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以色列為什麼放棄了西奈半島這麼遼闊而又資源豐富的土地?

一德格天1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完全是無奈之舉,非不願也,實不能也。如果但凡有一絲可能獨佔廣闊的西奈半島,為猶太民族預留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土地抱有強烈危機感的以色列人都不會輕易放棄。

首先,阿拉伯國家絕不會允許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

發生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為蘇伊士運河戰爭或是西奈半島戰役、卡代什行動。這次軍事行動完全是英國、法國不甘心獨立的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聯合以色列進行的一場軍事行動。但是當時的英國、法國剛剛經過二戰實力大不如前,以色列雖然在美國的支持下,軍事實力領先阿拉伯世界,但是差距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當時的埃及既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國家,又是蘇聯在中東地區的堅定盟友。更何況,西奈半島扼守蘇伊士運河一側,如果以色列長期佔據西奈半島,勢必嚴重影響埃及的經濟利益,損害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政治聲譽。埃及一定會全力以赴,聯合其他阿拉伯國際與以色列戰鬥到底。雖然阿拉伯國家軍事實力不濟可能難以撼動以色列,但是當時以色列的實力也不足以支撐與阿拉伯國家全線作戰,如果陷入長期的戰爭和對抗之中,對於剛剛獨立的以色列也會非常不利。

(納賽爾與赫魯曉夫)

更重要的是,美國、蘇聯堅決反對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

第二次中東戰爭的主謀是英國,目的是恢復英國在中東地區的傳統霸權。這一做法並不符合二戰後新興的美國、蘇聯的利益。對於美、蘇兩強而言,蘇伊士運河在實力平平的埃及手中,明顯要好過仍然控制在英國人、法國人手中。如果以色列長期佔據西奈半島,肯定會導致阿以雙方圍繞蘇伊士運河展開反覆爭奪,影響運河航運,也會影響美蘇兩國的經濟利益。因此在戰爭之初,美國和蘇聯就旗幟鮮明的反對以色列搶佔西奈半島的軍事行動。

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直接致電英國首相艾登,要求英法撤軍。同時,美國還在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議案要求英法撤軍,遭到英法兩國否決後又敦促聯合國大會召開緊急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停止戰爭並從埃及撤除所有外國軍隊。在經濟上,美國還故意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大幅貶值15%,同時否決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申請,停止向英國的經濟援助。而蘇聯更是直接威脅英國,如果不撤軍就將動用核武器打擊英國。

以色列同時觸犯了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利益,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衝擊時評


以色列能在中東立足就不錯了,根本沒那個實力佔領西奈半島。一是阿拉伯人不答應,而是美國跟蘇聯不答應!

以色列的生活環境其實挺惡劣的。在建國的當時,英國人劃給以色列的建國區域狹且窄。是一種犬牙加錯的地形,這使得巴勒斯坦人可以從任意地方進攻以色列人。站到山頂上往下扔個炸彈就能炸到市中心。這是英國人的慣用伎倆,他們還挑撥了印巴矛盾。所以以色列開始了單邊行動,他們驅離了這些地方的巴勒斯坦人,通過戰爭把自己的國土連接到了一起,然後儘量變成一個大圓圈,這樣才能保證以色列人的安全,免受阿拉伯人火箭彈襲擊。比如,以色列佔領戈蘭高地就是扼守從東向西進攻的阿拉伯勢力。這些行為雖然是通過戰爭方式取得,但卻是合理的國防需求,蘇聯人也是默認許可的。但是一旦向西奈半島擴張則意義就不同了。那就是純粹的侵略。不僅蘇聯人不答應,美國人也不答應。

以色列曾有佔領西奈半島,但是蘇聯人出手了,因為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後將可以控制蘇伊士運河。於是蘇聯人提供給埃及大量進攻性武器,並直接導致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這次戰爭中以色列損失慘重,併為後來的第五次報復性中東戰爭打下伏筆。

蘇聯人揍以色列可以理解,為何美國也不答應呢?因為美國在中東不只有以色列一個盟友,包括沙特,包括土耳其等國,一個太過強大的以色列會讓這些盟友不安心。所以,美國製止了以色列的行動,甚至一度想要制裁以色列(最終沒通過)。由於美國表明了態度,以色列只能退兵,並與埃及達成協議,以西奈半島不駐軍為條件互相撤軍。


優己


以色列,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了。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對以色列這個國家是沒啥好印象的,畢竟官媒宣傳的都是以色列如何挑起戰爭之類的。

說起以色列,可以稱之為中東小霸王了,把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摁地上打的死去活來的。

連續幾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聯盟都沒佔到什麼便宜。

說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由來已久了,原本猶太人確實是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原住居民,不過那也是很久遠的歷史了,後來被羅馬滅了國,所以猶太人也就成了無國家的民族。

可是隨著二戰等等的事件發生,猶太人興起了復國運動。

復國運動一興起,阿拉伯人不樂意了。雖然曾經你猶太人在這個土地上生活過,但是被消滅了,這塊地現在是我們的,你們是有錢,買我們的地可以,但是要用我們的地建國就過分了。

然後加劇了矛盾就開始猶太人所說的獨立戰爭。當時猶太人剛剛建國,都是民兵組織,可想而知戰爭初期是被阿拉伯國家打的死去活來。

最後以色列挺不住了,找聯合國要求停戰幾天,就用短短几天時間,全世界的猶太人財閥都動了起來,源源不斷的高科技軍備被運進中東,包括美國的各種先進裝備。

可想而知,阿拉伯國家的下場有多慘。

自那以後以色列就正式建國,然後以後發生的中東戰爭基本上都是把阿拉伯國家摁地上打。

在戰爭期間以色列不是沒有擴張曾佔領了西奈半島,但是迫於國際壓力和埃及的反擊,不得不還了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是中東唯一一個發達國家。連年戰亂,以色列是越打越有錢,越打越兇猛。

而這幾個老對手阿拉伯國家,一個個是成了歪果裂棗,逐漸衰落。

不得不說背後有濃重的大國背景。而且美國對以色列也不是單純的照顧小弟,美國讓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在別人的國家建國,並且支持它這樣的小國研發核武器,最新最先進的軍備給它用。

美國總統換了一茬又一茬,不管哪個總統在政策方面和以色列的關係都是如膠似漆。

可以想像在美國的猶太人有多大的影響力,從政治精英到華爾街金融大鱷,或是好萊塢媒體大亨,都有猶太人的影子。

雖然說以色列是個小國,而且迫於種種原因,無法去開拓淨土。

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阿拉伯國家完全不是這個小國的對手,並且日漸被其削弱。





李子熱評


埃及的西奈半島對以色列有著特殊的宗教情感意義,以及無可替代的戰略意義。這裡有摩西接受“十誡”的摩西山(穆薩山)、摩西泉和聖凱瑟琳修道院等聖地。

以色列自建國之初就國土面積小而狹長,不便於防守,是易攻難守,周邊虎視眈眈的阿拉伯人可以從不同方向發起攻擊。因此,拓展戰略生存空間對當時的以色列來說極其重要。

在以色列建國之前,猶太人就制訂了大以色列計劃,其中不僅包括西奈半島,甚至一直延長到埃及的南部地區,可謂雄心勃勃,野心不小。

以色列在戰爭中曾經成功佔領了西奈半島,那為什麼最終又放棄了呢?

我們曾經和網友朋友們多次提到,以色列在中東建國有先天不足的缺點。周邊都是結有世仇的阿拉伯人,自身土地面積小,人口也少,靠自身的努力生存十分不易,如果不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提供幫助,以色列人早被阿拉伯人趕到地中海餵魚了。

西奈半島除中部有山區外,其他地區地勢均很平坦,不利防守,這也是以色列放棄的原因之一。以色列修築的被認為固若金湯的巴列夫防線不也很快被高壓水槍就摧毀了嗎!

埃及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十幾倍於以色列,長期消耗下去以色列根本吃不消。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以色列背後的美國和埃及背後的蘇聯不答應,雙方進行了妥協。

眾所周知,埃及地跨亞非兩洲,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後,不僅直接威脅世界主要航運大動脈——蘇伊士運河,而且與埃及首都開羅隔河相望,這是蘇聯和埃及,以及阿拉伯世界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戰火勢必重燃。

美國如果要滿足以色列的國土擴張,勢必要投入巨大的戰爭資源,這種局面是美國其他地區盟友土耳其和沙特等不願意看到的,以色列的不斷擴張不符合地區其他大國的地緣利益。

因此,埃及和以色列最終在美國的戴維營簽署了和平協議,陸續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

以色列再厲害,再霸道,也終究是大國在中東博弈的一枚棋子,這就是宿命。


埃及微生活


假如以色列既佔領著埃及的西奈半島,又佔領著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那麼時至今日,它將在北邊與敘利亞及黎巴嫩真主黨為敵,在南邊則與埃及為敵。而埃及是中東的軍事強國之一。

如果是始終要堅持這樣兩線作戰的話,哪怕美國人再怎麼想幫以色列,以色列恐怕遲早都將亡國。

前四次中東戰爭,埃及軍隊都是阿拉伯軍隊的主力。

而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起初並不順利,後來逐步扭轉了局勢,但戰爭進程並不輕鬆。於是在美國的斡旋下,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西奈半島,從此埃以之間和解了,而埃及也等於就此脫離了蘇聯陣營。而阿拉伯陣營的團結也就此徹底被分化了。

這樣,以色列在南邊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專心處理北邊的問題。

從軍事形勢上來看,戈蘭高地與西奈半島,以色列只能常保一個,必須放棄一個;敘利亞與埃及兩國,至少得選擇一個國家達成和解。而戈蘭高地對以色列的戰略價值更高,因為戈蘭高地一來是以色列40%的水資源的來源地,二來顯然守住戈蘭高地比守住西奈半島容易得多。


建章君


在1967年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一次輝煌的戰例。這一役中,以色列僅用六天就佔領了原由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整個西奈半島,以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但幾個月後,以色列最終同意撤出戰爭中所佔領的土地,其中就包括西奈半島。為什麼呢?原因大致有三。

從戰術層面來看,以色列先發制人,在戰爭中出其不意,迅速取得了戰果。但埃及等國實力依舊尚足,而且縱深優於以色列。之前以色列只需要防守自己的狹長領土,現在佔據的土地突然擴張了一倍多,兵力與武器部署就明顯吃緊。以色列見好就收,退還這部領土以謀取其它利益,好過在未來消耗大量的軍費去守這一片新土地。

從戰爭層面來看,以色列的目的不是佔領這一片領土,而是讓阿拉伯世界接受“猶太國家在中東地區存在”這個事實,而第三次中東戰爭的速勝已經完成了這個目的。以色列有著明確的領土要求,它發動戰爭不是為了“擴張”,而是為了求生存。

從戰略層面來看,以色列必須面對周圍領土、人口比它多幾百甚至千倍的阿拉伯國家。如果它在此時在這些國家面前表現出了擴張主義,那各國為自保,必然會同仇敵愾。如果以色列表現出只對巴基斯坦感興趣,那會有一些打不過以色列的國家,迴歸到事不關已的狀態。只要阿拉伯世界不團結,以色列就能生存下去。


切割地球


西奈半島是非洲大陸和中東的橋樑,面積達到6.1萬平方公里,是以色列領土的3倍。對於以色列來說,得到西奈半島,是成為大國的第一步,得不到就失去了成為大國的資本。歷史上西奈半島幾次佔領了西奈半島,可最後逼不得已都退出去了,以色列總統甚至還因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以色列為什麼放棄西奈半島?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以色列也沒有辦法,這個世界上哪有貓不吃魚的,涉及到國家利益誰又願意放棄,以色列選擇放棄西奈半島實在是無奈之舉。

前兩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雖然贏得了勝利,但失去了盟友的支持,當時蘇聯進入中東支持埃及,這給與了以色列足夠大的壓力。在政治博弈下,最後,埃及雖然沒有取得勝利,但蘇伊士河的控制權和西奈半島卻全都收入囊中。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已經完全佔領了西奈半島,但這一次的戰爭以色列並沒有獲得美國的支持。阿拉伯國家的空前統一使得以色列雖然贏得了勝利,卻也不敢盲目擴大戰果。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簽訂和平條約,1982年以色列迫於無奈只好撤出西奈半島。


對於以色列來講,沒有西奈半島,永遠都只是中東的一個小國,舞臺永遠只有那麼大,可外部環境限制住了以色列獲得西奈半島,以色列自己也是十分頭疼。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點個贊,關注一下我,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西奈半島本就是別人阿拉伯人的,以色列猶太人蠢蠢欲動一直想佔為己有,這樣可以大大擴張猶太勢力,但沒想到的是這塊風水寶地阿拉伯人拼死也不退讓,聯合國也沒有國家願意承認這裡是以色列的國土,就這樣猶太人厚著臉皮又退了回去。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是它在當時局勢下的無奈之舉。因為對內而言它綜合實力不夠強大,對外還承受著來自國際和蘇聯、美國三方面的壓力和威脅。所以在權衡利弊之後放棄西奈半島,這也是以色列在當時的明智之舉。

首先,以色列通過幾次中東戰爭,最終以武力奪取了西奈半島,但是戰爭所付出的代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它的經濟和軍事發展。並且以色列當時的行為違反了國際社會的既定規則,遭到來自多方的反對和譴責,迫於當時的壓力以色列放棄了西奈半島。

其次,第二次中東戰爭是由英國發起,是因為英法不甘心埃及穩坐阿拉伯世界領袖的位置,也對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而心存嫉恨,所以為了恢復英國在中東的霸權地位,也為了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便聯合以色列進行了這場軍事行動,最後以色列佔據了西奈半島。

但是因為蘇伊士運河就在西奈半島的一側,所以以色列長期佔據西奈半島勢必會影響埃及的經濟利益,從而整個阿拉伯世界會和以色列戰鬥到底。而圍繞蘇伊士運河開展的反覆爭奪會而波及美俄在此的經濟利益,在美國和蘇聯的強烈反對下以色列不得不放棄。

最後,因為當時以色列軍事實力以及綜合實力都沒有現在強,美國的支持也只在不觸及它利益的前提下,所以靠不住。與其四面樹敵還不如放棄西奈半島和埃及達成協議,這給以色列的和平穩定帶來了長足的發展。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西奈半島是位於亞洲和非洲交界處的三角形半島,人口約60萬,面積6.1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是炎熱乾燥植被稀少的沙漠,人口承載能力非常有限。

戈蘭高地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以色列40%的淡水來自於戈蘭高地;戰略高地,易守難攻,只要守住了戈蘭高地,最有戰鬥力的敘利亞部隊就無法進入以色列,是天然屏障。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奪得西奈半島。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敘利亞,奪得戈蘭高地。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敘利亞,粉碎了他們奪回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的企圖。

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獲勝後,向敗者埃及退回西奈半島原因如下:

1、從國際角度來看,以色列通過戰爭手段佔領西奈半島,本身就是違反國際法的。不可能把它變為自己領土,放棄是必然的。

2、如以色列想同時佔用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則四面楚敵,北是黎巴嫩真主黨,東北是敘利亞、東面約旦,西南是埃及。以色列為了長期和平,就要消除,至少要減少敵對國家,和埃及媾和可以解決以色列長期面對的兩線作戰態勢。

3、西奈半島的沙漠荒漠地形決定了它承載人口的能力有限,經濟上會消耗以色列大量資源接濟幾十萬半遊牧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國內軍隊規模有限,以色列內的蓋夫沙漠和西奈沙漠對以色列的防禦構成壓力。政治上樹了埃及這個強敵、軍事上就必須消耗大量資源防守埃及,不利於消化已經取得的戈蘭高地和巴勒斯坦各個居民聚居區。

4、以色列是美國等為避免伊斯蘭教國家發展成歐盟之類的同盟體而安插在阿拉伯世界的一顆釘子,以利於美國掌控中東地區石油資源。地中海是歐洲的後花園,蘇伊士運河是歐洲經濟的生命線,所以以色列不可亡國。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更符合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群體的利益。

5、當時以色列羽翼未豐,雖僥倖打贏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認識到和阿拉伯國家長期對質,不利於以色列的發展。美國因長期深陷越南戰爭,也無力再支持以色列對抗阿拉伯國家。埃以雙方合好,符合中東的長遠利益。

1978年9月6日一9月17日,美國總統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戰爭中佔領的西奈半島,埃及承認了以色列。中東迎來了和平的第一道曙光,奠定了土地換和平的基礎。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考慮到西奈半島本身的條件,放棄後沒有強大對手的挑戰同時獲得國際社會承認,並給國內帶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全,最終選擇和埃及達成和解,放棄了西奈半島是正確的。


美麗青春您真痘


以色列曾兩次佔領西奈半島。第一次是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第二次是1967年開始後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兩度佔有西奈半島,也兩次放棄西奈半島。

1956年,以色列在英國、法國的支持下,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不過,第二次中東戰爭是在英國、法國、以色列三國的密謀下發起的,聯合國以及世界各國,包括美國蘇聯在內的大國,都反對這一場戰爭。尤其是美蘇的態度,讓英法以三國不得不停止了對埃及的攻擊,以色列也很快撤出西奈半島。


美蘇反對第二次中東戰爭,一方面是美蘇為了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做出的努力。另一方面,美蘇兩國也各有考量:美國為了與蘇聯爭奪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同時也是為了控制歐洲敲打英法,畢竟這次戰爭英法是揹著美國而進行的。而蘇聯方面,蘇聯一直有在亞非國家施加影響的傳統,而當時蘇聯還陷於匈牙利事件中,蘇聯也希望通過調停這次戰爭轉移世界對匈牙利事件的關注。

因此,在美蘇兩國的干涉下,英法以三國分別從埃及撤軍。尤其是以色列,已經佔領了西奈半島,而蘇聯則直接地威脅以色列,“如以色列不退出西奈半島,則以色列是否存在將成問題”,此舉讓以色列不得不盡快撤離了西奈半島。


以色列第二次佔領西奈半島是1967年開始的第三次中東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典型的代理人戰爭,美國明確支持以色列,而蘇聯除了支持埃及以外,表示不會介入這場戰爭。因而,第三次中東戰爭沒有出現第二次中東戰爭中出現的美蘇調停的情況,以色列僅用了三天時間就佔領了西奈半島,而這一次佔領的時間就比較長了。

以色列從1967年佔領西奈半島,到1982年歸還給埃及,前後共佔領西奈半島15年。最終,以色列在國際輿論,以及自身利益出發,於1979年於埃及簽訂合約,並於1982年正式歸還埃及西奈半島。

這一次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埃及和巴勒斯坦不同,是一個主權國家,以色列自佔領埃及以來的,在國際上就面對著非常大的國際輿論壓力,對以色列的外交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
  2. 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以後,隔蘇伊士運河與埃及對峙,蘇伊士運河為此不得關停了幾年,給全球貿易帶來了較大的不良影響。歐美髮達國家對比也頗有微詞,在一定程度給以色列施加了壓力。


  3. 以色列彈丸之國,人口並不多,核心區域還是巴勒斯坦地區。自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以後,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對西奈半島進行佔領,稀釋了以色列的國防能力。尤其是1973年發生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就因為兵力分散,差點吃大虧。
  4. 埃及在1970年改善了與美國的關係,並在1972年全面倒向美國。作為回報,美國開始要求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
  5. 儘管埃及曾數次敗於以色列,但埃及當時依然是阿拉伯國家的盟主,在阿拉伯國家擁有很大的威望和影響。此外,借不結盟運動的浩大聲勢,埃及在世界各國中,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當中,擁有巨大影響。而以色列明知不可能永遠佔領西奈半島,同時也是為了改善與埃及的關係,分化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圍堵,開始著手與埃及的談判,歸還西奈半島。事實上,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埃以兩國即實現了邦交正常化,以色列的目的也基本達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