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手工茶,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人的雙手和器具,而不借助工業機器設備,加工製作生產出來的茶葉。很多消費者在購買茶葉的時候經常會遇到茶店老闆推銷:這是手工製作的茶葉,雖然外形不是特別好,但是香氣正,味道純。

然後就能賣個高價。

而有一些人也特別偏愛手工茶,認為機器製作的茶葉缺少靈魂。往往非手工茶不買,非手工茶不喝。

但實際上,通過在市場中購買,到底有多少是純手工製作的?其實存在很大的疑問,而且機制茶和手工茶到底有多大的差別?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今天我們就來回答這些問題。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一、茶葉加工生產技藝的歷史演變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早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母系社會後期的神農氏就已經發現了茶葉的藥用功效。“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西漢時期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在春秋戰國時代,《晏子春秋》中曾記載,齊國國相晏子生活簡樸,粗茶淡飯,日食茗菜。這裡的茗菜就是用茶葉配上蔥薑蒜一起煮水喝。後來在辭書《爾雅》中又記載茶葉“可煮羹飲”,《晉書》也有“吳人採茶煮之,曰茗粥”,拿茶樹鮮葉煮粥吃的說法。

所以在秦漢時期以前,我國的茶葉利用主要是以藥用和食用價值為主,還沒有發展出加工製作飲用的技藝。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到了三國時期,才開始出現用茶葉日曬,做成餅狀的工藝。可以說這是中國茶葉加工的萌芽。到了隋唐時期,飲茶製茶大發展大繁榮,不僅出現了中國第一本茶葉專門著作《茶經》,而且茶葉加工技藝更是向前突破,形成了非常完整的蒸青團茶製作工藝,同時蒸青散茶和炒青,也開始有少量的萌芽。

宋朝時期是龍鳳團茶的大發展時期,茶葉製作工藝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散茶成為與團餅茶並列的品種。到了明朝的時候,

朱元璋下令“罷造龍團”,散茶成為當時中國茶葉製作的主流,工藝也從蒸青向炒青過度,並且逐漸形成了高溫殺青、揉捻、復炒和烘乾等完整程序,與現代製茶工藝大體相似。

到了建國以後,我國的茶葉製作技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製茶機械和相應技術不斷湧現,基本上形成了以機械化生產加工為主,手工製作為輔的模式。茶葉機械製作的品類也從綠茶擴展到紅茶、青茶、白茶、黑茶、黃茶和花草茶及深加工茶類。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二、手工茶的發展現狀

可以說從茶葉製作加工工藝萌芽開始,一直持續至今,手工製茶工藝都沒有間斷過,而是遵循著歷史不同生產需求而漸次演變。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在現代茶葉生產中,手工茶已經開始沒落,走向了低谷。

如果悲觀一點來看,未來手工茶製作也很難再次走向輝煌。

機器加工是在工業革命基礎上完成的。工業革命促進了人類文明和科技一次質的飛躍,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也讓很多傳統手工藝人逐漸走向消亡。本質上來講,這是歷史的進步和必然,無可阻擋也不需阻擋。

我國利用機械幫助人類加工製作茶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時候製茶匠人已經學會利用水車的動力來研磨茶葉製造團茶。而到了近現代以後,利用動力機械加工茶葉,國外最早是在20世紀初開始的。而我們國家是在建國以後50年代開始的,當時浙江就專門有研製茶葉機械化生產的課題組,經過長時間科研攻關之後,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批龍井茶加工機械。

總體而言,我國的製茶機器設備,從最初的小規模單機到單機聯動再到完整生產線,有一個長時間的發展過程。在20世紀90年代末以前,茶農大多還是遵循手工製作的方式,只有規模化茶廠才會使用機械加工生產。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進入21世紀以後,茶葉生產加工設備開始普及,很多傳統的手工製作茶人退出了茶葉生產線,轉而專注種植和出售鮮葉。另一部分保留下來的手工製茶人也開始轉型,增加機械加工設備,開始使用手工製作和機械結合的方式,半手工或純機械生產。

最近幾年,我國茶葉市場的消耗量在持續增長,對於產量的需求日趨旺盛。為了滿足市場的供需平衡,絕大多數茶葉生產都已經完全採取了機械化方式。只有部分小農分散種植和製作的茶葉或一些特定的名優茶,才會堅持手工或半手工製作,比如說高檔西湖龍井和六安瓜片。

這就是我國目前茶葉手工製作的現狀。換句話說,在市場上銷售的絕大多數茶葉都是機制茶。即使有一部分外形類似手工炒制的茶葉,也多是用揉捻機加工出來的,而並非純手工製作。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三、市場上到底有沒有手工茶?有多少?

手工茶有沒有?答案是肯定。關於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要問手工茶實際產量有多少?這就需要打一個問號了。

小時候曾經和父親一起製作過手工茶。那時候每天傍晚,父親去茶山收鮮葉,回家攤涼,晚上吃完飯開始加工炒茶。當時的分工是父親炒茶,母親烘茶。從晚上7:00開始到凌晨5:00點鐘天快亮的時候為止,三個人一晚上可以炒10斤幹茶左右。

當時對於炒茶的製作和工藝要求不是特別嚴格,所以,即使有一些炒糊炒焦的瑕疵,也能令人接受。畢竟上世紀90年代,大家對於茶葉的認知度以及接受度不像現在這樣。

換句話說,如果是按照現在茶葉品相和香氣口感的製做要求來加工,一晚上根本做不到十斤茶。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而且現在農村勞動力非常緊缺,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裡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即使製茶工藝技術比較成熟老練,但是卻很難能夠堅持長時間熬夜,透支身體,根本吃不消。

所以,手工茶製作根本就沒有產量,也不可能達到市場上隨處可見的程度。

這就是今天要說的重點,手工茶存在,而且確實有一部分人正在堅持手工製作,但是那只是少數情況。現在市場上大量的手工茶都是利用機械仿製的,這才是現實。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四、手工茶和機制茶的區別

除了一些機器仿製的手工茶以外,手工茶和機制茶之間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外形上不同。機器製作的茶葉條形比較緊直,勻整度高。手工制度的茶葉帶有一定的自然捲曲,有破損的現象。

其次,顏色上不同。機械殺青溫度控制比較均衡,所以茶葉的顏色更加黃綠或翠綠一點。而手工炒制鍋的溫度很難把控,有可能出現焦邊現象,茶葉的外形顏色也整體偏深暗色。

再次,口感上不同。機械製作的茶葉口感比較適中,沒有太大的缺憾,也不會有太驚豔的表現。而手工製作的茶葉,如果製作人技術到位,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茶葉的口感香氣,給人更加完美的品飲體驗。

當然,機器茶和手工茶外形和顏色上的差別最大,在香氣口感滋味上的差別並不明顯,尤其是現在的製茶設備比較先進,茶葉的成品率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手工製作的純正口感。

另外手工製作出意外的情況比機制茶要多。

手工茶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五、要不要買手工茶?

對於這個問題,建議是如果你能夠保證手工茶的來源,確定無疑是手工製作的。再加上自己又非常喜歡的話,那你可以選擇手工茶。

但是不要指望手工茶又好又便宜。因為現在人的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一個人用機械一晚上可以製作幾百斤幹茶,而自己一個人手工炒制也就幾斤茶,付出的辛苦勞動還不一樣。

好的手工茶不可能便宜。

如果在無法確定自己購買的茶葉,是不是真的手工製作的情況下,建議還是直接買機制茶,以免花了大價錢,還買了仿製的手工茶。

對消費者來說,這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是土豪,就喜歡非手工茶不喝,非手工茶不買的話,止茶君也無話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