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基因測序龍頭未來走向何處?

在人類漫漫歷史長河中,最近200年社會發生的變革程度似乎超過往上數千年。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工業革命,產業變革帶來的強大推動力。而驅動產業不斷向前的,就是一個個公司這樣的組織。

華大基因:基因測序龍頭未來走向何處?

所以,對待公司的發展,筆者一直秉持這樣的一個觀點,只要不作惡,任何公司的存在哪怕是推動本行業前進一點點,它都是有價值的。

在A股中,因為上市制度的歷史原因,一直以來前沿性產業的公司較為稀缺,但凡稍帶概念的公司上市,必會被媒體、市場、投資者聚焦。而後,或毀或譽裹挾其中,它們有的被這種光環所累,一墜千里,極少數的能夠做到名副其實,基業長青。

最近正是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年報的時候,華大基因的年報讓筆者格外關注,因為它正符合前述公司的特徵。華大基因在上市初即被冠以前沿產業明珠、人類生命科技未來風口,但不可否認,上市兩年來華大基因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質疑。

這些質疑,坦白來說,有的客觀、有的偏頗,如果從理性、建設性的角度看,這家基因測序行業的龍頭公司,究竟該往何處去?華大基因能夠正視這些質疑從而讓自己更強大嗎?

利潤微降,研發提速

在資本市場和外界質疑的雙重壓力下,華大基因交出了2018年的業績成績單。

如果單以利潤論英雄,華大基因的表現算不上驚豔。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25.36億元,同比增長21.04%,表現尚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7億元,同比下降2.88%。

營收和淨利潤只是一個表面數字,要探究華大基因過去一年的經營狀況,需要將數字抽絲剝繭。

構成華大基因2018年營收的主要有四塊業務,分別是生育健康、腫瘤防控、病原感染、多組學大數據及合成。華大基因在上述領域的產品或服務主要為檢測報告、項目結題報告、相關測序分析數據、試劑產品等。

生育健康板塊依舊是華大基因營收的基本盤,2018年生育健康板塊實現收入13.76億元,約佔總營收的54%。

生育健康板塊的業務簡而言之是公司開展與生育健康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基於高通量測序儀等自主檢測平臺,從出生缺陷三級防控角度出發,檢測業務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及兒童各階段,進行出生缺陷防控,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據估算,我國出生缺陷總髮生率約為5.6%,眾所周知,出生缺陷帶給一個家庭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往往是巨大的。此項業務,可以說有其社會意義。2018年,生育健康板塊業務同比增長了20.86%。

除了佔總營收比重54%的生育健康板塊,華大基因去年的第二大業務是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業務。該業務為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機構和企業提供基因測序、質譜、生物數據庫、雲計算等標準化技術服務和全流程系統解決方案。該業務實現營收7.0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生育健康板塊和多組學大數據服務和合成業務板塊,腫瘤防控和病原感染這兩個業務板塊雖然營收佔比不高,但其業務增速是2018年的亮點之一,這兩個板塊同比增速分別達到55.54%和49.44%。券商分析師認為,這兩個板塊未來有望成為公司業績的主要增長動力。

進一步分析華大基因2018年年報,其營收的增速和淨利潤的增速並不匹配,前者同比增長21.04%,後者則同比下降2.88%。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即是華大基因加大了對研發的投入。

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2.61億元,佔營收比例達到10.44%,同比大幅增長49.68%,今年一季度,研發投入更是同比增長71.87%。

業內人士評價說,作為前沿性產業,研發的投入是必經路徑,研發投入持續增加而犧牲部分眼前的利潤,說明了華大基因知道自己的定位和未來要乾的事情。

事實上,通過梳理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你會發現,其從事的業務均和人類健康有關。毋庸置疑,在“百歲人生”成為社會共識後,生命科技將會在全球產業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另一個層面,在生命健康這個領域,華大基因也會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最近一個財年研發的持續高投入也許正是為提高自身科技含量和競爭力而準備。

華大基因的模式之辨

自華大基因上市之始,針對華大基因的質疑就沒有停歇,大部分的疑問在於其業務模式。被冠以高科技明珠,甚至媲美同在深圳的騰訊、華為的華大基因,究竟是一家擅長銷售的醫療器械公司還是一家生命健康大數據公司?它的競爭力究竟在哪裡?

通過2018年年報,華大基因“露”出了它的真實業務模式。

上文中所說華大基因現在的主要四個業務板塊分別為生育健康、腫瘤防控、病原感染、多組學大數據及和合成業務。其中,生育健康、腫瘤防控、病原感染三個板塊為臨床板塊;多組學大數據及合成業務是科研板塊。

其業務邏輯為:通過科研服務跟醫療機構合作,在此過程中,形成相關臨床科研積累,最終產生臨床相關可以應用的產品,如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FTY。

而多組學大數據及合成業務在2018年實現營收7.03億元,保持了比較大的體量,通過科研數積累和技術上的探索以及數據庫的積累,從而開發新的產品,即依靠科研板塊的樣本數據積累來帶動臨床板塊的增長。

從專業的投資角度看,華大基因在科研板塊和臨床板塊雙驅動下,考量的角度有兩個方面,一是科研板塊的大數據護城河,二是臨床板塊的科技競爭力。

先說科研板塊,熟悉醫學的都知道,準確而豐富的數據是科研的重要前提之一。

而基於受檢者知情同意獲取的大量檢測數據正是華大基因的強項,如截至2018年末,華大基因生育產品臨床檢測累計服務近745萬人次,已完成超過43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超過217萬名新生兒和成人接受了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的檢測服務。再如,截至2018年12月31日,華大基因宮頸癌篩查業務已覆蓋全國21省50個市或地區,累計完成超過360萬例HPV檢測。

因此,正是因為華大基因積累的自研數據,形成了其科研板塊的護城河。

在臨床板塊的業務開展中,華大基因發力自主測序平臺,一份券商的研究報告說,目前華大基因已完成主要產線自主測序平臺的更換,生育健康、腫瘤、感染業務已逐步更迭至自有測序平臺,真正實現了自主可控。

2018年10月25日,華大集團子公司華大智造發佈了自主研發的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MGISEQ-T7,該臺測序儀可一天完成60例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日產出數據達6Tb,是目前全球日生產能力最強的基因測序儀,進一步鞏固了華大集團在基因測序全產業鏈上的佈局。

梳理下來發現,華大基因實際上構建了一個臨床板塊與科研板塊閉合的產業鏈條,其異於行業常見的業務模式。如果華大基因能夠正視業界的模式之辨,夯實臨床板塊和科研板塊業務,深耕細作下,將會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

華大式併購

回顧公司史上行業龍頭的發展歷程會發現,龍頭在壯大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併購的產生,它們的目的無外乎三個,一是橫向擴大業務範圍,即全球化;二是縱向擴張,即構建全產業鏈;三是提前佈局,站住新興風口。

華大基因也是如此,在投資併購上,其內部將其戰略方針稱為“全球化”、“全產業鏈”、“前瞻性”。

據瞭解,在全球化佈局上,華大基因業務已經覆蓋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境內2,000多家科研機構和2,300多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甲醫院300多家;歐洲、美洲、亞太等地區合作的海外醫療和科研機構超過3,000家,以滿足全球客戶的需求,增強海外競爭力。

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完善公司全產業鏈生態圈及前瞻性戰略佈局,華大基因分別在生育健康、腫瘤基因檢測、合成生物學、消費級基因檢測、生物信息分析、眼科診療、宏基因組等細分領域均有不同的投資。

截至2018年,公司已完成投資的代表性公司有英國Congenica(生物信息分析)、吉因加科技(腫瘤基因檢測)、青蘭生物(合成生物學)、泓迅生物(合成生物學)、早知道科技(即微基因,消費級基因檢測)、聚道科技(精準醫療數據平臺)、何氏眼科(眼科精準診療)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大基因的投資併購中,有的是從研發的角度出發,通過投資併購將外部公司的優質人才與創新技術輸入公司。

通過一系列投資併購後,一位研究人士分析說,未來隨著基因組學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其市場規模的加速擴張,公司作為具備渠道優勢和完善產業鏈優勢的龍頭企業,業績增速有望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