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爲什麼放棄了西奈半島這麼遼闊而又資源豐富的土地?

一德格天1


以色列最終放棄西奈半島是不得已,此一時彼一時,說到底是以色列沒有做大國的命。儘管至今為止,以色列對於放棄西奈半島還耿耿於懷,悔恨不已。但以色列已經交出去36年了,不可能再企圖以戰爭的方式重新佔領西奈半島了。西奈半島人口稀少,只有36萬。但是有土地面積6.1萬平方公里,是以色列國土面積的三倍。而且西奈半島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南控紅海,北經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





西奈半島資源豐富,僅石油產量每天可達15萬桶,現在約佔埃及石油產量的25%。 因為西奈半島的位置,阿以戰爭以來,經常處於戰火之中。1956年,以色列就試圖佔領西奈半島,被埃及以及在兄弟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以色列被迫撤走。1967年6月5日發生了第三次阿以戰爭,以色列在與埃及的戰爭中軍事侵佔了西奈半島。以色列的這一佔領就是15年時間,直到1982年,以色列在外部環境的壓力下,特別是美國的強大施壓下將西奈半島歸還給了埃及。這其中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當時的以色列雖然依靠美國贏得了阿以戰爭,但是阿以雙方的實力對比形勢根本沒有現在樂觀。以色列在1967年只有274.5萬人口,而以色列獨立建國時人口還不到70萬。而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是150萬,整個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有3000多萬人口。以色列到1982年人口也只有403.1萬,而整個阿拉伯國家人口接近一個億。以色列的土地面積只有2.5萬平方公里,是狹小的彈丸之地。

以色列地理環境險惡,處於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以色列雖然在1967年阿以戰爭取得勝利,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格蘭高地。但是阿拉伯國家除了埃及和敘利亞,還有伊拉克和沙特以及也門和阿聯酋等眾多國家沒有受到戰爭影響,以色列面對的依然是多數敵對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自己並沒有把握,能夠取得對阿拉伯世界的完全勝利,美國更是試圖分裂阿拉伯國家陣營。

二、七十年代正是美蘇冷戰的關鍵時刻,在中東地區美國西方支持以色列,而蘇聯支持的是大多數的阿拉伯國家。1975年美國因為發動的越南戰爭遭到失敗,在對外爭奪中處於收縮和守勢,而蘇聯陣營則相反,處於攻勢擴張狀態。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利用金援手段拉攏了埃及,瓦解了阿拉伯聯盟。美國承諾每年援助埃及21億以上美元,據說30年中埃及拿到了800億美元。埃及從一個反美反以國家,變成了親美國家。

美國為了全球戰略,施加壓力要求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以色列被迫和埃及簽定和平條約。當然美國援助以色列的資金還要多,如果從以色列人口平均,以色列每人每年能夠得到美國500美元的援助。1979年美國是卡特總統,美國方面威脅以色列如果不歸還西奈半島,不與埃及和好,就停止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在這種情況下,1979年3月以色列與埃及簽定和平條約,以色列拖到1982年才把西奈半島歸還出去。

三、正因為世事難料,好像世界上沒有哪一個觀察家準確預測到1991年蘇聯會解體。美國西方不戰而勝,美國北約沒有動用一兵一卒,蘇聯從內部解體了。如果以色列能夠預判到九十年代之後的世界局勢,哪肯定絕對不會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美國也不會這麼積極的慫恿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現在的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已經成為小霸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威脅以色列。擁有1.5億人口的眾多阿拉伯國家,根本形不成威脅。整個阿拉伯國家一盤散沙,伊拉克和敘利亞由於戰爭,現在是自身難保。沙特土豪雖然有點錢,但是倒過去討好以色列。在軍事上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一個都不放在眼裡,以色列現在顧忌的是伊朗。

綜述,以色列雖然強悍,現在仍然佔領著敘利亞的格蘭高地,根本不想歸還。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只能說是猶太人沒有做世界大國的好命,如果西奈半島還在以色列手裡的話,以色列就是一箇中東大國,對世界影響力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亦新湖


假如以色列既佔領著埃及的西奈半島,又佔領著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那麼時至今日,它將在北邊與敘利亞及黎巴嫩真主黨為敵,在南邊則與埃及為敵。而埃及是中東的軍事強國之一。

如果是始終要堅持這樣兩線作戰的話,哪怕美國人再怎麼想幫以色列,以色列恐怕遲早都將亡國。

前四次中東戰爭,埃及軍隊都是阿拉伯軍隊的主力。

而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起初並不順利,後來逐步扭轉了局勢,但戰爭進程並不輕鬆。於是在美國的斡旋下,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西奈半島,從此埃以之間和解了,而埃及也等於就此脫離了蘇聯陣營。而阿拉伯陣營的團結也就此徹底被分化了

這樣,以色列在南邊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專心處理北邊的問題

從軍事形勢上來看,戈蘭高地與西奈半島,以色列只能常保一個,必須放棄一個;敘利亞與埃及兩國,至少得選擇一個國家達成和解。而戈蘭高地對以色列的戰略價值更高,因為戈蘭高地一來是以色列40%的水資源的來源地,二來顯然守住戈蘭高地比守住西奈半島容易得多


建章看世界


以色列這個國家,號稱中東平頭哥。人狠話不多,不服就幹。但是它的地緣政治確實是太差了!平頭哥就算再怎麼厲害,扔到狼窩裡面它也扛不住。不是有人就說過麼:

阿拉伯人失敗一百次,他們還可以再來第一百零一次;猶太人只要失敗一次,以色列就完蛋了

所以除了武力之外,合理的外交斡旋,合理取捨之道,也是以色列能夠在穆斯林的夾縫之中生存下來的必要手段。


所謂的西奈半島,指得是埃及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亞洲部分國土。全境六萬一千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沙丘,氣候乾燥,缺水。居民中大多數是貝都因人,世世代代都以放牧羊群和駱駝為生。這裡歷來就是中東國家的必爭之地,在

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就佔領過半島。只不過當時,以色列的實力還不夠強,在阿拉伯國家的逼迫下,最後撤走了。

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先發制人,再次發動攻勢,佔領了西奈半島。這一次以色列人不打算走了,就在西奈半島上駐紮了下來。此舉導致埃及國內民眾耿耿於懷,發誓要收回西奈半島。於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人也先發制人,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奪回了一部分西奈半島上領土,從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

但是這場戰爭雙方的損失都很慘,埃及和以色列都其實都沒有佔到便宜。照這樣打下去,對以色列很不利!於是關於歸還西奈半島,以及埃及與以色列的邦交正常化,被提上了日程安排。



在美國總統卡特的調解下,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根據這個和平條約:以色列於1980年1月前,先歸還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給埃及,到1982年再歸還三分之一的領土。埃及恢復對西奈半島的全部主權後,埃以雙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關係。同時埃及解除對以色列的禁運,允許以色列的船隻自由通過蘇伊士運河,同時允許向以色列出口石油。雙方建立正常的經濟關係。

那麼以色列把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到底虧不虧呢?從結果上來說,還真的不算虧,理由有四點:

第一,分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

以色列通過歸還西奈半島,成功的惹怒了整個阿拉伯國家聯盟。就在埃以雙方簽署和平條約後,十八個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代表在伊拉克的巴格達舉行會議,通過了

對埃及實行政治、經濟制裁的決議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宣佈中斷同埃及的外交關係!但是埃及為了收復領土,不為所動,仍然堅持恢復了同以色列的外交關係,放棄對以列色的所有禁運措施。

看到這裡,小夥伴心裡應該就清楚了。以色列用一個西奈半島,就成功的分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讓埃及選擇了中立,不再針對自己。這無疑是以色列外交的巨大勝利,阿拉伯國家聯盟外交上的重大失利。



第二、西奈半島並沒有那麼重要。

西奈半島雖然蘊藏有石油、煤、錳、鐵、銅等資源,並且其所產石油的產量還佔了埃及石油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但是西奈半島幾乎都是大荒漠,開發難度很高!以色列也不是靠賣資源生存的國家,西奈半島的自然資源對它來說沒有那麼重要。畢竟以色列自己國內也有大量的沙漠地帶,自己國內的荒漠都沒有開發,哪還有精力去開發什麼西奈半島?

另一方面,如果以色列一直佔著西奈半島不還的話。蘇伊士運河則成為埃及和以色列的邊界線,這條黃金水道也會這樣廢掉,不會給以色列帶來多少的收入。簡而言之,西奈半島的用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第三、戰略性收縮,避免四面為敵。

以色列的國土,本來就是狹長型的,而且還夾在阿拉伯國家中間。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基本上是四面八方全是阿拉伯人的炮火。埃及跟它在西面打,約旦在南面打,敘利亞在北面打,以軍三面作戰,兵力分散,雖然最後都打贏了,但是自己的損失也不小。這種戰爭就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跳得再好也是在刀尖上,絲毫沒有改變以色列糟糕至極的地緣情況。特別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時,阿拉伯人複製了以色列的打法,以軍被埃及和敘利亞的兩面夾擊打的手足無措,差點就把沒爹給的原子彈拿出來用了。


以色列當時僅三百萬人口,周圍的國家,光一個埃及就有四千萬人口。算上其它的阿拉伯國家,人口是它的幾十倍。以色列的軍隊就算再精良,阿拉伯國家只要以十換一,也足以把以色列軍隊徹底打光光。

所以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這種多面作戰不是辦法,必須要改善自己的地緣政治劣勢才能生存。畢竟多佔幾塊領土,也沒有什麼卵用。就算以色列能夠將整個地中海西岸的黎巴嫩、約旦、敘利亞都佔了,也無法改變它被阿拉伯人四面包圍的現實。因此,退還一些不重要的領土,讓自己不再四面為敵才是明智之舉



第四,改善國際形象。

以色列的中東平頭哥的外號,其實並不是什麼好名聲。在其它的地區,比如本朝的官媒,那把以色列罵的可不是一般的狠!

戰爭不是遊戲,沒有戰爭是不死人的。對於交戰國的雙方的老百姓來說,不存在勝利者。以色列主動的示好,可以讓阿拉伯國家明白一個道理:整個中東地區不過是美蘇兩國遊戲的棋子,不管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怎麼打,吃虧的都是自己。並且這場戰爭是沒有結果的,因為只要美蘇兩國繼續冷戰,它們就會竭力保持中東地區的均勢。不把中東老百姓的血流乾,美蘇不會罷手

埃及總統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他不顧所有阿拉伯人的反對,開啟了與以色列人的和談。以色列當然不能拒絕,因為這是第一個向他們伸出橄欖枝的阿拉伯國家,也是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以來第一個和平機遇。埃及提出的條件就是以色列交還之前佔領的西奈半島,這對於以色列而言,簡直是天上掉餡餅。沒有理由不接受。

以色列總理拉賓因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所作的努力,後來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對於改善以色列的國際形象,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總的來說,多一塊領土固然是好的。但是對於以色列這種夾縫中求生存國家來說,生存下去才王道。用一個西奈半島,換取更好的戰略環境,這才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合理選擇。現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已經有了不少的交流和溝通,雖然還是小規模的衝突的不斷,但大規模的戰爭沒有了。以色列也能夠將精力重點放在自身的發展上,現在以色列的人均GDP高達四萬美元,妥妥的發達國家水平。

若是以色列當初沒有接受埃及的提議,或許等待以色列的將會是第五次或者第六次中東戰爭中,照這麼打下去,以色列就算不會滅亡,也會被阿拉伯國家打的半殘,哪有現在取得的經濟成就?



作為一個西瓜群眾,我個人很慶幸猶太人把復國的地點選在了中東。如果當初猶太人把地點選在俄羅斯遠東或者非洲的烏干達建國,那或許現在的以列色國就是一個世界大國了,讓人不寒而慄的大國!


Mer86


以色列為何放棄了西奈半島這麼遼闊而又資源豐富的土地?

西奈半島遼闊資源又豐富?這要怎麼看了,西奈半島氣候、環境與中東大部分地區都是差不多,與以色列的國土環境也是半斤八兩,內有大片沙漠,不太適宜人居住,而地下礦產資源的確不少。說道遼闊,比起以色列那可是遼闊多了,以色列目前實際控制國土不過2.5萬平方公里,而西奈半島面積達到6.1萬平方公里,是以色列面積的2.5倍。要問這麼大這麼好的地方,為何以色列佔領又撤出了呢?

(一)其實以色列也是沒有辦法,以色列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東戰爭上取得勝利,但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聯合英法兩國發動的,目的要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雖然最後取得軍事行動上的勝利,但以色列卻沒有獲得自己背後最大靠山美國的支持,甚至另一位超級大國蘇聯也參與進來,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下,最後結果是英法兩國勢力退出中東,以色列也撤出西奈半島,埃及雖然沒有取得軍事勝利,卻取得蘇伊士運河控制權與西奈半島。

(二)西奈半島雖然在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上被以色列徹底佔領,但這次是以色列獨立與阿拉伯國家進行軍事行動的,還是沒有美國的支持,而且促使阿拉伯國家形成一個穩定的抗擊以色列的聯盟,導致以色列腹背受敵,外部環境壓力非常大。而且1973年埃及發動十月戰爭,打敗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到1979年,以色列與埃及最終締結和平條約,1982年以色列正式全部撤出西奈半島。阿拉伯國家抗擊以色列聯盟也隨之解散,埃及更是被其他阿拉伯國家視為叛徒,以色列也不是白撤出,有利益交換的。

(三)埃及實力不弱。西奈半島可是屬於埃及的領土,1952年納賽爾政變上臺,埃及在之後的阿拉伯國家頗有阿拉伯盟主的身份,多次組織阿拉伯國家抗擊以色列,在1973年的十月戰爭更是打敗以色列,證明當時埃及的綜合國力不弱,以色列想要長期佔領一個阿拉伯世界的強國土地是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完全是無奈之舉,非不願也,實不能也。如果但凡有一絲可能獨佔廣闊的西奈半島,為猶太民族預留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土地抱有強烈危機感的以色列人都不會輕易放棄。

首先,阿拉伯國家絕不會允許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

發生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為蘇伊士運河戰爭或是西奈半島戰役、卡代什行動。這次軍事行動完全是英國、法國不甘心獨立的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聯合以色列進行的一場軍事行動。但是當時的英國、法國剛剛經過二戰實力大不如前,以色列雖然在美國的支持下,軍事實力領先阿拉伯世界,但是差距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當時的埃及既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國家,又是蘇聯在中東地區的堅定盟友。更何況,西奈半島扼守蘇伊士運河一側,如果以色列長期佔據西奈半島,勢必嚴重影響埃及的經濟利益,損害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政治聲譽。埃及一定會全力以赴,聯合其他阿拉伯國際與以色列戰鬥到底。雖然阿拉伯國家軍事實力不濟可能難以撼動以色列,但是當時以色列的實力也不足以支撐與阿拉伯國家全線作戰,如果陷入長期的戰爭和對抗之中,對於剛剛獨立的以色列也會非常不利。

(納賽爾與赫魯曉夫)

更重要的是,美國、蘇聯堅決反對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

第二次中東戰爭的主謀是英國,目的是恢復英國在中東地區的傳統霸權。這一做法並不符合二戰後新興的美國、蘇聯的利益。對於美、蘇兩強而言,蘇伊士運河在實力平平的埃及手中,明顯要好過仍然控制在英國人、法國人手中。如果以色列長期佔據西奈半島,肯定會導致阿以雙方圍繞蘇伊士運河展開反覆爭奪,影響運河航運,也會影響美蘇兩國的經濟利益。因此在戰爭之初,美國和蘇聯就旗幟鮮明的反對以色列搶佔西奈半島的軍事行動。

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直接致電英國首相艾登,要求英法撤軍。同時,美國還在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議案要求英法撤軍,遭到英法兩國否決後又敦促聯合國大會召開緊急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停止戰爭並從埃及撤除所有外國軍隊。在

經濟上,美國還故意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大幅貶值15%,同時否決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申請,停止向英國的經濟援助。而蘇聯更是直接威脅英國,如果不撤軍就將動用核武器打擊英國。

以色列同時觸犯了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利益,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衝擊時評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是被迫無奈,也是形勢所逼。在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都是勝者,但是在10月戰爭以後,以色列雖然勝利,最終還是失去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而埃及在美國與蘇聯的斡旋下,慘勝奪回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這樣藉助開放運河,對世界各國表明態度,如果以色列不歸還奪去的領土(西奈半島),埃及將一直戰鬥下去,而世界的重要運河也會再次關閉。


以色列發現,阿拉伯國家中,埃及的實力最強,每次中東戰爭都是以埃及為中心發動,如果搞定埃及,這樣以色列在中東的生存條件可以大大的改善,少了一個強大的敵人,以色列就可以專心面對其他的阿拉伯國家。同時,美國總統卡特也在積極推進中東和平,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提出了由土地換取和平。


當時西奈半島雖然面積很大,資源很多,但也很荒涼。當地

氣候炎熱乾燥,植被稀少,僅在幹谷處生長有刺灌木和草本植物。除了北部海岸平原的新灌溉區外,西奈沙漠的植被生命大多短暫,但南部陡坡及北部高原上長有多年生灌木。多汁及耐鹽植物生長在次沙漠的海岸平原,藥用及秣料植物則分佈廣泛。半島上動物稀少,代表性的種類包括有高地山羊、羚羊、沙狐、豹、野貓、胡狼、野兔、蝟及鼴鼠等。留鳥有隼和雕,候鳥則有鶉、山鶉及松雞等。環境惡劣的地方地下資源豐富,錳礦儲量估計有900萬至1400萬噸,還有煤、石膏、雲母、粘土、銅、磷酸鹽、鐵和稀有金屬鈷、鉛、鋅等。現在沿蘇伊士灣海岸一帶發現了新油田,成了埃及的重要石油基地。


經過權衡,以色列方面還是決定歸還相當於以色列國土面積的西奈半島,讓以色列與埃及真正獲得和平,減少埃及對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的支持。這樣反過來就可以讓以色列騰出實現其他的戰略目標。最終,以色列與埃及簽訂戴維營協議,埃及與以色列實現和平,而以色列歸還了西奈半島。埃及忠實地執行了戴維營協議,就算海灣戰爭期間,也是牢牢地保持中立。


以色列在戴維營協議之後,還曾經與敘利亞秘密會談,準備歸還戈蘭高地換取和平,但敘利亞的實力不及埃及,以及冷戰的結束最終沒有達成協議,這也是為以後以色列人後悔歸還西奈半島埋下伏筆,因為之後埃及國內動盪,很多人認為不歸還西奈半島以色列也可以達成戰略目標。筆者不是這樣認為,因為以色列讓了一步,歸還了領土,但以色列贏得國際空間,這樣對阿拉伯各國的各個擊破條件才能成熟。沒有第一步,哪裡會有今天的局面?


橋本看日本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西奈半島是位於亞洲和非洲交界處的三角形半島,人口約60萬,面積6.1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是炎熱乾燥植被稀少的沙漠,人口承載能力非常有限。

戈蘭高地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以色列40%的淡水來自於戈蘭高地;戰略高地,易守難攻,只要守住了戈蘭高地,最有戰鬥力的敘利亞部隊就無法進入以色列,是天然屏障。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奪得西奈半島。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敘利亞,奪得戈蘭高地。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敘利亞,粉碎了他們奪回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的企圖。

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獲勝後,向敗者埃及退回西奈半島原因如下:

1、從國際角度來看,以色列通過戰爭手段佔領西奈半島,本身就是違反國際法的。不可能把它變為自己領土,放棄是必然的。

2、如以色列想同時佔用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則四面楚敵,北是黎巴嫩真主黨,東北是敘利亞、東面約旦,西南是埃及。以色列為了長期和平,就要消除,至少要減少敵對國家,和埃及媾和可以解決以色列長期面對的兩線作戰態勢。

3、西奈半島的沙漠荒漠地形決定了它承載人口的能力有限,經濟上會消耗以色列大量資源接濟幾十萬半遊牧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國內軍隊規模有限,以色列內的蓋夫沙漠和西奈沙漠對以色列的防禦構成壓力。政治上樹了埃及這個強敵、軍事上就必須消耗大量資源防守埃及,不利於消化已經取得的戈蘭高地和巴勒斯坦各個居民聚居區。

4、以色列是美國等為避免伊斯蘭教國家發展成歐盟之類的同盟體而安插在阿拉伯世界的一顆釘子,以利於美國掌控中東地區石油資源。地中海是歐洲的後花園,蘇伊士運河是歐洲經濟的生命線,所以以色列不可亡國。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更符合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群體的利益。

5、當時以色列羽翼未豐,雖僥倖打贏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認識到和阿拉伯國家長期對質,不利於以色列的發展。美國因長期深陷越南戰爭,也無力再支持以色列對抗阿拉伯國家。埃以雙方合好,符合中東的長遠利益。

1978年9月6日一9月17日,美國總統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戰爭中佔領的西奈半島,埃及承認了以色列。中東迎來了和平的第一道曙光,奠定了土地換和平的基礎。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考慮到西奈半島本身的條件,放棄後沒有強大對手的挑戰同時獲得國際社會承認,並給國內帶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全,最終選擇和埃及達成和解,放棄了西奈半島是正確的。


美麗青春您真痘


以色列兩次佔領過西奈半島,分別是1956年和1967年,西奈半島地理位置顯著,聯結亞非兩洲,另外有蘇伊士運河這個重要的運輸樞紐,再加上西奈半島上資源十分豐富,含有大量的石油資源以及鐵錳等金屬資源。對於這麼有利的條件,以色列明明佔領過西奈半島兩次,為什麼又都放棄了呢?

(注意上圖是半島南端,這裡降水充足適宜居住)

其實沒有哪個國家會主動放棄對本國有利的利益的,以色列之所以兩次佔領西奈半島最終又都放棄繼續佔領,實屬無奈。

早在1956年以色列就佔領過西奈半島,其實當時以色列是在英法的支持下才敢出兵佔領的,再加上當時三國發動的入侵埃及的戰爭,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對此採取反對打壓的態度,其實美蘇採取反對意見都是明顯的為了本國的利益,美國是為了抑制再次世界大戰的興起並趁機奪取蘇伊士運河控制權,蘇聯是為了轉移世界人民的關注點與西方對抗等等,所以由於美蘇兩個大國的聯合鎮壓,再加上大國的持續威脅,以色列只好無奈放手自己垂涎已久的西奈半島。

(佔領西奈半島是全體以色列人的期望,軍隊尤其如此)

以色列在1967年再一次佔領過西奈半島,其實這次佔領是由美蘇兩個在背後操作的,美國強烈幫扶以色列,而蘇聯只得幫助埃及,有了大國的依靠,以色列如意的佔領了西奈半島十幾年,但是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再一次放棄了西奈半島。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個方面是自從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世界上的輿論壓力就很重,導致以色列的國際地位下降,外交也是處處碰壁;

(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導致蘇伊士運河無法正常使用)

最重要的是在佔領期間世界上重要的蘇伊士運河不再進行運轉,各國的貿易受到威脅,所以紛紛給以色列施壓。尤其是美國這個推動全球化的國家,最受不了蘇伊士運河被堵,美國帶頭取消了對以色列的支援,強烈要求它歸還西奈半島;另一個方面由於以色列這個國家本來經濟實力、人口數量等在當時都還不算出眾,佔領西奈半島後受到阿拉伯國家全所未有的抵制本國的經濟遭到重創,所以在種種壓力下,以色列再次放棄實屬無奈。

兩次佔領兩次放棄,可以看出以色列弱小、無奈的一面。


利刃軍事


聖凱瑟琳修道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聖凱瑟琳修道院列為人類文化遺產,這個位於西奈半島最高峰下的修道院融匯了基督教,天主教與猶太教的文化基因,摩西帶領猶太人在這裡創立摩西十誡,這裡被以色列人稱為聖地。猶太人從這裡結束幾千年的流浪,在摩西的帶領下回歸故土,埃及法老多美西斯二世則從這裡出發征服了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家。

西奈半島承載著宗教的記憶和政治軍事戰略要地雙重責任,信仰是為了啟迪智慧和精神,宗教把人類文明進步發展到一個哲學冥思的境界,曾經無數的苦行僧和衛道士及傳教者在這裡流通亞洲與非洲和歐洲的思想文明。



埃及人擺脫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後,獨立建國,西奈半島成為埃及的一部分,法老們認為這裡除了適合流放異教徒,沒有什麼大用處,於是這裡成為思想最自由的地方。西奈半島的軍事價值伴隨著英國人殖民統治而被挖掘出來,紅海與地中海之間需要一條運河相連來縮短海運距離,英國人拉來了法國人合夥,後來美國人也攪合進來參與蘇伊士運河開發,這裡成為重要經濟軍事戰略要地。

生存還是死亡,這不是一個問題!

1947年聯合國決議在中東設立一個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和一個猶太人國家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國中東地區重要盟友,獲得了更多優質土地資源和社會保障,而土生土長的巴勒斯坦人則被安排到了支離破碎的貧瘠土地上,出於歷史上信仰的恩怨情仇和地緣政治利益考量,阿拉伯國家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不希望不信奉真主的異教徒出現在家門前,這不利於國家安全和統治,於是以色列人為了自己生存空間和國家安全決定奉行先下手為強的戰略。

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決定收回蘇伊士運河運營權國有化,同時禁止以色列人通行蘇伊士運河,這讓正在如火如荼地與阿拉伯聯軍作戰的以色列面臨後勤被切斷危險,於是以色列人找來蘇伊士運河原始股東英國和法國組成聯軍討伐埃及,納賽爾投入30萬總兵力與22萬聯軍對壘,以色列採用蛙跳戰術空軍一個軍部隊實施戰略迂迴包圍埃及軍隊,同時以色列利用先進空軍發動突襲摧毀了刺激空軍,獲得制空權。政治強人納賽爾戰敗,在蘇聯人和美國人的調停下籤署停戰協定,恢復蘇伊士運河通行,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



臥榻之旁, 豈容他人鼾睡。1967年以色列人為了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動發動了戰爭,隨後演變為以色列與阿拉伯消耗戰,雙方停戰後各自開始接受美蘇的軍事裝備,為下次戰爭做準備。但是納賽爾與老阿薩德都咽不下這口氣,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經過了十七年的準備,十七年期間雙方經常搞邊境演習,這都是在迷惑以色列人。機會終於來了,1973年猶太人齋月期間,大部分士兵都放假回家了,只有兩個團的以色列士兵在象徵性執勤,埃及人與敘利亞人突然之間發動排山倒海的進攻,以色列措手不及,西奈半島的被埃及人佔領,戈蘭高地被敘利亞收復。以色列人經歷短暫的懵圈後,迅速恢復過來,全國動員快速集結部隊,同時與埃及敘利亞交戰,以色列從美國人哪裡得到了大筆軍事援助,不久奪回了戈蘭高地(至今牢牢控制在手裡,實時威懾敘利亞),重新佔領西奈半島部分地區,並且攻入埃及國內。



敘利亞和埃及人發動收復失地的作戰,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美國和蘇聯出於各自利益希望他們和平談判解決問題,這種政策對兩國極為不利,沒有人可以在戰敗的情況下獲得談判桌上優勢,第四次中東戰爭讓以色列損失慘重,不得不動用50萬預備役部隊投入作戰,埃及人收復了西奈半島的三分之二以上領土,隨後通過談判收復剩下三分之一的地盤。

以色列人經歷了四次中東戰爭迫切需要休整恢復國力,美國人為了維護中東平衡也積極斡旋各方恢復和平,這是美國輕足跡戰略政策的展現,中東戰爭並不是針對美國,只是關乎區域利益,那麼需要多國部隊和盟國一起應對,況且蘇聯人積極參與進來,美國不便於單槍匹馬應對。同時,西奈半島6.1萬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大多是沙漠地區,不利於人類居住,也沒有重要資源可以開發,防守需要付出巨大代價,以色列駐軍這裡除了繼續遭受埃及人的仇恨,其他沒有什麼好處。



西奈半島註定只是猶太人歇腳的地方,埃及政府全面收回西奈半島後,鑑於其重要軍事政治價值,開始投入巨資開發這裡,修建了供水工程和港口建設及基礎設施,西奈半島如今已經成為埃及旅遊勝地!


唐俊龍55398571


在1967年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一次輝煌的戰例。這一役中,以色列僅用六天就佔領了原由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整個西奈半島,以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但幾個月後,以色列最終同意撤出戰爭中所佔領的土地,其中就包括西奈半島。為什麼呢?原因大致有三。

從戰術層面來看,以色列先發制人,在戰爭中出其不意,迅速取得了戰果。但埃及等國實力依舊尚足,而且縱深優於以色列。之前以色列只需要防守自己的狹長領土,現在佔據的土地突然擴張了一倍多,兵力與武器部署就明顯吃緊。以色列見好就收,退還這部領土以謀取其它利益,好過在未來消耗大量的軍費去守這一片新土地。

從戰爭層面來看,以色列的目的不是佔領這一片領土,而是讓阿拉伯世界接受“猶太國家在中東地區存在”這個事實,而第三次中東戰爭的速勝已經完成了這個目的。以色列有著明確的領土要求,它發動戰爭不是為了“擴張”,而是為了求生存。

從戰略層面來看,以色列必須面對周圍領土、人口比它多幾百甚至千倍的阿拉伯國家。如果它在此時在這些國家面前表現出了擴張主義,那各國為自保,必然會同仇敵愾。如果以色列表現出只對巴基斯坦感興趣,那會有一些打不過以色列的國家,迴歸到事不關已的狀態。只要阿拉伯世界不團結,以色列就能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