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都有哪些人的墓地是盜不了或者不能盜的?

魚餘榆娛樂


這個就要首推秦陵了,為什麼從古到今無人敢挖,無人敢動。無論是戰火紛飛,還是群雄並起的混亂年代都沒人打它主意。華夏文明5000年,歷史上出現過無數偉大的帝王,他們的陵墓多數都被盜挖過,秦陵卻安然無恙,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但奇蹟的背後也有必然。



秦始皇是封建王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皇帝,他的一生偉大而傳奇。他統一中原,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築萬里長城等。

他登基不久就在驪山給自己修築陵墓,總共動用勞役70萬,歷時39年,一直到他去世,秦二世接著修2年才完工,可見規模之宏大,舉世罕見。這樣大的一個陵墓又是第一個皇帝,裡面寶貝肯定不少,但為什麼沒人去挖?


《史記》作者司馬遷他描述的秦陵地宮: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從司馬遷的記載可以看出來,古代盜挖秦陵很危險很難。

一、秦始皇在陵墓裡放置了數不清的機關,整個墓室修成了他統治的江山形態,江河大海用水銀代替。水銀是劇毒,在墓室裡已經形成天然毒氣屏障,誰也不願意冒死人的風險吧!

二、秦始皇當時對建築要求非常嚴格,從他修長城就可以看出來,磚上要刻工匠名字,如果不合格就要被殺頭。修陵墓也肯定如此,首先挖得深據考證有50米,因為深墓壁就按照城牆標準,弓箭不能紮上去要彈回,可想而知這強度有多大。

三、保密工作到位,修築陵墓的工匠全被坑殺在墓道內,墓道口在哪至今是個密。

四、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可以說是圖騰式的一個人物,他的墓地被稱為華夏的龍脈。中國人信仰先祖,從古到今恐怕沒人願意去踩這個大不韙的底線吧。



那麼現代為什麼也沒辦法考古發掘呢?

《漢書·楚元王列傳·附劉向傳》上說:“其高五十丈,週迴五里有餘。”秦時一尺約為現代23釐米,五十丈即約115米。秦時一里為414米,五里約為2070米。

如果根據史書記載的規模,專家估計光挖掉地宮上的封土就需要600億人民幣 ,這都還不包括後續的技術費用。就算挖開了封土,地宮這樣深要保證完整發掘,這又需要多少年?兵馬俑坑我們用了30年才發掘1/3,秦地宮我們現代技術探測到的範圍也僅地面面積的1/10,地宮中心的1/3。

所以秦陵在古代不敢挖,現代不能挖。真要考古,那得等現代科技在上一個臺階才行。


細談砸評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座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卻仍然完好無損的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是大明王朝的開拓者:朱元璋死後的陵墓,它坐落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總佔地面積高達170餘萬平方米。

1997年。考古專家利用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了勘探,最終得出結論:明孝陵墓室保存完好,並沒有任何被盜現象!按照常理來說規模如此之大,地理位置又這麼明顯被人盜掘那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但事實確實無人敢盜、無人能盜.。

成唐想來,明孝陵之所以能夠保存至今,除了它出色的防盜技術之外還和它的特殊歷史地位是息息相關的!在清朝初年,為了鞏固江山和收買人心,清康熙皇帝多次祭拜明孝陵,甚至是留下了“治隆唐宋”這樣一句話,為了確立清朝是繼承明朝正統這一說法,清朝中後期也一直派遣重兵看守明孝陵。

1851年,洪秀全率領太平天國攻佔了南京城,他進入南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明孝陵,為了確立太平天國的正統地位,洪秀全更是在明孝陵邊跪邊哭,向朱元璋述說自己已經拿下了江南地區,不久以後就要北上討伐滿清,希望朱元璋能夠保佑自己成功!

後來太平天國運動被曾國藩覆滅後,為了再次申明清朝才是繼承明朝的正統,清政府也是第一時間就跑到明孝陵祭拜,並且還對明孝陵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

1912年,在辛亥革命結束,清宣統皇帝退位後,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先生也特意跑到明孝陵祭拜,立下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願望。



這事兒有點趣兒


理論上來講,沒有什麼墓是不能盜的,因為盜墓賊是不講人倫天理的,他們只為金銀珠寶。所以不管墓主是誰,只要存在盜墓者想要的那麼就會引來覬覦。恰巧本人對這方面略知一二,那麼我就說下至今為止已經發現且尚未被盜的皇帝大墓吧。 1秦始皇陵 ,這個是可以肯定沒有被盜的,因為實在是太大了,普通的盜墓賊根本挖不穿並且裡面有大量水銀。 2海昏侯劉賀墓 ,已被髮掘。 3隋煬帝墓 在江蘇揚州,因死於江都兵變就近下葬故而出土文物較少。 4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 據說蘭亭序藏在其中。 4 遼代帝陵,因為記載減少所以至今未發現,但是遼國皇帝普遍厚葬所以如果發現那麼定能震驚世界。 5 南京朱元璋明孝陵 北京明十三陵除崇禎帝被盜,萬曆帝定陵上世紀被考古發掘以外其餘皆未被盜。 6 順治帝孝陵 雍正帝泰陵 嘉慶帝昌陵 道光帝慕陵 清朝關內的只有這四位逃脫民國時期的各種官盜民盜。 (原創)


飄飄乎欲仙


歷史上有三人的墓是盜墓賊們不敢盜的!

正如現如今很多行業一樣,在盜墓領域也有暗藏的潛規則,並不是誰的墓都能盜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三位人的墓是盜墓賊們望而卻步的,一旦有盜墓賊不信邪,偏偏要對這三人的墓下手的話,下場都會很慘。為什麼會這樣呢?彆著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是哪三位的墓是不能盜的,也許看到他們的名字你就明白了。

NO.1 關羽

關羽關雲長在民間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無論是正史記載的《三國志》還是民間通俗著作《三國演義》都有對關羽的詳細描寫,時至今日,在當今社會中,仍然有很多人把關羽當成神來供奉,時刻頂禮膜拜。話說回來,那麼關羽的墓為什麼不能盜或者說沒人盜呢?是因為墓室裡沒有什麼寶物,不值得盜?還是裡面機關重重,盜墓賊不敢下手呢?

事實上經過仔細考證,關羽的墓沒人敢盜並不是因為什麼都沒有也不是因為裡面機關多,主要是因為關羽的名氣太大,從古至今,關羽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逐漸被神化。人們都習慣稱他為關公,還為他建關帝廟,是人們心中的“武聖”。不僅如此,很多人還把關羽當做財神,各大流派的人都喜歡供奉一個關帝像,每日祭拜保佑自己。而盜墓賊本身就是抱著一顆求財的心,所以他怎會去動“財神”的墓呢?再退一萬步講,現在很多江湖上混的都把關羽當做祭拜的對象,如果真的有人盜了關羽的墓,那江湖上的人能放過這個盜賊嗎?

NO.2 袁天罡

袁天罡這個人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不過要說到他的本事估計會讓很多人大吃一驚。他是唐朝初年的星象學家、相士、道士、風水大師、預言家,活著的時候以算命看相精準著稱,曾成功預言武則天將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太宗時期的唐朝的龍脈所在。他與他的徒弟李淳風留給後世的預言奇書《推背圖》更是將中國的歷史從唐朝往後預言了兩千多年,唐朝之後的很多事情都被這部書精準預測,毫不誇張的說,袁天罡在唐朝就像是仙風道骨一般的存在,那麼他的墓為什麼沒人敢盜呢?

我們可以從他的職業上找原因,他是相士、道士、風水大師於一身,自然對風水之學頗有研究,再加上他超越常人的預言判斷能力,對自己墓地的選址自然是頗多講究。史書記載,袁天罡與他的徒弟李淳風的墓地相距不遠,唐朝滅亡之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亂世時期,期間李淳風的墓穴最先被盜,由於李淳風的墓穴相對靠外,而袁天罡的墓穴相對靠內且不易被發現,因此就被完好保存下來。到了宋代,袁天罡的墓穴恰巧被劃歸到兵營管轄所在地,兵營什麼地方,盜墓賊去了不就是自投羅網嘛。就這樣隨著朝代的更迭,每一個朝代居然都在這裡駐軍,袁天罡墓穴所在地一千多年以來成為了軍事禁地,直到解放後,袁天罡的墓地仍然有部隊駐紮,試問軍事禁地,誰還敢在這裡幹些偷摸勾當?

NO.3 包拯

包拯包青天在民間可謂是家喻戶曉,沒有人不知道,千百年來,一直被當做清廉剛正的代表,被人們推崇。在宋朝當官時,包拯為官清廉,不畏權貴,鐵面無私,為民做主,愛護百姓,除暴安良,被當時和後來的人形象的稱呼為“包青天”。公元1062年7月3日包拯去世,享年63歲,百姓非常悲痛,對包拯愈加懷念。民間更有傳說包拯是文曲星轉世,他的到來就是專門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的。那麼包拯去世後,為什麼盜墓賊不敢盜他的墓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盜墓賊也是人,也有最起碼的良知,雖然是盜,但盜亦有道。,對於像包拯這樣的清官,百姓愛戴的青天,他們是萬萬不能幹此等喪盡天良之事的。在盜墓這個行業有這樣一句話:“包拯墓,不行盜取,如若盜之,必盜其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包拯的墓至今保存完好無缺。想盜包拯的墓,除非不想在行業內混了。


金灶沐鑫焱垚淼森


秦始皇陵墓,武則天陵墓,成吉思汗陵墓,這三座陵墓代表著古人超高的智慧,以現在的技術都沒有辦法很好的保存。





大丸子視頻


1:武則天,盜墓賊無能為力。2:秦始皇,墓室有水銀有毒天下皆知。


紅安縣人


 在中國,盜墓的歷史源遠流長。出於對價值連城的陪葬品的覬覦,古代的盜墓賊往往很瘋狂,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富家權貴,誰的墓都敢挖。網上曾有一篇文章說“中國最神秘的三座墓,一個找不到,一個挖不動,一個不敢挖”,這個不敢挖說的是秦始皇陵。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秦始皇陵發現盜洞早已不是什麼新聞,而且據《宋會要輯稿》記載,早在宋朝建立之初,包括周文王、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墓葬在內的眾多墓葬都已遭到盜掘。

  我們先不論宋朝這則記載的真假,單就盜墓者而言,只存在盜墓能不能成功的問題,不存在所謂的敢不敢的問題。否則秦始皇陵的盜洞又作何解釋呢?不僅如此,東漢末年的曹操為了籌集軍餉,首先設立“摸金校尉”軍職,盜墓這一活動直接官方化和公開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盜墓賊雖然是一種不光彩的職業,但卻有嚴格的“行規”。首先從地區上劃分,盜墓賊分南北兩派。其中北派中又分洛陽(河南)幫、關中(陝西)幫等很多派別,各派之間互有地域劃分,不能隨意進入別派“轄區”盜墓。

  北派特點是“巧力”,盜洞的方位、形狀都特別有講究,甚至還發明瞭很多工具,比如洛陽鏟就是首先由北派盜墓賊發明的。南派的特點是“巧技”,尤其擅長風水堪輿,使用“望”、“聞”、“問”、“切”四法往往能準確找到墓葬所在。清朝末年的廣州盜墓賊焦四就是南派的“代表”,此人通過聽風、聽雨、聽雷、看土,就能判斷出地下是否有墓,墓中是否有金銀隨葬,是多還是少。

  當然,由於大墓隨葬品非常多,所以盜墓賊往往都是挑選價值最高的、容易攜帶的離開,但有一樣東西卻例外。什麼東西呢?玉!

  比如上世紀90年代發掘的漢景帝堂兄楚王劉戊的陵墓,在考古學家發掘之前,劉戊的墓就遭到盜掘,但玉壁、玉龍、玉璜、玉衝牙、玉蓋杯這些東西都擺放完好,並沒有被帶走。

  而金縷玉衣也只是其中的金絲被盜走,玉衣卻留了下來。要知道,玉器不僅便於攜帶,而且價值遠高於黃金。漢代的金縷玉衣用的都是羊脂白玉,每一塊都要價值連城。其實並非盜墓賊不識貨,而是在古代,玉器往往是皇家之物,象徵身份等級,非平常人所有。而且那個時代又沒有所謂的銷往海外一說。

  所以,就算盜墓賊把玉器盜出,也無法脫手換成財物,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得不償失。

  黃金就不同了,黃金看不出皇家標識,融掉後也可以輕易出手,風險更小。但到了近代以後,隨著帝制瓦解,盜墓賊也就不再有其他顧慮,包括玉器在內,什麼值錢盜什麼了。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