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卻改寫了歐亞歷史,讓中國受益至今!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漢武帝一生致力於擊敗匈奴,策劃了無數軍事行動,雖然多數以成功告終,但卻也遭遇不少失敗。其中,最讓人難忘的一次軍事行動失敗,莫過於本文講的這一次,甚至有學者評價,漢武帝的這一失敗堪稱“史上最偉大的失敗”!

漢武帝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卻改寫了歐亞歷史,讓中國受益至今!

楚漢爭霸中,由於大秦帝國滅亡,中原戰亂不休,匈奴冒頓單于趁機擴張,最終控制了東北、北方和西域,對漢朝形成了絕對的戰略優勢。大漢王朝在匈奴的兵鋒之下,只能無奈的採取和親之屈辱政策。

公元前141年,雄心勃勃的漢武帝上臺之初,就準備改變漢朝對匈防禦為主的政策。除了軍事準備之外,漢武帝還有一個軍事計劃,即:聯絡伊犁河的大月氏人,以夾攻匈奴,“斷匈右臂”——西域。其實,用現在話說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原來,當時逃過匈奴俘虜之口,漢武帝獲悉大月氏和匈奴是不共戴天的世仇,但大月氏國力有限,沒有能力報仇雪恨,所以漢武帝就決定派人穿越匈奴控制區,聯絡大月氏共舉大業。

後來的故事眾所周知,公元前139年,張騫主動要求出使大月氏,漢武帝就派他和堂邑父(甘父,匈奴人,嚮導)率100多人從長安出發。閒扯一句,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中國人膽子特別大,而且有強烈的建功立業之心,比如蘇秦、張儀、毛遂、張騫、陳湯、班超等,屬於標準的“男子漢大丈夫”,他們的事蹟讀來讓人熱血沸騰。

漢武帝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卻改寫了歐亞歷史,讓中國受益至今!

張騫不出意外的被匈奴人抓住,匈奴單于對他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南方越國),漢肯聽我乎?”顯然,就如漢朝不允許匈奴穿越大漢去南越一樣,匈奴也不允許漢人穿越匈奴去大月氏。

幸運的是,匈奴單于對張騫等人只是扣留,過程中有威逼利誘,也少不了一頓毒打,但不管如何命沒丟掉。張騫在匈奴待了十年,最後於公元前129年趁機逃出匈奴控制區。

不幸的是,在過去十年內,西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匈奴人的支持下,大月氏死敵烏孫國步步緊逼,以至於大月氏人不得不從伊犁河流域西遷,到了鹹海附近,另建了家園。

於是,不忘使命的張騫,就繼續西行,走過大漠,翻過蔥嶺,一路飢寒交迫,死傷無數。後來,在大宛(出產汗血寶馬,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和康居國的幫助下,最終來到了大月氏。

漢武帝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卻改寫了歐亞歷史,讓中國受益至今!

然而,大月氏西遷之後,覺得當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加之遠離匈奴和烏孫,所以沒有心思報仇雪恨了。張騫在大月氏待了一年多,也沒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盟夾擊匈奴。總之,到了這一步,漢武帝的這一軍事行動失敗了。

在回國的途中,張騫為何避開匈奴人,所以選擇的路線比較偏僻,在通過青海時,因為羌人投靠了匈奴,所以再一次被匈奴俘虜。公元前126年,因為匈奴內亂,被關押一年多的張騫和堂邑父逃回長安。

讓人感慨的是,歷經13年的時間,張騫終於回到了長安,但出發時是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

漢武帝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卻改寫了歐亞歷史,讓中國受益至今!

張騫這一次出使大月氏,從直接目的來看是失敗了,但帶來的影響卻極為深遠,後世根據張騫西行之旅,就形成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的意義重大,改變了歐亞大陸的歷史,甚至因此讓中國人賺了世界2000多年的錢。即便海上絲綢之路,其實也是受張騫的啟發,因為目的都是向西域出售商品。

其實,絲綢之路的偉大,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蘭科潘的評價很客觀:

絲綢之路遠不止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貿易道路,而是貫穿推動兩千年人類文明歷程和世界史的偉大道路......絲綢之路並不處在世界的邊緣,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還將持續影響當下的世界。

彼得·弗蘭科潘認為:三大宗教的興起、人類地理大發現和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等的背後,都有絲綢之路的原因。比如,匈奴入侵羅馬,就是看到了絲綢之路上的財富;三大宗教的興盛於絲綢之路上;蒙古鐵騎西征,就是沿著絲綢之路;美洲大發現,和歐洲的大航海,背後都有絲綢之路的原因;甚至兩次世界大戰的背後,也和絲綢之路息息相關。

漢武帝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卻改寫了歐亞歷史,讓中國受益至今!

總而言之,漢武帝這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卻真真切切的改變了世界,讓東西方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如此緊密的聯繫到了一起。

對當今中國而言,絲綢之路的意義更是重大,一帶一路其實就是絲綢之路的升級版。所謂一帶一路,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漢朝人開啟的絲綢之路,如今還能讓中國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