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有什麼區別?分別適合什麼樣的人群投資?

頭條理財


這算是個經典問題,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的區別,其實就是所謂的“主動型”和“被動型”的區別。(也叫積極型和消極型)

首先,立足的理論基礎就不同。

選擇指數型基金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就是有效市場理論。有效市場是指資產的現有市場價格能夠充分反映所有相關信息的資本市場。

按照投資者可以獲得的信息種類,有效市場分成三個層次:弱有效市場、半強有效市場和強有效市場。在弱有效市場中,資產價格包含所有以往信息,也就是說用技術分析就無法取得超額收益了;在半強有效市場中,資產價格不但包含所有以往信息,還包含所有當前信息,也就是說用基本面分析,也無法取得超額收益了。而在強有效市場中,連內慕信息,也無法取得超額收益了。

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基金投資管理分為主動型(積極型)和被動型(消極型)兩類。普通的股票型基金也就是所謂的積極型,就是認為市場是無效的,可以通過選股、擇時、資產配置等一系列手段,獲得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的超額收益。

而指數型基金,也就是消極型,則是認為,市場已經是有效了,與其自己瞎胡折騰,倒不如通過追蹤一個市場指數,來獲得市場平均收益。

其次,費率不同。

普通股票型(積極型)基金,管理起來是比較複雜的,所以他們收的各項費用也較高;指數型基金,不用太操心,相對的費用也比較低。不要小看了費用的意義,各項費用的意思是包含,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託管費等等。

除了費用低,指數型基金的另一個優勢在於不折騰,積極型基金為了獲得超額收益,需要經常的買賣股票,各位應該明白,買賣都是有成本的,而這份隱形成本,最終還是要由各位投資人共同承擔。這個成本一年大概是0.5%-1.5%左右。加上上面所說的每年固定的持有成本1.75%,合計大概成本是在2.25%-3.25%之間。

要知道市場波動有高有低,熊牛交替,版塊輪動,從長期看,能有持續跑贏大盤是相當難得一件事。而相比於那些厲兵秣馬的同行,指數型基金已經搶先獲得3%的成本優勢。

《有效資產管理》中有一段話,非常能說明問題:“對於大市值基金,這意味著指數型基金將會帶來1.6%的額外收益,也即一個標準差的超額收益,即指數型基金會擊敗84%的主動型基金。擁有3.2%優勢的小市值基金或外國股票的指數型基金在25年中將會擊敗97%的主動型基金。擁有更高几個百分點的新興市場指數基金將會擊敗所有同類的主動型基金。”

第三,持倉的風險代價不同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更為穩妥的投資方式,不是為了獲取最大利潤,而是為了避免決策失誤,放棄了對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的追逐,規避了小於平均收益的風險。

有句話叫“指數沒有翻不過的高峰,但是個股不一定。”

指數的意義在於通過大量低相關股票構成的投資組合,大大降低了非系統風險對收益的影響。

個股有著種種無法複製和重現的突發風險,但指數包含的股票很多,分散下來,使得指數作為一個整體,不會因為某些個例而遭受無法彌補的重創。

即使現在看起來遙不可及的6000點,也不會是滬指永遠不可企及的歷史絕唱,大概率來說,只要經濟正常發展,總有一天,滬指會把越過高峰,6000踩在腳下,那時候回望6000,就宛如現在回望2001年的2245。

但是個股則不一定,比如,一個在48滿倉了中石由的股民,哪怕有一天,指數創了新高,恐怕解套的希望依舊渺茫。股票型基金雖然相比個股風險低了很多,但相比指數型基金還是有所偏重,一旦重倉個股的偶然性風險突發,也會跟著損失慘重。


綜上,定投的意義,就在於用分攤成本的方式逐步分批建立倉位,靠時間來平滑市場波動。它適用的場景,就在於投資者判斷當前市值已經處於低估區間,但是不能確定這個低谷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而指數定投,則屬於這情況下的一種更為穩健投資策略,投資者不但不確定行情什麼時候回暖,也不確定哪些板塊,哪類股票可能率先企穩,引領行情。這種情況下,定投指數,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專業知識,適合投資經驗不太多的理財新人。

當然指數也分為很多種,比如50、300、500以及各個行業指數和特色指數,一樣可以多元化和個性化配置,滿足不同投資者的不同需求。

比如,投帥自己在2600開始,同時定投了50和300兩支指數型基金,這樣等到行情爆發的時候,無論是大盤股領漲,還是小盤股飛昇,都不至於踏空。

也有同事定投分紅指數的,這樣不管大盤漲不漲,至少股息分紅也能賺回一部分,同樣屬於保守型投資策略。


最後要明確的是,定投的優勢,不在於一味地矇眼狂奔,而在於分批投入的成本小,才能機動靈活,順勢多變,進可攻退可守。不管是定投股票型基金還是指數型基金,都不應什麼都不顧的傻投,而應該根據行情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順應行情,才能更好的從中獲利。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


仁義禮智投


會買不會賣,沒用!

關鍵是你還不會買!

這就更悲催了!

我給你們看看我的購買基金歷史:

2008年初,一次性買入博時二號2萬元,在2014年賣出,虧損近乎1萬元;

2008年初定投華夏回報每月100元,陸續增加到200元,最後到每週200元,總共投入共計12萬。最高市值在28萬左右。沒有賣出,最後在今年3月初全部賣出,市值只有21萬,就是說我虧損了7萬元,就是由於不會賣!

2015年初一次性買入廣發百發5萬元,2個月後,市值最高在7萬左右,不會賣,結果在2016年賣出,虧損1.3萬,就是說我虧損3.3萬元。

我還一次性1.5萬元買入基金農銀匯理基金,2個月就掙了2000元,這種事就是買彩票,碰上了!

還一次性少金額買過富國基金,收益還可以。

2015年基金定投買入匯添富基金5只基金,每週100元。有3只基金盈利還可以大概可以盈利30%,有兩隻基金虧損嚴重,虧損超過45%。這樣我是總體虧損。今年年初贖回這兩隻虧損基金定投。虧損金額在2萬左右。

我的教訓就是,一般普通投資者,不會選擇基金,只能打撒網,所以,一般情況下,如果虧損超過1年的基金,必須贖回;

基金持有時間不能太長。我原來買的基金就是想給養老用,時間越長,不一定是好事;

我們設定盈利目標,其實是在自欺欺人而已,如何知道能贏利多少?如何知道虧損多少?如果知道這些,我還用得著買虧損的基金。所以別聽基金公司說的設定盈利止損點!

總的來說買的基金有虧有贏,基金網站上的收益率,別信,因為你買不好,更賣不好。

都不知道我的綜合年收益率有多少?因為是複利計算。但我感覺不會超過6%


精氣神132398666


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用一個簡單形象的比喻,就有點像我們去餐廳吃飯時的兩種選擇:


一種是看著菜單點菜,根據你的喜好、餐廳的特色等等,自己做主搭配組合。如果是很會點菜的人,既能掌握好預算,又能考慮葷素搭配,還能把量控制好,不會不夠吃,也不會剩下。如果是不會點菜的人,很可能這頓飯錢吃得太貴了,或者營養不均衡,又或者點得太多吃不完。


另一種就是餐廳搭配好的套餐,有葷有素,營養均衡,分量正好夠一個人吃完,價格也很實惠。懶得點菜或者不太會點菜的人,選套餐就省心又省錢。


股票型基金呢,就是前面一種,看著菜單點菜。


這類基金有一個專業的管理人,主動去做行業、公司的研究,自己選時機,選股票。他們是主動去管理基金,就像主動點菜一樣。


結果呢,有些特別厲害的管理人,在某些年份就能取得非常高的年化收益率,也有的管理人,業績表現很不理想,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虧了不少。


這種類型的基金,有一個職業的基金經理,主動去做選股擇時,具體什麼時候買,買什麼品種,什麼時候賣掉,都是基金經理來做出判斷。


所以,去買這類基金,能不能賺錢,關鍵是這個基金經理的水平。這個點菜的人如果水平高,你就能賺到很多錢,如果他水平不行,你就要虧錢。


指數基金,就是後一種套餐方式。


指數基金也投資股票,但是它不做主動的選擇。指數基金就根據指數的成分股,像做套餐一樣,不考慮個人的喜好、餐廳特色,嚴格按照固定的搭配來買股票。


這樣,指數基金的業績,會跟指數的表現非常接近。比如博時基金的滬深300指數基金,就是按照比例,投資了滬深300指數里的所有成分股。


所以,指數基金被歸類為被動型基金。


這兩者的區別,主要是3個:


1、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比指數基金更專業。


前面說了,主動型股票型基金的業績怎麼樣,主要看基金經理的能力。


但判斷基金經理的能力,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難的,只有專業級投資者,掌握了大量關鍵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相對來說,指數基金的選擇就很方便,有很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判斷。


比如估值工具。


指數和股票一樣,都在低估、高估和正常估值的情況。


低估,你可以簡單理解成價格便宜,高估就是價格貴。這樣一來,我們什麼時候買,怎麼選,就很簡單了,看估值:估值低,說明便宜,可以買;估值高,說明貴了,那就賣掉。


這是指數基金賺錢的基本策略。


很多網站和公號都會定期計算各種指數基金的估值,可以直接用,一般用不同顏色來代表了不同的估值區間。


2、股票型基金的費率比指數基金貴。


管理費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主動型基金一般會收取基金規模的1.5%作為管理費。比如,你持有一個10000元的主動型股票基金,那每年就會被收取150元的管理費。


而指數基金管理費率就比較低。通常管理費率在0.5%左右,也就是說持有指數基金1年,只要50元的管理費。


別看這些小小的費率,在長期投資的過程當中,各種費用也都是成本。


成本高、時間越長,你被蠶食的收益就會越多,最終你真正能獲得的收益就越少。


3、股票型基金的買賣時機比指數基金難判斷。


主動型股票基金其實很難判斷買賣時間點,因為持有品種有短時間變動,我們不可能馬上就知道基金經理又買了哪些股票,賣了那些股票,沒法及時掌握基金的情況,就沒辦法做出正確的交易決策。


比如你看這個基金業績排名墊底了,把它賣了,可是你不知道剛好它的基金經理轉換了風格,或者另一個能力強的基金經理接手了這個基金,結果它之後的業績大幅改善。


或者,你看到基金漲得很快,下手加倉,結果基金經理已經開始賣掉股票,落袋為安了。這一波,你就又做錯了。


指數基金就不一樣了,它的成分股是非常明確的,不會變來變去,基金經理也不會經常調倉。


你只要關注指數的漲跌,就能知道基金是個什麼漲跌情況了。


那麼,我們買基金應該怎麼選呢?


只要你不是專業的投資人,我建議大家投資指數基金更好。


因為,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長期的市場監測數據都顯示出一個驚人相似的結果:

指數基金的長期收益,是跑贏了市場平均收益的。


巴菲特甚至跟主動型基金經理打過一個10年的賭約,他說,拉長了看10年業績,我打賭指數型基金一定是跑贏主動型基金。


有一個基金經理不服,出來應戰,說那咱們就比比。


10年之後的結果,證明巴菲特贏了。不管是巴菲特,美國的公募基金之父約翰·伯格,推薦給普通人投資的唯一一個基金品種,就是指數基金,他的推薦理由,和巴菲特一樣。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樣的人應該選主動型基金呢?


至少是半專業人士,至少要有比普通人更牛的資源和渠道,能比別人更瞭解基金和基金管理人,能看懂團隊的策略、風格,並且還要足夠信任這個基金管理人。


你還得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管理人的情況,甚至要通過金融機構,去聽這個管理人的路演情況。


能做到這幾點,主動型基金才可能是你更好的選擇。


萬能的老左


關於定投股票基金還是指數基金的區別,更多的可能只是理論上的區別,實際投資過程中收益率差別並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基金定投,有一條微笑曲線。如果簡單的用一句話來介紹,就是持續投資,直達股市回暖獲利了結。市場上有很多對於基金定投的介紹,個人竊以為都沒什麼用,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

基金定投也有很多種方法,常見的有定期定額投資。另外有一種投資方式也熱門,俗稱智慧定投,在高點少買入,低點多買入。小編有一個問題,安知高點不會再高、低點不會再低?

回到主題,為什麼說基金定投選擇股票基金或者指數基金差別不大呢?如圖所示,從數據上來看,定投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獲得的收益率有高有低;甚至是定投長期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基金收益也不一定高。

藉著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在沒有對基金定投進行大量的、充分完整的、有框架的數據分析之前,過分糾結於選擇定投怎樣的基金是沒有意義的。芒格有一句話,意思是投資需要精確但是做不到精確。 如果是我個人選擇,我會選擇一個滬深300指數基金定投。


私行小學徒


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都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定投,但是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而且操作方法也不太一樣,說說我的看法,希望對您你幫助。

兩者的概念

所謂股票基金是指基金投資組合中,股票持倉比例不低於80%的基金,由於持股比例比較高,因此風險和收益預期也非常高,投資收益往往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投資策略高度相關。

所謂指數基金是指以追蹤指數漲跌為目標的基金,基金經理通過選擇部分或者全部成分股票,以期達到與指數相同漲跌幅度的基金,也屬於偏股型基金。

兩者的區別

這兩種基金最大的區別就是基金經理對所持基金的管理方式和投資目標是不一樣的,股票型基金又稱為主動管理型基金,就是說,基金經理要根據自己的投資思路和風格不斷調整持倉,使得基金淨值能夠不斷增長,達到使投資者資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指數基金則稱為被動管理型基金,基金經理只負責追蹤指數,不關注基金淨值漲跌,要想賺錢,需要投資者自己去選擇買賣點。

除此之外,他們的區別還有,股票型基金管理難度大,基金經理一般只管理1-2只基金,不同基金收益差距大,交易費用差別也比較大,好基金少,選擇難度大。

指數基金管理難度小,基金經理往往同時管理多隻基金,基金表現大致差不多,同類指數基金可選擇性不高。

適合的投資人群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股票基金選擇難度大,選擇完成後管理權交給了基金經理,投資者不需要對基金進行過多操作,只要達到收益目標後贖回就可以了。所以,股票型基金更加適合缺乏股票投資經驗的人。


指數基金正好相反,基金選擇難度小,但是選完基金後,自己要跟蹤基金淨值變化,根據指數漲跌進行止盈賣出,需要投資者判斷買賣點。因此,指數基金適合一些具備一定股票投資經驗的人。


互金直通車


很多機構和媒體把基金定投描述成通過定期定額傻瓜式投資就能獲得高回報的投資方式,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最近幾年,隨著基金公司開發出來的基金產品越來越多,基金定投正在變成一門“易學難精”的學問。

剛好今天這個題目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下定投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的區別來探討下基金定投裡的很多問題。

定投之前我們要弄清楚定投基金到底投的是啥?

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這兩類基金看上去都是投資股票的基金,但是,對於投資人來說,購買這兩個基金其實是在買完全不同的產品。投資股票基金投的是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而投資指數基金投資的是基金公司的“量化分析”能力。聽到這裡,很多人會一臉懵逼,啥,我不是買的基金嗎,怎麼變成買能力了?各位稍安勿躁,聽我細細道來。

買基金買的其實是基金管理公司的能力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身邊有一些炒股很強的大神,這些大神每年能獲得很豐厚的炒股收益,大家就想把錢交給大神打理。但是,強如巴菲特也會在某個時期虧錢,萬一虧錢了還要安撫投資人,幾年投資下來,如果收益率不高拿不了多少分成,如果收益率很高大神靠自有資金就能賺很多錢也看不上分成這些錢了,這就導致代客理財成為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大部分真正能從股市賺錢的大神是不屑於打理我們的錢的。

而對於投資小白來說,找高手幫忙炒股的需求是很強烈的,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市場上就出現了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怎麼運作呢?公司把願意拿錢出來找大神炒股的人彙總到一起,再由他們出面去找一些大神來炒股,讓大神來管募集到的錢。完成這些工作後,由基金公司負責日常的運作管理,比如計算這些錢到底賺了多少,跟投資人溝通為什麼這段時間會虧錢等等。

這樣,基金投資人的投資需求就能被滿足了,大神也可以通過炒股獲得一大筆佣金同時還不用管跟投資人溝通這些破事,基金公司通過服務投資人跟炒股大神獲取服務費(2%左右的管理費),大家各取所需,一舉三得。

瞭解了基金公司的運作原理後,我們就知道了,我們買基金其實是買的基金公司的管理服務能力和大神的炒股水平。

運作股票基金跟指數基金需要兩種完全不同的能力

那麼股票基金跟指數基金有什麼大的差異呢?

我們說的股票基金其實是主動型基金,而指數基金其實是被動型基金。好像還是有點抽象,我再展開一點。

還是上面大神的例子。

股票基金賺錢與否看管理人的投資能力

股票基金找過來的大神,自己炒股能力很強,能根據市場的情況判斷買什麼股票,每隻買多少,什麼時候空倉什麼時候滿倉他自己都有能力來把握。大神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穿越熊牛,大跌的時候少虧,大漲的時候基本跟上市場的漲幅。所以,股票基金能不能賺錢,看的就是這個大神的投資能力。

指數基金賺錢與否看指數編制公司的量化能力跟公司的跟蹤指數能力

指數基金不信世界上存在這麼屌的大神,他們覺得只要能比市場上大部分股票跑的強就很牛逼了。所以指數基金公司喜歡找一些很擅長金融數學、風險管理的人來構建一些股票組合,通過這些股票的組合來跟上甚至超過市場的平均漲幅,這種股票的組合就叫指數。

但是,基金公司一算賬,指數基金沒辦法收太多錢,因為管理費託管費這些收太多了,指數基金就沒辦法跟上編制指數的漲幅,跟不上指數的指數基金可是要砸牌子的。基金公司轉念一想,如果能把花錢請高手來構建指數的錢省下來,就可以降低很多成本了。怎麼辦呢?基金公司想了想,既然自己可以幫別人炒股,那基金公司可以找人編制指數啊。於是就出現了像MSCI(明晟),中證指數基金公司這樣編制指數的公司,由這些公司召集學霸們來編制指數,再賣給基金公司來跟蹤。(你看,搞金融的人就是擅長外包。)

這樣的話,指數基金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就變成一個不用承擔風險躺著賺“小錢”的生意了。指數是這些指數編制公司編制的,基金公司只要照著抄作業就好了,只要基金能跟上指數,下跌上漲都是市場的原因,虧錢了你投資人別賴我,賺錢了你也不用多分我,我只賺點管理費跟託管費的小錢就可以了。所以,指數基金的管理費跟託管費都很低。雖然比例低,但是隻要規模做大依然很暴利。

投資股票基金看管理人,投資指數基金看指數長期表現,看估值水平,看熊牛,看......

從上面的簡單介紹裡,我們可以確定2個事情:

  • 股票基金是由大神操盤的,如果大神足夠牛,牛到足夠能穿越熊牛,我們只要有錢了,就把錢交給大神管理就可以了,省心。

  • 指數基金的目的是跑贏大盤,所以,走勢跟大盤是高度重合的,熊牛市的基金淨值波動也是很大的,所以,買基金的時候也要在熊市的時候買,牛市的時候賣,賣什麼指數,需要考慮的東西就很多了,操心。

顯然,定投股票基金跟指數基金也就變得很不一樣了:

如果股票基金管理人水平足夠高,我們在定投的時候是可以長期定投不中斷的,而指數基金定投的過程中我們要自己來判斷現在指數是不是高估了,要投還是要贖回。顯然,投資指數基金對投資人來說是有一些要求的,你至少得看懂現在是低估還是高估,進一步你還得能判斷現在是熊市加大投入還是牛市慢慢贖回。

股票基金適合投資新手,指數基金適合稍微有些基礎的老手

瞭解完股票基金跟指數基金投資的要求後,我們就能區分出來兩者適合的人群了。

股票基金比較簡單,你只要學會怎麼判斷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就可以了,這裡有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就看3個:

  1. 基金經理任職的時間,老換基金經理的基金投資能力無法識別,不能買
  2. 看基金的長期業績,5年以上長期能跑贏指數的才比較有價值
  3. 不要害怕淨值太高,我舉個例子,基金成立時淨值是1,如果漲到2,表示幫投資人賺了一倍的錢,如果跌到0.5,就表示這個基金經理把投資人的錢虧了一半了,顯然淨值越高越好

所以,對於投資新手來說,只要嚴格按照這3點去選基金,再去定投通常不會錯。

而指數基金就複雜很多了,雖然指數基金看起來很簡單。

指數基金複雜在哪裡呢?

  1. 上證指數從05年998到現在3000年,14年才3倍,表現不好。長期定投這樣的指數,收益會很有限。

  2. 上證指數在07年跟15年都有大行情,如果在這2個高點清倉重新定投,收益率至少提高2-3倍,這就需要投資人擇時。

  3. 指數越來越多,行業指數,綜合指數,指數的編制規則差異很大,如何挑選指數基金很有技術含量。

顯然,要在指數基金上學有所成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要想在指數基金上獲得較好的收益,需要花時間,這個活只適合老手。

從兩者投資的複雜度上就可以看出來,股票基金適合的是新手,而指數基金適合的是老手。


然而,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基金定投也是一樣的,定投股票基金,你很難找到這麼強的大神,像過去十年最強的徐大神,你只能在監獄裡找到他。而定投指數基金,光判斷指數估值是高還是低就難倒了一大片人,更不用說擇時、趨勢判斷了。要想獲得更好的收入,還是要加強自身的學習。



金融筆記


定投股票基金和定投指數基金最大的區別是定投過程的舒適度差異非常大,即使最終拿到的收益差不多,但定投股票基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1.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的區別。

股票基金是基金的大部分錢用於投資股票,少部分資金投到其他領域,就相當於自己把錢交給了專業炒股能手,幫自己炒股,賺了錢自己拿大頭,基金經理拿小頭。

與股票基金不同,指數基金不是拿去直接購買股票,而且購買的某種類型的指數基金,比如上證50指數基金,它是購買的由50只排名靠前的股票組合加權計算後的指數值。

由於指數基金購買的是一堆股票組合的加權平均指數值,故其波動性會小很多。而股票基金則激進很多,類似於自己炒股,波動性非常高。二者在定投收益上表現有可能差異不大,但過程截然不同。

2.定投股票基金與定投指數基金的區別。

定投股票基金就是選擇好一隻或多隻股票基金,每個月定期投入一定額度的資金,不斷投入持有,直到賣出。定投指數基金就是目標物是指數型基金而不是股票型基金。通常不建議同時定投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

3.二者適合人群風險偏好的區別。

通過上述分析,定投股票基金的波動性明顯要高於定投指數基金,尤其在股票大跌的時候,定投股票基金甚至可以虧損超過50%,而定投指數基金相對波動小很多。

定投股票基金適合於具有一定股票知識理論,並且心理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他們風險偏好等級高。而定投指數基金則適合普通投資者甚至是金融小白,這是我最為推薦和鼓勵的一種長期投資方法。

簡而言之,定投股票基金就像坐過山車,充滿了驚險和刺激。定投指數基金就想坐飛機,稍許會碰到氣流,但總體舒適度很不錯。前者適合於風險偏好高的朋友,後者適合風險偏好中低的朋友。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知識,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基金一般分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這裡就股票基金和指數進行對比一下,股票基金主要對象是股票,股票的漲跌與基金淨值有著必然關係,指數基金投資對象主要是大盤股、能主宰指數漲跌的股票,如:銀行、保險等指標股,涉及範圍廣,如:許多基金公司都以滬深500、上證50等指標股為投資對象進行指數基金投資。指數基金一般都是大盤股、績優股,且持有數量多,波動比一般股票基金小,風險也小得多。所以指數基金適合一些對技術要求不高、平時沒有時間看盤的人,且指數基金比較適合定投,定投時間越長越容易攤低成本。股票基金適合一些有技術功底的人,且股票基金波動比較大。所以說,你適合哪種就投那種。


洞悉人的貪婪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兩者皆是投資股票,一開始,我們先簡單認識下兩者差異。差異在於股票基金可能是有一個假定的選題,像是大中華優質選股基金或5G題材基金等主題。反觀指數基金,則是根據滬深300或上證50等構成這些指數的一籃子股票,做出相同的權重模擬去配置倉位,來去跟蹤指數變化。

有了基礎的認識後,進一步來說,這些主題式的基金側重選股,而指數型的基金則側重倉位的權重調整。從這點來看,前者較為主動,後者則偏被動。那麼進一步延伸,由於前者側重主動選股,經理人及其研究團隊的投研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因此在選這類主題式基金,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在選經理人團隊的投研實力。而後者的部份,由於側重的是被動調整,更多的是對數據分析的能力,依據這些數據和市場波動來去調整相關倉位的比重。

所以,有了上述這些基礎的認識後,簡單來說,從本身的定性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主題式基金,會需要對某個產業有興趣,並深入研究,同時還需要對經理人的過往表現等因素做評估,所以主題式基金,一般會適合一些有意願去深入認識瞭解,或者對某個領域有相對深入認識的但沒有時間去打理股票配置的投資人;那麼指數型基金,就是單純追蹤股市行情的基金,這類會相對適合沒有任何理財投資基礎,並且想跟隨股市漲幅進而增長個人資產的投資人。

整體來說,基金是一種用低門檻解決一般投資人的投研困境,讓投資人可以減少花費成本在投研上面,但卻能輕鬆參與股市的成長。當然,雖說基金已經解決了相當大的投資門檻,但投資人在投資之前,還是需要對經理人、基金公司極其投研能力做一定程度的研究功課,如此方能對基金與投資有更好的瞭解,進而健全財富的增長。


小吉說理財


從名字上看區別就很大。

股票基金,顧名思義,主要投資具體以股票為主,這個相對於投資者的要求就較高,必須對基金公司瞭解要高,並且要對股票有一定的瞭解,如果這公司連年跑輸大盤,股票買的屬於績差股,你還去定投他,豈不是越虧越厲害。

指數基金,就是主要以指數為主,這個對於投資者就相對穩健且要求低,稍微有了解的,定投個行業型指數基金,如果實在不懂的,直接定投滬深300指數基金就可以!

最後,強調一下,定投,必須要長週期來看,絕非短期能見效。切忌投兩三年就感覺不能盈利不在持續定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