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如果其他學說代替了儒家流傳下來,中國歷史的走向會是如何?

江城boy


只會更好,這是無疑的。

最希望是墨家代替儒家,因為它是華夏文明中最初的科技創新之光。不說它的兼愛非攻思想,它在那個時代已經注意到機械動力在戰爭與生活中的應用,這種實證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以墨家為主流價值觀則我們今天將會擁有科技第一的國際地位。

其次是法家代替儒家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如此則中國真正進入法制社會不會有那麼多權勢主義、權貴資本主義的人治。

即便農家、兵家也都有足夠的資格代替儒家,勸課農桑、尚武強兵等都是一個國家的根基,都強過偽善的儒家。

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尚屬於空談,孔子在魯為司寇並未使魯強國,反而很快被吞滅。他周遊列國企圖以崇尚周禮的秩序觀實現其政治抱負,然而在當時無一人一君認同。他最大的美名僅僅是博學多識,因此他的成就是在教育領域。

儒家思想的發展和形成主要在後期,眾所周知漢武帝時的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採納,這導致儒家思想一開始就是政治意志,跟人民生活的選擇毫無關係。至宋代朱熹的修正補充,儒家思想才算是完整版,朱熹補充的部分最大也最為有害的是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等級制度,強調秩序,強調無條件服從,至此,國人崇尚創新、尚武開拓的靈性、血氣被壓制,唯唯諾諾、惟上惟權的奴性汙染整個社會,腐朽的人情世故成為國民處世之道,家庭私利凌駕民族利益,有權則貪......中國由宋開始的落後於世界大潮從文化的根本來說其始作俑者就是儒家。

任何治國、治世學說有沒有先進性其實是大眾選擇之下一目瞭然的,看看孔子學院吧,誰認可了嗎?


葉榆十年


如果法家流傳下來,大概會出現古羅馬的長老院治理國家的制度,就是原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吧。

如果道家流傳下來,大概會出現古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度。

這兩種制度都會導致皇帝的不存在。

但這些都是假設,儒家至上是必然的,因為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是最適合皇帝統治的。

甚至我們的宗教都是等級制的,佛祖菩薩羅漢按部就班,玉帝天王星君按資排輩。


抱朴慈緣


漢宣帝劉詢在聽到太子說出“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的話時,曾一時氣暈頭說漏了嘴:“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時距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不到百年,但已可見儒家並非真正佔據了統治者心中的絕對地位。更何況“罷黜百家”,並非禁止民間學習其他幾家學說,而是指學習縱橫家、法家等學說的人不得被推選做官;而“獨尊儒術”的“儒術”,也並非孔子最初倡導的概念,而是由董仲舒結合了陰陽家、道家、法家的一些觀點,綜合成了一個更有利於統治的學說。

綜上所述,儒家並非一直受統治者待見,它也是靠“改良”活下來的。最初的儒家非但不意味著僵化,反而是最積極進取的一個學派。即便其他各家代替儒家流傳下來,恐怕也要與時俱進。

退一步說,即使真有那麼一個平行時空,儒家不再是正統,那麼不論是任何一家學說,要想長遠流傳下來只能是越來越趨向於儒家的三綱五常等標準。畢竟人們的思想觀點都是基於生活經驗得來,並非憑空想象,任何學說要被統治者採用都離不開這片大一統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