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爲什麼放棄了西奈半島這麼遼闊而又資源豐富的土地?

一德格天1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純屬被逼無奈,要知道其曾經兩度控制了埃及的西奈半島,可是最終都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放棄。

以色列在獨立後其實一度也是打算得了便宜賣乖安分守己的,可是架不住許多阿拉伯國家非要滅亡人家以色列,於是以色列也開始不斷搶佔阿拉伯人的土地了,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又礦產資源豐富的西奈半島自然也被其覬覦。

早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在西方國家支援下反敗為勝後,狡猾的以色列國父古裡安就宣稱以色列是沒有國界的,意思就是以色列的國土是佔領哪裡算哪裡,於是以色列就幾乎佔據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而阿拉伯人想要滅亡人家卻自己反遭殃。
以色列的擴張

後來到了第二次中東戰爭時期由於埃及收回了英法控制的蘇伊士運河而且還不讓以色列的船隻通過,於是英法兩國就和以色列聯合起來悍然入侵埃及,結果強悍的以色列人在英法配合下大敗埃及人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

可是埃及卻把英法和以色列告到聯合國要求美蘇兩國出面,而美國和蘇聯也不想看到蘇伊士運河被英法和以色列控制,於是在美蘇的壓力下英法兩國被迫退出戰爭,而獨木難支的以色列最終也無可奈何的從西奈半島撤軍了。
動盪的中東地區


等到第三次中東戰爭時埃及和約旦敘利亞等國又想要進攻以色列,結果先發制人的以色列再次擊敗這些國家的聯軍,於是整個西奈半島再次被以色列佔領,而且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大部分地區也被以色列佔領了。

而這次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後就打算一直賴著不走長期控制了,幾年後埃及和敘利亞等國趁猶太人贖罪日放鬆警戒的時機再度攻打以色列想要收復失地,結果在重創以色列後又改變原來計劃,想要一舉消滅以色列實現阿拉伯人的夙願。
中東衝突不斷

結果以色列人反應過來後再度擊敗了這些國家的聯軍,不過埃及人也實現了佔領蘇伊士運河以東部分西奈半島土地以便為將來談判收復西奈半島創造有利條件的最低戰略目標,而敘利亞人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最後埃及前總統薩達特果然和以色列開始談判討論收回西奈半島的問題了,而以色列鑑於埃及是中東大國實力並不比自己弱多少也不想和其陷入長期的消耗戰中,於是就在埃及保證不再和其為敵後不情願的歸還了西奈半島。

所以以色列之所以兩次都放棄到手的西奈半島更多的是迫於實力不足的無奈,要不然以色列絕對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擴大國土戰略縱深的機會,要知道實控領土只有2萬多平方公里以色列一直被戰略縱深狹小所苦。

試想如何伊朗部署千枚導彈或者在敘利亞等地部署大量的火箭弾,那麼以色列將面臨多大的戰略安全壓力,而如果保留了西奈半島的話以色列根本就無需懼怕伊朗的威脅。


執斧傳播開天名


以色列這個國家,號稱中東平頭哥。人狠話不多,不服就幹。但是它的地緣政治確實是太差了!平頭哥就算再怎麼厲害,扔到狼窩裡面它也扛不住。不是有人就說過麼:

阿拉伯人失敗一百次,他們還可以再來第一百零一次;猶太人只要失敗一次,以色列就完蛋了

所以除了武力之外,合理的外交斡旋,合理取捨之道,也是以色列能夠在穆斯林的夾縫之中生存下來的必要手段。


所謂的西奈半島,指得是埃及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亞洲部分國土。全境六萬一千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沙丘,氣候乾燥,缺水。居民中大多數是貝都因人,世世代代都以放牧羊群和駱駝為生。這裡歷來就是中東國家的必爭之地,在

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就佔領過半島。只不過當時,以色列的實力還不夠強,在阿拉伯國家的逼迫下,最後撤走了。

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先發制人,再次發動攻勢,佔領了西奈半島。這一次以色列人不打算走了,就在西奈半島上駐紮了下來。此舉導致埃及國內民眾耿耿於懷,發誓要收回西奈半島。於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人也先發制人,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奪回了一部分西奈半島上領土,從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

但是這場戰爭雙方的損失都很慘,埃及和以色列都其實都沒有佔到便宜。照這樣打下去,對以色列很不利!於是關於歸還西奈半島,以及埃及與以色列的邦交正常化,被提上了日程安排。



在美國總統卡特的調解下,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根據這個和平條約:以色列於1980年1月前,先歸還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給埃及,到1982年再歸還三分之一的領土。埃及恢復對西奈半島的全部主權後,埃以雙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關係。同時埃及解除對以色列的禁運,允許以色列的船隻自由通過蘇伊士運河,同時允許向以色列出口石油。雙方建立正常的經濟關係。

那麼以色列把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到底虧不虧呢?從結果上來說,還真的不算虧,理由有四點:

第一,分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

以色列通過歸還西奈半島,成功的惹怒了整個阿拉伯國家聯盟。就在埃以雙方簽署和平條約後,十八個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代表在伊拉克的巴格達舉行會議,通過了

對埃及實行政治、經濟制裁的決議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宣佈中斷同埃及的外交關係!但是埃及為了收復領土,不為所動,仍然堅持恢復了同以色列的外交關係,放棄對以列色的所有禁運措施。

看到這裡,小夥伴心裡應該就清楚了。以色列用一個西奈半島,就成功的分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讓埃及選擇了中立,不再針對自己。這無疑是以色列外交的巨大勝利,阿拉伯國家聯盟外交上的重大失利。



第二、西奈半島並沒有那麼重要。

西奈半島雖然蘊藏有石油、煤、錳、鐵、銅等資源,並且其所產石油的產量還佔了埃及石油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但是西奈半島幾乎都是大荒漠,開發難度很高!以色列也不是靠賣資源生存的國家,西奈半島的自然資源對它來說沒有那麼重要。畢竟以色列自己國內也有大量的沙漠地帶,自己國內的荒漠都沒有開發,哪還有精力去開發什麼西奈半島?

另一方面,如果以色列一直佔著西奈半島不還的話。蘇伊士運河則成為埃及和以色列的邊界線,這條黃金水道也會這樣廢掉,不會給以色列帶來多少的收入。簡而言之,西奈半島的用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第三、戰略性收縮,避免四面為敵。

以色列的國土,本來就是狹長型的,而且還夾在阿拉伯國家中間。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基本上是四面八方全是阿拉伯人的炮火。埃及跟它在西面打,約旦在南面打,敘利亞在北面打,以軍三面作戰,兵力分散,雖然最後都打贏了,但是自己的損失也不小。這種戰爭就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跳得再好也是在刀尖上,絲毫沒有改變以色列糟糕至極的地緣情況。特別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時,阿拉伯人複製了以色列的打法,以軍被埃及和敘利亞的兩面夾擊打的手足無措,差點就把沒爹給的原子彈拿出來用了。


以色列當時僅三百萬人口,周圍的國家,光一個埃及就有四千萬人口。算上其它的阿拉伯國家,人口是它的幾十倍。以色列的軍隊就算再精良,阿拉伯國家只要以十換一,也足以把以色列軍隊徹底打光光。

所以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這種多面作戰不是辦法,必須要改善自己的地緣政治劣勢才能生存。畢竟多佔幾塊領土,也沒有什麼卵用。就算以色列能夠將整個地中海西岸的黎巴嫩、約旦、敘利亞都佔了,也無法改變它被阿拉伯人四面包圍的現實。因此,退還一些不重要的領土,讓自己不再四面為敵才是明智之舉



第四,改善國際形象。

以色列的中東平頭哥的外號,其實並不是什麼好名聲。在其它的地區,比如本朝的官媒,那把以色列罵的可不是一般的狠!

戰爭不是遊戲,沒有戰爭是不死人的。對於交戰國的雙方的老百姓來說,不存在勝利者。以色列主動的示好,可以讓阿拉伯國家明白一個道理:整個中東地區不過是美蘇兩國遊戲的棋子,不管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怎麼打,吃虧的都是自己。並且這場戰爭是沒有結果的,因為只要美蘇兩國繼續冷戰,它們就會竭力保持中東地區的均勢。不把中東老百姓的血流乾,美蘇不會罷手

埃及總統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他不顧所有阿拉伯人的反對,開啟了與以色列人的和談。以色列當然不能拒絕,因為這是第一個向他們伸出橄欖枝的阿拉伯國家,也是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以來第一個和平機遇。埃及提出的條件就是以色列交還之前佔領的西奈半島,這對於以色列而言,簡直是天上掉餡餅。沒有理由不接受。

以色列總理拉賓因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所作的努力,後來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對於改善以色列的國際形象,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總的來說,多一塊領土固然是好的。但是對於以色列這種夾縫中求生存國家來說,生存下去才王道。用一個西奈半島,換取更好的戰略環境,這才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合理選擇。現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已經有了不少的交流和溝通,雖然還是小規模的衝突的不斷,但大規模的戰爭沒有了。以色列也能夠將精力重點放在自身的發展上,現在以色列的人均GDP高達四萬美元,妥妥的發達國家水平。

若是以色列當初沒有接受埃及的提議,或許等待以色列的將會是第五次或者第六次中東戰爭中,照這麼打下去,以色列就算不會滅亡,也會被阿拉伯國家打的半殘,哪有現在取得的經濟成就?



作為一個西瓜群眾,我個人很慶幸猶太人把復國的地點選在了中東。如果當初猶太人把地點選在俄羅斯遠東或者非洲的烏干達建國,那或許現在的以列色國就是一個世界大國了,讓人不寒而慄的大國!


Mer86


以色列,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了。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對以色列這個國家是沒啥好印象的,畢竟官媒宣傳的都是以色列如何挑起戰爭之類的。

說起以色列,可以稱之為中東小霸王了,把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摁地上打的死去活來的。

連續幾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聯盟都沒佔到什麼便宜。

說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由來已久了,原本猶太人確實是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原住居民,不過那也是很久遠的歷史了,後來被羅馬滅了國,所以猶太人也就成了無國家的民族。

可是隨著二戰等等的事件發生,猶太人興起了復國運動。

復國運動一興起,阿拉伯人不樂意了。雖然曾經你猶太人在這個土地上生活過,但是被消滅了,這塊地現在是我們的,你們是有錢,買我們的地可以,但是要用我們的地建國就過分了。

然後加劇了矛盾就開始猶太人所說的獨立戰爭。當時猶太人剛剛建國,都是民兵組織,可想而知戰爭初期是被阿拉伯國家打的死去活來。

最後以色列挺不住了,找聯合國要求停戰幾天,就用短短几天時間,全世界的猶太人財閥都動了起來,源源不斷的高科技軍備被運進中東,包括美國的各種先進裝備。

可想而知,阿拉伯國家的下場有多慘。

自那以後以色列就正式建國,然後以後發生的中東戰爭基本上都是把阿拉伯國家摁地上打。

在戰爭期間以色列不是沒有擴張曾佔領了西奈半島,但是迫於國際壓力和埃及的反擊,不得不還了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是中東唯一一個發達國家。連年戰亂,以色列是越打越有錢,越打越兇猛。

而這幾個老對手阿拉伯國家,一個個是成了歪果裂棗,逐漸衰落。

不得不說背後有濃重的大國背景。而且美國對以色列也不是單純的照顧小弟,美國讓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在別人的國家建國,並且支持它這樣的小國研發核武器,最新最先進的軍備給它用。

美國總統換了一茬又一茬,不管哪個總統在政策方面和以色列的關係都是如膠似漆。

可以想像在美國的猶太人有多大的影響力,從政治精英到華爾街金融大鱷,或是好萊塢媒體大亨,都有猶太人的影子。

雖然說以色列是個小國,而且迫於種種原因,無法去開拓淨土。

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阿拉伯國家完全不是這個小國的對手,並且日漸被其削弱。





李子熱評


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只是它的一廂情願,它既沒有守住西奈半島這份“家業”的能力,也沒有與“世界為敵”的胸心,因此,最後留給以色列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把來之不易的西奈半島,原封不動的還給埃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在西奈半島上,很多人對於以色列完璧歸趙的舉動不理解,看不透也看不懂,西奈半島是以色列現有領土的三倍左右,同時資源豐富,甚至有人暢想以色列當初佔據西奈半島不歸還的話,現在它的經濟發展水平都要超過英法等國。

但這只是想想,因為世界上的領土很大,比以色列大多少倍多少倍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關鍵還得看理所應當該你的是多少,就像日本當年發動侵華戰爭一樣,在小日本眼裡,世界都是他們的,但這不是睜眼說瞎話的嗎,世界是世界的,怎麼可能是小日本的。


西奈半島是以色列重兵打下來的不錯,但他還真守不住,尤其是在多國干涉還“西”的情況下,以色列根本無力應對,就連他的美國爹都說了:“以色列,你這事辦的不對,西奈半島是埃及的,你得歸還它,不聽話,以後誰打你都不管了!”

蘇聯也說話了:“以色列,埃及是我的好朋友,你這樣子是不對的,你得把你非法佔領的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

在美蘇兩極格局下,如果美國和蘇聯共同不認可一件事,那麼這件事基本上就沒有做成功的可能,何況蘇聯還撂下狠話,英國要是在這件事再不咧咧,就叫他吃原子彈,搞得以色列心虛無比,西奈半島簡直成了不得不脫手的燙手山芋。

東西再好,總歸不是自己的,以色列最後只能無奈的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


歷史三日談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西奈半島是位於亞洲和非洲交界處的三角形半島,人口約60萬,面積6.1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是炎熱乾燥植被稀少的沙漠,人口承載能力非常有限。

戈蘭高地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以色列40%的淡水來自於戈蘭高地;戰略高地,易守難攻,只要守住了戈蘭高地,最有戰鬥力的敘利亞部隊就無法進入以色列,是天然屏障。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奪得西奈半島。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敘利亞,奪得戈蘭高地。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敘利亞,粉碎了他們奪回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的企圖。

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獲勝後,向敗者埃及退回西奈半島原因如下:

1、從國際角度來看,以色列通過戰爭手段佔領西奈半島,本身就是違反國際法的。不可能把它變為自己領土,放棄是必然的。

2、如以色列想同時佔用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則四面楚敵,北是黎巴嫩真主黨,東北是敘利亞、東面約旦,西南是埃及。以色列為了長期和平,就要消除,至少要減少敵對國家,和埃及媾和可以解決以色列長期面對的兩線作戰態勢。

3、西奈半島的沙漠荒漠地形決定了它承載人口的能力有限,經濟上會消耗以色列大量資源接濟幾十萬半遊牧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國內軍隊規模有限,以色列內的蓋夫沙漠和西奈沙漠對以色列的防禦構成壓力。政治上樹了埃及這個強敵、軍事上就必須消耗大量資源防守埃及,不利於消化已經取得的戈蘭高地和巴勒斯坦各個居民聚居區。

4、以色列是美國等為避免伊斯蘭教國家發展成歐盟之類的同盟體而安插在阿拉伯世界的一顆釘子,以利於美國掌控中東地區石油資源。地中海是歐洲的後花園,蘇伊士運河是歐洲經濟的生命線,所以以色列不可亡國。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更符合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群體的利益。

5、當時以色列羽翼未豐,雖僥倖打贏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認識到和阿拉伯國家長期對質,不利於以色列的發展。美國因長期深陷越南戰爭,也無力再支持以色列對抗阿拉伯國家。埃以雙方合好,符合中東的長遠利益。

1978年9月6日一9月17日,美國總統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戰爭中佔領的西奈半島,埃及承認了以色列。中東迎來了和平的第一道曙光,奠定了土地換和平的基礎。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考慮到西奈半島本身的條件,放棄後沒有強大對手的挑戰同時獲得國際社會承認,並給國內帶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全,最終選擇和埃及達成和解,放棄了西奈半島是正確的。


美麗青春您真痘


以色列雖然選擇了黎巴嫩和敘利亞之間的狹小位置。沒選西奈半島的大面積土地。並非認定乾旱沙漠不好生存。聰明的猶太人能有改天換地的決心和先進科技,能使乾旱沙漠變成綠洲。為什麼不佔?因為理由不充分。耶路撒冷是東正教的聖地,是凝聚猶太人靈魂的地方。哭牆是一個民族悲壯的聖碑。猶太人會為此獻出一切,直至生命。否則顯得不倫不類,自己心裡也沒底。


咱誰的都不欠


以色列為何放棄了西奈半島這麼遼闊而又資源豐富的土地?

西奈半島遼闊資源又豐富?這要怎麼看了,西奈半島氣候、環境與中東大部分地區都是差不多,與以色列的國土環境也是半斤八兩,內有大片沙漠,不太適宜人居住,而地下礦產資源的確不少。說道遼闊,比起以色列那可是遼闊多了,以色列目前實際控制國土不過2.5萬平方公里,而西奈半島面積達到6.1萬平方公里,是以色列面積的2.5倍。要問這麼大這麼好的地方,為何以色列佔領又撤出了呢?

(一)其實以色列也是沒有辦法,以色列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東戰爭上取得勝利,但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聯合英法兩國發動的,目的要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雖然最後取得軍事行動上的勝利,但以色列卻沒有獲得自己背後最大靠山美國的支持,甚至另一位超級大國蘇聯也參與進來,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下,最後結果是英法兩國勢力退出中東,以色列也撤出西奈半島,埃及雖然沒有取得軍事勝利,卻取得蘇伊士運河控制權與西奈半島。

(二)西奈半島雖然在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上被以色列徹底佔領,但這次是以色列獨立與阿拉伯國家進行軍事行動的,還是沒有美國的支持,而且促使阿拉伯國家形成一個穩定的抗擊以色列的聯盟,導致以色列腹背受敵,外部環境壓力非常大。而且1973年埃及發動十月戰爭,打敗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到1979年,以色列與埃及最終締結和平條約,1982年以色列正式全部撤出西奈半島。阿拉伯國家抗擊以色列聯盟也隨之解散,埃及更是被其他阿拉伯國家視為叛徒,以色列也不是白撤出,有利益交換的。

(三)埃及實力不弱。西奈半島可是屬於埃及的領土,1952年納賽爾政變上臺,埃及在之後的阿拉伯國家頗有阿拉伯盟主的身份,多次組織阿拉伯國家抗擊以色列,在1973年的十月戰爭更是打敗以色列,證明當時埃及的綜合國力不弱,以色列想要長期佔領一個阿拉伯世界的強國土地是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假如以色列既佔領著埃及的西奈半島,又佔領著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那麼時至今日,它將在北邊與敘利亞及黎巴嫩真主黨為敵,在南邊則與埃及為敵。而埃及是中東的軍事強國之一。

如果是始終要堅持這樣兩線作戰的話,哪怕美國人再怎麼想幫以色列,以色列恐怕遲早都將亡國。

前四次中東戰爭,埃及軍隊都是阿拉伯軍隊的主力。

而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起初並不順利,後來逐步扭轉了局勢,但戰爭進程並不輕鬆。於是在美國的斡旋下,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西奈半島,從此埃以之間和解了,而埃及也等於就此脫離了蘇聯陣營。而阿拉伯陣營的團結也就此徹底被分化了

這樣,以色列在南邊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專心處理北邊的問題

從軍事形勢上來看,戈蘭高地與西奈半島,以色列只能常保一個,必須放棄一個;敘利亞與埃及兩國,至少得選擇一個國家達成和解。而戈蘭高地對以色列的戰略價值更高,因為戈蘭高地一來是以色列40%的水資源的來源地,二來顯然守住戈蘭高地比守住西奈半島容易得多


建章看世界


聖凱瑟琳修道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聖凱瑟琳修道院列為人類文化遺產,這個位於西奈半島最高峰下的修道院融匯了基督教,天主教與猶太教的文化基因,摩西帶領猶太人在這裡創立摩西十誡,這裡被以色列人稱為聖地。猶太人從這裡結束幾千年的流浪,在摩西的帶領下回歸故土,埃及法老多美西斯二世則從這裡出發征服了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家。

西奈半島承載著宗教的記憶和政治軍事戰略要地雙重責任,信仰是為了啟迪智慧和精神,宗教把人類文明進步發展到一個哲學冥思的境界,曾經無數的苦行僧和衛道士及傳教者在這裡流通亞洲與非洲和歐洲的思想文明。



埃及人擺脫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後,獨立建國,西奈半島成為埃及的一部分,法老們認為這裡除了適合流放異教徒,沒有什麼大用處,於是這裡成為思想最自由的地方。西奈半島的軍事價值伴隨著英國人殖民統治而被挖掘出來,紅海與地中海之間需要一條運河相連來縮短海運距離,英國人拉來了法國人合夥,後來美國人也攪合進來參與蘇伊士運河開發,這裡成為重要經濟軍事戰略要地。

生存還是死亡,這不是一個問題!

1947年聯合國決議在中東設立一個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和一個猶太人國家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國中東地區重要盟友,獲得了更多優質土地資源和社會保障,而土生土長的巴勒斯坦人則被安排到了支離破碎的貧瘠土地上,出於歷史上信仰的恩怨情仇和地緣政治利益考量,阿拉伯國家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不希望不信奉真主的異教徒出現在家門前,這不利於國家安全和統治,於是以色列人為了自己生存空間和國家安全決定奉行先下手為強的戰略。

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決定收回蘇伊士運河運營權國有化,同時禁止以色列人通行蘇伊士運河,這讓正在如火如荼地與阿拉伯聯軍作戰的以色列面臨後勤被切斷危險,於是以色列人找來蘇伊士運河原始股東英國和法國組成聯軍討伐埃及,納賽爾投入30萬總兵力與22萬聯軍對壘,以色列採用蛙跳戰術空軍一個軍部隊實施戰略迂迴包圍埃及軍隊,同時以色列利用先進空軍發動突襲摧毀了刺激空軍,獲得制空權。政治強人納賽爾戰敗,在蘇聯人和美國人的調停下籤署停戰協定,恢復蘇伊士運河通行,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



臥榻之旁, 豈容他人鼾睡。1967年以色列人為了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動發動了戰爭,隨後演變為以色列與阿拉伯消耗戰,雙方停戰後各自開始接受美蘇的軍事裝備,為下次戰爭做準備。但是納賽爾與老阿薩德都咽不下這口氣,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經過了十七年的準備,十七年期間雙方經常搞邊境演習,這都是在迷惑以色列人。機會終於來了,1973年猶太人齋月期間,大部分士兵都放假回家了,只有兩個團的以色列士兵在象徵性執勤,埃及人與敘利亞人突然之間發動排山倒海的進攻,以色列措手不及,西奈半島的被埃及人佔領,戈蘭高地被敘利亞收復。以色列人經歷短暫的懵圈後,迅速恢復過來,全國動員快速集結部隊,同時與埃及敘利亞交戰,以色列從美國人哪裡得到了大筆軍事援助,不久奪回了戈蘭高地(至今牢牢控制在手裡,實時威懾敘利亞),重新佔領西奈半島部分地區,並且攻入埃及國內。



敘利亞和埃及人發動收復失地的作戰,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美國和蘇聯出於各自利益希望他們和平談判解決問題,這種政策對兩國極為不利,沒有人可以在戰敗的情況下獲得談判桌上優勢,第四次中東戰爭讓以色列損失慘重,不得不動用50萬預備役部隊投入作戰,埃及人收復了西奈半島的三分之二以上領土,隨後通過談判收復剩下三分之一的地盤。

以色列人經歷了四次中東戰爭迫切需要休整恢復國力,美國人為了維護中東平衡也積極斡旋各方恢復和平,這是美國輕足跡戰略政策的展現,中東戰爭並不是針對美國,只是關乎區域利益,那麼需要多國部隊和盟國一起應對,況且蘇聯人積極參與進來,美國不便於單槍匹馬應對。同時,西奈半島6.1萬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大多是沙漠地區,不利於人類居住,也沒有重要資源可以開發,防守需要付出巨大代價,以色列駐軍這裡除了繼續遭受埃及人的仇恨,其他沒有什麼好處。



西奈半島註定只是猶太人歇腳的地方,埃及政府全面收回西奈半島後,鑑於其重要軍事政治價值,開始投入巨資開發這裡,修建了供水工程和港口建設及基礎設施,西奈半島如今已經成為埃及旅遊勝地!


唐俊龍55398571


以色列能在中東立足就不錯了,根本沒那個實力佔領西奈半島。一是阿拉伯人不答應,而是美國跟蘇聯不答應!

以色列的生活環境其實挺惡劣的。在建國的當時,英國人劃給以色列的建國區域狹且窄。是一種犬牙加錯的地形,這使得巴勒斯坦人可以從任意地方進攻以色列人。站到山頂上往下扔個炸彈就能炸到市中心。這是英國人的慣用伎倆,他們還挑撥了印巴矛盾。所以以色列開始了單邊行動,他們驅離了這些地方的巴勒斯坦人,通過戰爭把自己的國土連接到了一起,然後儘量變成一個大圓圈,這樣才能保證以色列人的安全,免受阿拉伯人火箭彈襲擊。比如,以色列佔領戈蘭高地就是扼守從東向西進攻的阿拉伯勢力。這些行為雖然是通過戰爭方式取得,但卻是合理的國防需求,蘇聯人也是默認許可的。但是一旦向西奈半島擴張則意義就不同了。那就是純粹的侵略。不僅蘇聯人不答應,美國人也不答應。

以色列曾有佔領西奈半島,但是蘇聯人出手了,因為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後將可以控制蘇伊士運河。於是蘇聯人提供給埃及大量進攻性武器,並直接導致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這次戰爭中以色列損失慘重,併為後來的第五次報復性中東戰爭打下伏筆。

蘇聯人揍以色列可以理解,為何美國也不答應呢?因為美國在中東不只有以色列一個盟友,包括沙特,包括土耳其等國,一個太過強大的以色列會讓這些盟友不安心。所以,美國製止了以色列的行動,甚至一度想要制裁以色列(最終沒通過)。由於美國表明了態度,以色列只能退兵,並與埃及達成協議,以西奈半島不駐軍為條件互相撤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