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虧440萬也有人追,瑞幸咖啡IPO背後的“咖啡戰爭”

一直活在“虧損、倒閉、下一個ofo”等質疑中的瑞幸咖啡,在成為中國版星巴克的路上,迎來了一個關鍵的命運節點。

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提交IPO申請,以“LK”為代碼尋求上市,計劃融資至多1億美元。就在4天前,瑞幸咖啡剛剛宣佈完成1.5億美元的B+輪融資,星巴克第二大股東貝萊徳資本投資了1.25億美元。

這距離2017年6月瑞幸咖啡註冊還不到兩年,距離2018年初試運營才1年3個月。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瑞幸門店總數達到了2370家,覆蓋國內28個城市。2018年瑞幸咖啡積累了1657萬客戶,一共賣掉了9000萬杯咖啡。按照門店數量和全年出售咖啡杯數計算,瑞幸是中國第二大咖啡運營商。

與這些漂亮數據同行的,是持續鉅額虧損。在成立不到兩年內,這家公司已經融資5.5億美元,根據招股說明書,瑞幸一共虧損22億,平均每天虧損440萬。按2018年營收計算,瑞幸咖啡的單杯收入為9.34元,按2018年淨虧損計算,單杯虧損17.99元,也就是說它賣出一杯咖啡得虧損2杯。

作為一個新興品牌,瑞幸憑藉著閃電戰的打法、瘋狂的補貼政策、巧妙而剽悍的營銷策略,快速攻城略地,成為傳統咖啡市場的攪局者和國內成長速度最快的獨角獸。

但無論勢頭多麼強勁,它玩的卻依舊是與時間賽跑的遊戲——進一步是成功IPO,互聯網咖啡第一股;慢一步則是資金斷裂,下一個ofo

資本催熟

瑞幸似乎一直很幸運,它刷新了很多行業記錄。

成立之初,首輪融資2億美元,投後估值10億美元,直接就是獨角獸。消費升級、咖啡市場爆發等等,橫空出世的瑞幸靠燒錢補貼直接就幹掉了小玩家,劍指星巴克。

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瑞幸飛速走完成立9個月,瑞幸門店數超過入華12年的英國連鎖咖啡品牌Costa;成立14個月,瑞幸門店數達2000家,而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20年,門店才3500家。瑞幸咖啡是一個典型資本催熟的樣本,其他品牌幾十年的緩慢進階路徑,它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如果這次成功上市,它也將刷新中國創業公司上市的時間。

日虧440萬也有人追,瑞幸咖啡IPO背後的“咖啡戰爭”

沒有太多創新模式,瑞幸咖啡搶佔市場的方法只有一個:燒錢

“買二送一、買五送五、充二贈一、每週7件瓜分500萬”等等,瑞幸咖啡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打開了市場。2018年以來,它賣出了9000萬杯咖啡,積累了1687萬人次交易。

此前,2018年7月12日,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很直白了談到了咖啡補貼:“咖啡這一仗打得漂亮,一氣呵成,炮火充足,星巴克的市值已經縮水100億美元了,如果星巴克給我們100億美元的股票,我們就不打了。”

但如此燒錢擴張的背後是鉅虧。

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1季度,瑞幸咖啡營收為4.79億元,同比增35.94%,淨虧損5.5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了4.20億元;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的營收為8.41億元,淨虧損16.19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及天使投資人的淨虧損達31.90億元。按此計算,成立一年半虧損近22億元,平均每天虧損400萬元。

今年4月初,一條動產抵押信息顯示,瑞幸咖啡將咖啡機、奶箱、粉倉等物品作為抵押物,為4500萬元債務做擔保。一時間,關於瑞幸咖啡資金鍊斷裂的傳聞紛至沓來。瑞幸方面回應稱,這是一筆常規的設備融資租賃,符合輕資產運營的思路。儘管如此,在燒錢擴張的路上,資金鍊一直都是瑞幸咖啡最敏感的神經。

面對著這樣的鉅額虧損,瑞幸能不能幸運地跑贏時間,是個未知數。現階段,只有繼續燒錢才能幫助瑞幸提高規模壁壘,上市對於瑞幸來說非常關鍵,甚至可以說不成功就成仁。因此,自2018年12月瑞幸完成B輪融資後,便不時傳出將要赴港或赴美上市的消息。瑞幸在申請上市之前獲得星巴克第二大股東貝萊徳資本投資,也被解讀為吸引美國投資者背書。

在成立不到兩年且鉅額虧損的情況下,這樣著急上市,只能說明瑞幸對資金的飢渴。另外,瑞幸獲得了數億融資,上市也算是對投資人有了一個交代,就算它個擊鼓傳花的資本遊戲,那也算是有人接了下一棒了。

但顯然,它不是。

爭奪中國版星巴克

也許你會好奇,瑞幸既然像個無底洞,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大的投資機構拼命給錢呢?因為它講了一個好故事

其實這是個很老套的故事,簡單的說邏輯是這樣的:中國有13億人口,但是中國卻沒有一家星巴克那樣的咖啡飲品公司。這和當年許多互聯網大佬講給資本的故事是一樣的,比如百度就是中國版的Google,噹噹曾說自己是中國版的亞馬遜。說來說去,資本盯上的是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既然還有行業空白,那就模仿國外的成熟模式來一個。

但在筆者看來,瑞幸咖啡雖然給自己貼上互聯網咖啡的標籤,也無非是增加了互聯網的商業手段,本質上依然是咖啡而不是互聯網。

雖然星巴克早已來到中國,而且是絕對的現磨咖啡老大,但中國的市場容量豈止一個星巴克就夠了。哪怕是做行業老二老三,拿出來的數據也是驚人的。而在瑞幸出現之前,除了星巴克這個行業老大,連行業老二老三都沒有。在這個缺乏有力競爭對手的市場,星巴克似乎感受不到壓力,進入中國的20年發展得不緊不慢,這也給瑞幸這樣的後起之秀提供了機會。

瑞幸並不是第一個想要在中國市場趕超星巴克的公司。

去年底,韓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店咖啡陪你(Caffe Bene)在華合資企業咖啡陪你(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遭遇債務危機,宣佈破產。作為紅極一時的咖啡連鎖品牌,2012年初進入中國市場時,曾經的目標是2015年時在中國市場門店數量達1000家,趕超星巴克。

但從2014年開始,咖啡陪你就頻頻被曝出拖欠工資、拖欠供貨商貨款、加盟商解約、多地關店的負面消息。2017年7月24日,咖啡陪你創始人姜勳在韓國家中自殺。此後留下一地雞毛,大股東法人獲刑,商標拍賣流拍,公司破產,國內遺留的大批加盟商手足無措。

死掉的品牌只是前奏,中國咖啡爭奪戰的序幕才剛剛拉開。

日虧440萬也有人追,瑞幸咖啡IPO背後的“咖啡戰爭”

目前,國內的咖啡行業整體增速迅猛。據國信證券研究數據,我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預計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3000億人民幣。從市場份額來看,現磨咖啡發展空間巨大。此外,咖啡的消費場景也逐漸從“社交屬性”逐漸變成日常飲品。

資本早就盯上這塊大蛋糕。根據網絡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國內互聯網咖啡創業公司近年來,融資近30億人民幣,背後涉及VC/PE約30家。但今年這些創業公司的境況冰火兩重天,一邊是瑞幸咖啡衝刺上市,另一邊是連咖啡等創業明星被爆大量關店。在這個蓬勃興起的市場,並不是每一個創業公司都有足夠的幸運。

2019年1月初,瑞幸咖啡發佈了三大戰略目標:年底前全國新建門店超過2500家,總門店數超過4500家;在門店數量與銷售杯量上均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持續努力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產品。

日虧440萬也有人追,瑞幸咖啡IPO背後的“咖啡戰爭”

而面對瑞幸們的“進攻”,星巴克早就坐不住了。在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星巴克的營運利潤率下降7.6%,出現9年來的首次下降,令投資者緊張。去年8月開始和阿里巴巴合作,不僅侷限於外賣業務,阿里巴巴還為星巴克提供多方位的數字營運支持。

除了口感,瑞幸咖啡與星巴克最大的差別就是價格,前者比後者平均低10塊錢左右。在中國,價格戰通常都是最有效的營銷手段,這一招屢試不爽,瑞幸也嚐到了甜頭。據招股說明書,瑞幸咖啡的復購率高達54%,燒錢戰略效果不錯。

如果這次瑞幸咖啡能在美國成功上市,那麼它離中國版星巴克的距離又近了一步。但它最終能不能成功,成為星巴克那樣有影響力的品牌,則取決於它的產品與服務是否真的能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價值。

從這一點上來說,2歲不到的瑞幸咖啡還要經受漫長的考驗,而星巴克應該是它努力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