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讀衰老: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您已經老了

(一)五臟漸虛

中醫解讀衰老: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您已經老了


從五臟的生理功能來看,心有化生血液,與脈管息息相通、推動血液在經脈中運行,藏神,能主持人的思想意識活動,開竅於舌、其華在面等功能。老年人因衰老,臟腑功能衰退,氣虛血少,血少則脈道失充,氣虛則推血無力,血流緩而易滯,脈道失於通利,機體由於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而出現衰老徵象,如《靈樞•天年》曰:“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肝的疏洩功能與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密切相關,而人體氣機是否調暢,直接關係到情志、消化、血運是否正常,以及水道是否通調。

在《靈樞•天年》中指出“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老年人50歲後肝氣始衰,故常寡言少歡,多疑善慮,急躁易怒,失眠多夢,噯氣腹脹,食納減少。脾有主運化、升清、統血、主肌肉與四肢、開竅於口、榮華於唇等功能。老年期脾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脾氣衰,運化之力變弱,升清之功衰減;統血功能下降;精微輸布能力減弱,四肢乏養。《靈樞•天年》中指出“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年老以後,脾氣逐漸虛弱,至七十歲時脾氣大虛,故常有頭昏目眩、納呆乏味、脘腹作脹、疲憊懶動、肌肉瘦削、唇淡不華等表現。肺有司呼吸、主管一身之氣、宣發衛氣與津液、溫養並滋潤肌腠皮膚,以及主肅降、通調水道、開竅於鼻等多種功能。

老年人肺氣漸弱,特別是80歲以後,肺氣大虛,故往往呼吸微弱,胸悶氣短,唇青舌紫,不耐勞作,皮膚枯燥,易感外邪,痰涕多,嗅覺差,甚至小便失暢。如《靈樞•天年》記載:“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腎藏精,內寓真陰、真陽,有主管體內水液平衡、納氣以協調呼吸、主骨生髓並通於腦、開竅於耳及二陰、榮華於發等功能。

到了老年,隨著腎氣的虛衰,五臟六腑生化功能亦相繼減退,表現為生殖器官萎縮,性功能逐漸消失,精神疲憊,腰膝痠軟,記憶力減退,呼吸氣短並隨勞加重,步態不穩,牙齒稀疏脫落或易於折斷,牙根外露,毛髮變白或枯槁不榮,耳聾失聰,眼瞼浮腫,目下如臥蠶,小便排出無力,夜尿頻繁,大便秘結或滑洩等。若發展至腎精枯竭,不能化生陰陽,濡養臟腑,即《靈樞•天年》所言“九十歲,腎氣焦,四肢筋脈空虛”之時,則臟腑百脈空虛而天年將盡。

綜上所述,

五臟日虛是人體衰老的根源,

使老年人陰陽氣血衰少,

抗邪能力低下,

易於發病而難於康復,

故有老年人是“虛若風燭,百疾易攻”之說。


(二)易感外邪

中醫解讀衰老: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您已經老了


老年人臟腑薄脆,腎精虧乏,陰不能營守於內,陽不能固護於外,適應能力和防禦能力都比較低下,即所謂“腠理不密,衛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發病。因此,《養老奉親書》說老年人“神氣浮弱,返同小兒”“易於動作,多感外疾”。主要表現在:


①外感以陰邪為多

《靈樞•營衛生會》指出:“老壯同氣”,強調年齡是影響體質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正氣虛衰,以陽氣不足表現更為突出。體質的壯羸、抗病能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陽氣之盛衰。老年人陽虛不能溫運氣血,寒自內生,“陰得陰助”故外感常以寒、溼陰邪居多,再加上從化,因此,老年人易患風寒感冒、寒凝腹痛、寒溼吐下,及寒痺、溼痺等陰邪引起的病症。


②反覆受邪且兼感雜邪

老年人受邪以後,常常因為正氣虛弱,更無力抗雜邪。因此,老年人感受外邪,具有愈是年老,愈是“感邪深重”的隨齡遞增,自邪氣留戀而不能驟解,如果飲食起居不慎,就會出現宿邪未去,又感新邪,新邪宿邪相引,互為博結不散之“反覆受邪而兼感雜邪”的現象。臨床上,老年人患咳喘,往往“前證未罷,又受新涼”而延久不愈;或老年人患痺證,每因反覆受邪而呈風寒溼熱兼夾為患。


③微邪即感和感邪深重

人進入老年以後,陰陽的虛衰,血氣的匱乏,是與日俱增的,向有“人年五十始衰”“人年七十以後血氣虛憊”之說。《錦囊秘錄》說:“虛為百病之由……,正氣弱者,雖即微邪,亦得易襲,襲則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難痊。”故臨床每遇節氣迭變之時,老年人患時令感冒、夏月中暑、秋冬喘咳等病的發生率都明顯高於青年人,而且患病之後常常由急轉慢,延久難愈。另外,《醫原紀略•風無定體論》說:“邪乘虛入,一分虛則感一分邪以湊之,十分虛則感十分邪。”指出在一般情況下,正氣虛弱的程度決定著感邪的淺深輕重。因此,老年人感受外邪,具有愈是年老,愈是“感邪深重”的隨齡遞增的特點。


(三)易生積滯

中醫解讀衰老: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您已經老了


老年人脾胃之氣衰減,食慾漸退,容量漸少,日久生化乏源,精血、臟腑的充養,都會受到影響。腎元虧損,中氣大虛時,則食更難化。故老年人易生積滯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虛弱。


(四)易傷七情

中醫解讀衰老: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您已經老了


人之情志,是在臟腑正常生理活動基礎上,對周圍事物產生反應的結果。老年人由於心力漸退,肝膽氣衰,疏洩和決斷功能不力,思想意識和精神活動低下,加上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易產生異常情感,併為異常情志所傷而發病。故《千金翼方》說:“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常見情志改變有:


①情志抑鬱

老年人容易產生憂、思、悲、哀、驚、恐等負性情緒而情志抑鬱,因老年人經歷了一生的操勞,又面臨著離開工作崗位後處境和地位發生的變化,以及對死亡均恐懼,所以常常沉溺在回憶過去有留戀有遺憾的情感之中。即使境遇順利者,也難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憂鬱感”,甚至“死亡感”而表現得心灰意冷,鬱鬱寡歡,或愛嘮叨,愛發脾氣,或怕癌恐病,經常自尋苦惱,或猜疑他人。

中醫解讀衰老: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您已經老了

②性情不定

老年人與青年人相比,性格不夠穩定,情緒容易變化,即所謂“性氣不定”。老年人的情志態度、好惡習慣等常是一生經歷的概括反映,有一定的經驗性,容易表現得主觀、自信,或保守、固執,當經驗脫離實際,客觀不能符合主觀時,又會產生精神上的壓力,表現為急迫、沮喪,或自卑、自憐而喜怒無常。《千金要方》說:“老年之性,必持其老,無有籍在,率多驕恣,不循軌度,忽有所好,即須稱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