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絕倫——佳硯賞析

歡迎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208字,閱讀僅需3分鐘~

精妙絕倫——佳硯賞析

明代尼山隨形硯

我國地大物博,山川無計,山川皆有石,然非石皆可為硯。千多年的發掘和篩選,能制佳硯的品種屈指可數。其佳且大宗的,有端、歙、洮河、松花、紅絲⋯⋯小眾而佳者,若尼山即是。

尼山在山東境內,主峰在曲阜東南。相傳孔子因父母祈禱於尼山而生,故其名孔丘,字仲尼,都與丘陵般的尼山有關。此石產於尼山孔廟北的硯臺溝。史載:尼山之石,文理精膩,亦稱雅品。《曲阜縣志》謂:此石質堅色黃,得之不易,近無用者。

此類石硯存世頗稀,藏硯家多不經意。我所得之此明代尼山隨形硯,妙在僅硯面碾作平板,餘則一任天成,去盡雕飾,意趣古樸。三年前由日本拍場以廉值買得。此小別於澄泥,亦小別於矱村的佳硯,旋歸隊豆廬。我慶幸,好就好在她“藏之深閨人不識”也。

精妙絕倫——佳硯賞析

富岡鐵齋日滌硯

富岡鐵齋是日本繪畫界的巨匠,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近似我國的吳昌碩,但較吳氏年長几歲。我們對他的畫或許不太熟悉,但是上海墨廠(今稱曹素功)生產的“鐵齋翁”(101)墨錠,卻是令人稱道的拳頭產品。(101)的編碼,是指其質地等同於墨品裡材質、製作都屬最講究的“五石貢菸”。記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稚柳師覺研墨頗累,我與廠家聯繫,按鐵齋翁的質量製作了一批墨汁,墨分五色,不遜於研磨,稚柳師也贊為妙品。

此為鐵齋翁之自用硯。名“日滌”,取自《高氏硯箋》硯須日滌,墨留則膠滯之義。是硯石為大西洞中罕有之“碎凍”,朵朵白花為團團火捺所圈,名品也。精製的挖嵌紫檀盒,與其匹配。且於硯塘上又特製鐵犁木薄蓋,防繪事間歇時墨汁乾結,翁在其上書“日滌”兩字。在白木護盒內,又作題記一則,知為其七十八歲時之題記。足見鐵齋對此硯之寶愛。巨匠憐愔,每天畫畢,都親為滌盡塵埃,令其面貌日新,此硯有知,應三作揖,慶幸遇到了如此疼愛它的好東家。

精妙絕倫——佳硯賞析

宋荷塘鴛鴦石蓋硯

華夏文化延續到宋代,像上天給了加速機,宋詞、宋畫,乃至漆、瓷、木、銅、硯、石等工藝美術領域都顯示出前所未有的不凡感悟和創造。宋畫的山水、人物、花卉,漆器製作的剔犀、剔紅、剔彩,仿古銅器、五大名瓷、木雕石刻、四大硯品,好古集古、賞硯拜石、文會雅集⋯⋯風氣之盛,興趣之濃、普及之廣、成果之豐、普及之快,在精神、物質兩個層面都堪稱是開啟風氣之先的,也是後世往往作為標杆丈量的高峰。這文藝、工藝的勃興、昇華,誠屬性與君主抑武揚文的政策導向相關,它促使文人士紳,普遍去追逐精緻雅化的風尚,追求日常方方面面的文化生活,加速推動了這一藝化的進程。從宋代官私的文獻、故事,及大量的遺存作品裡,我們,至少我本人能玩味到這一點。

宋代的這一尋常的蓋硯,也足以作為解剖體悟的“麻雀”。畫面是表現兩隻鴛鴦在蓮花叢中拍翅追嬉。若以畫藝論,雙禽生動,變型得體,佈局奇特,雅緻有韻;而觀其雕技,㳺刃恢恢,圓暢流動,深淺合轍,刀筆互補,尤添妙趣。點線面、黑白灰,無可挑剔。一件無名氏的硯刻,即顯示出宋代工藝美術水平的精妙絕倫。令我折服。

此硯一九八九年得於城隍廟藏寶樓,攤主似江西“挖寶”人。硯多水鏽,索五千元,在當時是咬人的價格咯。

精妙絕倫——佳硯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