”而非“房住不炒”的購房者,前景會怎樣?

目前,在國家的調控下,擁有多套房並不意味著社會地位變高。恰恰相反,擁有的房子越多,累贅越大,工作壓力陡然上升。

可是,投資房產包賺不虧的理念深入人心,信徒遠遠超過了“房住不炒”的同胞。不過,“房價只漲不跌”並非是地產界的真實寫照,而是投資者與時間賽跑。剛需乃是他們的目標。為了高價轉手,投資者首先拿資金囤積優勢房源,待到剛需賺到一定財富,再高價售出。

這一招在過去,可以說屢試不爽,現如今卻已經被“智者”看穿。通過“限售”令以及房貸利率上調,越來越多的剛需充當看客,無法接受高價房。在房價滯漲的情況下,炒房客被套牢。黃奇帆專家對外發言,將有66.6%的房企破產倒閉。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繼續投資房產有風險嗎?

秉持“炒房不住”而非“房住不炒”的購房者,前景會怎樣?

首先,相比較核心城市,小縣城的房價縱然低,也還有上漲空間。只是,當下房價的增長速度並沒有達到基本投資標準。在這些地方持有多套房,比之現今,財富只能算是慢速縮水。而且,從二手房交易稅就能看出,異日出售二手房將會面臨無人接盤的困境。

其次,三、四線城市人口較少,房子供應量充足。剛需購房通常可以直接從售樓部購買,一則開發商為了儘量回籠資金,售房多多少少會摻雜一些優惠福利;二來,新房比二手房條件更加適應大眾的需求。許多裝修後的二手房,年輕人壓根就看不上眼。

秉持“炒房不住”而非“房住不炒”的購房者,前景會怎樣?

最後,小縣城房子追求宜居性,而並非金融性。由於人口持續外流,三、四線城市中老年人口居多,而年輕人口往往流向鬆開落戶門檻的一、二線城市。所以,在小縣城購房,缺乏足夠的賣家市場做支撐,很難出現二次消費。

綜上所述,在國家出臺一系列不利於地產行業政策的北京下,依舊抱有“炒房不住”妄想的投資者未來的道路並不平坦,很有可能出現房、錢兩失,個人徵信出現問題的悲慘局面。未來,“房住不炒”才是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