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出實話:純電動汽車,里程越長,焦慮越嚴重

電動車節能環保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在沒有限定條件以及環境的情況下就將其蓋棺定論,多少離科學還有點距離。

今年達沃斯論壇上,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提到電動車時這麼表示:節能減排是電動車總之,但更應該從全週期來衡量並且執行,這才是最安全而且最節能的發展路徑。這是我發表對行業透析最明瞭,而且最客觀公正的言論,對這位敢說真話的專家,一定要點個贊。


​專家說出實話:純電動汽車,里程越長,焦慮越嚴重


既然用的是電,那麼電從哪裡來?

是否是真的節能減排,還是將排放轉移到其他層面,是否是真的保護了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能源,還是說加大使用了煤炭能源,目前推行的新能源汽車還是依賴於電能,無論是插混電動車還是純電動汽車,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依賴電池包存儲電能,通過電機來驅動車輛。

用電配合電機驅動車輛行駛,其實從驅動方式上來說與兩輪電動車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一個建立在自行車基礎上進行擴展,而另一個則建立在燃油車上衍生而來,他們都離不開電池包。


​專家說出實話:純電動汽車,里程越長,焦慮越嚴重


里程越長,其實焦慮症越嚴重

所謂電動爹,在我看來無論你續航多長,在今天這個消費環境下都無法用續航來解決里程焦慮症,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大力推行的三元鋰電池最大問題在於可靠性以及穩定性不高,一旦受到擠壓、穿孔則有自燃的風險,現階段企業大力推行的長續航電動車,都是單純的通過擴大電池包容量來增加續航,但是可靠性也隨之降低,對於頻發的自然問題,其實焦慮症並沒有隨著續航的增加而減弱。

同時即便是目前最長的EV600型號電動車,焦慮症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城市之間跨越擔憂比較多,一方面是續航里程實在太虛,另一方面是高速服務區充電樁情況不固定,一旦被佔用或者損壞,那麼只能用時間成本來換取續航表現,對於消費者來說誤事誤時。


​專家說出實話:純電動汽車,里程越長,焦慮越嚴重


其實在我看來,中國消費環境下,不可能節能減排

我們是一個過度追求大車的消費市場,一臺5米級超過1.5噸的車往往單人駕駛,能量使用率極低,無論是耗電量還是耗油量,大車時代都不能很好的節能減排,更何況我們不是用電就是用油,院士此前就表示只有增程式以及微型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油,譬如說豐田的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能真正達到節能的目的,一方面壽命長而且不依賴電池組,另一方面油耗低而且不需要消耗電能。

一臺卡羅拉綜合路況油耗為5L左右,而且不需要充電,這才是真正的節能減排產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