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句辛棄疾的詩最具男子漢氣概?

春城花草香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句詞不僅是男子漢氣概十足,細細讀來還有一股很濃烈的悲情英雄的氣息。請各位讀者閉上眼睛,仔細想象一下這個畫面:

在夜靜更深時分,一個落寞的英雄在昏暗的油燈下默默地飲著一碗又一碗苦酒,縱然是酒味很烈勁頭很大,也始終難澆心中塊壘。燈油將幹,燈火漸暗,英雄起身撥了撥燈芯,室內又明亮了些許。就這燈光,他將隨身攜帶的寶劍抽出,在燈下細細觀看它的每一絲紋理。寶劍似乎也知人意,主人無法在疆場殺敵報國,心中抑鬱難忍,故而它也失掉了往日劍氣凜冽的氣勢。想到此處,英雄又滿飲了幾大碗酒。



夜更深了,四下裡闃靜無聲,醉意襲來,英雄沉入了夢鄉。夢中的場景洗去了他滿身的傷痛和疲憊,他感到無比的亢奮。他看到,晨曦裡一陣陣冷風在夐遠的沙場上呼嘯而過,捲起根根枯草,嘹亮的號角聲在一排排營房之間穿梭來回,將那些沉浸在美夢中的士兵喚醒。那些年輕的士兵,他們是多麼的俊美呀!穿上軍裝,他們就是守土衛疆的堅盾;脫下軍裝,他們就是大宋國最可愛的人。他們背向祖國,身軀偉岸,他們面向仇寇,殺意滿滿。

只有在軍營裡,在這些年輕而又鮮活的生命面前,這個落寞的英雄才能重新找回生存的意義,重拾做人的尊嚴。如果不能浴血疆場馬革裹屍,他真的是生無可戀了,面對這日益破碎凋零的錦繡山河,沙場點兵才是他唯一的選擇。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二句出自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闕詞是千古傳誦的名篇,詞中的每一句都那麼的膾炙人口。要品讀這闕詞,首先就要深入瞭解詞作者辛棄疾的生平和作詞的背景,以及題目中陳同甫的事蹟這三點。

辛棄疾,山東歷城人,出生於金國佔領區。21歲時就參加了抗金義軍,後歸順南宋朝廷。他的一生都在矢志不渝地進行抗擊金寇收復故土,並且著有《美芹十論》和《九議》等書,細陳自己抗金的方略。但是他的抗擊主張與當時瀰漫南宋朝野的投降風氣不相融合,一直都未被採納,最終招致彈劾罷官。一生賦閒的時間長達二十年。這闕詞寫於公元1188年,當時的辛棄疾正值壯年,報國之念正盛,奈何時不我與,只能賦閒在鉛山(今江西),學先秦哲人顏回,在小山旁建了一個瓢泉居,過上了隱居的生活。他的老朋友陳同甫來這裡看他,在那裡住了十天,整日暢敘天下大事,分別後兩人多有詩詞酬作,此詞急即是其中之一。

關於陳同甫其人,也是南宋時期值得大談特談的人物。他和辛棄疾有著一樣的性格,都是豪放不拘小節之人,也有著一樣的人生追求,畢生致力於抗擊金寇,收復失地。另外,陳同甫還是南宋時著名的思想家和政論家,著名的作品有《中興五論》。他曾經多次上奏宋孝宗,力陳自己抗金的策略,但是和辛棄疾一樣,也被朝廷裡的投降派駁斥回來。又因為他的性格狂放不羈,為人極度自負,自稱是“人中之龍,文中之虎”、“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因此被朝中嫉妒他的投降派們汙衊成狂人怪人精神病人等,一生中多次入獄。



辛棄疾和陳同甫的生平,具有極大的相似性,說他們是一對難兄難弟也不為過。正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人生追求和遭遇,因此才會在鉛山瓢泉相聚之後,做出這闕詞來共同抒發自己報國無的慨嘆。他們兩人都是生不逢時的悲情英雄,他們人生的不得志,即是自身的不幸,亦是整個南宋國家的厄運。

任何一個時代,若是英雄都沒了用武之地,那麼這時代的國家也必將難逃可有可無的覆滅命運。


青史留文


辛棄疾是我最喜歡的豪放派詞人。特別是他的軍旅題材詞作更是別具一格,既有起義抗金的實戰經驗,又有膽敢率五十餘人勇闖幾萬敵陣擒奸的勇氣和功夫;更有文采斐然的才華,其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且所創之詞名篇名句眾多,被後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是眾多辛詞中的名句之一,後人也耳熟能詳,也是我非常喜愛的警句。題主問為何此句最具男子漢氣概?我想主要是因為:

一、搞清楚名句的出處、其意及創作背景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句詞,出自《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翔寒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確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其詞意為:

醉裡挑亮油燈看著寶劍,夢中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髮人!

創作背景:

辛棄疾雖生於被金人控制的故土北方,從小受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目睹金人統治下的百姓苦難,所以長大後起義並歸南宋朝庭。由於抗金主張被否並被主和派排擠,辛棄疾罷官後,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閒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辛棄疾與陳同甫(即陳亮,南宋愛國詞人,力主抗金,辛棄疾的摯友)在鉛山第二次"瓢泉會見"後,雙方以《破陣子》反覆和唱,這首大概也是作於這一時期,且是最出彩的。

二、此句表明了詞人抗敵的意志和決心

打開此詞,開句起筆便高開高走,就像打開高壓鍋的氣門,或是打開高壓水槍的閥門,氣直衝天,水直噴發,使人的熱血一下沸騰起來。

"醉、燈、劍"和"夢、角、營"緊密聯繫起來,一方面交待詞人是在晚上喝酒了,且在三、五分醉以上,喝醉了詞人還沒有睡,而是把燈挑亮,再撥出寶劍反覆擦試,讓其寒光發亮,久久看著。睡夢中,也許是詞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之故,又夢到自已回到戰火紛飛、號角連營的歲月場景,手舉寶劍,指揮千軍萬馬與敵人展開搏殺。

這種醉時也想著要殺敵抗金,夢中也想著如何收復失地的境界,無不表明詞人抗金收復失地的意志和決心有多麼的強烈、堅定和緊迫。

三、此情表達了男子漢的忠誠與愛國

醉與夢這兩個字,對我們大多數衣食無憂的男人,特別是仕途失志、官場失意的男人來說,無論是動盪年代還是歌舞昇平之時,首先想到的是醉生夢死、春宵一刻值千金、今朝有酒今朝醉等及時行樂的作為,最好一點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小家經營好,小日子過好。

但詞人卻不是如此,雖然在家閒居近二十年,與志趣相投的友人相聚,議論和討論的話題中心依舊是國家的興亡和山河破碎如何收拾,如何復興。自己的日常所思所想都是與打仗有關,醉了還不忘擦劍看劍,睡夢中還在奮力殺敵抗金,據說詞人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這樣閒人多年,又遠離權力中心的一位老者,能初心不變、忠誠不移實屬不易,如此的忠君之心、愛國之志和家國情懷,古今中外沒有幾人能與其相提並論,我看在稼軒那個時代,也只有陸游老人家了。

四、此意宣揚了大丈夫的責任和擔當

什麼是男子漢大丈夫?也許有多種答案和標準。我想最重要和最可貴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忠誠以外,那一定是男人的責任和擔當。一個家庭、一個集體或是一個國家都需要男人的責任和擔當。特別是逆境之時、危亡之際,男人的責任和擔當顯得尤為重要。男人有了責任和擔當,這個家就有了依靠和安全,這個國就有了立柱和支撐。

我們還是回到“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句詞裡來看責任與擔當吧。

詞人用"看劍""吹角"開句起筆,一下子把冷兵器時代中國古代文人和武將的精神支柱給立起來了,劍也泛指武器。武將佩劍那是你手中的殺敵和護衛工具,文人佩劍那是代表你的性格特徵。

通過此詞可以看出,詞人與劍以及國家完全融為一體,劍人合一,家國等同,幾乎是其生命的全部。

詞人雖然"可憐白髮生",但始終沒有忘記作為南宋男人的一份責任與擔當,

時時刻刻在看劍,讓自己眼裡有任務,不要忘記責任所繫;每時每刻在等待朝庭的召喚,讓自己的肩上有壓力;每夜在夢中聽到"吹角連營",讓熱血能永遠隨生命沸騰,期待號角吹起殺敵的那一刻。

詞句也警醒我們每個華夏子孫,當國家有難,民族有危之時,男人的責任就應義無反顧提劍上戰場、赴一線,男人的擔當就是隨著衝鋒的號角向前衝,往前倒,不退縮。

正如金庸武俠小說世界裡說的劍法劍氣劍魂和俠者風範;也如《亮劍》所倡導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結語

一個時代有辛棄疾這樣的文武全才之人,忠勇雙全之巨,使命擔當之漢,原本應是那個時代之幸,可惜由於南宋朝庭的腐敗、昏暗、軟弱和妥協,這些忠誠和勇士或被殺害,或被冷落,最終導致亡國的可悲下場。

壯志難酬的辛棄疾,一生始終沒有動搖收復山河失地的堅定信念。他滿腔激情,惟有將國家興亡的憂患意識寄寓於詞作之中,以其悲憤和豪放之詞名志抒情。

我們多想國家大幸詞人亦幸啊!

歡迎大家討論賞評!


石潤居


為什麼說"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句辛棄疾的詩最具有男子漢氣概?

很高興回答朋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本來準備回答《白居易的詩通俗直白,街邊的小販都能讀懂,為什麼還被稱為詩王》這個問題的,但看到了朋友您的邀請,所以先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句詞出自辛棄疾晚年的作品,見於《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全詞是: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翔寒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確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我們知道辛棄疾堅決主張抗金,陳同甫也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志士,兩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思想感情和政治主張上一拍即合。作者作這首詞,實際上是激勵陳亮(同甫)應該努力奮鬥,抓緊時間,為國立功。

通觀辛棄疾的一生,從二十歲開始,就組織兩千人的隊伍堅持抗,見農民抗金隊伍領袖耿京領導的抗金隊伍,迅速發展壯大,便率部投奔耿京,組織成聲勢浩大的一支抗金隊伍。金人聞風喪膽。

為了聯合南宋政府軍乘勝追擊,經與耿京商議,辛棄疾率隨從人馬與南宋聯繫。不料,辛棄疾走後,耿京被叛徒殺害,並帶著部分部隊投降了金人。

金人在潰敗之時,競有人來降,於是金人喜出望外,立即封叛徒為知府官。

辛棄疾從南宋返回部隊後,見到這種局面,立即組織五十將士,趁著深夜,殺入敵陣,生擒叛徒,並且說服一萬多士兵返歸南宋。

可惜的是,辛棄疾生不逢時。當辛棄疾帶領著這支隊伍回到南宋後,被安排做小官,他所帶領的隊伍也被分散、遣散(祥見高樓避愁《古詩詞賞析之•為陳同甫寄壯詞以寄》)。

題主題出的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什麼說這句詞最具有男子漢氣概麼!看,這就是男子漢氣概!

這首詞從"醉裡挑燈看劍”到"了卻君王天下事",從回憶當年率領部隊"秋點兵”的雄壯陣容,到戰士們個個暗啞叱吒,英勇殺敵的英勇場景,和撗戈躍馬的戰鬥生涯。無不表現出詩人念念不忘的抗金豪氣。到頭來發出了"可憐白髮生"的悲壯感嘆。這種被排擠,被打擊的雄心壯志,終身不渝。

這就是最具有男子漢氣概!

"男兒立志出鄉關,報答國家哪肯還"(見《革命烈士詩抄》)這就是最具男子漢的氣概!

從古至今,凡是立身為國,為保衛祖國英勇奮戰,捍衛祖國廣大疆土不顧個人安危的烈士、英雄,他們都是具有男子漢的氣概。

因此,男子漢氣概就表現在一旦有敵侵犯,堅決保衛祖國每一寸土地,敢於不顧個人安危與敵鬥爭到底的氣概。這種氣概就是男子漢氣概。

正如抗日戰爭時期,為抗戰獻身的烈士和那些英雄,還有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的英雄,他都最具有男子漢氣概。

綜上所述,辛棄疾的這兩句詩,是回憶當年為了祖國的領土,為了人民的安定而激勵志同道合的抗金戰士而作。故而,這兩句詞最具男子漢的氣概,原因在此。

我是高樓避愁,很喜歡回答唐詩宋詞方面的問題。歡迎各位朋友互相探討。記得關注和評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