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金華山上看“詩廉”

散文:金華山上看“詩廉”

一下車,我就挪不開腳步,古銅色雕像颯爽英姿手握管錐仰天揮毫,彷彿打開了胸中層霾在晨曦中噴薄,後人虔誠造像精準再現一千三百二十年前的某天他在幽州臺前的千古浩嘆,風雲變幻卻傳流至今。古人已去不可追,來者踏跡尋路來,他們捧出敬仰之心編結一條傳承之路繼往開來,通向讀書檯通向子昂故里的蔥蘢歲月。

路為仙蹤路,右側綠葉婆娑下隔三差五步掩映著身形各異的大石,石上之書或楷或隸或行或篆,內容全為史上翰墨為子昂先賢獻出的實至名歸的重彩,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或“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或“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每一句都在代替我們因有此一位卓絕先賢而潮動。我在一塊鐫刻著“橫制頹波”的大石上躬身蹲膝,輕輕地來回撫摸著這四個花朵般的行楷,思緒混著輕霧來回繚繞——當我們面對偏失、負像甚至邪變,是否應該拋開個人之“小“站出一個超越尋常的“大”字去糾正攔截,不畏濁浪不懼險灘,打開心中情懷去振臂一呼納天下清流共濤之。這,或許就是文宗子昂遺墨給我們的濡染,他的精神之花將永在這片土地上綻放。

以名會意,仙蹤路意指仙人之路,在滴翠的鳥鳴中它蜿蜒而上彎向山巔深處,太陽已鑽出頭顱,浸泡在初陽與葳蕤林色搭構的迷人光影之中,一邊呼吸著新鮮空氣一邊欣賞著左側藝術牆上的十幾幅浮雕,異常享受。每一座浮雕都惟妙惟肖,擷取了十位著名初唐詩人的詩文配以圖像,彷彿時光正在倒流,你正經過他們的歌詠或者雅聚,你正經過那個時代,你羨慕著靠近著。途經宋之問,我上前又退後,詩文再好但品行不端終遭嫌惡!難怪他的身形被雕刻得比旁邊的孟夫子小了很多。

散文:金華山上看“詩廉”

四川射洪縣的金華山,陳子昂故居


仙蹤路盡,上讀書檯過感遇廳至拾遺亭,景觀在舊貌上綴以新元素,一路精彩畢現,讓人不自禁地留戀駐足。導遊講,從今年三月開始打造的詩廉文化教育基地是以金華山後山門、仙蹤路、讀書檯為一線呈橢圓設置的人文自然完美融合的景觀帶,簡稱“詩廉”帶。在感遇廳和拾遺亭之間的甬道中,她把大家的目光引向左側走廊牆上鑲嵌著的一幅近十米長的浮雕,浮雕呈暗青金屬色,依次體現民苦、戰亂、朝議等映象。早朝應該已經開始,面對高高在上武斷專橫的皇權,陳子昂不懼不畏毅然呈上《諫雅州討生羌書》,你殺我也罷我還是要說,為天下蒼生之苦為黎民百姓之憂。《九章算術》裡“邊謂之廉,角謂之隅”中一個“廉”引申出剛直、方正之意,陳子昂心懷民生社稷剛正不阿屢次“不憚死亡之誅以極諫”,如其詩所言“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此等情懷無不是對“廉”的最佳詮釋。浮雕幾步後,緊跟著幾幅畫匾,墨書陳子昂《座佑銘》“從官重公慎、立身貴廉明”。縱觀先賢子昂一生,在詩歌革新上橫制頹波開一代唐風,迎來海內文宗盛譽;在政治上一身正氣屢次上諫為民爭取利益,廉潔清明。他給後世子孫留下的鉅額精神財富,像這一山清風拂來盎然綠意迴旋從不停憩。

迴廊曲檻業已翻新,拾遺亭後幾處亭館煥然一新,特別是修竹廳、詩廉齋,新的館名新的形象給人帶來新的視覺,高科技在此大合適宜地展現著它的魅力,LED顯示屏穿越時光引你回到唐朝目睹詩人各個人生階段的風采。明遠亭邊嶄新的陳子昂讀書像栩栩如生,引來眾人爭相合影留念。一位女詩人依偎在他身旁,敬仰欽慕,若真能穿越,做他丫鬟紅袖添香可好,美人所愛,從來都是豪傑和雄才!

穿過臭石頭旁的窄門,下山的石梯較之從前擴寬了不少,呈阿拉伯數字“7”的形狀,腦海裡遂浮現出“深挖實幹”的等詞句在一柄鋤頭上閃光。俯瞰腳下山門,仙蹤路已薄霧散盡陽光勁灑,轉完一圈戀戀不捨回到原點,門前的子昂雕像已被踱上金光在長空中揮毫潑墨,讓人頓生豪情萬丈之感。“先賢孤孑嘆,來者瞳瞳追”.左下方兩塊“一代文宗大廉不謙”的石刻劍柄一般斜插,劍身早已融入梓州大地鑄進後世的滾滾血液之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