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國臨夏網】和政縣:小山村的文化振興路

4月17日,記者來到和政縣達浪鄉李家坪村,只見柏油路通到村社,山坡上、田野裡、小河旁花草探著綠意,一樹樹梨花、杏花競相綻放。穿過一道田埂,便是村文化大院,遠遠就聽到唱戲的聲音:

新聞【中國臨夏網】和政縣:小山村的文化振興路

“手揮金弓和玉彈,

打下半片血羅蘭;

常隨撿來王觀看,

原是寶釧一血函……”

“這是村上眉戶戲劇團的群眾在排練,村文化大院是縣上積極爭取幫扶資金,投資40多萬元,為發展基層群眾文化事業而修建的。”鄉黨委副書記盧健介紹道。

走進文化大院,左邊的高臺上是一個小型戲臺,幾名群眾正在排練節目。“我們剛才排練傳統曲目《趕坡》,唱的是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故事……”排練休息間隙,村民李文華跟記者講起了曲目裡的故事。


新聞【中國臨夏網】和政縣:小山村的文化振興路

李家坪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風光秀美,有著恬靜如詩的鄉村美景和風情濃厚的鄉土民俗文化。據李文華介紹,早在1935年,李家坪村的一些戲劇愛好者就組織起業餘演唱自樂班。後來,焦家尕莊人焦三(家名)在回老莊時,帶頭自編自導演出雜調劇,如《釘缸》《打跳蚤》《李彥貴買水》等劇目,每年春節或農閒時在本村演出。從此,眉戶戲在這裡紮下了根。

新聞【中國臨夏網】和政縣:小山村的文化振興路

眉戶也稱“迷胡”“小曲”“曲子戲”,據傳最早發源於陝西省的眉縣、戶縣、周至、武功、鳳翔一帶的情歌小調。眉戶戲是何時傳入和政地區的,目前尚無資料可查,但因其音調韻味細雅柔膩,唱腔婉轉,字正音潤,唱詞道白均可以聽清辨明,易為群眾接受,故在和政迅速流傳開來。“眉戶戲之所以能被群眾喜好,就是因為化妝、服飾簡樸、真實,具有生活氣息,裡邊好多橋段都選自於日常生活。”李文華說。

新聞【中國臨夏網】和政縣:小山村的文化振興路

李登激是村裡眉戶戲第三代表演藝人,也是眉戶戲州級非遺傳承人。他從小喜愛眉戶戲表演,高中畢業後向村中擅長表演的老人學習旦角表演技藝,很快就熟練掌握了《三孃教子》《薛平貴還窯》《牧童放牛》等劇目,擔任其中的旦角,其表演技藝嫻熟、惟妙惟肖,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為眉戶戲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春耕開始後,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人陸續回來了,劇團的團員又重新湊在一起排練,準備春耕結束後在村裡演出。目前,劇團共有群眾演員19人,編排傳唱曲目30個左右,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黨支部書記李登順說,近幾年來,村裡喝酒、打麻將、說閒話的人少了,一起脫貧致富談發展的人多了,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鄰里間和諧,生活越過越好了。

新聞【中國臨夏網】和政縣:小山村的文化振興路

近年來,李家坪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鄉村文化建設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將鄉村文化振興貫穿於脫貧攻堅全過程,不斷挖掘培育民間文化,成立了自己的“眉戶戲”劇團;修建農民健身廣場,安裝了各種健身器材;群眾自發組織了15個廣場舞、秧歌等社團,進行農民運動會、廣場舞、“社火”等比賽和表演。“這些群眾社會團體活躍在李家坪,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瀕臨失傳的民間戲曲得以傳承保護,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者。”魯健說。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李家坪村不斷豐富鄉村文化內涵,讓鄉村文化滋潤群眾精氣神,煥發出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更足的底氣。

現在,一個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小山村正向我們走來……

(民族日報記者:劉剛林)

新聞【中國臨夏網】和政縣:小山村的文化振興路

來 源:中國臨夏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