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骨刺”,到底要不要剔除?

由於關節退行性改變,大多數人中年以後,都會面臨骨質增生(50歲左右的人骨刺發生率為85%,60~80歲的人為98%)。因其形狀像刺,在膝關節、足跟都可表現為刺狀增生,所以也稱為“骨刺”“骨贅”。

有“骨刺”,到底要不要剔除?

將“骨刺”簡單點解釋,就是由於退化、創傷等,人體的代償機制自動運行,去修補這些破壞的結構,但是修補的總是不如原配的,而且還留下了不少痕跡,使得修補位置不像原來那樣光滑,產生疼痛。

你為什麼長骨刺?

年齡 骨刺的發生率與人的年齡成正比,年齡越大骨刺的發生率越高。年輕人的關節軟骨具有彈性,並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可人到老年,關節會發生老化,軟骨的成分也發生變化,軟骨承受外界壓力的能力也減弱了。

有“骨刺”,到底要不要剔除?

初期僅僅軟骨受到摩擦,但是隨著軟骨進一步磨損,後期軟骨變薄並出現一定程度的破裂,長期的過分磨損還可使軟骨脫落。軟骨下骨質出現硬化,關節因負重和運動產生的刺激,使軟骨邊緣過度增生。

過度勞累 因過多地進行某一種運動或從事某種特殊職業(如搬運工等),可使骨關節因為過度勞累而產生慢性勞損,關節穩定性變差,促使骨質增生生成。主要出現在承受壓力大的關節,如髖、膝和脊椎關節的邊緣部位。

有“骨刺”,到底要不要剔除?

缺鈣 很多人都將骨刺狹義理解為“多長出了骨”,就認為骨刺是因為身體裡的鈣質太多了,未排洩出去。實際上,人體的鈣,99%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1%存在於血液和軟組織中,並維持著一個相對的平衡。

血液中鈣雖然含量少,但是對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當血液中的鈣被滿足的時候,富裕的鈣就會被搬運到骨骼裡。但是血液中的鈣少的時候,骨骼中的鈣就會被動員釋放出來去維持血鈣的充足。這樣使得骨鈣減少,而血鈣、細胞內鈣和組織間鈣增加。由於血鈣增加,使降鈣素功能增加,促進了成骨活動及新骨形成,就在骨骼某些部位形成骨質增生。

有“骨刺”,到底要不要剔除?

缺鈣→血鈣減少→骨骼鈣維持平衡→骨鈣減少→血鈣增加→降鈣素增加→成骨活動/新骨形成→骨質增生

簡言之,缺鈣導致骨質增生

骨刺到底要不要去除?

通過上文,您應該已經理解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就像人老了長斑一樣。所以,到底治不治,是很多人的疑問。

有“骨刺”,到底要不要剔除?

很多“骨刺”患者會有關節痛的症狀,但其實這並不是“骨刺”本身造成的,骨刺也不會“扎”到肉裡,絕大多數患者沒有什麼症狀,只是悄悄的在生長、維持機體的平衡,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只有當骨質增生引起了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炎症和粘連以及因此而壓迫或刺激神經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時,才有必要進行治療。

骨刺到底要怎麼治?

治療骨刺的目應該是改善症狀,緩解或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等不適。試圖將增生的骨質消除掉的想法和做法是荒謬的,也是不切實際的。更不要相信那種能將骨刺“化”掉的藥物。默默問您一句,骨刺的本質就是骨,將骨“化”掉的藥,您敢吃嗎?

骨科醫生在此提醒您,遇見骨刺不要害怕

用藥:止痛、消炎藥

理療:超聲、電療等,可促進較深部肌肉的血液循環

牽引:如頸椎的骨刺,可用頭部牽引的方法減少頸椎關節的負擔,增加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症狀

封閉:關節腔內注射消炎止痛藥

手術:當骨刺產生十分嚴重的症狀,影響生活與相應關節功能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