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中醫,作為中國古老的醫學,能夠傳承下來,而沒有被其他醫學所替代,就有其存在的道理。然而,還是有很多人想取代中醫,或摸黑中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呢?我們知道,醫學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人類與大自然做鬥爭的過程所必須具備的手段。有人類就會有疾病,有疾病就需要醫學,所以,民間常說的,"家有三丁不離醫生"。一種古老的醫學之所以能夠存在,它必須具備有效、不能被其他醫學所取代。如果無效,那就解決不了人們的疾病、痛苦,那麼,民眾也就不再需要它。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不可否認,化學治療和抗生素的發明,解決了很多疾病包括一些傳染性疾病的治療問題。例如:1928年弗萊明據此發明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及至1941年青黴素被用於臨床,1944年鏈黴素被發現可以治療結核病。在疾病預防方面,由於預防性疫苗相繼研製成功,許多傳染病得到控制。器官移植技術的成熟和人造器官的成功應用,使眾多臟器衰竭或損壞的病人獲得生存的希望,介入療法的應用更是搶救了許多危急症患者。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類"疾病譜"正不斷地發生變化,人們曾一度把健康的希望寄託於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然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並沒有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解決所有的健康問題。目前,化學藥品所帶來的危害正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事實證明,中醫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而且具有西醫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感染性疾病曾經是抗生素大展身手的領域,大多數的抗生素對細菌性感染具有良好的療效。但面對由病毒、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引起的疾病,抗生素可能無功而返,或只能依賴於大劑量的激素,而此時中醫藥往往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歐洲曾經有幾次流感大暴發,死亡人數達數千萬人,然而,從文獻記載來看,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歐洲大流感那樣,一次造成成千上萬人死亡的悲劇。時至今日,外國人聽到流感仍然十分緊張,而大部分中國老百姓似乎很少有這種感覺,因為在中國人的印象中,對付流感幾服中藥大多能夠藥到病除。這就如同面對瘧疾,歐美人很怕到亞洲瘧疾高發地區,中國人則處變不驚,因為中醫藥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又如腫瘤。在腫瘤早期,手術切除或放療、化療通常有較好的療效,甚至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但一旦進入中晚期,西醫就束手無策,這種情況下患者往往求治於中醫或要求配合中醫治療。現在中國的腫瘤患者,特別是到了中晚期以後,選擇中醫藥療法已經成為一種日益普遍的現象。實踐證明,中醫藥在腫瘤輔助治療,提高生活質量,減輕放療、化療的副作用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性疾病不斷增加,衰老和抗衰老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迄今為止,絕大部分中國人在保健、延緩衰老方面還是首選中醫藥。其原因很簡單,一是中醫具有十分先進的健康理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養生之道"、"道法自然",強調的是身心合一、天人合一;二是把養生與日常生活和勞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把整體的健康問題與不同年齡、不同個體的生理特點結合起來。所以,無論是中藥調理、精神調攝還是飲食起居、體育鍛煉等,都更適合於中老年人的身心養護,歷代許多名醫本身就是高壽之人,就是最好的例證。從我們經常見到的四時養生膏方,到清晨公園裡打太極拳、練氣功的人們的身上,無不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中醫藥養生保健的魅力。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可見,中醫藥在構建人類的健康保障服務體系和疾病的防治方面,都有著西醫藥無法替代的效果和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在我們提出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時候,首先要明白的是中醫有什麼優勢,接下來才是如何發揮優勢。如果不明白這兩點,僅僅依靠攀比,或在儀器設備、醫療項目等方面與西方醫院趨同,結果就只能是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將喪失自我。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醫?

瞭解中醫,才能更好的用好中醫為廣大患者服務。當然,在任何時候都有不相信中醫的人物,我們又何必在意呢?研究好自己的強項,做好自己,我想已經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