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歌》賞析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我足。

《滄浪之水歌》是春秋戰國時期流傳在漢北一代的民歌,出自《孺子歌》。作者不可考,孔子與孟子都提到過它。

我們先解釋詩中的部分詞語:1.滄浪:古代水的名稱。2.濯:洗。3.纓:指帽子上的絲帶。4.兮,語氣詞,相當於現代語氣詞“啊”。

下面試用白話翻譯這首詩:

如果滄浪之水很清澈呀,

那就用它洗我的帽纓;

如果滄浪之水是渾濁的呀,

那就只好用它來洗我的腳了!

最後,賞析這首詩。

這首詩的原文可以在《孟子·離婁上》中看到: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音zī,這裡同“災”),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孟子的這段話如果用今天的白話寫出來,大概就是下面這樣。

“對那些不仁不義的人,能同他們講什麼道理嗎?他們把危險當成安全,把災難當有利,把國破家亡當成快樂之事。如果這些不仁不義的人可以與他們講道理,那還能發生亡國敗家的事嗎?曾經有一支兒童唱的歌:‘如果是清澈的滄浪水呀,就來洗我的帽纓吧;如果是渾濁的滄浪水呀,就來洗我的腳吧!’孔子聽了這歌就說道:‘弟子們聽著:清澈的水就用來洗帽纓,渾濁的水就用來洗腳,這決定於你自己呀!’所以,一個人,一定是先自己侮辱自己,然後別人才敢侮辱他;一個家族,也一定是先自己毀壞自己,別人才敢來毀壞它;一個國家一定是自己內部先互相征伐,別人才敢來征伐它。《太甲》上說:‘上天降下災禍,還可以躲避;而自己造孽做壞事,那就是自取滅亡。’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呀。”

孟子提這支歌幹什麼呢?縱觀孟子這段話的上下文,他大概是要告訴人們:千萬不要做汙濁的事情,一定要活得乾乾淨淨,清清白白。

那麼,除了孟子的體會外,我們還可以從這首詩中受到怎樣的啟發呢?

1.善行必有鮮花相伴,惡行定與臭草為伍。

因為你是清澈的河流,所以,人家就捧出最講究最愛乾淨的帽纓與你親近;因為你是汙濁的河流,所以,人家就伸出最髒最臭的雙腳來讓你洗滌。這其實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思。

2.聽孔子的言,行自覺之道。

孟子引用了那支歌之後,接著又引用了孔子當年教育弟子的原文,其目的恐怕不僅是為了強調那支歌的重要意義,也許還有更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參悟。你看:孟子除了重複歌的內容外,還引用了孔子說的“小子聽之”與“自取之也”的話。這就啟發世人:你們一生中獲得的輝煌與美好,那全是你自己雙馨的德藝應有的回報;而你們一生中遭遇的打擊與噁心事,那也怪不得別人,都是咎由自取呀。可見,孔子強調的是修身,強調的是內求,所謂“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所以,我們還是聽孔子的話吧:好運與厄運都是你自身決定的!一輩子自覺地做好事,不做壞事,這恐怕就是孔子啟示我們的人生之道吧!

3.適應環境,決定取捨。

這首詩是否還啟發我們,要根據社會的時代特點以及自身所處的境況,來選擇自身的進退呢?我們覺得這樣想也有好處。因為人生在世,所遇的外在條件往往也會對其發展方向與好壞起到不小的作用。所以,善於因時因地因人決定自己的行止,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比如,你遇到的是渾濁的河流,你就要警惕,千萬不要讓自己美好而乾淨的帽纓沾上它的臭味;如果你遇到的是清澈的河流,那就不僅可以洗洗你的帽纓,甚至乾脆跳入其中洗個澡也無不可。

當然,讀者還可以根據自身的領悟,對這首詩做出自己的解釋。

你看,讀讀《滄浪之水歌》有意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