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待甄宓像極了初戀,愛也是她,恨也是她

甄宓,曹丕的第一任皇后

魏明帝的生母。一個身世經歷極富傳奇色彩的女人。她因為曹丕出名,享有十幾年的榮耀。也因為曹丕惹來殺身之禍,最後被賜死。

曹丕待甄宓像極了初戀,愛也是她,恨也是她

關於她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甄宓、曹丕、曹植之間的三角戀故事。這個故事由一篇賦開始,就是曹植最有名的那篇《洛神賦》,後來被大畫家顧愷之根據這篇賦畫了一幅畫,流傳千古。

後人由此猜測,當年曹丕和曹植都喜歡上了甄宓,而曹丕搶了先,曹植只能把暗戀之苦掩藏在心底,並且政治上被哥哥排擠。後來,甄宓死了,曹植再次見到曹丕,過往的那些暗戀湧上心頭,於是寫下了這篇《洛神賦》,寄託對甄宓的愛戀。

開篇頭兩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很多人認為,宓妃即甄宓。

整篇賦用詞華麗,辭藻考究,把宓妃從儀態、體型,到笑容談吐寫得既縹緲又具象,勾勒出一個美妙絕倫的女神形象。所以,後人很多都覺得,甄宓必定是美貌蓋世的。沒有排在貂蟬之前進入古典四大美人,是因為民族大義方面稍稍缺乏。

曹丕待甄宓像極了初戀,愛也是她,恨也是她

其實,現在嚴格考究起來,曹植的《洛神賦》不一定寫得是甄宓。三角戀的故事也是後人編撰的。畢竟甄宓比曹丕大五歲,比曹植大10歲。當時早婚早育的社會現狀,曹植如果愛甄宓,真的有點戀母情結了。

探究甄宓的美貌,我們需要從甄宓和曹丕的第一次見面來挖掘。

《魏略》裡寫道:“文帝入紹舍,見紹妻及後,後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首自縛。文帝謂曰:‘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後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歎之。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娶。”

這段意思就是,曹丕到了袁紹家,看到袁紹的老婆和甄宓,當時甄宓低著頭,曹丕讓袁紹老婆捧著甄宓的臉,曹丕感嘆甄宓“顏色非凡”,於是娶了她。

《魏晉世語》中寫道:“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髮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攬髮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遂見納,有寵。”

這段意思也好理解,曹操破冀州,曹丕先到了袁紹家。看到一個婦人蓬頭垢面,哭著站在袁紹老婆身後。於是就問是誰啊。劉夫人(袁紹的老婆)說是袁熙的妻子。於是,曹丕走上前,撩開她的頭髮看了看,又用巾帕擦了擦臉,發現原來很漂亮,於是娶了甄宓,並且很寵愛她。

這兩段裡邊對於甄宓的美貌用了兩個詞,一個是“顏色非凡”,一個是“姿貌絕倫”。可見,甄宓肯定是非常漂亮的。

有人說,曹丕娶甄宓不一定是真愛,有可能是看中了甄宓背後袁家和甄家的地方勢力,為了更好地統治地方才做的聯姻。畢竟,當時當時曹丕才十六,而甄宓已經二十一歲了。雖然,娶二婚女或者寡婦在三國裡很普遍,劉備和曹操都用過這招。曹丕當時很可能自己還不能做決定,這段婚姻背後代表的是曹操的謀略。

但是,我認為曹丕還是愛甄宓的,以他初遇甄宓的年紀,是一個非常適宜初戀的年紀,遇到一個絕世美人,展開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正史不能那麼寫,我們現在來看才會覺得他們的故事那麼平淡,充滿算計和權謀。

曹丕待甄宓像極了初戀,愛也是她,恨也是她

在他們成親後到曹丕登基前,十七八年的時間裡,一度曹丕專寵於甄宓。甄宓對於曹丕的專寵有點心有惴惴焉,曾勸曹丕,要雨露均霑,要豐繼子嗣,不要只寵愛她自己,要對其他後宮的夫人們好一些。曹丕對甄宓的大度,是該嘉許還是猜疑?在史書裡寫的是嘉許,如果換到言情小說裡,就該是猜忌了,猜忌她並不愛他,猜忌她厭惡他。

那時候曹丕已經有一位夫人了,姓任,曹丕想要把她休了,甄宓勸他不要這麼做,說了任夫人很多好話,最後都痛哭流涕,說如果把任夫人休了,別人都以為是甄宓專寵造成的,勸曹丕三思。可是曹丕認準了,還是休了任夫人。

後來,甄宓生了魏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曹丕很看重曹叡。

曹丕稱帝之後,沒多久就賜死了甄宓。《三國志》上只簡短寫了一點內容。一說,曹丕稱帝之後,後宮充了很多新人,面對年輕貌美的新人,甄宓越來越失寵,不免有些怨言。後來引曹丕大怒,一怒之下賜死了她。一說曹丕登基後,甄宓拒絕當皇后,引來曹丕的怒氣。

不管如何,甄宓死於曹丕之手。具體緣由,恐怕沒人知道。

當然也有人理解的是,曹丕稱帝之後,不再需要安撫袁家和甄家,所以,對於這段讓他“屈辱”的婚姻,必先攘除。於是賜死了甄宓。

但是,如果捋一捋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卻像極了少年愛上人妻,由愛生恨的虐戀故事。先是年少的曹丕喜歡上了甄宓,並且只愛她,初戀乃是唯一。但是,情感經歷更為豐富,而且對於世事成敗有更多感悟的甄宓,卻不能以所有感情付諸給曹丕。她需要兼顧,平衡,乃至大度。於是,少年的愛得不到百分百回應,自己以為的愛情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於是,由愛生恨。最後,賜死了她。

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如果沒有愛,也就談不上恨了。

以上這兩段,史書上並沒寫,只是我個人無聊腦補而已,圖一個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